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娱乐初唐 >

第94章

娱乐初唐-第94章

小说: 娱乐初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李好看了会,发现李好是真的没事后,全部都放松了下来,然后纷纷询问李好该怎么处理?
  李好没有立刻回答她们的问题,而是询问她们是怎么知道武女皇写了《女人能顶半边天》这篇文章,还知道事情已经闹到朝廷去了的?她们的回答没出呼李好的意料,因为这段时间大唐娱乐周刊是武女皇在兼着,之前表现的很正常,谁知道这次居然那么离谱,发了这么一篇文章。如果不是房夫人派人告诉她们大唐娱乐周刊有篇文章被捅到朝廷上去了,估计到现在她们还蒙在鼓里没人知道。不过房夫人派过来的人走之前还悄悄的告诉李府的女人们,房夫人一定会支持那个写《女人能顶半边天》的作者的;她会找下自己的好姐妹们给那些大臣们吹吹风的。
  李好有点哑然失笑,这位连李二都压不服的房夫人果然还是一贯的彪悍啊;不过有她联络些夫人吹下风的话效果肯定好点;而且大唐这个时代风气还是不错的;没那么严。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个时代就可以开启女权自由模式了,要不然儒家那帮子人肯定会跳出来鼓捣的。要说这政治家的节操,李好是严重鄙视的,尤其是儒家的人和那些自称孔二后代的那些人。
  自春秋之后,中国没有那个朝代能逾三百年而不到的,那帝王宝座也被不同家族的屁股坐了个遍。每次换屁股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你死我活的“革命”。许多家族在“革命”中湮灭或式微。但有个家族却在这腥风血雨中牢牢地坐在皇座之旁,不论谁来做皇帝,都少不了这个家族的好处,而这个家族的中心就在山东曲阜。不用说了,这就是中国第一贵姓:孔姓;中国第一贵府:孔府。
  这贵姓和贵府的创始人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败的孔丘先生。话说孔丘先生乃春秋时期一位志高命薄的教书先生,一心入仕却人生坎坷颠沛流离总是不如意。所幸孔先生有两大特长,一是能说会道死的能掰成活的,凭此收了不少学生,自然肉干是少不了的;二是能编会辑,善于将别人学说化成自己的,比当今那些各种各样《大词典》的编者们那是强了许多。
  有人(学生)有枪(文字)了之后,这山寨自然就立了起来,山寨大名就叫“儒”。
  初时这天下山头可是多了去了,除了儒之外,道、墨、法、名、兵、阴阳、纵横、杂、农,等等,大家平起平坐你争我夺。那坐在帝王宝座上的也是今天求教下这个山寨的高人,明天试用下那个山寨的名士,倒也热闹。
  渐渐地,那些帝王发现,最好使的还是儒,有儒相伴,君君臣臣,愚民卑服,皇座不倒。于是从某年起,独尊儒术成了帝王们的不二选择,而儒家寨也乘势削平其他山寨,顺带手把其他山寨中值钱的东西全搂进儒家寨,并利用皇权严禁新的山寨立起。
  这儒家寨兴旺了,孔家也就发达了,孔家的中心和象征――曲阜孔家,更是不得了了,哪个帝王不给个三分薄面?老刘家、司马家、老杨家、老李家都没少封赏,尤其到了宋朝老赵家坐皇座的时候,可劲儿拍孔家马屁,不但封了孔丘先生嫡孙为衍圣公,还承担了宏伟建筑――曲阜孔府这一重大爱心工程的全部建设费用,真正确立了孔府天下第一贵府的地位。
  按说这孔家本属华夏正宗,儒家寨也是华夏山寨,孔丘老先生自己也曾讲过“华夷之辨”,况且这华夏的帝王官民对孔家着实不错,这孔府总该心向华夏矢志不移了吧?非也!孔府后人实乃国际主义战士,多次顾大局顺大势,配合杀入中原的外夷,为“统一”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虽然老赵家对孔府掏心掏肺的,但孔府可没想吊死在一颗树上,那赵宋被完颜家打到南边去了后,孔府立即派出孔端操向大金表中心,受封衍圣公。虽说这金夷的奶有股子膻味,那也是娘啊!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处夷狄,不可弃也。”孔家老祖宗这句话乃是对别人说的,轮到孔家自己那叫:“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其实就是:谁给骨头谁就是主人,管他是人还是畜生。
  数十年后,蒙夷兴起,将金夷灭之,在衍圣公孔元用的率领下,孔府审时度势,大义凛然地倒向了忽必烈,为表耿耿赤子之心,孔元用亲率族人加入元军,清剿汉人“反贼”,“不幸”死在军中。
  孔元用死后,孔元措一系乘机夺权,孔家内部为了衍圣公称号展开了争夺,持续数代,主要就是关于帽子颜色的大讨论,其中精彩激烈就不累说了。最后,鞑元仁宗判孔元措一系为正溯,孔元用一系彻底败北。呜乎哀哉!可怜孔元用为忽必烈统一大业流尽了最后一滴狗血,他的后人却惨遭排挤打压,苍天啊!
  为了取悦忽必烈,孔府还派出大儒张德辉与元好问等觐见忽必烈,跪请他为“儒教大宗师”。堂堂华夏“圣学”,竟然请得一位双手沾满数千万汉人鲜血的酋首来做大宗师,孔府真正实现了“以德报怨”的最高境界。
  李好对孔老二不怎么讨厌,但是对儒家小董后来变换的思想尤其是朱理后的儒家以及孔家那些狗屁的后代非常讨厌的,所以这次参加朝会无外呼与受过这些思想影响的人争辩一番而已。为此李好把武女皇叫到书房听听她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以及她想到过的地方,武女皇的出发点和顾及的地方基本差不多,但是这些不够,所以两人又翻了一些资料,把朝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全部想了一遍一直到夜深后才各自回去休息,有了这些资料李好挺有信心和大唐的群臣们来一场舌战。
  ;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朝(文)

第二天一大早李好在几个女人的服侍下雄赳赳气昂昂的坐着四轮马车上班去了;话说自从有了四轮马车和车道后;长安城的交通秩序似乎好多了。这当然不是因为四轮马车坐的人多,其实大部分四轮马车还是私人的,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有了车道,每个十字路口还有专门的交通指挥员在的,大家各走一边自然干扰就少了,再加上长安城的主要街道那是相当的宽啊,所以怎么能堵车?
  长安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其中通南面三门东西六门的“六街”,是长安城内的主干大街。这六条街道,除最南面诵延平门和延兴门的东西大街,宽55米外,其余五条皆宽100米以上,特别是明德门内的南北大街——朱雀大街宽达150至150米。再详细的一些就是:朱雀门街南段宽155米,北段宽150米。朱雀门街东五街,自西向东,其宽度依次为67、134、68、68、25米。朱雀门街西五街,自东向西,其宽度依次为63、108、63、42、20米。至于东西的横街,从北向南各街的第三坊之南,也就是由第四横街起,其宽度依是75、l20、44、40、45、55、55、45、50、39米。
  最南顺城街宽度,则不会超过25米,由于里坊的广狭长短不尽一致,对于街的宽度也难免会有相应的影响。还有就是东西两市周围的街道,宽度也不尽相同。其他不通城门的大街宽度在35米至65米之间,顺城街宽20至25米。各街路面皆中间高、两侧低,两侧并建有宽2。5米左右的排水沟。
  根据后世公路每车车道3米宽,你说这样的马路该划多少条车道?这样的城市就算再多几倍人交通依然是畅通无阻的。比起后世的那什么双向八车道,十二车道的,这简直就是公路中的战斗机了,没法比的。
  李好早早的来到朝堂上才发现自己来的不算早了,象老房他们早到了。李好现在的身份自然不再是以前那个站角落的位置了,他的位置现在还算靠前的。经过的一路的官员中有的很友好的和他打个招呼,有的咋看就完全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样子呢,李好用屁股一想也知道等下这些人估计就是准备踩自己的了。李好粗略的估算了下等下大概有多少人要声讨自己,然后留意下他们的职位心里有个底,等下应付起来也比较容易点了。可惜的是唐朝的朝廷不可以干架,要象汉初那样大臣们在朝廷说不过来还可以动手那多好啊,李好这几年可是练过的,除了那些带兵的将军们之外,这满朝的大臣他可干进去群挑的,说不过打也打翻他们。看他们那幸灾乐祸的样子,估计就没几个好货,学问学到狗肚子里去了,偏偏还一个个人模狗样的。
  往前走了几步情况又不一样了,这里属于高官区了,不认识的,大家点个头就完了,相识的打个招呼然后一直到李好自己的位置上,再往前就没他的份了,不够资格。李好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会李二就上朝了;然后所有的大臣们开始汇报自己手上的工作了。这些不关李好的事情,他不怎么关心,听着听着有点瞌睡的感觉啊,昨天晚上那双修大法修炼的有点晚。这也没办法,他在经济开发区那边呆了好几天,小别胜新婚,修炼晚了也正常。
  李好缩在位置上半眯着眼睛听那些大臣一个个汇报自己的事情,可惜这个地方有点显眼,要不然可以先睡上一会了。等那些大臣汇报完了时间已经到了半上午了,就在李二旁边的小黄门要宣布无事退朝的时候,有人出头了,开始炮轰大唐娱乐周刊上面的《女人能顶半边天》了,李好立刻打起精神听这人怎么说了。
  只是那人的表现很让李好失望,他唧唧歪歪了半天李好竟然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大概意思明白了一点点,就是这篇文章有伤风化,应该坚决打击,写文章的人要处理,大唐娱乐周刊要取消。李好听完后觉得很郁闷,这个人的一篇长论歪歪嘴就反驳了,完全没有成就感啊,说不定还不要李好反驳李二直接就踢掉他了。
  那人的话确实没通过,李二还没反驳,被老魏一句“不以言治罪”轻飘飘的就带过了。写个文章就要被定罪那还得了?人家老魏可是经常对着李二喷的,给这么一开头以后还有谁敢说真话?李二没有发表意见,但是直接忽略了那人这就是意见。
  朝廷一时哑了火,没人再发表意见了,老魏的一句不以言定罪就已经定了板了,但这不是李好想要的。他想要的是趁着这个机会给天下所有女性争取到一个相对好的地位;也为了让以后很多杰出的女性不至于因为性别的问题而得不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尊重和施展才华的地方。
  李好预估的舌战场面没有出现,朝廷冷火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没人发言,就在那小黄门要宣布退朝的时候李好只有硬着头皮自己上了。这一上后果如何他也无法预估了,不过被炮轰那是肯定的了。
  果然,在李好提议应该褒奖写那个《女人能顶半边天》的作者后,大唐的朝廷马上就沸腾起来。原本那些不敢吭声的人全部撸起了袖子义愤填胸斗鸡般的瞪起了双眼准备和李好太干一场了,这场面李好偷偷回头看到了还吓了一跳,不过看到上面的李二好象还嘴角带笑,李好一下底气足多了。只要李二心情好,李好就有把握横扫全场,更何况最有战斗力的老魏老房他们全部装聋微闭双眼在养神呢,现场吵吵闹闹的场面他们如同没听到一样。
  眼看现场就要失控,李好听到后面吵吵闹闹的样子正要清清嗓子发言,台上的小黄门收到李二的示意立刻大声喊安静。那些义愤填胸的官员们立刻全部安静下来,李二威严的扫视了一下下面的群臣然后不紧不慢的说道:“国师提个建议而已,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