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富贵皇华 >

第203章

富贵皇华-第203章

小说: 富贵皇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过去数日,忽然一天永康亲王世子武宏嗣跌跌撞撞地跑到辅国公主府。拉着武令媺的衣袖哭得死去活来:“小皇姑快帮侄儿去劝劝父王,父王不要侄儿当儿子。要让侄儿出嗣长英王府,给长英叔祖当孙儿去!”
    永康亲王这又是要闹哪样?!武令媺对这位沉默寡言的王兄真的无语了。他与王妃在楚国出质时还生了一个嫡子,论起感情,也许确实是亲自带在身边教养的嫡幼子更为亲近。
    但他难道忘了若非武宏嗣在圣祖面前尽孝,又努力为祖母周全,他们一家子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回大周团聚。他这么做,怎么对得起这个在大周活得谨小慎微的嫡长子?
    待寻着永康亲王,这人板着一张死人脸,丝毫不给辅国殿下面子,冷冰冰地说:“这是为兄府中私事,辅国你虽位高权重,却也管不得为兄的家务事!此事,为兄已经征得了皇上、太皇太后和太吉太嫔的同意,安国叔祖那边也无话,辅国殿下事务繁多,就不要多管闲事了!”
    这话把武令媺噎得半死,反而激起了武宏嗣的傲性,他拉着小皇姑转身就走,随着眼泪扔下的还有硬邦邦的一句话:“既然如此,永康王叔,侄儿告退!”
    差点被小侄儿拉得摔倒,武令媺百忙之中扭头看了一眼永康亲王,却见他眼里满是痛楚不舍之色。见她望来,他拱手弯腰深深地行了一个礼。而一切,满腔愤懑的武宏嗣都无从得见。
    武令媺脑中警铃大作。永康亲王,他准备干什么?让武宏嗣出嗣长英王府,是想着保全这个可怜的嫡长子吧?!难怪难怪,永康亲王在长英王翻案一事上特别的踊跃。他到底想干什么?!
    永康亲王的行动力很可怕,转过天来,武宏嗣的名字就被记入了宗室玉牒长英亲王一脉内。同时,他也继承了长英亲王的爵位。太皇太后怜惜他年幼,一则准他不降爵继承爵位;二则允他可以不住空荡荡的王府,而是由辅国公主代为教养。
    毕竟众所周知,武宏嗣与武令媺格外亲近。武令媺也没有推拒这个担子,因她无法光明正大承认与长英王府的关系,她特别愿意亲自教养这个为她的亲生父亲继承香火的小侄儿。
    武宏嗣的人生就此发生重大转变。此时正痛苦于变成了孤儿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成为大周历史上声望还超过了圣祖的成祖大帝!L

☆、第四十三章 捷报频传

景泰元年五月,海州与魏国接连传来好消息。
    武令媺派去的秘密钦差连喆勋不负众望,在南越国主沈定峰派在海州的人手帮助之下,成功拿到了虎符,也调查清楚了镇东军葛大都督被刺一案的始末。
    但汕侯手握一营水师将士在手,若是打草惊蛇,就怕狗急跳墙闹出挟兵威胁朝廷的事情。诸般权衡之下,连喆勋拿着密旨和尚方宝剑与朝廷光明正大派出的钦差王辉祖见了面,双方都想办成这桩差事,自然一拍即合。
    连喆勋报给武令媺的密信上说,王辉祖与忠信侯世子澹台洪到任之后,整顿海州政务和军务,令四散各城的城卫戍备军整合成军,打算攻克海盗啸聚的海门城。
    王辉祖有朝廷圣旨在手,澹台洪从兵部拿到了调兵统军令符,以此为凭,诸般行事从明面上看还算顺利。但连喆勋认为,这都是假象,其实有许多事海州地方都只是敷衍。他下结论,海州刺史黄彬在海州经营多年,地方官多仰其鼻息,奉其令行事。
    看到这里,武令媺深感刺史集军政经大权一体,实在不利朝廷的集权统治,一个不好就会酿成唐朝时如“安史之乱”这般的蕃镇之祸。大周朝的地方官制,需要改革。
    所以说事情都有两面性。海州遭海盗劫掠,固然是祸事,却也给朝堂改革地方官制打开了一扇门。只是她想到还有诸多掣肘,一时又不免自嘲太过心急。
    不管海州地方怎么敷衍了事,到底澹台洪整合了一支军队向海门城进发。大军沿途一路扫荡海盗,倒也打出了不小的声势,起码给了海州百姓一个定心丸吃吃。
    王辉祖在明、连喆勋在暗。带着圣旨和尚方宝剑进驻了鲨牙营驻地海沙城,要求汕侯立刻出兵扶余岛。汕侯这边接下了军令,那里整治了宴席,摆下一桌鸿门宴请王辉祖吃饭。
    连喆勋对汕侯此人,只有两个字的评价——蠢货!
    此人作战勇猛,每每有战都是身先士卒、悍不畏死,确实是一员勇将。但脑子真真只是一根筋。他对过世的瑞国公忠心耿耿。也疼惜女儿和外孙,此时他已经知道瑞国公身亡,其世子降爵继承了爵位。但他那个女儿和外孙在府里的日子却不大好过。他便在酒席之上佯醉装疯,要求朝廷把女儿和外孙送到海沙城来。
    看到这里,武令媺哪怕知道此事定然已经成功解决,也不禁替王辉祖捏了一把冷汗。这位可是文官。腰间配着的宝剑大多数时候都是扮潇洒好看的,没什么大作用。
    可文官也自有血性。王辉祖心知肚明汕侯干的事儿哪一件都够抄家夺职砍脑袋。却没有退缩去赴了这场鸿门宴。他也想拿下汕侯,夺到鲨牙营的兵权,立下大大的功劳。
    一时图穷匕现,双方僵持住。汕侯自以为对方落入自家老巢。自然由得自己摆布,却没料到钦差大人来之前都做好了准备。
    王辉祖去赴宴,连喆勋高举尚方宝剑将汕侯家眷拿下。以家小相挟。行事与伟光正似乎挨不着边。但两位钦差势单力孤,他们陷入对方老巢。用点手段在所难免。
    连喆勋身边有高人守护,王辉祖也不差,忠信侯府与武国公府都派了高手保护他的安危。宴席上,他冒着生命危险尽全力与汕侯周旋,给连喆勋争取到了充分的行动时间。
    局势最危急之时,王辉祖与数名随从都被汕侯亲卫队数百刀枪指着,分分钟被刺个透心凉。而连喆勋那边也并非一帆风顺,若非汕侯夫人深明大义,被连喆勋说服,就算他亮出尚方宝剑,恐怕也要搅出一场兵变风波。
    连喆勋高度赞扬了王辉祖,至于汕侯夫人,虽然确实比丈夫更清醒理智,但他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那位嫁给瑞国公的汕侯嫡小姐是元配嫡妻所出,现在这位侯夫人乃是续弦,她更多的为她自己的子女着想。
    汕侯终被拿下,即便他是鲨牙营主将,到底还有两位副将顾惜身家性命、妻儿老小,还算听从朝廷号令。若他当真将鲨牙营牢牢掌握在了手里,以他的行事风格,早就沿太宁大运河挥师声援京中的瑞国公了。
    一颗毒瘤被拔除,还有另一颗毒瘤。并非扶余海盗,而是号称陷在了海门城,实则早就脱身藏于某处的海州刺史黄彬。汕侯交待,海州刺史与扶余岛海盗早就秘密来往,甚至那个已死的葛大提督死得也不冤枉,生前就与海盗不清不楚。这二人实则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一心一意要在海州当土皇帝。
    养寇自重!连喆勋写到这四个字时,笔迹明显潦乱几分,他当时的心情应该非常愤慨激动。武令媺掩卷长叹,这种事情,果然哪个位面都少不了。
    也不知汕侯夫人与汕侯说了些什么,汕侯的态度明显有了转变,对两位钦差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正是有他配合,再加上虎符和圣旨,两位钦差才能重掌镇东军兵权。
    而海州刺史也被找到,连大人先斩后奏,将海州刺史阖府下狱,在海沙城将海州刺史以尚方宝剑杀之。此举也有杀鸡骇猴之意,旨在震慑海州地方官,让他们老实干活,配合大军收拾海盗。
    海州事务差不多平定,连喆勋这封密信仍然走的南越路子,比奏报要早些时日。武令媺松了一口气,只是想到后继免不了又是一番争权夺利,心里真有几分烦躁。但又不得不面对。
    转过天来,魏国那边也递来好信息。连喆勋的汇报非常详细,读起来会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霍去疾却通常只是三言两语,简单扼要就把事情说完。
    譬如他初初到达镇南军大营,兵将是得了,却是以后勤兵为主的老弱偏师。这么大的事儿,他只以“将士五千,已整合成军,进发魏国”,平平淡淡一句话就概括完了。至于之后,他是如何将这支军队收服,又是如何行军作战的,半句交待也没有。
    之后到了魏国境内,又是怎么与叛军交战,怎么打到了王都,他也只不过轻描淡写道:“叛军畏王师,往往一触即溃,王师势如破竹。”
    好吧,反正目前来看战局已经向着好的方向转变。武令媺估摸着禄亲王那边的消息也及时,否则上朝时他的脸色不会这么难看。偶尔与她目光交汇,他的眼神也会变得更阴沉。
    这位好二哥,想必在魏国有不少后手,镇南军那边的为难只是小菜一碟,更多的安排肯定还有。霍去疾与拓跋靖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战果,不知耗了多少心血,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波。可对那些磨难,他根本没有只言片语,实在简洁得不象话。
    武令媺便在回复里告诉他,即便他无心争功,也不要埋没了成绩。她这里就算了,给朝廷的捷报一定要写得详实可信,不夸大,也绝不能简略概括。后来,霍去疾与拓跋靖向朝堂联名具奏的捷报内容就像样多了。
    战事顺利,朝堂之上还不到瓜分胜利果实的时候,便是有些人上窜下跳,武令媺也暂时不去理会,她这段时间过得还算平静。
    又过了五日,海州的报捷奏章先递进了太宁城,早朝时当殿宣读。当众朝臣闻听早在朝廷派出钦差之前,辅国公主府的总理官连喆勋已经秘密奉旨前往海州行事时,都相顾骇然。
    辅国公主府的消息渠道居然比朝廷的消息来源还要迅速,不免叫有些人心中警惧。武令媺不管朝臣们怎么想,她所作所为无愧于圣祖的托付,面对那些闪烁目光自然坦荡无畏。
    海州事基本上已定,就等着海盗被尽数剿灭。海州刺史和镇东军葛大都督的养寇自重极大的刺激了太皇太后与小皇帝,这一次,一老一少难得意见一致,都发了狠心。
    海州官场都需要整顿,但中低级官吏可以缓一缓,那些唯刺史黄彬马首是瞻的高级官员则必须拿下,换人任用。黄彬已死,其家眷都被解拿进京,等候大理寺审查之后宣判。朝廷既然要下重手,那黄刺史府上的成年男子估计难逃一死,未成年男丁和女眷则免不了流放西疆。
    镇东军的鲨尾鲨眼二营主将是葛大都督的心腹,海盗王能从海州上岸,鲨眼营主将的纵放是主要原因之一。案情查明之后,鲨眼营主将和两员副将都被拿下监禁,由澹台洪临时提拔营中其他将领暂代。鲨尾营将领倒是有自知之明,在钦差过府之前就畏罪自杀,留下遗书恳求朝廷放过其家小。
    至于密谋刺杀了葛大都督的汕侯,即便葛大都督有罪在身,也轮不到他来替朝廷行刑。更何况他行刺葛大提督完全是想借着海盗上岸之机搞乱镇东军,以求谋得镇东军兵权。若非葛大提督将虎符藏在家中密柜里,汕侯还当真就得逞了。到时候,镇东军会不会发生兵变,还真不好说。L

☆、第四十四章 谶言

汕侯有罪是不消说的,但若没有他的招供,海州刺史黄彬的罪行也不会被揭发出来。祥郡王也不怕御史弹劾,当殿给汕侯求情,说是瑞国公平妃和那小侄儿实在可怜。
    最后,汕侯被剥夺官职,侯府也被抄了,严令立刻返乡,且三代子弟不许科举做官。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