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金史 >

第201章

金史-第201章

小说: 金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知之矣。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虽唐、虞不能化天下。”命复送有司。

四年,上将幸景明宫,师中及侍御史贾铉、治书侍御史粘割遵古谏,以谓

“劳人费财,盖其小者,变生不虞,所系非轻。圣人法天地以顺动,故万举万全。

今边鄙不驯,反侧无定,必里哥孛瓦贪暴强悍,深可为虑。陛下若问诸左右,必

有容悦而言者,谓堂堂大国,何彼之恤。夫蜂虿有毒,患起所忽。今都邑壮丽,

内外苑囿足以优佚皇情,近畿山川飞走充牣,足以阅习武事,何必千车万骑,

草居露宿,逼介边陲,远烦侦候,以冒不恻之悔哉。”上不纳。师中等又上疏曰:

“近年水旱为沴,明诏罪己求言,罢不急之役,省无名之费,天下欣幸。今方春

东作,而亟遣有司修建行宫,揆之于事,似为不急。况西、北二京,临潢诸路,

比岁不登。加以民有养马签军挑壕之役,财力大困,流移未复,米价甚贵,若扈

从至彼,又必增价。日籴升合者口以万数,旧藉北京等路商贩给之,倘以物贵或

不时至,则饥饿之徒将复有如曩岁,杀太尉马、毁太府瓜果、出忿怨言、起而为

乱者矣。《书》曰:‘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况南北两属部数十年捍边者,

今为必里哥孛瓦诱胁,倾族随去,边境荡摇如此可虞,若忽之而往,岂圣人万举

万全之道哉。乃者太白昼见,京师地震,又北方有赤色,迟明始散。天之示象,

冀有以警悟圣意,修德销变。矧夫逸游,古人所戒,远自周、秦,近逮隋、唐与

辽,皆以是生衅,可不慎哉,可不畏哉。”左补阙许安仁、右拾遗路铎亦皆上书

论谏。是日,上御后阁,召师中等赐对,即从其奏,仍遣谕辅臣曰:“朕欲巡幸

山后,无他,不禁暑热故也。今台谏官咸言民间缺食处甚多,朕初不尽知,既已

知之,暑虽可畏,其忍私奉而重民之困哉!”乃罢北幸。寻为宋生日国信使,还

以所得金帛分遗亲旧。五年,上复如景明宫,师中及台谏官各上疏极谏,上怒,

遣近侍局直长李仁愿诣尚书省,召师中等谕之曰:“卿等所言,非无可取,然亦

有失君臣之体者。今命平章谕旨,其往听焉。”

户部尚书马琪表举自代,擢吏部尚书。初,完颜守贞改为西京留守,朝京师,

上欲复用,监察御史蒲剌都等纠弹数事,师中辨其诬,而举守贞正人可用,守贞

由是复拜平章政事。及守贞以罪斥,上曰:“向荐守贞者应降黜。如董师中言台

省无此人不治,路铎、李敬义亦尝推举,可左迁于外。然三人者后俱可用,今姑

出之,以正失举罪。”除陕西西路转运使。岁余,征为御史大夫,命与礼部尚书

张暐看读陈言文字。逾三月,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左丞。他日奏事,上语辅臣曰:

“御史姬端修言小人在侧,果谁欤?”师中曰:“应谓李喜儿辈。”上默然。

师中通古今,善敷奏,练达典宪,处事精敏,尝言曰:“宰相不当事细务,

要在知人才,振纲纪,但一心正、两目明,足矣。”承安四年,表乞致仕,诏赐

宅一区,留居京师。以寒食,乞过家上冢,许之,且命赋《寒食还家上冢诗》。

每节辰朝会,召入侍宴,其眷礼如此。泰和二年,薨,年七十四。上闻之,甚悼

惜,顾谓大臣曰:“凡正人多执方而不通,独师中正而通。”诏依见任宰执例葬

祭,仍赙赠之,谥曰文定。

师中工文,性通达,疏财尚义,平居则乐易真率,其临事则刚决,挺然不可

夺。弟师俭,初业进士,欲籍其资荫。师中保任之,密令人代给堂帖,使之肄业。

师俭感其义方,力学后遂登第。方在政府,近侍传诏,将录用其子,师中奏曰:

“臣有侄孤幼,若蒙恩录,胜于臣子。”上义之,以其侄为笔砚承奉。与胥持国

同辅政,颇相亲附,世以此少之。

王蔚,字叔文,香河人也。登皇统二年进士第,调良乡丞。治绩优等,补尚

书省令史,知管差除。蔚性通敏,晓析吏事。寻授都事,以丧去。起复,行左司

员外郎,迁郎中。大定二年,超授河东北路转运使,谕旨曰:“汝在海陵时,行

事多不法。然朕素知尔才干,欲授以内除,而宪台有言,以是补外。如能澡心易

行,必当升擢,否则勿望再用。”既而察廉为第一,授中都路都转运使。改吏部

尚书,以断护卫出职事不当,夺官一阶。顷之,出知河中府事,迁南京留守。十

五年,拜参知政事,蔚恳辞不任负荷,敕谕之曰:“卿但履正奉公,无或阿顺,

何以辞为?”十六年,出知真定府事,累转知河中府。明昌元年,召拜尚书右丞,

致仕,卒。

马惠迪,字吉甫,漷阴人也。擢天德三年进士第,再调昌邑令,察廉第一,

补尚书省令史。大定中,出为西京留守判官,以治最,擢同知崇义军节度事。累

迁左司郎中。先是,邓俨居是职,世宗爱其明敏,惠迪一日奏事退,上谓宰臣曰:

“人之聪明,多失于浮炫,若惠迪聪明而朴实,甚可喜也。朕尝与论事,五品以

下朝官少有如者。”未几,超授御确中丞,拜参知政事。时乌底改叛亡,世宗已

遣人讨之,又欲益以甲士,毁其船筏。惠迪奏曰:“得其人不可用,有其地不可

居,恐不足劳圣虑。”上曰:“朕固知之。所以毁其船筏,正欲不使再窥边境耳。”

寻以忧去。起为昭义军节度使。明昌元年,为南京留守,致仕,卒。

马琪,字德玉,大兴宝坻人。正隆五年擢进士第,调清源主簿‖三迁永清令。

永清畿县,号难治,前令要介有能声,琪继以治闻。补尚书省令史,以永清治最,

授同知定武军节度使事、兴中府治中,召为户部员外郎,改侍御史。

世宗谓宰臣曰:“比者马琪主奏高德温狱,其于富户寄钱事皆略不奏。朕以

琪明法律而正直,所为乃尔,称职之才何其难也?古人虽云‘罪疑惟轻’,非为

全尚宽纵也。”寻转左司员外郎,扈从东巡,迁右司郎中,移左司。时择使宋国

者,世宗欲命琪,宰臣言其资浅,诏特遣之,还授吏部侍郎,改户部。

章宗即位,除中都路都转运使。时户部阙官,上命宰臣选可任者,或举同知

大兴府事乌古孙仲和,上曰:“仲和虽有智力,恐不能主钱谷。理财安得如刘晏

者,官用足而民不困,唐以来一人而已。”或举琪,上然之,曰:“琪不肯欺官,

亦不肯害民,是可用也。”遂擢为户部尚书。久之,削官一阶。初,琪病告,近

侍传旨,不具服曳履而出,有司议当徒二年,减外犹追官解任。大理少卿阎公贞

以为琪本荒遽失措,与非病告有违不同,宜减徒二年三等论之。上从公贞议,任

职如故。

明昌四年,拜参知政事,诏谕之曰:“户部遽难得人,顾无以代卿者,故用

卿晚耳。”一日,上谓琪曰:“卿在省久矣,比来事少于往时何也?”琪曰:

“昔宰职多有异同,今情见不同者甚少。”上曰:“往多情见为是耶,今无者为

是耶?”琪曰:“事状明者不假情见,便用情见,亦要归之是而已。”五年,河

决阳武,灌封丘而东,琪行尚书省事往治之,讫役而还。迁中大夫。承安元年,

北边用兵,而连岁旱,表乞致仕,不许。明年,出镇安武军,致仕,卒。子师

周,阁门祗候,当给假,以闻。上悼之,以不奏闻责谕有司,后二品官卒皆具以

闻,自琪始。

琪性明敏,习吏事,其治钱谷尤长,然性吝好利,颇为上所少云。

杨伯通,字吉甫,弘州人。擢大定三年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为吏部主事、

顺义军节度副使,以忧去。吏部侍郎马琪表荐伯通廉干,尚书省复察如所举,召

为尚书省都事,授同知定武军节度使事。明昌元年,擢左司员外郎,转郎中,累

迁吏部尚书,寻移户部。

承安二年,拜参知政事。监察御史路铎劾奏伯通引用乡人李浩,以公器结私

恩。左司郎中贾益承望风旨,不复检详,言之台端,欲加纠劾,大夫张暐辄尼不

行。上命同知大兴府事贾铉诘之,伯通居家待罪。铉奏:“暐言弹绌大臣,须有

实迹,所劾不当,徒坏台纲。益言除授皆宰执公议,不言伯通私枉。”诏责铎言

事轻率,而慰谕伯通治事。伯通再上表辞,不许。四年,进尚书左丞,致仕,卒。

尼庞古鉴,本名外留,隆州人也。识女直小字及汉字,登大定十三年进士第,

调隆安教授。改即墨主簿,召授国子助教,擢近侍局直长。世宗器其材,谓宰臣

曰:“新进士中如徒单镒、夹谷衡、尼庞古鉴,皆可用也。”改太子侍丞。逾年,

迁应奉翰林文字,兼右三部司正。世宗复谓宰臣曰:“鉴尝近侍,朕知其正直干

治。及为东宫侍丞,保护太孙,礼节言动犹有国俗纯厚旧风,朕甚嘉之。”章宗

立,累迁尚书户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俄转同知大兴府,用大臣荐,改知大兴

府事。明昌五年拜参知政事,薨,谥曰文肃。

赞曰:移剌履从容进说,信孚于君,至论经纯传驳,以孝行为治本,其得古

人遗学欤!昔臧孙达忠谏于鲁,君子知其有后,信矣。张万公引正守己,质言无

华。开壕括地之议,明灼利害,如指诸掌,闭于群说而不式,致仕而归,理势然

也。蒲察通之哭海陵,君臣大义死生一之,其志烈矣。程辉、斡特剌之鲠直,刘

玮、董师中之通敏,才皆足以发闻,然师中有附胥之讥,刘玮见避事之责,其视

前人,多有愧矣。王蔚、马惠迪之徒,何足算也。

 卷九十六 列传第三十四

○黄久约李晏李仲略李愈王贲许安仁梁襄路伯达

黄久约,字弥大,东平须城人也。曾祖孝绰有隐德,号“潜山先生”。父胜,

通判济州。母刘氏,尚书右丞长言之妹,一夕梦鼠衔明珠,寤而久约生,岁实在

子也。擢进士第,调郓城主簿,三迁曹州军事判官。有盗窃民财,诉者以为强,

郡守欲傅以重辟。久约阅实,囚得免死。累擢礼部员外郎,兼翰林修撰,升待制,

授磁州刺史。磁并山,素多盗,既获而款伏者,审录官或不时至,系者多以杖杀,

或死狱中。久约恻然曰:“民虽为盗,而不死于法可乎?”乃尽请谳之而后行。

久之,复入翰林为直学士,寻授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为贺宋生日副使。

至临安,适馆伴使病,宋人议欲以副使代行使事,久约曰:“设副使亦病,又将

使都辖、掌仪辈行礼乎?”竟令国信使独前行,副使与馆伴副使联骑如故,乃终

礼而还。道经宿、泗,见贡新枇杷子者,州县调民夫递进,还奏罢之。

时以贫富不均,或欲令富民分贷贫者,下有司议,久约曰:“物之不齐,物

之情也。贫富不均,亦理之常。若从或者言,适足以敛怨,非损有余补不足之道。”

章宗时领右丞相,韪其议。寻上章请老,诏谕之曰:“卿忠直敢言,匡益甚多,

未可使去左右。”迁太常卿,仍兼谏职。

时郡县多阙官,久约言:“世岂乏材,阂于资格故也。明诏每责大臣以守格

法而滞人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