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清朝求生记 >

第692章

清朝求生记-第692章

小说: 清朝求生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云锦心里想劝雍正将来跟自己去隐居来着,只是想想现在太早了,还远不是时候,所以话到嘴边,只改为劝他保重身子了。反正情况也是差不多,即使是隐居,也得有个好身体不是吗?“放心吧,联答应过你的事,就绝不会变卦”。雍正看着云锦点了点头,“你且等着吧,相信过不了多久。联就可以带你出去了。到时候联视察完政务之后,就带你去好好的看看光景,看看联治理下的百姓是如何的生活无虞。”
    口:
    之锦的新文已经上传了,因为本文尚未结稿的关系,所以不能参加胀,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支蒋,收藏、推荐以及所有能投的票均多多益善,在些之锦先行谢过了!
    新文的书名是:福晋吉祥,书号:口弥讹
    内容简介:
    宇宙之全人?不错,是个好人。
    给他当福晋?谢谢,不必了。
    思维很具有散性,所谓跟贴必歪楼的她,穿成了十三阿哥的嫡福晋,因为对当寡妇实在是没什么兴趣,本来拿定了主意,要在选秀中努力争取落选的。
    可是眼前的这个人,真的是那个先是侠肝义胆,再是忍辱负重,最后活活累死的十三阿哥吗?为什么会是这么一副惫懒的模样,再看看他做出的那些事,越看越觉得可疑,莫非他也是同志一枚?
    再下来又是感谢时间:
    感谢“可爱葡苟”、小糊涂蛋幽幽大人”投出的粉红票,感谢“布衣小口。投出的评价票!
    /5。jpg
正文 第七百七十三章 实在是太诡异了
    公时折腾了这么大的声势出来。最后却只生了一个女孩,脑上的心情当然不会好,不过这种不好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就全面的得以了转变,青海大捷了!
    西北的战事从康熙朝一直拖到了雍正朝,已经拖了太尖了,再拖下去,国库就要吃不住劲了,索性雍正这次整合了资源,调动了大批的钱粮,派上去的兵马精良,尤其是武器非以前可比,十三阿哥让人研制出的针对性火器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只是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也狠狠的震慑了其他的边远地区及邻边小国。
    西方诸国对大清这次战事的胜利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他们一直以为这个国家虽然富庶无比,但在武器方面却是不如自己,又不思改进,假以时日,必将远远的落在后面。没想到大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次战役使出的火器比他们国家现有的不知要先进多少。所以说这东方人就是狡猾,将实力藏的那么深,幸好自己国家现在还没打算要对其开战,否则还不知道会吃多大的亏。
    看来这大清朝虽然表面上总是说什么“仁”啊“义”啊的,其实内里却是强硬的很呢,就象早些年间的鸦片之事,也不过是刚刚在南面试着卖了卖,没想到他们那么快就现了其中的厉害,马上就进行了严厉的禁止,害得自己损失了大量的银子。而现在的皇帝比起那时候又更严厉了许多,看来自己行事还是要多加注意为好。
    不提其他各方人士是如何的心中着忑。只说胜利的消息送到京城之后,迅的传遍了大街小巷,不只是哪一家起的头儿,大家居然开始放起炮仗来了,简直就象过年一样。
    “臣妾给皇上请安”云锦奉旨来到养心殿见驾的时候,也是一脸的喜色,还特意换上了一身比较喜庆的衣服,“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你也知道了?”雍正掩饰不住一脸的兴奋,当然这也没什么可掩饰的。“是云锦笑容满面点着头,“这么个天大的好消息,自然是人人奔走相告了,光是到臣妾那里报喜的。就有好几十个了,臣妾是既高兴又愁
    “先坐下哥说雍正冲云锦点了点头,等十三阿哥给她请完安坐下之后,才看着云锦说道,“让联猜一猜你为什么会愁,是不是报喜的去多了,你觉得破财了?”
    “皇上对云锦的性子自然是了解的”云锦笑吟吟的说道,“不过这回您却是猜错了,云锦虽然爱财,却不守财,这等天大的好消息,云锦即使再破财,也赏的高兴,不只是来报信的给了重赏。就是其他处的人,臣妾也都一并赏了呢,总要让大家都沾沾喜气不是?臣妾愁的是,现在宫里人人都高兴的不能自持,规矩上也有些顾不得了,刚臣妾过来的时候,见着一个奴才因为做事走神被罚跪。却还是一脸兴奋的笑,那情形看着实在是太诡异了。”
    “哈哈哈!这个奴才倒是逗趣。”十三阿哥朗笑了起来,“不过他因为能国家之事高兴成这样,倒也算是难得了。”
    “罢了”。雍正也笑了起来。“去叫他起来吧,再赏他二两银子,告诉他,赏他是因为他对大清的这份心,但是规矩还是要守的,如果再犯错儿,可就不是罚跪那么简单的了。”
    “瞧。”屋里的一个太监应声领命出去了。
    “皇上”。云锦笑了笑,看着雍正冉道,“您叫臣妾过来,可是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嗯”。雍正点了点头,“联刚才已经下了旨意,把老十三的次女封为郡主了,富僧额封为和硕额驸,你准备一下册封之礼,还有,联准备在清明偈陵的时候,行敷土礼。”
    “皇上!”弃锦和十三阿哥均是一惊,同时开口,然后又卑下来互看一眼。
    不是云锦和十三阿哥大惊小怪,实在是敷土礼太过自虐。敷土礼,其实就是负土成坟,出自明制,但到了清朝用的就很少了,至少皇帝们是不用的,那礼仪不只是繁琐,更是累人,要背着土,膝行至宝顶,跪着添土之后,再匍匐着退下来,想那景陵的宝顶可是不低,雍正这么着爬上去退下来,危险不说。膝盖也是要经受考验的,更何况还不只是一次,是要敷土十三担,也就是说,雍正要这么着折腾十三回,到那时候,他的膝盖不磨烂了才怪呢。
    “你们不用说了,联已经决定了”。雍正挥手阻止还要继续说话的云锦和十三阿哥,“当初是皇阿玛让老十三去研制火器的,现在能有这场大胜,这些火器的作用也不可小觑,联不只要将这个好消息亲口告诉皇阿玛,还要行敷土礼以示郑重之意。”
    雍正说的
    里由。云锦可是一点儿都不信。要告诉康熙好消息与行峨“之间哪里能扯上关系?实际上云锦心里明白雍正为什么要这么做,说起来还是因为弘时。为了这个儿子,雍正让整个皇家的名声受了损,这事儿一直让他的心里过不去,而当生下来是个女孩的时候,他的心里就更不'炫'舒'书'服'网'了,所以他才会坚持要行这么繁重的礼,说是要向康熙禀报胜利的消息,其实赎罪之意应该更多一些。
    “皇上对皇阿玛的孝心,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试问由古至今,有几个帝王,可以如皇上一般坚持素服斋居守孝三年的呢?”云锦当然不会去拆穿雍正的话,但为了保住他的膝盖,还是要坚持劝阻,“可是皇上您不只是皇阿玛的儿子,您还是大清的皇上,您的身上肩负着天下人的福社,臣妾虽不懂政事,但想来此次大捷之后,必然要有许多事需要安排处理,如果皇上在这个时候伤了龙体影响了国事,想来皇阿玛也是不会高兴的。”
    “联的身子哪有这么荐?”雍正这个人,只要是拿定了主意,那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这敷土礼别人行的,联就行不得了?”
    “看皇上对皇阿玛如此诚心尽孝,臣弟也自觉心中有愧”十三阿哥叹了一口气说道,“不如这样。行敷土礼之时,让臣弟们也表表孝心,第一担土当然是要皇上亲自背负,其余的由臣弟们背上去交给皇上进土好了。”
    “好吧,那就这样吧。”雍正看着云锦望向自己希翼的眼光,终于点了头,却又加了但书,“只是你可不许弄什么护膝之类的东西,弄了联也是不会戴的,联是尽孝,必然要诚心。”
    “是,臣妾知道了。”云锦心里还真是在琢磨着这个事呢,听雍正这么一说,也只得做罢了,看来又要去找叶太医了,让他配一些敷腿的药,等他们行完礼好用。
    “西北平定”雍正长出了一口气,对十三阿哥说道,“总算是解决了一件大事,不过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之前许多按下来的事儿,可以开始准备了。”
    “皇上说的是”十三阿哥点了点头,“但眼前却有一件事要先解决,过些日子,将士们就要回京献俘了,搞赏之物自然是要先准备出来的,只是现在国库里一,
    “联知道现在国库不宽裕,但搞赏之物却是不能省”雍正皱了皱眉说道,“先尽着这个来,其他地方暂时可以放放,反正我们马上就要有动作了。”
    “是,臣弟去安排。”十三阿哥答应一声。
    “还有”雍正又问道,“既然仗打赢了,那索赔之事也可以提起了,你心中可有谈判的人选吗?”
    “这事是皇嫂提出来的”十三阿哥看了看云锦说道,“皇嫂可有什么想法吗?”
    “我对那些臣子们既不认识也不了解,能有什么想法”云锦笑了笑说道,“不过照我看来,这谈判之事跟做买卖也差不多,选个铅珠必较并且善于以势压人的应该会好些。”
    “铅珠必较,善于以势压人”十三阿哥沉吟着,“照这个条件来看,老九倒是比较合适,只是怕他不能实力去办。”
    “如果是其他的,联还可以试他一试。”雍正想了想说道,“可这件卓却是太过重要,联是要借此警告他处,让他们不敢随意再向我大清挑衅,所以绝不能有失。”
    “皇上顾虑的有理”十三阿哥点了点头,“容臣弟再好好的想一想,其实要不是这边实在是走不开,臣弟倒是想担当此任。”
    “你不行”雍正马上摇头说道,“联这边太多事都指着你呢,你可不能出去。”
    “这也是皇上看重臣弟。”十三阿哥笑了笑。
    “现在能帮联的人实在是太少了”雍正脸色沉了沉说道,“其实老八还是颇有办事之才的,如果他肯实心为联,倒是强过大臣们多矣,只可惜他把心思都用在与联作对上了。看来除了举良策,联还要让人举良材才是”说到这儿,雍正又问十三阿哥,“你上次去见老十四,他怎么说?”“也没什么”十三阿哥先看了云锦一眼,然后对雍正说道。“他说人都已经接过来了,总不好再送回去,再说那个女子也是他娶了的,接过来也是正常的,只是在孝期内行此事。确实有些不妥,他以后会注意的。”
    “联知道他话不会说的这么平和”雍正摇了摇头说道,“罢了,联现在也没工夫理他,等献俘的时候,你叫他过来吧,毕竟西北的战事他也是参与了的。”
正文 第七百七十四章 这样的帝后才相得益彰
    二海大捷对于雍正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丑过这一场战事,他不只是树立起了大清强而有力的形象,更震慑了自己的政敌们,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可是古今都通用的。借着这股劲儿,雍正接连推行了几个新的举措,虽然不是一点阻力都没有,但比起以前的困难重重来,那基本上都算不得什么了。雍正的心情在这段时候也是尤其的好,即使弘时在保举贤才上又显出了不足,他也没有太怎么生气,不过也有可能是他现在对弘时已经不抱有太大的期望了。
    弘时总觉得雍正偏心,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以雍正这么重视子嗣的人来说,对他这个曾经一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