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金史 >

第184章

金史-第184章

小说: 金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幸甚。”居一年,复表致仕,乃许。诏以一孙为阁门祗候。即命驾归乡里。久

之,世宗谓宰臣:“知人最为难事,近来左选多不得人。惟石琚为相时,往往举

能其官,左丞移剌道、参政粘割斡特剌举右选,颇得之。朕常以不能遍识人材为

不足。此宰相事也,左右近侍虽常有言,朕未敢轻信。”又曰:“近日刺史县令

多阙员,当择干济者除之,资级不到庸何伤。”又曰:“惟石琚最为知人。”

唐括鼎为定武军节度使,上谓鼎曰:“久不见石琚,精力比旧何如?汝到官

往视之。”显宗亦思之,因琚生日,寄诗以见意。二十二年,以疾薨于家,年七

十二。谥文宪。泰和元年,图像衍庆宫,配享世宗庙廷。

唐括安礼,本名斡鲁古,字子敬。好学,通经史,工词章,知为政大体。贞

元中,累官临海军节度使,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改浚州防御使、彰化军节度使。

大定初,迁益都尹,召为大兴尹,上曰:“京师好讹言。府中奸吏为民患。卿虽

年少,有治才,去其宿弊,毋为因仍。”察廉入第一等,进阶荣禄大夫。

七年五月,大兴府狱空,诏锡宴劳之。凡州郡有狱空者,皆赐钱为锡宴费,

大兴府锡宴钱三百贯,其余有差。久之,拜参知政事,罢为横海军节度使,历河

间尹、南京留守。以丧去官,起复尚书右丞。诏曰:“南路女直户颇有贫者,汉

户租佃田土,所得无几,费用不给,不习骑射,不任军旅。凡成丁者签入军籍,

月给钱米,山东路沿边安置。其议以闻。”浃旬,上问曰:“宰臣议山东猛安贫

户如之何?”奏曰:“未也。”乃问安礼曰:“于卿意如何?”对曰:“猛安人

与汉户,今皆一家,彼耕此种,皆是国人,即日签军,恐妨农作。”上责安礼曰:

“朕谓卿有知识,每事专效汉人。若无事之际可务农作,度宋人之意且起争端,

国家有事,农作奚暇?卿习汉字,读《诗》、《书》,姑置此以讲本朝之法。前

日宰臣皆女直拜,卿独汉人拜,是邪非邪?所谓一家者,皆一类也,女直、汉人,

其实则二。朕即位东京,契丹、汉人皆不往,惟女直人偕来,此可谓一类乎?”

又曰:“朕夙夜思念,使太祖皇帝功业不坠,传及万世,女直人物力不困。卿等

悉之。”因以有益贫穷猛安人数事,诏左司郎中粘割斡特剌使书之,百官集议于

尚书省。

十七年,诏遣监察御史完颜觌古速行边,从行契丹押剌四人,挼剌、招得、

雅鲁、斡列阿,自边亡归大石。上闻之,诏曰:“大石在夏国西北。昔窝斡为乱,

契丹等响应,朕释其罪,俾复旧业,遣使安辑之,反侧之心犹未已。若大石使人

间诱,必生边患。遣使徙之,俾与女直人杂居,男婚女聘,渐化成俗,长久之策

也。”于是遣同签枢密院事纥石烈奥也、吏部郎中裴满余庆、翰林修撰移剌杰,

徙西北路契丹人尝预窝斡乱者上京、济、利等路安置。以兵部郎中移剌子元为西

北路招讨都监,诏子元曰:“卿可省谕徙上京、济州契丹人,彼地土肥饶,可以

生殖,与女直人相为婚姻,亦汝等久安之计也。卿与奥也同催发徙之。仍遣猛安

一员以兵护送而东,所经道路勿令与群牧相近,脱或有变,即便讨灭。俟其过岭,

卿即还镇。”上已遣奥也、子元等,谓宰臣曰:“海陵时,契丹人尤被信任,终

为叛乱,群牧使鹤寿、驸马都尉赛一、昭武大将军术鲁古、金吾卫上将军蒲都皆

被害。赛一等皆功臣之后,在官时未尝与契丹有怨,彼之野心,亦足见也。”安

礼对曰:“圣主溥爱天下,子育万国,不宜有分别。”上曰:“朕非有分别,但

善善恶恶,所以为治。异时或有边衅,契丹岂肯与我一心也哉。”

他日,上又曰:“荐举,大臣之职。外官五品犹得举人,宰相无所举,何也?”

安礼对曰:“孔子称才难。贤人君子,世不多有。陛下必欲得人,当广取士之路,

区别器使之,斯得人矣。”上曰:“除授格法不伦。奉职皆阀阅子孙,朕所知识,

有资考出身月日。亲军不以门第收补,无荫者不至武义不得出职。但以女直人有

超迁官资,故出职反在奉职上。天下一家,独女直有超迁格,何也?”安礼对曰:

“祖宗以来立此格,恐难辄改。”

转左丞,与右丞蒲察通同日拜,上谓之曰:“朕今年五十有五,若过六十,

必倦于政事。宜及朕之康强,凡女直猛安谋克当修举政事,改定法令。宗族中鲜

有及朕之寿者,朕颇习女直旧风,子孙岂能知之,况政事乎。卿等宜悉此意。”

上又曰:“大理寺事多留滞,宰执不督责之,何也?”安礼对曰:“案牍疑难者

旧例给限。”上曰:“旧例是邪非邪,今不究其事,辄给以限邪?”参政移剌道

曰:“臣在大理时,未尝有滞事。”上曰:“卿在大理无滞事,为宰执而不能检

治,何也?”道无以对而退。上问宰臣曰:“御史台官,亦与亲知往来否?”皆

曰:“往来殊少。”上曰:“台官当尽绝人事。谏官、记注官与闻议论,亦不可

与人游从。”安礼对曰:“亲知之间,恐不可尽绝也。”上曰:“职任如是,何

恤人之言。”

进拜平章政事,封芮国公,授世袭谋克。上谕安礼,前代史书详备,今祖宗

实录太简略。对曰:“前代史皆成书,有帝纪、列传。他日修史时,亦有帝纪、

列传,其详自见于列传也。”安礼尝议科目,言于上曰:“臣观近日士人不以策

论为意。今若诗赋策论各场考试,文理俱优者为中选,以时务策观其器识,庶得

人也。”上曰:“卿等议之。”上谓宰臣曰:“赏有功不可缓,缓赏无以劝善。”

安礼对曰:“古所谓赏不逾时者,正谓此也。”

二十一年,拜右丞相,进封申国公,固辞曰:“臣备位宰相,无补于国家,

夙夜忧惧,惟恐得罪,上负陛下,下负百姓。臣实不敢受丞相位,惟陛下择贤于

臣者用之。”上曰:“朕知卿正直,与左丞相习显无异。且练习政事,无出卿之

右者。其毋多让。”安礼顿首谢。是岁,薨。泰和元年,配享世宗庙廷。

移剌道,本名赵三。其先乙室部人也,初徙咸平。为人宽厚,有大志,以笃

孝著名。通女直、契丹、汉字。皇统初,补刑部令史,转尚书省令史,再迁大理

司直。丁母忧,起复,迁户部员外郎。正隆三年,徙临潢、咸平路、毕沙河等三

猛安,屯戍斡卢速。还奏,海陵谓侍臣曰:“道骨相异常,他日必登公辅。”明

年,迁本部郎中。

海陵伐宋,为都督府长史。海陵死,师还,无复纪律,士卒掠淮南,百姓苦

之。有男女二百余人,自愿与道为奴,道受之,至淮,俟诸军毕济,乃悉遣还。

大定二年,复为户部郎中,与梁钅求安抚山东,招谕盗贼。民或避盗避役者,并

令归业,不问罪名轻重皆原之,军人不得并缘虏掠。仆散忠义讨窝斡,道参谋幕

府事。贼平,元帅府以俘获生口分给官僚,道悉纵遣之。

还京师,入见,既退,世宗目送之,曰:“此人有干才,可大用也。”迁翰

林直学士,兼修起居注。顷之,世宗曰:“道清廉有干局,翰林文雅之职,不足

以尽其才。”中都转运繁剧,乃改同知中都路都转运事。诏道送河北、山东等路

廉察善恶升降官员制敕,上曰:“卿从讨契丹,不贪俘获,其志可嘉。故命卿为

使。卿其勉之。”是岁,以廉升者,磁州刺史完颜蒲速列为北京副留守,濰州刺

史蒲察蒲查为博州防御使,威州刺史完颜兀答补为磁州刺史。治状不善下迁者,

登州刺史大磐为嵩州刺史,同知南京留守高德基为同知北京转运事,卫州防御使

完颜阿邻为陈州防御使,真定尹徒单拔改为兴平军节度使,安国军节度使唐括重

国为彰化军节度使。仍具功过善恶宣谕,毋受馈献。迁大理卿。五年,宋人请和,

罢兵。道往山东,阅实军器,振赡戍兵妻子。再除同知大兴尹。

亲军百人长完颜阿思钵非禁直日带刀入宫,其夜入左藏库,杀都监郭良臣,

盗取金珠。点检司执其疑似者八人,掠笞三人死,五人者自诬,其赃不可得。上

疑之,命道参问。道持久其狱,既而阿思钵鬻金事觉,伏诛。上曰:“箠楚之下,

何求不得。奈何点检司不以情求之乎!”赐掠死者钱人二百贯,周其家,不死者

人五十贯。诏自今护卫亲军百人长、五十人长,非直日不得带刀入宫。

迁户部尚书。上曰:“朕初即位,卿为户部员外郎,闻卿孳孳为善,进卿郎

中,果有可称。及贰京尹,亦能善治。户部经治国用,卿其勉之。”道顿首谢。

改西北路招讨使,赐金带。故事,招讨使到官,诸部皆献驼马,多至数百,道皆

却之,数月皆复贡职。父丧去官,起复参知政事。初,诸部有狱讼,招讨司例遣

胥吏按问,往往为奸利。道请专设一官,上嘉纳之,招讨司设勘事官自此始。上

谓宰臣曰:“比闻大理寺断狱,辄经旬月,何邪?”道奏曰:“在法,决死囚不

过七日,徒刑五日,杖刑三日。”上曰:“法有程限,而辄违之,此官吏之责也,

严戒约以去其弊。”进尚书右丞。乞致仕,上曰:“卿孝于家,忠于朕,通习法

令政事,虽逾六十,心力未衰,未可退也。”乃除南京留守,赐通犀带。上曰:

“河南统军乌古论思列为人少戆,凡边事须与卿共议。卿以朕意谕思列也。”入

拜平章政事。

道弟临潼令幼阿补犯罪至死,道待罪于家。皇太子生日,宴于庆和殿,上问

道何故不在,参知政事粘割斡特剌奏曰:“其弟犯死刑,据制不合入内。”上曰:

“此何伤也。”即诏道起视事。是时县令多阙,上以问宰相,道奏曰:“散官宣

武以上借除以充之。”上曰:“廉察八品以下已去官者,录事丞簿有清干之誉者,

县尉入优等者,皆与县令。散官至五品,无贪污旷职之名者,亦可与之。俟县令

不阙,即如旧制。”

二十三年,罢为咸平尹,封莘国公。上曰:“卿数年前尝乞致仕,朕不许卿。

卿今老矣。咸平卿故乡,地凉事少,老者所宜。”赐通犀带。明日,复遣近侍曹

渊谕旨曰:“咸平自窝斡乱后,民业尚未复旧,朕听卿归乡里,所以安辑一境也。”

二十四年,薨。上闻之,悼惜良久。是岁幸上京,道过咸平,遣使致祭,赙赠有

加。诏图像藏秘府,擢其子八狗为阁门祗候。

光祖字仲礼,幼名八狗。以荫补阁门祗候,调平晋令、卫州都巡河、内承奉

押班,累转东上閤门使,兼典客署令。大安中,改少府少监。丁母忧,起复仪鸾

局使,同知宣徽院使事,秘书监右宣徽使。兴定二年十一月,诏集百官议所以为

长久之利者,光祖等三人议曰:“募土人假以方面权任,俾人自劝,各保一方。”

由是公府封建之论兴焉,语在九公传。三年,转左宣徽使。五年,卒。

赞曰:良弼、守道、琚、安礼、道,皆无闻正隆时,及其簉治朝,佐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