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 >

第77章

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第77章

小说: 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棒头被一拍差点被肉哽死了,吐出肉,又捡起来含着,支支吾吾地抱住陈英大腿,不知道说什么

陈英这才听出来,感情是林七爷不是没请人守慎园,而是请了个不靠谱的老头子守了慎园

陈英看着这慎园边上连个茅草屋都没,就知道老头子工作咋样了

陈英这从小男孩口中打听些消息,就禀告了马车上的主子

林熙菡早就透过车窗,看到陈英几个和小男孩的闹剧,心里觉得有趣,让人又给几个孩子发了点心和糖果,惹得一群孩子欢呼

更让虎头下定决心,要抱着这桑园主子的大腿,像他爷爷一样天天混吃等死,还有一贯钱拿

当然若是能像春花姐姐一样进了府里做了奴才,只要拍马做活,不仅能吃饱,穿好衣,还能拿月钱,最主要的是年纪大了,还不用花钱买媳妇,都是主子赐个娇滴滴的丫鬟做媳妇

虎头想得美美的,仿佛看到自己就像地主家的工头一样成天吆喝佃农塔风佃农们天天骂着狗奴才,背地里羡慕地紧

虎头的目标就是做一个跟进主子的狗奴才

陈英前面开路,看着虎头笑得天真的嫩脸,怎么都觉得怪怪的,难不成是土匪的新招,用小孩子糊弄人 ,于是越发警惕,让乡兵结成队形,将林熙菡的马车护在中间

“做啥?兔崽子,你今天里哪里鬼混来着,半水缸的水都没打”一个农妇粗鲁的冲了过来,让高度紧张的车队,立马把了阵,刀抽了出来,吓得农妇哇哇大叫,连连求饶,“大王,饶命,大王,小的家贫,啥都没有”

林熙菡听了躲在咯咯发笑,这陈英今日还真是几个身份变个不停来着

兰嬷嬷几个也是觉得好笑,巧儿更是挤眉弄眼的学着农妇说话

陈英一头冷汗,这看农妇倒不像是土匪扮的

“哪家是歪嘴胡家?”

“不是小的,不是小的……”

农妇又见虎头折不停,不是大王在,恨不得揍他一顿

虎头见不行,若是不倒清楚怕是要挨揍的,“这是爷看的桑园的主子”

“你爷那傻……”

农妇一听是慎园的主子,一下子反应过来,露出虎头一模一样谄媚的笑容,哭诉道,“主子可来了,小的一家可等到主子了”

陈英一见终于可以说话了,就让人回禀了林熙菡,倒是怕要借宿农家

林熙菡见了这农村里有趣,就点头同意了

倒是兰嬷嬷极为不同意说是这借宿,不过是将车赶到农家院子里,屋里是不能住的这农家床上是肮脏物和跳骚的

林熙菡倒没想住进去,只是看着有趣,特别是她刚才看到小男孩一群队伍里,还有小女孩,她年纪小也好奇得紧

兰嬷嬷见林熙菡不是要住进去,只是借了火烧水煮饭之类的,也是同意了的

虎头一家不知道是天生热情好客,还是因为是旧主,招待林熙菡主仆极为热情,不仅将腌制了过年的腊肉拿了出来还杀了鸡招待林熙菡主仆

林熙菡自然不能让他们亏了去,让巧儿给了她一锭银子,虎头娘称了一下至少十两,更是喜得连嘴都没合上

到了下午虎头爹才回来,虎头爹是在隔壁村做短工的,长得极为憨厚,说话做事也不似虎头母子灵巧但是个实在的,总算让兰嬷嬷眉头松了下来

通过虎头爹才知道林玉煊这地儿其实买了至少十来年了原先是芦苇荡,官家算的是荒地,林玉煊买来就是荒在那儿的,后来林玉煊突发奇想又将四周荒地买下来,烧了填了沼泽,种上了慎,这才有一千五百亩慎林

但慎林种了去,又不曾搭理过,原先只请了虎头爷爷歪嘴胡看着,莫让人伐了烧了树

歪嘴胡在世时候,还常去守林,他走了,就是虎头大伯继承了这差事

虎头爹说这话神色有些抱歉尴尬,倒是虎头娘有几分得意,想要说什么,但是碍着虎头爹又咽了下去

兰嬷嬷自然听出来意味了

林熙菡与兰嬷嬷对视了一下,道,“家父,原打算种渗蚕的,后来一直忙碌,没的时间,现在我也是打算种渗蚕的可桑园,胡伯,你也是看出来的,极大,怕是缺些人手,最主要的是还要建个院子,好偶尔来住上一住”

林熙菡话里意思明确,就是差人手

虎头爹想了一会儿道,“胡家村靠芦苇荡,没什么好地儿,大多数都佃种隔壁村的地儿,又捕些鱼虾贴补家用,混个混饱人手是足的,只这看园子,建土屋成的但养蚕抽丝,建小姐屋子,胡家村的人不行,要请织女的”

虎头爹说的实在,林熙菡反而对他放心了些

“这倒是不急的我们这养蚕织布都有些人手,教教就会了的,只是这土屋还是要尽快建起来的我们也只是住上一段时间,就去了的,还不要像府里那般得体”

林熙菡话一落,虎头娘就面露惊醒,虽不敢插男人的话,但是神色喜悦,旁边又是倒水又是端茶殷勤得过分,直到虎头爹瞪了眼,才收敛

“若是建些土屋,小的倒是能帮小姐”虎头爹最终还是下口推荐了自己

林熙菡就等着他的话林熙菡个人觉得虎头爹稳重大气,心中有度,不是轻浮也不是奸猾的,但是又怕他撑不住场面,没什么胆气,就想若是他没自荐的勇气,不如不用

现在他咬牙应承下来,到底还是有这个魄力的,林熙菡也喜见乐成

PS:

作者故事里的诗句大多数都是作者胡编乱造,个人原创,所以不咋样,还请见谅

第九十二章    添堵

农家建屋子一向快,多些人手大半个月变能建好,林熙菡是主子,乡下人的畏惧,虎头爹一干农户更是建的精细,这一计算时间至少要一个多月

这么长时间,林熙菡自然是呆不得的,按照世家规矩,林熙菡这等擅自脱离长辈的行为就是违逆的,只碍于林熙菡受了惊,林二老太爷一家又不是直系亲属,才放了林熙菡到别院住上一段时间

可住个十天半月还成,一个多月乃至于几个月,是大大不成的

林熙菡在虎头爹家中借住了一夜,便让虎头领着和陈英护卫一起逛起了胡家村

胡家村靠盛泽荡西侧,水产丰富,地广人希,四周都是芦苇荡之类的荒地,不曾开发

林熙菡摸着地上的肥泥,学着林玉煊的样子细细打量,唤了季嬷嬷的儿子季希逋,道,“季伯伯,您看着土是不是很肥沃,适合栽种”

季希逋乃是季嬷嬷的儿子,原是替林玉煊管着庄子的,为人不及他的父亲季成德老成精明,也不及幼子天资聪慧,是个憨厚本分,又不善经济的,以至于林玉煊放他们全家出奴籍,季希逋继承父业经营自家老字号店铺,还落得个半死不活

但其有个好处就是脚踏实地,擅农事

他替林玉煊管了十几年庄子,事事亲躬,还为了给主子庄子增产特意给朝廷遣到胶州治田的官员学习了大半年

季希逋一听小主子唤他,他凑近细看,又趴在地上搓了把土,进了芦苇荡打量一番,道,“这芦苇荡是潮湖积流的湿地,土地经年演变也是肥沃的四周草木茂盛鸟类繁多,若是好好经营,改造不失为良田但小的不建议小小姐治理着芦苇荡”

“为什么?”林熙菡奇怪了,往日林父只要看到胶州良地就让官府改造良田,为何这地儿能改造,却不改造呢

“小小姐,你想着芦苇荡土地肥沃,为何四周村人地主乃至官衙都不曾改造”季希逋说起治田仿佛换了个人,“来的路上,我就细细打量了上了船坞游湖时候我又细查了一番,芦苇荡改造弊大于利”

“其一,芦苇荡改动好资太过整个盛泽荡就是老阳澄湖淤堆出的湿地,内里细小河流沼泽极多,且盛泽荡中间亦有内小湖,这么大的改造,花费巨资不过是千亩良田”季希逋摇头叹道“故当地乡绅官衙才不曾改造它,最多附近一些民户围了外围些小荒地,细细改造打理,种菜养家”

林熙菡想到虎头说他们去芦苇荡捉鸟,掉沼泽的事儿,又想到小尖头船一路穿过的小河知道季希逋所言不虚

“其二,内里风险多,地质浅薄地势多低,春秋潮汛,就是改造成良田也是极易淹没,一年经营皆化为乌有而另外部分地势高甚又多是沙硕石块,不适合栽种庄家只能重些耐旱不挑地儿的庄稼,可那些作物却是不值钱的”

这个林熙菡倒是不大清楚的只是知道发洪水是可怕的,想到前段日子在山上避洪水,的确是靠天吃饭,亏得紧

“三来,管理难小小姐不是此处地主,又不是此处农户,不过寻人管理这芦苇荡虽然不值钱,但四周农家却是赖以生存江浙等富饶之地,土地兼并严重”

季希逋说这话时候,故意压低声音,清道,“小的来时就打听了,这围着芦苇荡几个村子多数都是没有自己地的佃农,均租种地主的地大胤乃三分税收,江南地主多数都是四五分租子,佃农不过少少二三分收益,堪堪温饱故芦苇荡附近的佃农均是除了日日守在地里,空闲均是一家老鞋守着芦苇荡挖野菜,捕鱼,抓鸟蛇,来贴补家用的”

“小姐,断人生计,等同毁人家国若是老爷还在,小姐也是不惧此事,官家子弟不惧贱农可如今,老爷不在了,小姐 买了荒地改造,怕是难上加难改造未有成,林氏一族不帮扶小姐,出了事儿,为了声誉,反而会推给小姐改造成了,利益过大,林氏一脉怕是又会谋财害命”

季希逋幽幽一叹,季嬷嬷和兰嬷嬷也不是无知的,内里意思还是明白的

“小小姐,若是真的想要这荒地,不过是几千两银子的事儿买了下来,先放着,等小小姐将来嫁了人,有小姑爷撑腰再做打算”兰嬷嬷听了季希逋的话,也知道这芦苇荡此时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不禁劝诫道

林熙菡沉思片刻,又道,“季大伯,您看着芦苇荡可除了种田有些其他经济的”

“芦苇荡的确是个宝,内有水八仙,鱼类鸟类鼠兔皆多,然大胤世家贵族皆有自家庄园,少有从外采购的,且主子少,消耗得也少,贫户良民温饱难济,日日做活,只求填饱肚皮,哪里有那闲钱买这些东西就是有点银钱时间的,不若买了工具,自家去捕获来着这些子东西着实难卖”

季希逋这一想又很难想出个法子,“倒是北面,物资短缺,但这些东西都是难以保存的,从姑苏到大胤极北怕是要一年来着,而且途中又众多关口,税收路费,只盼赚的钱能够路费,最主要的是商行不能入,入口商契难拿,还引人注意所以这芦苇荡若是不能种粮食,怕是难有经济的这怕也是老爷当时改造种慎的原因,种渗蚕,织布刺绣,这银钱又多,贵族世家消耗也大,最主要的是极易储存和运输”

季希逋说的是实情,大胤处于小农经济,地主阶级是仓库里粮食都烂成泥,佃农平民却是难求温饱,所以大部分吃食是很难卖出的,就是商户的酒楼食行也是少有采买,多是自己庄子上来的,便是收购些猎户农家的土特产,也是贱价

而林熙菡若是买了大片芦苇荡还是这般贱价就是亏损的,要缴纳荒地税收的可不是几文钱积累起来的,便是头三年无税收,后三年也是有比及良田二分税,更何况之后与良田无二

这也是朝廷连连鼓励开荒,大多数还是官家聘用逃荒佃农去开荒,或者小富农家手有余钱才去买一两块荒地

不是平民无知,皆是赋税繁重,生计艰难

林熙菡听了后,还是心有不甘地乃传承,不管是哪个人看到一大片地,却不能占有总是惋惜不已的

“那能不能多买些种慎,养蚕”

“这丝绸布匹是通用值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