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金史 >

第195章

金史-第195章

小说: 金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几,讹可出质,哀宗迁归德。明年正月,崔立乱。四月癸巳,守纯及诸宗室皆

死青城。

赞曰:《诗》云:“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信哉!

守忠立为太子,未几而薨,其子铿立,又薨,哀宗复乏嗣,岂非天乎。正大间,

国势日蹙,本支殆尽,哀宗尚且疏忌骨肉,非明惠之贤,荆王几不能免,岂“宗

子维城”之道哉!

独吉思忠,本名千家奴。明昌六年,为行省都事,累迁同签枢密院事。承安

三年,除兴平军节度使,改西北路招讨使。初,大定间修筑西北屯戍,西自坦舌,

东至胡烈么,几六百里。中间堡障,工役促迫,虽有墙隍,无女墙副堤。思忠增

缮,用工七十五万,止用屯戍军卒,役不及民。上嘉其劳,赐诏奖谕曰:“直乾

之维,扼边之要,正资守备,以靖翰藩,垣垒弗完,营屯未固。卿督兹事役,唯

用戍兵,民不知劳,时非淹久,已臻休毕,仍底工坚。赖尔忠勤,办兹心画,有

嘉乃力,式副予怀。”赐银五百两、重币十端。入为签枢密院事,转吏部尚书,

拜参知政事。

泰和五年,宋渝盟有端,平章政事仆散揆宣抚河南。揆奏宋人懦弱,韩侂胄

用事,请遣使诘问。上召大臣议。左丞相宗浩曰:“宋久败之国,必不敢动。”

思忠曰:“宋虽羁栖江表,未尝一日忘中国,但力不足耳。”其后果如思忠策。

六年四月,上召大臣议伐宋事,大臣犹言无足虑者。或曰:“鼠窃狗盗,非用兵

也。”思忠执前议曰:“不早为之所,彼将误也。”上深然之。

七年正月,元帅左监军纥石烈执中围楚州,久不能下,宰臣奏请命大臣节制

其军,及益兵攻之。思忠请行。上曰:“以执政将兵攻一小州,克之亦不武。”

乃用唐宰相宣慰诸军故事,以思忠充淮南宣慰使,持空名宣敕赏立功者。诏大臣

宿于秘书监,各具奏帖以闻。明日,诏百官集议于广仁殿,问对者久之。既而宋

人来请和,议遂寝。

顷之,进拜尚书右丞。大安初,拜平章政事。三年,与参知政事承裕将兵屯

边,方缮完乌沙堡,思忠等不设备,大元前兵奄至,取乌月营,思忠不能守,乃

退兵,思忠坐解职。卫绍王命参知政事承裕行省,既而败绩于会河堡云。

承裕,本名胡沙,颇读孙、吴书,以宗室子充符宝祗候。除中都左警巡副使,

通括户籍,百姓称其平。迁殿中侍御史,改右警巡使、彰德军节度副使、刑部员

外郎,转本部郎中。历会州、惠州刺史、迁同知临潢府事,改东北路招讨副使。

以病免,起为西南招讨副使。

泰和六年,伐宋,迁陕西路统军副使,俄改通远军节度使、陕西兵马都统副

使,与秦州防御使完颜璘屯成纪界。宋吴曦兵五万由保岔、姑苏等谷袭秦州,承

裕、璘以骑兵千余人击走之,追奔四十里,凡六战,宋兵大败,斩首四千余级。

诏承裕曰:“昔乃祖乃父,戮力戎旅,汝年尚少,善于其职,故命汝与完颜璘同

行出界。昔汝自言得兵三万足以办事,今以石抹仲温、术虎高琪及青宜可与汝军

相合,计可六万,斯亦足以办矣。仲温、高琪兵道险阻,汝兵道甚易也。自秦州

至仙人关才四百里耳,从长计画,以副朕意。”诏完颜璘曰:“汝向在北边,以

干勇见称,顷以过失,逮问有司。近知与宋人奋战,故特赦免,仍充副统,如能

佐承裕立功业,朕于官赏,岂复吝惜。闻汝临事颇黠,若复自速罪,且不赦汝矣。”

宋吴曦使其将冯兴、杨雄、李珪以步骑八千入赤谷,承裕、璘及河州防御使蒲察

秉铉逆击破之。宋步兵保西山,骑兵走赤谷。承裕遣部将唐括按答海率骑二百驰

击宋步兵,甲士蒙括挺身先入乘之,宋步兵大溃。追奔至皂郊城,斩二千余级。

猛安把添奴追宋骑兵,杀千余人,斩杨雄、李珪于阵,冯兴仅以身免。承裕进兵,

克成州。

八年,罢兵,迁河南东路统军使,兼知归德府事,俄改知临潢府事。赐金带、

重币十端、银百五十两。大安初,召为御史中丞。三年,拜参知政事,与平章政

事独吉思忠行省戍边。乌沙堡之役,不为备,失利,朝廷独坐思忠,诏承裕主兵

事。

八月,大元大兵至野狐岭,承裕丧气,不敢拒战,退至宣平。县中土豪请以

土兵为前锋,以行省兵为声援,承裕畏怯不敢用,但问此去宣德间道而已。土豪

嗤之曰:“溪涧曲折,我辈谙知之。行省不知用地利力战,但谋走耳,今败矣。”

其夜,承裕率兵南行,大元兵踵击之。明日,至会河川,承裕兵大溃。承裕仅脱

身,走入宣德。大元游兵入居庸关,中都戒严。识者谓金之亡,决于是役。卫绍

王犹薄其罪,除名而已。崇庆元年,起为陕西安抚使。至宁元年,迁元帅右监军,

兼咸平府路兵马都总管,与契丹留可战,败绩。改同判大睦亲府事、辽东宣抚使。

贞祐初,改临海军节度使,卒。

赞曰:曹刿有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夫兵以气为主,会河堡

之役,独吉思忠、承裕沮丧不可复振,金之亡国,兆于此焉。

仆散揆,本名临喜,其先上京人,左丞相兼都元帅沂国武庄公忠义之子也。

少以世胄,选为近侍奉御。大定十五年,尚韩国大长公主,擢器物局副使,特授

临潢府路赫沙阿世袭猛安。历近侍局副使、尚衣局使、拱卫直副都指挥使,为殿

前左卫将军。罢职,世宗谕之曰:“以汝宣献皇后之亲,故令尚主,置之宿卫,

谓当以忠孝自励。日者乃与外人窃议,汝腹中事,朕不能测,其罢归田里。”寻

起为泺州刺史,改蠡州,入为兵部侍郎、大理卿、刑部尚书。

章宗即位,出为泰定军节度使,改知临洮府事。以政绩闻。升河南路统军使。

陕西提刑司举揆“刚直明断,狱无冤滞。禁戢家人,百姓莫识其面。积石、洮二

州旧寇皆遁,商旅得通”。于是进官一阶,仍诏褒谕。

明昌四年,郑王永蹈谋逆,事觉,揆坐尝私品藻诸王,独称永蹈性善,静不

好事,乃免死,除名。未几,复五品阶,起为同知崇义军节度使事。以战功迁西

北路副招讨,进官七阶,赐金马盂一、银二百两、重彩一十端。复以战功升西南

路招讨使兼天德军节度使,赐金五十两、重彩一十端。复出御边,当转战出塞七

百里,至赤胡睹地而还。优诏褒谕,迁一官,仍许其子安贞尚邢国长公主,且许

揆入谢,礼成,归镇。

会韩国大长公主薨,揆来赴,上谕之曰:“北边之事,非卿不能办。”乃赐

战马二,即日遣还。揆沿徼筑垒穿堑,连亘九百里,营栅相望,烽候相应,人得

恣田牧,北边遂宁。复以手诏褒谕,且欲大用,以知兴中府事纥石烈子仁代之,

敕尽以方略授子仁。既入,拜参知政事,改授中都路胡土爱割蛮世袭猛安。进拜

尚书右丞。寻出经略边事,还拜平章政事,封济国公。

泰和五年,宋人渝盟,以揆为宣抚河南军民使。上谕之曰:“朕即位以来,

任宰相未有如卿之久者,若非君臣道合,一体同心,何以及此。先丞相亦尝总师

南边,效力先朝,今复委卿,谅无过举。朕非好大喜功,务要宁静内外。宋人屈

服,无复可议,若恬不改,可整兵渡淮,扫荡江左,以继尔先公之功。”即以尚

厩名马、玉束带、内府重彩及御药赐之。揆至汴,搜练将士,军声大振。会天寿

节,特遣其子安贞赐宴。且命持白玉杯以饮揆,及上秋猎所亲获鹿尾舌为赐。宋

人服罪,即罢宣抚使,召揆还。

六年春,宋人复数路来侵,取泗州,取灵璧,围寿春。命揆为左副元帅以讨

之。揆至军前,集诸将校告以朝廷吊伐之意,分遣将士御敌。复取临淮、蕲县,

而符离、寿春之围亦解去,敌屡败衄,悉遁出境。上即遣提点近侍局乌古论庆寿

持手诏劳问征讨事宜,仍赐玉具剑一、玉荷莲盏一、金器一百两、重彩一十端。

寻复以诏褒谕,赐玉鞍勒马二及玉具佩刀、内府重彩、御药,以旌其功。

宋人既败退,上欲进讨,乃召揆赴阙,戒以师期,宴于庆和殿,亲谕之曰:

“朕以赵扩背盟,侵我疆埸,命卿措画。曾未期月,诸处累报大捷。振我国威,

挫彼贼锋,皆卿之力,朕不能忘。”是日宠锡甚厚,特收其次子宁寿为奉御,乃

密授以成算,俾还军。

十月,揆总大军南伐,分兵为九路进。揆以行省兵三万出颍、寿,至淮,宋

人旅拒于水南。揆密遣人测淮水,惟八叠滩可涉,即遣奥屯骧扬兵下蔡,声言欲

渡。宋帅何汝砺、姚公佐悉锐师屯花靥以备。揆乃遣右翼都统完颜赛不、先锋都

统纳兰邦烈潜渡八叠,驻南岸。揆麾大军直压其阵。敌不虞我卒至,皆溃走,自

相蹂践,死于水者不可胜计。进夺颍口,下安丰军,遂攻合肥,取滁州,尽获其

军实。上遣使谕之曰:“前得卿奏,先锋已夺颍口,偏师又下安丰,斩馘之数,

各以万计。近又西帅奏捷,枣阳、光化既为我有,樊城、邓城亦自溃散。又闻随

州阖城归顺,山东之众久围楚州,陇右之师克期出界。卿提大兵攻合肥,赵扩闻

之,料已破胆,失其神守。度彼之计,乞和为上,昔尝画三事付卿,以今事势计

之,径渡长江,亦其时矣。淮南既为我有,际江为界,理所宜然。如使赵扩奉表

称臣,岁增贡币,缚送贼魁,还所俘掠,一如所谕,亦可罢兵。卿宜广为渡江之

势,使彼有必死之忧,从其所请而纵之,仅得余息偷生,岂敢复萌他虑。卿于此

时,经营江北,劳徕安集,除其虐政横赋,以良吏抚字疲民,以精兵分守要害,

虽未系赵扩之颈,而朕前所画三事,上功已成矣。前入见时,已尝议定,今复谆

谆者,欲决卿成功尔。机会难遇,卿其勉之。”

既而宋帅丘灊果奉书乞和,揆以前五事谕而遣之。复进军围和州,敌以骑万

五千驻六合,揆侦知之,即以右翼掩击,斩首八千级,进屯于瓦梁河,以控真、

扬诸路之冲。乃整列军骑,毕张旗帜,沿江上下,皆金兵焉。于是江表震恐。宋

真州兵数万保河桥,复遣统军纥石烈子仁往攻之,分军涉浅,潜出敌后。敌见之

大惊,不战而溃,斩首二万余级,生擒其帅刘侹、常思敬、萧从德、莫子容,

皆宋骁将也。遂下真州。宋复遣陈璧来告和,揆以乞辞未诚,徒欲缓师,欲之。

宋人既丧败,不获请成,乃决巨胜、成公、雷塘渚积水以为阻,尽焚其庐舍储积,

过江遁去。

揆以方春地湿,不可久留,且欲休养士马,遂振旅而还。次下蔡,遇疾。诏

遣宣徽使李仁惠及其子宁寿引太医诊视,仍遣中使抚问。泰和七年二月,薨。讣

闻,上哀悼之,辍朝,遣使迎丧殡于都城之北。百官会吊,车驾临奠哭之,赙银

一千五百两、重币五十端、绢五百疋,其葬祭物皆从官给。谥曰武肃。

揆体刚内和,与物无忤,临民有惠政。其为将也,军门镇静,尝罚必行。初

渡淮,即命彻去浮梁。所至皆因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