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游戏电子书 > 重生大玩家 >

第211章

重生大玩家-第211章

小说: 重生大玩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人也上网看到了文字描述,也心动了。如果游戏真的那样,第二章确实值得去买正版啊。

青瓷科技真的把单机和多人做成了两种游戏。玩家从中获得的完全是两种体验。免费的单机内容肯定会很好玩。但是付费的多人模式,更迎合那人内心对战争的幻想!

从小看了很多的红色经典。甚至于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就有《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五个战士对抗日寇这一场面,其实已经印在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深处了。就连那哥们也不例外。

那人本来是想等游戏出来,去网吧先看看别人打,再决定买不买。但这会被新游戏吸引住了,所以想再了解一下游戏的具体内容。

因此,赵宁也不怎么上心,嗯嗯啊啊地应付对方的提问。

那同学彻底确认多人模式真的很好玩后,说道:“我这次也买!你昨天说是大年初五一起去网吧的是吧?是模范马路那家么?”

“我昨天已经找好人了。正好五个。”赵宁很果断地拒绝道:“多人联机最多五个人玩。你昨天没答应,我就找了别人。已经说好了。”

“……”同学有些茫,没弄明白,“我们俩谁跟谁啊,你挑一个玩得最差的踢掉,拉我进来。”

“算了,都是说好了的事情。你自己找队友吧。”赵宁很干脆地说。这可不是拖泥带水打哈哈的事情。大家玩游戏,就是图的开心,心里有疙瘩,就玩不痛快了。

他现在找的,三个是同班同学,一个是暗恋他的女生,互相都很敞亮。坐在一起大喝大叫地打小鬼子,肯定能爽翻天的。

“……”同学挂了电话,低声说一句“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多人模式么,大不了买两张盘一样过寒假。

可不知道为什么,他脑中老是想起小学时光。他还记得,小学时每次过完假期,拿到新的语文课本,都会翻其中的战争故事看。好像是五年级时,看到了《狼牙山五壮士》,老师还没教到那里,他就把那故事读了十几遍了。

那几天放学回家时,他还会和赵宁与另外三个小男生一起玩很幼稚的游戏。幻想一辆没人看管的三轮车是日本人的装甲车,然后五个小毛孩分别拿截树枝去敲那三轮车,车主不知道从哪里冲过来赶人,他们就叫“敌人来啦”,跑到一个台阶往下面跳。

跳下去以后,五个自以为是的“英雄”,兴奋地凑在一起大叫大嚷。

可惜随着长大,那种时光不可能再有了。

没想到,在《我的抗日》第二章中,又能重新体验。而且不只是想象,还能从屏幕上看到更逼真的抗日战场。

他想到这里,再想到不能和赵宁一起玩那游戏,就有些怅然了。要是有赵宁在,肯定更有一分情怀在里面。

早知道,就应该顺着点赵宁来的,青瓷科技出的游戏又不多,才几十块钱。就算不买,也不该笑赵宁花钱打水漂。

……

两天的测试结束了,四百多名玩家,给游戏提供了许多小bug。这些小型漏洞被修补后,相信游戏会变得更加优秀。

那些玩家对于多人模式也是赞不绝口,想不到自己居然能从游戏中获得如此惊人的体验。

王不负这两天都没去公司。但他听了周毅的汇报,有了个大致了解。多人模式深入挖掘“合作”的乐趣,明显很有效。

夏瓷盯着看王不负打电话,一直没出声。等他挂了才问:“释放神术的准备是不是已经完成了啊?”

“还有一点点小调整。不过已经不影响什么了。”王不负放下手机。拉过夏瓷的小手,继续给她揉。

这几天夏瓷老是会喊手累,王不负于是就给她揉。

王不负根本没有练过,也不知道穴位什么的,可说来也怪,被揉过后,她就不喊累了。

“你这手是不是太小了?弹起来应该累坏了吧?”王不负把自己的手掌和她比。两个手贴在一起,手腕挨着手腕。只见夏瓷的手指才到王不负的第一个指节而已。

“我已经接触到共鸣魔法元素的奥秘了。”夏瓷很骄傲地说道。所谓接触奥秘,其实是她已经能很熟练地弹出《欢乐颂》,不过每次弹完一遍,都要休息三五分钟就是了。

王不负再给夏瓷捏另一只手。皮肤是软软的,肉是软软的,连骨头都好像是软软的。他问道:“你以后怎么想?是办场演出,还只是弹给小孩子们听?”

“现在我只是触碰到了那个奥秘,还没有真正明白。等以后再释放大型的心灵魔法吧。”夏瓷低声说道,脸开始红了。

“那你好好练,我每天给你揉手。”王不负笑眯眯地,真心喜爱一个人的话,不会计较自己付出了多少,反而会努力想要找更多的机会去付出。他现在就是这样,每天给瓷瓷揉手,也是很让人享受的工作。

夏瓷伸着胳膊,一只小手在王不负的双手中被揉来揉去,真的很羞人。所以另一只小手在身后握成了小拳头。

两人只要不说话,气氛就怪了。夏瓷浑身的力气好像都消失了,别看表情依旧云淡风轻,脸却红得通透。

王不负不知怎么的想到了煮熟的虾子,问道:“明天我们吃虾仁怎么样?”

“哦……”夏瓷不知道听进去了没有。今天守护灵的宠爱已经足够了,所以抽出手轻声说:“不累了啦,谢谢你。”

有什么好谢的。王不负在心中想。等夏瓷站起来,他看到夏瓷刚才坐的地方有掉的头发,就伸手给捡了。

ps:求推荐票……?(????)

第二百五十八章坑神王不负

夏瓷头发长,基本上走到哪里掉到哪里。不管的话,很快就一地头发了。

王不负像是在寻宝一样,除了在椅子上捡起两根,还在地上也找到三根黑色长发。不仅叹气,才一会功夫就掉五根,这样下去瓷瓷迟早要秃的。

想着夏瓷秃头的摸样,王不负就笑了。

“你笑什么啊?”夏瓷问道。

“我在笑你掉毛呢,像只小猫一样。”王不负说。

“掉头发很正常的!我看过书,说是正常的新陈代谢,很快就会长出新的头发来!”夏瓷说到这个问题倒不再中二,有板有眼地讲着科学道理。

女孩子嘛,最怕变得不好看。她当然是最先注意到自己会掉头发的人。开始也被吓到了,还用加减乘除算过呢。按那个掉法,大概一年不到头发就掉光了。

怎么办?这件事情无法用她的世界观来解释,只要求助于现实的知识体系。然后答案让她舒了口气,掉头发是很正常的现象。既然是好答案,她就接受了。至高皇室也是很开明的!

王不负被夏瓷逗笑了,小女孩说起正经话,听着反而有些别扭。,他捻着五根头发去扔垃圾桶的时候,居然又捡了一根。于是弯腰再捡起来。

把这些头发扔到垃圾桶里,王不负笑盈盈地摇摇头。和女孩子住一起,就会遇上这些事情。

突然不知怎么的,他想起夏瓷上次神神叨叨地说的“命运”了。

王不负当时也琢摩了半天。他不信真的有一个虚无的意识和夏瓷说有的没的。也许。那就是夏瓷心里认为的最好结局呢?

不管怎样,要是成真的话……王不负叹气不已,以后整天什么都别干,就跟在她们身后捡头发算了。

……

王不负星期一到公司,首先要周毅将测试玩家的反馈拿来。

四百多玩家的数量可不少,说不定其中某位无意间迸发的小灵感,就能让王不负有所启发。所谓头脑风暴就是这样。

“大神,我都看过了,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没什么用。”周毅抱着高高一摞来了。语气有些怪异,更多的是自得。

做《我的抗日》第二章时。大神只是偶尔提点。没有亲自挽袖子制作。游戏从最初的一个线条,到最后成形,都是在周毅的主导下做出来的。成果也非常美满,把玩家们震得一塌糊涂。

所有的反馈都没有提及游戏本身。全部在说玩家互动时得到的体验。换个角度看。不就是说游戏没有太大的错误么?

“玩家的反馈。怎么能没有用呢?”王不负说着,先拿最上面的一篇看。

才看首行,他就怀疑自己拿错东西。因为实在太主观了。

在这篇的反馈中,那玩家说两天的测试游戏是非常难得的体验。五个陌生的玩家,从开始时各有私心,再到渐渐地懂得互相帮助,最后精诚协作。回想起来,这一过程最令那玩家感动。

王不负看傻了。他想看的是“武器熟练度”、“挑战升级”这些游戏设计的反馈,不是看陌生玩家怎么交朋友的。

周毅看到王不负的表情,知道怎么回事,说道:“大神,我就讲吧,没什么用处。都是很私人的体验,是我们不可控的,所以也没有研究的价值。”

这些体验确实是不可控的。要是根据这些反馈,按图索骥地在游戏中做出硬性设置,逼迫玩家去重演某次事件,反而无法再现类似体验。只有玩家们自发的行为,才能带来最大的冲击。

这些反馈看似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只能证明王不负对于挖掘“合作”乐趣的设想。但其实世上哪有真的无用的东西?

王不负把手上的文件递给周毅说:“不能只看玩家讲的故事。我们去看全局,就能看到用处了。”

周毅又看了一遍,没明白,全文里面都没有谈到游戏啊。

王不负解释道:“这玩家的体验是陌生玩家带来的,这些体验同样也建筑在游戏之上。你看,一开始大家各有私心,这是人的本性。但随着游戏进度、挑战增加,他们必须互相合作。难度越是增加,合作越是紧密,他们也就获得了更高的体验。”

“原来如此……原来是从反馈上看到了难度的合理性啊。”周毅明白了。

游戏难度很好做,随便都能编出来。但要做到吸引玩家的程度,就特别困难。

挑战太高,就会让玩家恐惧。升级太快,又会让玩家无聊。只有两者相铺相成,才能让玩家沉醉于游戏世界中。

王不负拿起另一份反馈,结果又是一个小故事。看来,这个游戏真的超乎了所有玩家的想象,带给他们难以置信的体验,使他们反而忽视了游戏本身的内容。

想也是。这游戏对于王不负来说,就算不赚钱,只要能玩到也很满足了。这还是玩过无数大作的王不负呢,现在的玩家哪能扛得住这游戏的冲击?

像目标软件修改《傲世三国》时,请来的玩家会提出各种意见,那说明玩家早就体验过类似的游戏了,有所对比,评判因此很客观。

《我的抗日》第二章的多人模式则非常新奇。就算玩家有什么意见,估计也会等到一两个月以后,激动的劲头过了,才会客观起来吧。

王不负说:“你把这些反馈全部复印一份。一份给我,你也拿着看一份。哪怕所有反馈都在讲故事,也能给我们帮助。值得对照游戏的内容,研究玩家在哪个点上会受到冲击。如果我们吃透这四百多个冲击点,底蕴绝对能提高一个层次。”

这可不是说要做刻舟求剑的事,而是丰富自身的认知储备。如果制作者能在策划阶段就知道玩家对作品的反应,那简直就和开了挂一样。

王不负现在知道玩家的反应,是因为有记忆中的成功作品可以对照,并且参考个人的体会。但这样下去总有吃完老本的一天,所以他也很急迫想要提高。

如何提高?当然是不断地做出成品,然后再吸取玩家的反馈。任何反馈都行。

现在可是积累的黄金时期。因为游戏类型还不丰富,选择不多。玩家会更有耐心去玩通一款游戏,然后纵览全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