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BL电子书 > 红楼生涯之贾环by书荒者 >

第30章

红楼生涯之贾环by书荒者-第30章

小说: 红楼生涯之贾环by书荒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4章 第 54 章


陈文斌被点为状元,许永谦榜眼,贾环探花,如此,三甲已经分明,众人又是一阵恭贺。面对众人的恭贺贾环不敢掉以轻心,仿造八阿哥的风格,对每个人都向和熙的春风般温暖。确实,贾环这样这样还是有效果的,起码让人有了好印象,不再冷面相待。


鲜衣怒马,说的就是现在的贾环。


当贾环一直在微笑时,周围起了一阵阵骚动。在贾环的心里并不注意容貌,然而别人并不这么想。

贾环从到红楼就开始修炼空间留下的功法。而此功法有养身之效,且能让人体随时保持在最盛之时。加之有改善容貌之功。贾环在修了几个月之后都差点开始怀疑这是易容功法了。幸好越是修炼身体越加强健,这才没让贾环放弃。本来,贾环十三岁就已经身高七尺,加之容貌更偏像赵姨娘,穿着一身红衣,端的是魅惑人心。让周围偷看的未婚小姐羞红了脸。


看着四周围观的路人,贾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容貌造成的后果,只是感慨非常,总算得到认证了,贾家这个束缚又少了一层。


然而人群中,有那么两个,看到贾环眼睛都直了。一个是张旸,一个当今皇上最小的儿子。“张旸,这就是今年的探花郎?”祁远兴致勃勃的问道。


 “回主子,是的。”张旸恭敬的回道,然而眼睛却没有离开过那抹红色身影。


 “哦~~这倒是有意思,贾家。嗯。”


张旸听到皇子这话,手一瞬间紧了紧,又回道:“主子,街上人多,还是早些回去。”


祁云叹了口气,心里也知道今天这事儿要是让父皇知道了那就麻烦了:“走吧,你这人真没趣。”说完,还恋恋不舍的看了贾环一眼。


贾环还坐在马上,意气风发的笑着,完全不知道已经被人惦记上了。

………………………………………………………………………………………………………………………………………………………………………………


 “中了,中了,爷是探花郎。”赖大气喘吁吁的喊道,完全顾不上礼节。


不知道贾老太太出于什么心思,把众人聚集起来,说是等着贾环的消息。赖大传信的时候众人都在正堂呆着。


 “好,好。”贾母连声拍手说道:“那环儿呢?”


邢夫人一听消息,心里有些抑郁,想她嫁进贾家这么多年,连个女儿都没有,何况探花了,这赵姨娘还真是好命。不过,能膈应到二太太,心里也是舒坦的,于是便说道:“老祖宗,您高兴的都忘了。探花郎还在游街呢。”

 “是了”说着,又拍了拍自己额头:“看,我都激动的忘了。咱们家好些年都没有一个探花郎了。”


咱们家一直就没有出过探花郎,有也是林家的探花郎。邢夫人心里腹诽道,腹诽归腹诽,凑趣还是要的,而且只要能膈应到王夫人,邢夫人心里那事一千一万个愿意的:“那都不是老太太调、教的好,环哥儿才这么有出息,可是为我们家增光了。”口胡,好的都是叫老太太调、教的,不好的都是王夫人调、教的?


王夫人心里本来就有气,一个庶子,值得大家都聚在一起等消息么,没想到居然还是探花郎,王夫人纵使再有气,再不识礼数还是明白探花郎的意义的。所以王夫人从知道消息到邢夫人凑趣,王夫人连口都没开过,面上更是一个表情都没有。


贾老太太面上虽喜,心里却有另一番计较。一个庶子,不可能是赵姨娘教出来的。纵使再聪明,也,老太太想了想,又把念头否定了。只是,这,要是这环哥儿真起来了,那宝玉怎么办?政儿那边指不定要偏心了,晚上定要好好谈谈:“赏,都要赏。环哥儿身边的人多加一吊钱。还有赵姨娘那也不能亏待。”


赵姨娘本站在王夫人身边伺候着,在收到消息时,差点站不住,不过很快,赵姨娘就镇定了下来。毕竟赵姨娘此时并不是原著里儿子不争气的更年期妇女了,在经过贾环的熏陶,赵姨娘简直比王夫人还淡定。但是在老太太说赏时候,赵姨娘却面色激动,双手双脚打颤的跪到贾母面前谢赏。


贾老太太看到赵姨娘,点了点头,面色慈和的说道:“你有功了,养了个好儿子。要谢就谢二太太吧。”为了给王夫人的面子,老太太玩了一手平衡之术。


赵姨娘依言,恭恭敬敬的对着王夫人磕了个头。


王夫人面色僵硬的笑了笑,算是领了。


府里众人别有一番心思,而贾环也有一番心思。为嘛,他累了,骑马骑累了,微笑笑的僵硬了,挥手臂挥的酸了。


在贾环一边修炼养身功时,终于结束了游街,和状元榜眼打好招呼,身边的小厮又跪下向贾环恭贺。


刚迈进府里,众人都跪了下来:“恭喜探花老爷。”


贾环又一番说辞,刚走几步,就见鸳鸯迎了上来:“恭喜探花郎。老太太说请三爷去正堂。”


 “鸳鸯姐姐快起吧,您是老太太身边丫鬟,无需客气。”贾环赶紧说道。见鸳鸯还要行礼,贾环赶忙拉起:“鸳鸯姐姐快别行礼了,别让老太太等急了,咱们快些走吧。”


如此,鸳鸯才起了来,慢贾环半步在后面跟着。


等到了正堂,见府里女眷都在,贾环一一行了礼,老太太这才开口道:“好,好。”说着看了一眼赵姨娘:“选个日子,把赵姨娘的名字记入族谱。”


 “老太太。”一个尖锐的嗓音吓了众人一跳。


 “二太太,你有什么话说?”贾母显然很不高兴说话被打断,沉着脸问道。


 “老太太,怎么能?”王夫人本来就绷不住,又被老太太这么一说,忍不住了。


其实王夫人确实有反对的理由。在古代,官员纳妾的数量是有定数的,而被记上族谱的少之又少。妾侍分很多种,贵妾,媵妾,贱妾。像赵姨娘这种家生子的妾侍,就是贱妾,根本不能上族谱,就是死了也是随意葬在庄子上,生了儿子依然不能上族谱。王夫人如果愿意,可以随意处置,甚至打杀,就算死了,贾环也不能报官。有报官权利的只有贾政,而世家大多不愿意弄出这么个家丑,赵姨娘就算死了没人理。


现在情况就不同了,贾环有了得了探花郎,等于有了官身。赵姨娘母凭子贵,可以上族谱。而上族谱之后,若是分家,贾环能带着赵姨娘一起。然而,一旦记上族谱就没那么容易拿捏了。平时也不用在跟前伺候,只要大场合象征性的在跟前伺候就成,而且,就算贾政死后的墓地赵姨娘也有那么一席之地。这也是变相的承认了赵姨娘如夫人的身份。


因为这个,王夫人怎么甘心母凭子贵,因为贾环,而让她恨了这么久的人进族谱。然而,还未等王夫人再说话时候,贾母开口了:“哥儿也累了吧,去好好休息,你和你姨娘想必也有话要说,就都先回去吧。晚饭就在老祖宗这儿用。”说着又对贾环旁边的丫鬟说道:“这些东西都是给你的,你为咱们家争光,老祖宗高兴。”说罢,也不看王夫人,转身让丫鬟搀着进了自己屋子。

贾环听言带着赵姨娘回了院子。


正堂,留下王夫人和邢夫人,邢夫人对着王夫人讽刺一笑,碍着王夫人的昔日余威,张了张口,却没说什么,甩着帕子高兴的往大房方向走去。


正堂里只剩下王夫人独自生着闷气,咬牙切齿。周围的丫鬟屏息闭气,就怕王夫人撒气撒到她们这些做奴才的身上。


 “儿啊,我的好儿子。”赵姨娘激动的口不能言,只是一个劲的流眼泪。贾环心疼的拿起帕子帮赵姨娘擦眼泪一边说道:“娘,今儿是高兴的日子,你怎么哭了起来,您这样反倒让儿子不知道怎么办了。”


赵姨娘听到自家儿子的调侃,一时间气笑了:“我这不是高兴的。当初,你那么个小小的人儿就说你要好好的,不成想,话成真了。姨娘有幸,等到了。便是立马让我死了,我也无憾了。”


 “姨娘,你说什么呢。什么死啊的。你还要好好的活到长命百岁呢,您啊,就等着享福吧。嬷嬷,你说我说的是不是?”


 “是,是。”嬷嬷激动的擦了擦眼角:“可不是这理儿。姨娘说的什么话,您不就是等着今天么?快收了泪。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哎,哎。瞧你们,我就这么一说。”一边说着,赵姨娘自己倒是笑了起来,又说道:“今天啊,你们说没有看到太太知道哥儿得了探花郎时的脸色。我这心里痛快。我赵秋红,这辈子最有福的就是生了哥儿。最开心的就是今天。嬷嬷,我有靠了,探丫头的腰也能挺直了,我高兴啊。”赵姨娘一边说,一边有事洒泪。


贾环知道赵姨娘这是憋久了也不打断,就和嬷嬷两人听着赵姨娘断断续续,时哭时笑的絮叨。有时候说的哭笑不得,嬷嬷和贾环还得附和两句。


奶嬷嬷心里也高兴啊,自己从小奶大的哥儿总算有了出息了。想着便擦了擦眼角,走出门外,吩咐其他人做好自己的事,而自己却守在门外,留下赵姨娘和贾环两人。


在经过殿试之后,京城的物价飞快的上涨。任命快下来了,所有经过殿试这个关卡的人都希望能得个好官职,肥缺。而怎么得个好肥缺?送礼啊。古往今来,办事儿就得送礼。


上司送,同僚送,下属赠,总之,无礼不成。你要是不送,人家就不给办事儿,你要是不收,所有的官员都让你混不下去。潜规则。送的东西各种各样。古董,字画,甚至是人。送个戏子(不分男女)啊,送个青楼姑娘啊。都是选择之一。


寒窗苦读为的什么?为的就是做官?做官为什么?为的就是救济天下苍生么?然也。有人做官为权,有人做官为钱,有人做官为名。总是离不了这几样。只要活着,就是为了让自己舒适。怎么样过才能舒适?做人上人,在士农工商的时代,读书。唯一的途径。


杏榜一下来,众人开始纷纷考虑前途。落榜的准备重考。上榜的好好打点。同窗联系情谊,走关系,拉关系。


贾环现在就在客栈里同两位好友聊天:“柏年兄(朱志刚字)致和兄(张衡亭字),你们可有什么打算?”


朱志刚天性豁达,此次更是得了好成绩(二甲十一名),笑哈哈道:“嘿,我爹说了,外放在京都不要紧,历练一下也好。倒是致和,你有什么打算?”

第55章 第 55 章


张衡亭家中略有薄产,人口又不多,家里也只是希望得个名头就行,这次在三甲内已是意外之喜,便笑眯眯道:“我老子说了,我外放到哪,我们家就搬到哪,我也不在意。倒是(贾环字)逸致,你是如何想的?”


 “怎么说到我了”贾环尴尬的摸摸鼻子:“我倒是想外放,但是留姨娘在府里我也不放心。我老师是说进翰林的。我听老师的安排。”


两人听了,一阵沉默。他们是略知贾环的情况的。世家,庶子本就艰难,若是安分还好。像贾环这样的,得了探花,压过嫡子,处境更是艰难。


贾环在和两人结交后便有意让两人知道自己家中的处境,贾环并不觉的算计了谁,若是知道他的处境两人疏远,那他真的要考虑考虑这两人是不是还要结交了,所幸,他的眼光不错。


朋友贵在交心,预先取之必先予之,若不能交心,何论朋友。贾环深以为然。


贾环怕两人担心,打哈哈道:“我都不急,你们两担心什么?船到桥头自然直,还早呢。而且,我也不是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