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富贵皇华 >

第212章

富贵皇华-第212章

小说: 富贵皇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周国公被赐穿蟒袍,亲王赐穿四爪龙袍,但都没有玉剑为饰。只有不久之前全体就任的这些辅臣,亲王以下有爵无爵都赐穿逐日蟒袍,还格外多出一柄龙首玉剑以示尊荣。
    这还不算完,长肃亲王透露,监国殿下已有打算设置新的勋爵爵位,以彻底拔高辅臣的地位和待遇。
    在武令媺打出先帝钦命“监国金龙使”大旗之后,慢慢的,朝中上下都改了称呼。新年例行封赏时,小皇帝的圣旨也明确了这一点,正式将国事暂时都托付给了她,改她的尊号为“监国”。小皇帝从此就不上朝了,太皇太后也托病不再垂帘听政。
    此番出京迎接援魏王师回归,武令媺非常重视。这是自圣祖西征一役承平十几年后,大周难得的大战事。要说以前禄亲王也曾经率大周王师出兵魏国帮忙解决内乱,但那次可没有如这回一般直接攻入梁国境内,全面攻克梁国。
    这是不折不扣的开疆拓土之功!
    监国公主府的亲军统领霍去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已有“少年战神”之称。朝廷不吝赏赐,因他这份大功劳,委任他为镇南军副都督,封爵一等定梁伯。若非武令媺有意压制,如此大的功绩。封侯也是可以的。
    为保梁国安定,霍去疾并未回京,继续率领大军镇守大周新的领土边界,与楚国两相对峙,此番进京的只是五百人的受赏代表部队。而负责押送俘虏的是新任魏王,以前的魏国代侯拓跋靖。
    拓跋靖亲自进京,一则押送俘虏。二来朝觐宗主国。属国每每国主更替。新任国主都要到太宁城来接受宗主国的正式赐封,这个国主之位才算是得到了宗主国的承认,明确了正统名份。不过。拓跋靖此来,真正的目的还不在于前面两项。
    头一日,援魏王师在龙骧军大营驻地休息。一早,寅时初刻他们便整顿好了兵马向太宁城进发。为彰显王师功绩。辅政大臣、永寿亲王、右龙骧军大将军武宗厚亲率三百飞熊骑沿途护送。
    辰时三刻,一骑飞熊骑手持飞熊大旗飞奔向迎春亭。这名骑士在亭前滚鞍下马。向各位朝中重臣禀道:“各位大人,永寿亲王护送王师即刻就到!”
    礼部尚书徐老国公一声令下,在官道两边早就准备多时的鼓乐队便热热闹闹地吹拉弹敲起来。不过半柱香的功夫,所有人都感觉到地面的剧烈震动。不禁踮脚远望,只见一片旗幡如彩云一般自天边飞速接近。
    当先一杆旗高高挑着,竟然是杆明黄五爪八龙旗。上书“娃娃军”三个金色大字。这表明,出征的王师里有监国公主府的亲兵部队。接着便是镇南军和魏*队的两面军旗。魏王的王旗、霍去疾定梁伯的霍字旗紧跟其后。
    众臣看得分明,脸上不露声色,心中却免不了感叹:监国公主府的势力又有了可怕增涨。
    定梁伯俨然已是军中新贵,一颗前途无限的将星。据说他手底下的军队已达十万之多,其中大周军队已是少数,更多的是魏军和投降收编之后的梁军。从手握将士的数量而言,他已经一点也不次于大周边军大都督。
    不久之前才到任的兵部尚书,武国公罗元庆老眼精光四射,目不转睛地紧紧盯着那支越来越近的部队。
    一水的青甲红披风骑兵,胯下骑着缴获自梁国的高头大马。甲是轻甲,看制式不像是大周军队通用的款式。红披风汇成大片红云,被风吹得翻腾如浪涌。
    从远处看,如此速度的行军,他们的队伍竟然丝毫不乱。一骑与一骑之间的间隙,就像用尺子量过也似惊人的一致。真真是,英姿勃发、龙马精神。
    瞪眼眺望片刻,罗元庆不无懊恼地说:“老夫真是有眼无珠,竟然错失了如此军中天才!”斜了乐得合不拢嘴的安绥老将军一眼,他气哼哼道,“倒是便宜了你安家!定梁伯是子净的弟子,说出去便是你安氏门人了!”
    安绥老将军哈哈直笑,一个劲地捋胡须,得意洋洋道:“名师出高徒嘛!我老安家会调教弟子那是出了名的。”
    安叹卿却谦逊道:“定梁伯天赋超群,聪颖善战,又有太平工坊所出新式武器襄助,他立下如此大功,那是理所应当。”
    说起新式武器,不仅罗元庆和安绥,其余在场的武将也都心痒难耐。襄亲王挠挠后脑勺,凑到长肃亲王身边问道:“六哥,那霹雳火当真如此厉害?一死一大片?”这二人虽是堂兄弟,却因关系亲近,向来按族谱当中同一辈的排行来论大小。
    长肃亲王与众文臣略矜持,并未参与各位将军的讨论。他瞥一眼众臣,对襄亲王点头笑道:“定梁伯带走的还是第一批试制的霹雳火。昨天听玉松说,工坊那里已经研制出了新式的霹雳弹,还问我去不去亲眼见证试验效果。”
    襄亲王乐得不行,绕着长肃亲王一个劲地说好话,央其到时定要知会一声,他也好去看看新鲜。几位老将军也都在心里打主意,是不是也厚起脸皮同去?
    长肃亲王便道:“我听玉松的意思,界时会邀请各位在京的将军们一起验证新式霹雳弹的杀伤力。你便是不求我,她也必会请你。”武将们便放下了心。
    不料,有人在后面低声嘟哝:“如此军之重器,监国殿下很该将其上交朝廷,由工部兵器司一应统筹才是。”
    众人闻声回头,却见发话之人是工部尚书吴淮。他这番言论引得几人颔首赞同,也有人面露深思之色,但大多数人只是轻飘飘瞧他一眼便不再理会。
    不过,前来迎接的人群里还有代表监国公主府的亲军副统领安烈。闻言,他勃然大怒,寒声道:“好大胆!竟敢觊觎监国殿下私产!吴尚书家财万贯,为何不充入国库?想必户部不会嫌银子多得烧手!”吴淮冷哼一声,却不敢再反驳。
    这几句话的功夫,五百援魏王师受赏小分队已经驰至迎春亭外。尖利哨声响起,一长一短两声过后,这五百骑便整整齐齐勒住缰绳,停成了严整方队,简直如有一人。
    将军们又连声赞叹,他们都是带兵的人,知道能让骑兵做到这种地步相当不容易。若是有长时间的训练还好说,霍去疾可是一边打仗一边整军的哪!
    从五百骑的最前面奔出一骑,翻身下马,却只是向各位大臣行了抱拳礼,朗声道:“大周监国太平玉松公主府亲军统领平梁伯麾下援魏王师左军将军拓跋靖见过各位大人!”
    众臣面面相觑,片刻,礼部尚书徐老国公才试探着问道:“可是魏王殿下?”这哪里还是当初那个伏殿大哭哀求大周出兵的白面小生代侯,分明就是个久经血战考验的黑脸军中悍将。
    拓跋靖大声道:“军中只有援魏王师将领,没有魏王!”
    徐老国公瞧着拓跋靖这一本正经的样子,不好多说什么。虽然他不是辅臣,但他是太皇太后的父亲,又是主持迎接仪式的礼部尚书,便由他对拓跋靖说了一些褒赞之言,末了道:“监国公主殿下就在城门迎候,请拓跋将军上马前行。”他们还要在这里等候押解梁国王室众人的武宗厚一行。
    拓跋靖利落行礼,小跑到马前翻身上去,拿起胸前口哨,一声唿哨,这五百骑便齐齐策动,如风卷红云一般向城门飞奔。不多时,他便看见长安门外排开一副仪仗,当先挑着一杆明黄大旗,旗面八条五爪金龙拱卫着监国二字。而有一人独立众人之前,正静静地等候。
    那是监国公主,霍去疾忠心耿耿侍奉的主上。若没有她在京中竭力周旋,援魏王师不可能度过成军初期最艰难的日子。甚至,第一批粮草军需兵饷都是由监国公主自己垫付的。至于后来有没有讨回来,这已经不重要了,征服梁国获得的战利品很多很多。
    “这个天下很大,大周不是唯一之国,但我很想让大周成为唯一之国。我自小便有心愿,想要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拘束地到处走走看看。拓跋靖,你愿不愿意也成为我手里的宝剑,为我清扫前进路途上的障碍,遍瞧这天下所有风光?”
    那封密信里的一段话再度浮现在拓跋靖心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滚鞍下马,单膝跪于武令媺身前,用尽力气大声道:“公主殿下,平梁伯命微臣上禀殿下,他幸不辱命!微臣等幸不辱命!”
    武令媺双手扶住拓跋靖冰凉的手臂护甲,将他扶起。她连连点头,也微带哽咽道:“好好好!拓跋将军,一路辛苦。平梁伯和你们的功绩,足以载入大周史册,为子孙后代敬仰崇拜!”
    拓跋靖握拳用力敲击心口,大声道:“微臣愿为殿下效死!”
    剩下的四百九十九骑也尽数下了马,单膝跪地大吼:“末将愿为殿下效死!效死!效死!”
    声音穿云排空,直刺苍穹。L

☆、第五十五章 大势已成

乾宁殿最高的第九重玉阶,九龙金座和重重珠帘之后的九凤金座都空无一人,唯在第六重玉阶之上设有监国公主八龙金座。
    武令媺高高独坐,俯瞰全殿所有臣子。
    这一幕,似曾相识。
    不同的是,那时她替圣祖听政,只能带耳朵,不能张嘴。而现在,她已掌握了大周朝最为至高无上的权利。
    小皇帝退避不出,永泰亲王抱病请假,玄鹤会的高层力量彻底离开。如今的朝堂之上再也没有那些讨厌的呱唣声音,这使得上朝时的气氛格外和谐。
    但现在的平静都是假象。有一蓬越烧越旺的火焰正潜于幽静暗处,不知何时便会迅猛暴涨成冲天烈焰。鹿死谁手,指日可待。
    三天前,援魏王师高举胜利大旗在太宁城游骑夸功。数条夸功大道两侧各大小店铺,到处都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五百王师青骑兵昂首挺胸策马徐行,收获了无数尖叫和各色手帕荷包香囊扇坠等等带着女儿家幽香的物件儿。
    夸功之后,皇宫前面的金龙广场,五百青骑兵列队于宫墙之下,太皇太后亲自上了宫墙,扶着墙头好一番谆谆勉励。随后,由监国公主亲自宣读了朝廷对援魏王师赏赐的旨意,拓跋靖代表援魏王师所有官兵上前领受圣旨谢恩。
    一般而言,受赏仪式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但这次没有。拓跋靖接受圣旨以后,又从怀里取出一份奏章,当着成千上万观礼百姓和朝中所有文武将官的面,向监国公主表明,魏国愿意彻底并入大周。成为大周领土的一部分!他要放弃魏王的尊贵身份,宁愿成为大周将领,为大周开疆拓土、征战天下!
    彼时,偌大的金龙广场因魏王此言陷入突然沉寂。随后,不等监国公主表态,不等朝臣们有所反应,观礼的百姓就先热情鼓噪起来。不知是谁领的头。百姓们此起彼伏的纷乱叫好声最后居然演变成齐心合力的赞颂——大周万岁。大周万岁,大周万万岁!
    国家强大,民众受益。这是一条不需要太多证明的真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周百姓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而看现今趋势,他们的这种幸福生活还将继续下去。
    受赏仪式现场,武令媺接受了拓跋靖的奏章,但当时不可能就做出决定。若魏国当真能全境并入大周国土。这同样是一份足以震动天下的开疆拓土大功,后续事宜繁多。不可草率。
    其实,魏国的处境现在非常不妙。它夹在大周和梁国之间,所有国土要么与大周接壤,要么与梁国相邻。如今梁国全境被攻陷。已经确定要成为大周新的领土。本来就是大周属国的魏国,给它走的路只有唯一的一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