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509章

清末英雄-第509章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胜不同,他通过梅克尔将军(当时还是少校,曾改造过日本陆军)的介绍,以及英国海军部公布的日本海军建设计划。便异于常人认为日本必定胜利,而后事情果然如他所料。清国一溃千里。而在这之后的1900年拳乱,因为克林德男爵被杀,义愤填胸之下他也想申请前往远东,但结果却并没有被通过。就在他以为这一生都不可能来远东时,不料德皇却把他派来了。
  勤政殿内,再与德国公使雷克司客套几句之后,光绪抚着玉扳指终于把话题转到正题,询问道:“贵使来我大清多日,今浙匪叛乱日久,几经剿灭,但却未见成效,反而使其越做越大,贵使观阅战史多日,是否已找到制敌之策?”
  光绪只把话说完,立在一边的通事只把话翻译成德文,告之于两人。鲁登道夫早就知道今日召见的原因,闻言只道:“大皇帝陛下,贵国的叛军只是在山区,并且这些叛乱实行是总体战,不做充足准备贸然围剿,那必定会招致失败。如果要消灭这支叛军,只能通过更多兵力,不因以歼敌为目标,而是以要抢占重要地区为目标,这样才能获得胜利。”
  围剿的各个战例鲁登道夫都看过了,这支叛军的战法让他很感兴趣,这其实也一直所想但却没有融会贯通的东西——总体战。和鲁登道夫想象的一样,叛军是在执行总体战,一切都是以战争为中心的,唯有这样的叛军才能贫瘠的山区坚持那么久而不失败,并且越打越大,这其中飞艇无线电只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根据地把所以的物力人力都用到了战争上。
  鲁登道夫明白总体战的深意,但是勤政殿内的光绪却听不懂总体战,好在他也不想去明白这是什么东西,只听着鲁登道夫说道胜利,再问道:“贵使所言之胜利,如何才能做到?”
  “大皇帝陛下,我看了所有的作战记录,围剿的政府军往往不能把握外线作战原则,常常独自行动、毫无配合,并且进攻在围剿的初期非常轻敌,而在围剿的后期,又缺少军人勇敢的品质;同时,军队虽然有作战计划,但是作战计划缺少弹性,很难适应因外情况;在作战上也没有适应恶劣地形恶劣天候下作战训练,造成一旦进入山区,即使有火力及数量优势也难以发挥;还有就是军中……”鲁登道夫侃侃而谈,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对于政治完全不屑一顾。他如此,但他身边的雷克司却不是如此,见他老是批判,小声的叫住了他。
  鲁登道夫中校只说在兴头上,忽然被身边的雷克司打断,顿时差异的看了过来,此时正在听通事翻译的光绪见声音忽然停了,才知道鲁登道夫被雷克司拦住了。他倒知道那洋人是想给大清留点面子,只是他却是个直性子,急道:“贵使接着说吧。今日就要说说我大清的新军到底败在哪里?贵使不要顾虑,接着说吧。”
  通事把话翻译过来之后,鲁登道夫倒多看了光绪几眼。便接着光绪的话说道:“政府军的缺点,第一在于外线作战,交战的地方虽然是贵国的领土,但是却像到了别的国家,他们得不到任何支援,甚至连水源都找不到。大皇帝陛下应该派出教士和牧师前往,感召那里的人民。让他们配合政府军队作战。”
  鲁登道夫的解决之道虽然天真,但光绪却知道他说到了点子上,这严州现在真的就好像是别国一般。那边老幼妇孺都是反清复明的叛逆,这些不是派和尚道士就能解决的。
  鲁登道夫说完第一,便接着说第二:“陛下的军队虽然比叛军更多,装备也更先进。但是通讯落后。无法协调,进入山地常常分散了兵力,孤军作战,让叛军各个击破。有好几个战例都是被围剿的部队十几里之外就是援军,急行军不需要四个小时,但因为协调不好,彼此无法联系,所以最终被叛军逐个消灭。
  第三。交战地的人民已经被叛军控制,侦查无法实行。对于山区的地形一无所知,军队的指挥官又常常缺少搜索,过于轻敌。记录上常常能见到叛军派出小股部队引诱政府军追击,最后中伏被围歼的战例。这些都是因为指挥官不够谨慎造成的。
  第四,山地作战是要经过严格训练的,但是现在陛下派遣过去的军队,并没有进行专门的训练,造成他们在山区的适应力薄弱,无法发火正常的训练水平,另外,所有部队的刺刀训练非常欠缺,很多战斗都被叛军用刺刀打败,这其实是军队缺少作战意志。在狭小的山地,只有最勇敢的部队才能获得胜利。
  第五,军队作战后勤是最重要的,特别山地作战,如果没有通畅的补给线,那么军队的胜利无法确保。
  第六,很多战例都是叛军派遣间谍潜入我方军队,充当向导,假装传令兵,扰乱军队指挥,他们还善于制造假情报,煽动底层士兵闹事逃跑,这些都是防范不言造成的。”
  鲁登道夫一口气说了六点,听得旁边的雷克司心提了起来,而光绪的脸色也是越来越沉,这算是第一次有人向他介绍新军到底败在哪里,这只让他由怒生恨,恨极反笑。狠狠的转了一下拇指戴着的玉扳指,光绪瞪了木头般立着的陆军部大臣载涛一眼,道:“贵使刚才说了我军之不足,此乃失败之原因。那就再说说这战要怎么打才能赢?”
  “大皇帝陛下,要战胜叛军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迁移交战地区的人民。按照陛下官员给供的数据,叛军占据的地方只有两百多万人口,如果把这些人口迁徙到贵国需要人口的满洲,那么叛军失去人口,就变成没有水的鱼,自然就会失败。”鲁登道夫道,一来就是抽水抓鱼的战术。
  光绪闻言猛的一喜,可复又想到迁移百姓,劳民伤财,对的声望不利,只好按下激动,再问道:“那第二个办法是呢?”
  “第二个办法就是抢占土地。利用绝对优势的兵力一点一点的向叛军控制的地区压缩,每一天只前进几公里,建立据点,另外还要派人清理混在人民当中的间谍和叛乱份子。这样一公里一公里的向叛军的中心地区推进,迫使他们和我们正面交战。”
  似乎合意这个办法,光绪忙问道:“这样一公里一公里的,要多少兵力,多久才能打到严州?”
  鲁登道夫看着光绪期盼的脸,只道:“大皇帝陛下,要想胜利最少需要三十万军队。需要的时间,最少要十八个月甚至两年,现在叛军控制的地区太大了。”
  鲁登道夫一说要三十万军队和两年时间,光绪悬着的屁股却又坐了回去,现在围剿严州的军队只是十几万,一年下来就要好几千万两银子,现在三十万军队还要两年,那得花多少银子?
  光绪这边正要让德国人下去的时候,外面忽然太监行色匆匆的小步跑进来,等德国人出去后,接到太监信报的载涛脸色发白,张口结舌的道:“皇上,沂州…沂州也造反了。”
  “什么!”光绪一屁股坐在龙椅上,手上的玉扳指忽的掉到地上,叮的一声脆响只裂成两半。载涛只看这变成两半的玉扳指,心中突然是打了个突:这大清,不是要完了吧!
  (丁卷完)(未完待续。。)


戊卷 第一章 阁楼

  阁下:
  我在最近几个月发出的那些电报,已经使能您了解到中国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清国政府为应付近几年间遇到的最严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过去若干时间以来,人们已经预见到清国动乱的迹象。大家知道,浙江的叛乱以及全国各地的叛乱除了因为革命者的煽动,更重要的原因是清国政府的税收政策使得农民和市民存在着严重的不满情绪。现在大约有几十万名农民在各地叛乱,他们分布在帝国的各个省,这些叛乱即使是清国官员也不明白是怎么发生,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据我从重庆务瑾顺先生处获悉的消息,本月十五日在重庆合州又因为“捐输”发生一起叛乱,叛乱者同样是一群农民,他们明确要求皇帝关闭国会并惩罚那些贪污的官吏,叛乱者逮捕了当地官员,并和好几年的杭州叛乱一样,按照清国的法律对他们进行审判,有一个官员因为没有证据或者罪行过轻被释放了,而另外两个官员则被判处了死刑。和其他地方的叛乱一样,叛乱者并没有针对外国人,他们已经明白现在的口号不再是“扶清灭洋”而是“反清复明”。格林牧师被殴打完全是一场误会,他当时以为又是一次拳乱,可很显然他弄错了。
  因为是本年度的第六次叛乱,报告在北京并没有引起像去年山东叛乱那样的恐慌。北京方面发布了一些系列的谕旨。我已附上这些谕旨的副本。现在皇帝已经任命一个汉族大臣岑春煊为四川总督,以取代之前被革职的总督。
  一般的舆论认为。这起叛乱会和其他地方的叛乱一样,叛军并不会四处进攻,他们只会在一定地区内自治。但是,最近又有人发表不一样的观点,认为这是皇帝为了关闭国会而故意造成的局面,因为皇帝一直在想办法回收授予国会的权力。而上海的盖温特中校表示最近他收到情报显示,叛乱明显是由复兴会的统帅杨竟成发动的,他认为复兴会将在近期内会发动夺取北京的战争,但是。他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叛乱会发生在遥远的重庆,这个离北京一千多英里的地方。
  正如我之前说介绍的那样,复兴会已经成为这个帝国不可估量的一股势力。他们找到一个被清帝国毁灭的明帝国的后裔作为叛乱的号召者,这名皇室成员的身份已经获得了人们的认同。现在,清帝国统治初期所发生的一些不人道的事情在各个地方反复的被人们提起,而这名皇室成员的照片则不断被叛乱者运送到帝国的各地。有很多人都已经相信新的皇帝会减轻税收。并给予他们更好的生活。而按照盖温特中校的判断,推动这一切的,正是复兴会。
  清国政府也明白各地的叛乱和复兴会有一种潜在的联系,他们除了把复兴会统帅杨竟成的悬赏加高到一百万两外,内阁总理载泽还在昨日亲自到公使馆拜访。我对此重申了我国政府的态度:即不承认任何叛军组成的政府,并完全支持清国政府镇压各地的叛乱,并将在适当并且必要的时候对叛军予以打击。
  朱尔典谨上。 1910年8月20日于北京
  外务大臣格雷迅速的把朱尔典的来电浏览了一遍,眉头深皱起来。他问向旁边的秘书问道:“这是他第几次提到复兴会?”
  “阁下,这是第七次了。”秘书在之前是看过电报的。对于内容很是熟悉。
  “他们有能力统治整个帝国吗?”格雷再问道。
  “显然没有,阁下。他们只有制造动乱的能力。”秘书说道。
  “那就让约翰继续告戒复兴会,任何在扬子江流域的叛乱,都将被大不列颠所反对。”格雷吩咐完秘书,再把朱尔典的电报放下,开始想着和德国越来越严峻的军备竞赛。
  伦敦的训令传到北京,再从北京转到沪上,而和通过mi5的渠道由外事处告之杨锐时,已经四天之后了。不过杨锐对英国人的友好并频繁的忠告不当回事,举义的各项计划都进行的很好,门口沟矿业公司在北方已经成为仅次于开平的煤矿公司,第一批精干士兵已经入矿,而徐锡麟也已经拿到了宛平县令的位置,不过,同盟会的人对他恨之入骨——为了取信于满清他不是革命党,复兴会和同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