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BL电子书 > 八卦红楼+番外 >

第81章

八卦红楼+番外-第81章

小说: 八卦红楼+番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如海可是千叮咛万嘱咐不让自己参与这种事情,黛玉心底还是记得的。不过学了那么多,到底有没有用,这会儿难得有这么个好机会,黛玉也有些跃跃欲试了。她先将林忱打发了出去,免得这孩子转头就当了内奸告诉了自家哥哥。之后才对着柳絮的耳朵嘀咕了几句,柳絮开始还边听边点头,到后来就有些晕乎乎了。
    每个字她都懂,但是连到一起之后……
    “林姐姐你在说什么?”柳絮苦着脸,完全不明白啊!黛玉恨铁不成钢地拍了拍她的小脑袋:“就这点儿出息还想着替你家哥哥出力呢!我看你也该好好学学管家理事了!”她当时也是七八岁开始接触的,和眼前的柳絮年纪也差不多。
    既然隐晦的听不懂,黛玉只有换了一种方式:“这样吧,咱们拿后院的管事们举例好了……”
    这日里晚上,柳义彦再来接柳絮的时候,神情依旧忧虑着。柳絮却兴高采烈地拉着自家哥哥的手絮絮说着,等到二人上了马车。柳絮立刻开始显摆起来:“哥哥你昨日说的,我有主意了!”
    “你有主意?”柳义彦想起昨日和她说了那几句话,睁开眼看了柳絮一眼,笑眯眯问道:“妹妹有什么好主意?”他这话调侃居多,柳絮自然听不出来。就见得柳絮挺了挺胸膛,声音稚嫩地开始侃侃而谈:“哥哥不是担心人多了会闹事吗?那就让他们去做事好了呀。”
    “做事?”柳义彦愣了下,柳絮继续说着:“对呀,要不然不是也要发银子吗?那不如让他们做事来领银子就好了哇,林姐姐家的后院管事都是这么做的。”
    柳义彦被柳絮这么一说,心底猛地有了个模糊的念头,但还是有些不明晰:“不做事也能领银子,做事也是领银子,既如此为何要做事呢?”
    柳絮本来都是磕磕巴巴背下来的,此时被柳义彦一打岔,原本的话语都忘记了大半。她绞尽脑汁想了半晌,方才结结巴巴地说着:“林姐姐后院管事就是这样的,不做事能领银子,但是做事更能领银子啊!”
    “更?”柳义彦敏锐地捉到了一个词,低头思索了半晌,脸上终于渐渐带了笑意:“以工代赈?倒确实是个好法子。或许,这次的赈灾银子可以分成两种来处理?懒汉闲人想直接领银子就直接领,以工代赈的银子多给一些,任谁也毫无二话。”柳义彦越想越觉得这法子不错,既不用担心这些人闲着闹事,也不用担心给的银子一样众人又闹腾。
    不过,话说回来,这主意……
    “这主意是妹妹想出来的?”柳义彦笑着看向了柳絮,就见自家妹妹用力点头,神情洋洋得意:“自然是我想出来的,哥哥我很厉害吧?”
    “是吗?”柳义彦拉长了声音,盯着柳絮看了半天:“撒谎可不是好孩子。”柳絮涨红了脸,却依旧用力点头:“真是我想出来的!”
    林家最近也只有林恪和林家妹妹在家。若柳絮问的是林恪,林恪那家伙绝对不会让柳絮带话,而是会得意洋洋地先当自己面冷嘲热讽一番,之后会直接告知的。那么,就只剩下另外一个人了……
    林家妹妹大概是为了避嫌吧?柳义彦想起前些日子林恪的杯弓蛇影,觉得林家妹妹考虑事情确实很妥当。再想到前年上元节二人的寥寥几句对答,他突然觉得林家妹妹似乎——也是个妙人。
    “果然有个晶莹剔透心。”林家的风水可真是好,柳义彦嘟囔了句,这才转向了柳絮:“这些事情妹妹日后不要多操心了,想多了该不长个子了。”
    柳絮苦了脸:“怎么哥哥也这么说,林姐姐今日也这么说我。”
    柳义彦忍不住无力地扶额,这娃儿一句话干净利索地就将人卖了个干净,自己还浑然不觉。昨日还觉得自己妹子在狐狸窝呆久了犀利不少。
    现在看来,本质还是呆啊!
    作者有话要说:昨日大姨妈造访,就写了2K实在不好意思发了,今天多写点儿补上。^_^
    97第 97 章
    柳义彦当日晚上因为柳絮这一番话,仔细斟酌许久。三日之后,他这才将想好的法子工整写好呈给了林如海。林如海拿着默默看了许久,才抬头斟酌着问了句:“这又是恪儿出的主意?”
    哎?柳义彦被林如海这话问的一愣,林如海见到他这模样笑笑:“看样子不是了。不是就好,你的性子本就是稳重不冒进的,切莫要扬长避短。”经历这些日子的共处,林如海对柳义彦的期望越来越大了,生怕他跟自家恪儿一样,剑走偏锋只贪图一时迅疾果决的解决方式。等这场雪灾过去,沉下心来切实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柳义彦琢磨了一会儿就明了了林如海的意思,感激地行礼:“多谢大人指点。”林如海摆摆手,“你是块璞玉,不然我也不会费那力气。”
    不管怎样,总归是要承情的。柳义彦默默得将这份情记在了心底。林如海还是皱着眉头:“不过你这次这主意倒是跟恪儿平素的想法很相似啊,依旧是治标不治本。罢了,能先解决了眼前京城治安稳定才是正理,就按照这个法子来吧。”
    柳义彦不禁赞叹一句林如海眼光锐利,这主意是林家妹妹想的,他看着当然会觉得眼熟。听闻林家妹妹自小就是被自家哥哥教导长大的,当初在上元节匆匆一面,犹记得那会儿的小姑娘性子说话确实和林恪有些相似。
    “真不是恪儿的主意?”柳义彦得了林如海的肯定答复,转身要下去布置的时候,林如海又狐疑地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柳义彦面色不变地承认下来:“确实是学生想的。”他这会儿要是说出林家妹妹来,那也太不仗义了。
    林如海问了几次问不出什么来,就将这个事情丢到了脑后。柳家这小子心底也是个高傲的,既然他都说是他写的,那决计不能是旁人的主意了。林如海继续埋头于公务中,柳义彦下去也开始忙碌起来。
    不多时候,京城城门周围灾民聚集区,几个官兵过来四周转了圈,找了个显眼的地方将一张大大的纸张贴到了墙壁上。贴好之后拍了几下让它牢固些,就又到别处继续了。这些日子陆陆续续到达的灾民不少,很多人无处可去,无事可做,正懒洋洋地在屋檐下晒太阳。见到官兵的这番动作,众人的好奇心都上来了。
    大概是因为最近和这些官兵老爷接触多了的原因,这些个灾民也没刚进城那么的诚惶诚恐了。官兵正贴的时候,就有人蹑手蹑脚地凑了过去,伸长了脖子看着。等到官兵一走,旁边一堆人更是呼啦啦围了过去,将那纸张围了个水泄不通:“写的什么?!”
    “谁认识字,快念念!”
    “哎呦喂!你踩着我脚了!”
    “别挤了,咱这边儿就有一个读书人,快去喊杨家小郎过来!”
    被人叫做杨家小郎的人,正是那位和张明住在一起的书生。此时这二人都在屋子里,一人正忙着给自家母亲喂粥,一人正摇头晃脑地不知道在诵读着什么。二人正自得其乐的时候,房间门便被人给推开了,几个人一拥而上,拉了书生就走:“外面官兵老爷贴了个告示,小郎快去帮我们看看写了些什么!”
    书生连挣扎开口的时间都没有,直接被人拖走了。这边张明不慌不忙地给自家母亲喂好了粥,跟着站起身来:“母亲我去外面看看。”说完这才大步走出了屋外,朝着人潮汹涌处走了过去。
    张明到了眼前的时候,周围正乱糟糟的一片,显然书生已经念完了。他一手忙着整理被人拉扯地不成样子的衣裳,一边朝着张明挥手:“张兄快过来!”
    “是什么告示?”张明走了过去,书生冷静地再次给他念了一遍:“说是从今日起,我们这些人就可以开始领赈灾银子了。如果是直接拿了赈灾银子,那么这半个月之内就要回老家了。如果不拿银子……”
    “不拿银子?”张明迷茫地瞪着那张纸:“为什么不拿银子,赈灾银子不拿的话,我们难道要自己背着粮食种子回去?那也背不动啊?”
    “这次有两种法子。一种是和往年一样的,种子和农具、还有重盖房子的料钱,一人三十两领了回家。一种是银子只给二十五两,但是官府这边有许多地方都要人手,按干活多少日结工钱,也可以在这里住到六月份。”书生说道这里,手指指了指中间的一行字眉飞色舞:“小弟决定就选择第二种了,正好告示上面说了城门口登记灾民情况的小吏急缺,一天就是四十钱,小弟好歹也读过几年书,想来也是能聘上的。”
    书生说的眉飞色舞,张明在一边掰着手指算了算,眉头紧皱:“杨小弟,这笔买卖不划算。一天四十钱,一月也就一两银子。现在是二月底,要是呆到六月底的话,也不过是赚四两银子,加起来赈灾银子也才二十九两,还要累死累活的给官府干活,更耽误了今年的春耕。你为何不直接领银子?”
    书生摆摆手,左右看了看,拉着张明回了自己的屋子,这才神神秘秘地开口道:“张大哥,这笔买卖我也会算。但是你不觉得奇怪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为何还要弄出这个选择?”书生话语一转,“虽然我不大明白,但是现在大部分人都选了直接领银子,我却挺想试试第二种的。况且,住在这里包吃包住的。我孤身一身上京就是为了来年的科举,家里的田地早就变卖了,在科举之前我还能见识下小吏如何做事,怎么想都值得赌一把了。”
    张明想了想,缓缓点头:“你说得对,似乎值得赌一把。我本是做木匠的,是靠手艺赚钱,大不了家里那几亩地托人先种上,我再等等看。”
    两人商量到了晚上,第二日便直接按着纸条上的地址到了地方。不一会儿一个身穿长衫的青年走了出来,看年纪也就十七八岁。这人到了两人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才问道:“你二人昨夜未曾算过,以工代赈的话,赚的银子并不比直接领的多吗?”
    这是发出了那个告示之后,第一个找上门来的灾民,其中一个显然还是个读书人。柳义彦听到了底下人的禀告,心里一动之下才自己亲自出来接待。听到柳义彦这话,张明有些局促不安,但那位书生却落落大方地一行礼,这才开口道:“正因为如此,我兄弟二人才想着过来瞧瞧。若真是如此,那为何要大张旗鼓地弄出这个新条例?”
    倒是个聪明人,柳义彦看了那书生几眼,“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杨伦。”书生再次行礼。柳义彦手指在昨日的告示上点了一下,“既如此就去北门当个编外记录小吏如何?”
    杨伦得了事情心满意足,而这边柳义彦又看向了张明:“你有什么手艺吗?”
    “小人是个木匠。”张明依旧很局促,柳义彦点点头,“那就去城西的木宗坊跟着里面的人打造木床去吧。”张明眼睛发亮:“是我们住的那种木床吗?”
    柳义彦见到胆子突然大起来的张明,语带微笑:“你去了就知道了。”想跟着学点东西?果然也是个聪明人,抓不抓得住机会就看他们自己了。
    这个告示一出,京城里的人瞬间走了一大半。此时已经到了雨水节气,拿了银子回乡之后直接就要买些农具春耕了。即便京城这会儿还有免费的粥饭可以领,但除了些懒汉,谁也不想在这里磨蹭误了春耕。除了这些本分人,还有一部分如同杨伦和张明的伶俐人,也都选择了第二种,想看看官府在玩什么把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