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洪荒玄松道 >

第175章

洪荒玄松道-第175章

小说: 洪荒玄松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松望向董仲舒,淡淡道:“儒法两家之争后来如何解决?”



正是这儒家三代弟子之首董仲舒,前去地界辅佐汉武帝刘彻,提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手导演了儒家在地界的大兴。使得儒家在地界自汉朝以后一直到下一量劫,都是地界主流思想。



却也因为董仲舒的儒家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了同出玄木岛一脉的韩非法家的没落,一大批法家弟子心有不甘,与儒家弟子时起冲突,更有法家弟子王莽代汉而建立“新”朝而变法,要推翻儒家的地位!



后儒家弟子又扶助汉光武帝刘秀,在地界燃起战火,重新夺得地界正统!



时李松尚未得鸿蒙剑。搜书网儒法两家搞窝里斗,玄木岛气运不足的弊端就显现出来。地界死伤太多,儒法两家各自承担因果。自吞苦酒。



儒法两家两败俱伤,汉末的“党锢之祸”便是两家弟子地一次集中大劫!两家精英几乎全军覆没。在地界朝堂俱都失去了话语权,在东汉后期儒法两家弟子尽是被外戚宦官所压制!魏晋时期朝政又被那些高门大户把持,两家弟子。谁也出不了头!



好在此时非是量劫时期,否则,玄木岛还真有被人连根拔起的危险!



时李松正在闭关,玄木岛由竹灵梅韵二人主持大局,竹灵梅韵都有准圣修为,刚开始乃是禀承李松的在摩擦中融合”的思想,于是不予理会儒法两家之争。



可后来见儒法两家之争难以控制,再争下去怕是道统也难以继,只好将儒法两家主流弟子尽皆调回玄木岛,等李松出关后再作定夺。



佛道两教却乘机发展。佛教的白马寺在洛阳建立,佛教从此正式登上了庙堂之高!道教四天师以及其传人传下了“太平道”、“五斗米道”等思想流派,为道教争得了实实在在的人族气运。



佛道两教借此东风,如今东胜神州大地,佛教的庙宇与道教的道观已是时常可见!在东胜神州战火分飞的大地中。到处有和尚道士在穿梭往来!



李松知道此事倒也怪不得董仲舒,时儒家思想经过汉初等百多年来地打压,在地界已经式微,若是按常规步骤慢慢发展,却又需要多长的时间来沉淀积累?



只有如此自上而下。采取高压政治。强权推广,才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极大的影响与号召力。为儒家凝聚人气!再说地界之争,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儒家要大兴,自然要踏着其它学派地尸体和鲜血了!



董仲舒见得李松询问,离坐而起,答道:“回祖师爷之话,如今儒法两家弟子尽是受竹灵师伯之命,回归玄木岛上,等候祖师爷发落!”



儒法两家弟子如今在地界发展上千年,已经传下数代弟子,为免称呼混乱,自三代弟子以下,统一称呼李松为“祖师爷”。



李松点点头道:“你等为了学派大兴,惮精竭虑,无可非议。但儒法两家同为我玄木岛一脉,同门相争,应限于学说理念朝堂之争,为何发展到地界人族改朝换代之大战?董仲舒,我罚你闭关千年,你可心服?”



董仲舒当时为了儒家大兴,急功近利。后见三国魏晋,五胡乱华,人族惨遭屠戮,佛道两教乘势而起,已经是大为后悔。当下董仲舒拜道:“门下敢不从祖师爷之命?”



说罢,董仲舒拜别孔宣等人,闭关去了!



李松道:“法家弟子王莽因挑起儒法两家之争端,在地界行改朝换代之事,须得承受其中因果,其在儒法之争中已经身死应劫,故命其在地界红尘中千年轮回,到时方可再回玄木岛!”



时下非是量劫之时,故修道弟子身死后,只要不是被打得灰飞湮灭,皆可如凡人一般投胎转世,自然也是要如凡人一般喝孟婆忘情水,修为记忆尽皆失去!



如此便将此次儒法之争定论下来,算是各打五十大板了事。



李松又对孔宣韩非两人道:“如今五胡乱华,地界百姓困苦不堪,我等玄木岛世代守护人族,也是时候出手了!儒法两家可尽遣门下弟子出世,辅佐明主统一天下,让儒法两家重新大兴于世!”



众人闻言,各自忙活!议事厅内之余下李松、孔宣、云霄三人。



孔宣尚不知李松已得鸿蒙剑,只道:“兄长,如今儒法两家尽出,我玄木岛气运是否……”



李松自知孔宣担心何事,当下双手疾挥,大喝一声:“出!”



孔宣只见眼前青光一闪,顿觉一股鸿蒙混沌气息扑面而来,绕是孔宣修为,也被这股气息锁住,直欲后退,正是那创世青莲莲茎幻化的鸿蒙剑!



孔宣大吃一惊,以孔宣如今的修为,自是知道这鸿蒙剑的厉害。当下孔宣道:“兄长,你尚未成圣,可你手中这宝剑一出,我便是对上圣人,也没有这种心生无力气之感!”



李松将自己面见鸿钧之事与孔宣说,但是略过了魔祖罗喉故事。如今量劫未起,玄木岛要做地是怎样应付接下来的佛道两教的出招,安然度过下一量劫,否则一切皆是无用!



孔宣喜道:“如此说来,我等玄木岛气运已足,儒法两家终将齐头并进,共兴于世!不过,此次儒法之争,毕竟结下了因果,怕是儒法两家,日后还得做过一场!”



李松道:“日后儒法两家之争,有我等兄弟在,终究控制得了!可如今为兄却是担心,韩非一直受前世红云怨念心魔困绕,不知如何解脱!莫要被人有机可乘才好!”



孔宣默然。



旁边云霄宽慰道:“兄长也不需太过担心,韩非虽有心魔困绕,但我观其此世却是在我等教导下,禀性纯朴,料无大碍!再说,如今兄长虽不成圣,但有鸿蒙剑在手,即便是圣人出手,我等也可安然度过!”



李松闻言一笑,慨然道:“为兄如今先天五行已经大成,走的是以力证道的路子,更兼有先天五行分身妙法,天地万法皆可信手捏来!手中后天功德至宝轮回杖只要好好锻炼,便可化后天为先天!已足可和那些圣人一战!”



顿了顿,李松又道:“为兄此次出关,却是为解决这儒法两家之事,不久后便要重新闭关炼化着鸿蒙剑与轮回杖!我料儒法两家在地界大兴后,佛教两教定会联手起来,有大动作对付我等玄木岛,这段时间玄木岛之事虽由竹灵梅韵二人主持,却需要你等两人多多担待孔宣、云霄二人自无不允。



李松抬眼望向西方,喃喃道:“怕是,这天要变了!”



 一一五节 儒法大兴、佛道急了



 儒法两家弟子在精神支柱李松重新出关主持大局后,也是对自汉以来几百年的自相残杀、两败俱伤而痛定思痛,如今自是戮力同心,联手对外。



两家弟子共同在地界选择了辅佐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汉族(杨坚祖上辅佐鲜卑族西魏有功,曾被赐鲜卑姓普六茹)华阴人。



杨坚原为西周贵族,后得玄木岛儒法两家之助,取西周而代之,建立大隋王朝,改元开皇。



公元589年,杨坚遣兵挥戈南下,灭亡了割据南方的陈朝;同年琉球群岛(今台湾)归降隋朝;北方蛮夷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



至此,地界自东汉末年三国之争以来,几百年乱世,正式重归一统!



杨坚上台后,自是重用助自己夺取天下的玄木岛儒法两家弟子。儒法两家弟子也是各取自家之长,共同制定一套影响后世几千年的治国方针!



隋文帝杨坚采用法家治国方针:确定了三省六部制,简化地方官制。三省为尚书、门下、内史三省,行使宰相职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内史省负责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诏;门下省负责审查内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记这样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开创了地界封建社会政治体制地新阶段。



隋文帝杨坚吸取儒家“仁政”思想,重新修订法家《开皇律》:对前代八十一条死罪、一五零条流罪、千馀条徒、杖等酷刑以及灭族等都一概废止。同时。又减轻了许多法律的内容,如“流役六年,改为五载;刑徒五岁,变从三祀;其馀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对犯人处置采取审慎态度,而不是草菅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地发生。文帝对法律的改革,使法律减轻了残酷和野蛮性,在地界法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开皇律》第一条为“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自隋文帝杨坚开始穿黄袍以后,从此地界后世历代皇帝都穿黄色龙袍。



隋文帝杨坚采用儒家选拔人才的那一套方法,开始兴起“科举制度”(杨坚时开始实行,杨坚子杨广正式将“科举制度”定为政策法规颁布!)。



“科举制度”实行后,在地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朝以后地界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科举制度”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后“科举制度”飘洋过海,传到了外族蛮夷国度。形成了地界独一无二的“儒家文化圈”,后世外族蛮夷(欧洲英法意等国)地文化复兴启蒙运动,都推崇“科举”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包括外族蛮夷的公务员叙用方法与考试原则,都是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科举制度”的优越性。



隋文帝杨坚还颁布了“领均田令”、“设置粮仓”等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措施。



隋文帝杨坚修广通渠,正是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地界中华来说远比长城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隋文帝杨坚修“大兴城”,即后世都城长安。为“天下第一城”,其设计与布局思想对后世以及外族蛮夷都有着深刻影响。



史载:隋文帝杨坚“鸿恩大德,前古未比。”杨坚在位二十四年,被称为“开皇盛世”。



也正是因为儒法两家合力打造的“开皇盛世”,儒法两家也是找到了政治妥协基点:以儒家选拔人才,以法家治理天下;儒为表,法为里!



玄木岛一脉自李松得创世莲茎幻化的鸿蒙剑后,气运已足。正式开始主导地界大局!佛道两教终究在后天教化世人方面比不得儒法两家,在朝堂之上再也无力与儒法两家相争!



地界气运共十,玄木岛已得其八也!



西方佛教、须弥山。接引准提相对而坐,尽皆面带疾苦,玄木岛儒法两家在地界所行之事自然瞒不过两人的大神通。



接引长叹了一口气。道:“师弟。这玄木道人好生了得,如今儒法两家在地界大兴。我等佛教在东土发展将举步为艰!”



准提道:“师兄也无须太过顾虑,怕是这事最担心的非是我等佛教。祸兮,福之所倚。我等倒也要借此机会,浑水而摸鱼!”



此时,有接引近侍,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地大势至菩萨上前,拜道:“南无本师阿弥陀佛,有南无上古燃灯佛祖前来求见阿弥陀佛、须菩提佛母!”



接引与准提对望一眼,脸上终于露出一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