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游戏电子书 > 业余教练 >

第67章

业余教练-第67章

小说: 业余教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林森心中知道,或许,大卫…席尔瓦真的留不住了。

    再留一个赛季。

    这是去年夏天林森同大卫…席尔瓦的约定,但即便有这个约定,林森实际上仍旧抱有留下对方的希望,但现在,这一希望恐怕已经不大。

    就和当年罗纳尔多离开国际米兰一样,绝大部分的人以为罗纳尔多的离开,在国米最后一轮痛失联赛冠军、罗纳尔多在替补席中低头痛哭的那一刻已经决定,这种看法本身没错,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原因,而那一场充满悲**彩的失利,撑死只能算是个诱因。

    不仅仅是罗纳尔多,你还能找到很多很多例子,更著名的还有贝克汉姆的飞鞋事件。

    同样的,看似完全没有理由离开的大卫…席尔瓦要离开曼城,同样需要一个诱因。

    林森想过很多种情况,但他没想到的是,最后的最后,这个诱因,居然很有可能还是出自他手。

    一瞬间的想法,一闪而过,脑中开了个小差的林森很快就把目光重新投回到眼前的比赛。或许会有一些遗憾。但无论如何,林森不会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

    第七十二分钟,距离曼联进球还不到五分钟,林森打出他的第一张牌。

    哈维…马丁内斯换下大卫…席尔瓦。

    曼城的阵型,从更加均衡的四二三一,变成了偏向防守的四三二一,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

    而正如林森想要的效果,哈维…马丁内斯的商场,让卡希尔不再需要频频上抢,曼城的防线也开始稳固下来。在几次进攻无果之后,似乎是意识到了已经无计可趁的弗格森,同样打出了第一张牌,斯科尔斯,换下体能消耗严重的瓦伦西亚。

    此时,加上吉格斯,曼联中场已经有两名年龄超过三十五岁的老将。

    于是,林森知道弗格森打算守了。

    老将在体能上或许不占什么优势,但他们有一个优势是谁也比不了的。那就是控场能力。

    这一次,林森没有丝毫的犹豫、或者说,他已经没有犹豫的时间,此时的。比赛已经来到八十分钟,他打出了第二张牌。

    迪马利亚,换下拜恩斯。

    林森的这个换人,弗格森同样知道用意。一如他此前所想的,比赛的风向,不可能一直都在曼联这一边。当然曼联会尽可能的延缓这个时间,然后在风向还在自己这边的时候,飞得越远越好,但一旦风向改变,他们能做的,就是顶住!

    他的倚仗,就是经验。而曼城的倚仗,则是年轻。

    被曼联束缚了八十分钟的曼城双翼,开始展翅飞翔。

    在迪马利亚或者罗伊斯上场之后,贝尔退居左后卫,这是林森后半赛季惯用的招式,用意再简单不过,就是加强进攻。退居左后卫的贝尔也不会只是简单的充当一名左后卫,在进攻的时候,他会和另一名上场的左边锋形成双刃。

    这一招,林森屡试不鲜。

    有的媒体把这个称为林森最后的杀手锏,也有的媒体嘲讽这是林森的垂死挣扎,无论哪一种说法,林森都没有否认,因为,都对。

    让贝尔退居后卫,这是不得已的选择,所以说垂死挣扎虽然夸张但并不虚假。进攻中让贝尔和迪马利亚或者罗伊斯轮流冲击,说这是杀手锏,过分吗?当然,这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得在对方的体能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的情况下,而另一个,就是有人补他们身后的空当,譬如眼下的三后腰。

    迪马利亚的上场,无疑增加了对曼联右路的压力,原本在同贝尔的较量当中就要借助朴智星的拉斐尔,终于明白了什么叫鸭梨山大。

    两分钟之内,朴智星和拉斐尔一人一张黄牌。

    见势不妙的弗格森,马上也打出了第二张牌。

    斯莫林,换下拉斐尔。

    应该说,这个换人本身无可挑剔,年轻的斯莫林上赛季冬季转会被曼联买下,但直到本赛季才加盟曼联,加盟之后一直都是曼联防线的重要替补球员,虽然年轻,但他的表现并不算差,在这个时候他换下身上背了黄牌的拉斐尔,完全合乎情理。

    但,并不是所有合乎情理的事情,都会合乎情理的发展。

    同样年轻的拉斐尔的表现,或许麻痹了弗格森的某根神经: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能对自己的第一次欧冠决赛之旅淡然以对。

    第八十六分钟,已经急红眼的曼城卷土重来,这一次,他们同样选择了自己的左路。

    朴智星缠住了贝尔,而刚刚上场的斯莫林,说是兴奋也好说是紧张也罢,在他被迪马利亚连续的单车动作晃开之后,头脑发热的他,对着迪马利亚即将远去的背影,做出了一个动作。

    滑铲。(未完待续。。)
第七十五章 风向
    博雅坐在包厢当中,和艾丽尔以及辛德瑞拉一起。

    虽然确切的说都不是什么正宗的球迷,但这并不妨碍三个已经一段时间没有见面的女人把包厢变成戏台。博雅一如既往的高冷,辛德瑞拉则开始学会了跟自己的闺蜜抱怨生活,至于艾丽尔,从一开始,她就一直在鄙视两人见色忘友……

    好在几人总算知道她们今天是来干什么的,在比赛开始之后,她们就把注意力放到了球场上。都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辛德瑞拉来说,或许比赛开场之前明星荟萃的文艺表演更能吸引她的注意力,而好歹已经被足球熏陶了近两个赛季的艾丽尔,则开始不时的为其他两人讲解一些足球知识,至于博雅,她则始终安静的倾听者,然后把目光投向下方的球场……

    情人眼里出西施。

    这是至理名言。

    哪怕是博雅心中再如何提醒自己应该把目光多放在球场上,但她的目光,还是始终不自觉的瞟向场边的那道身影。

    第一次看他的比赛,是一场普通的西甲比赛,当时他还只是马德里竞技的代理主教练,对手至今博雅依然记得很清楚,是维尔瓦。

    第二次看他的比赛,已经是一场重要的比赛,其时他已经是马拉加的正牌主帅,对手的份量也更重,西班牙国王杯决赛,巴塞罗那。

    而现在,他已经站在欧洲之巅,成为曼彻斯特这座城市的至少一半人的偶像。

    这是一出励志剧?或许是,但这更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博雅突然转身拿过包厢当中自备的望远镜,然后举到自己美丽的眸子前,原本遥远的距离似乎一下子荡然无存,只是稍作调整,那张她渐渐熟悉的面孔已经近在眼前。仿佛纤毫毕现,而在这张看似平静的面孔之下,一种名为凝重的情绪正在蔓延。

    比赛已经来到第六十一分钟,在开场的那次意外的射门之后,曼城再没有得到什么好的机会,反而他们的对手曼联,在逃过一劫之后,加上刚刚逼迫乔…哈特做出精彩扑救的头球,已经是第三次让林森在心中捏了一把汗。

    但更让林森心中眉头紧皱的是,在对方开始频频抓住自己小辫子的同时。自己的球队却依然没能抓住对方的小辫子。

    如果说上半场的平局证明了两支球队在赛前准备工作上都做都非常到位的话,那么,下半场无疑就是考验主教练临场指挥能力的时候。林森不知道弗格森在中场休息的时候说了些说明,但显然,弗格森已经找到了曼城的软肋。

    曼联的三次威胁,第一次是第四十九分钟,也就是曼城的那些威胁射门之后不到三分钟,本场比赛出现在中路位置的吉格斯突然拉到左侧,和朴智星形成配合。然后一脚四十五度角传中,埃尔南德斯准确的找到了曼城后防线的缝隙,犹如灵猫一样出现的他,一脚近距离的弹射稍稍偏出球门。

    这一次射门。被安迪…格雷认为是曼联对刚刚曼城射门的还以颜色。

    而第二次威胁,则发生在第五十五分钟,本场比赛名义上是曼联双前锋之一的鲁尼,又一次主动回撤到中场拿球。而这一次,鲁小胖在中圈附近接球之后,接连扣开亚亚…图雷和比达尔的两次逼抢。把球非常准确的送到了右路瓦伦西亚的脚下,由于缺少队友的支援,拜恩斯没敢孤注一掷,只是面对着咄咄逼人的瓦伦西亚且战且退,等待支援,只是瓦伦西亚这一次压根没打算突破他,在成功“麻痹”拜恩斯之后,一个急停转身,把球又一次送回到中路,早就跟上的鲁尼在禁区边缘打出一脚高质量的远射。

    弧线直挂死角,尽了全力依然没能碰到球的乔…哈特几乎以为球要进了,但是最终,门柱帮了曼城一次。

    然后,就是刚刚的第三次……

    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林森很清楚,问题就在中卫。

    和曼联中卫组合有些类似,曼城原本的主力中卫组合大卫…路易斯和孔帕尼,本赛季被英媒体认为是目前英超前三、未来有望争夺最佳的组合,但大卫…路易斯现在只能和苏亚雷斯一起,在看台上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队友在场上拼命,而取代他位置的人,林森最终在邓恩和卡希尔之间选择了后者。

    因为在最后的两场比赛中,卡希尔表现出了比邓恩更好的竞技状态,但,这不等于卡希尔就完美替代了大卫…路易斯,和大卫…路易斯比起来,无论身材还是高度,卡希尔都相差不大,但,卡希尔没有未来巴西队长的技术能力,当然,这是很多巴西后卫自带的天赋,强求不来。

    原本曼城的中卫组合,大卫…路易斯负责上抢,孔帕尼负责补位,各司其职的两人合作愉快,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大卫…路易斯在曼城的防线当中并不仅仅扮演一个中后卫的角色,他还经常是曼城反击的发起点,但现在,想让卡希尔直接填平大卫…路易斯的作用,无疑是一种奢望。

    不仅仅是奢望,卡希尔同孔帕尼默契度的不足,还是一个重大的隐患。

    而现在看来,显然弗格森已经盯紧了这个隐患。

    林森有什么办法?尽人事听天命。

    他除了交代后腰要尤其注意保护之外,只能相信自己的队员,因为这原本就是个选择题,而他已经做出了选择,在这个方面,什么奇思妙想是没有用的。

    眼下,场上的卡希尔很兴奋,但场下的林森却有些担心。

    球员兴奋是好事,但兴奋和紧张,实际上也只是一线之隔,更何况,中后卫过于兴奋,有时候可不是什么好事。对方的三次威胁,每一次多多少少都和卡希尔有点关系,虽然说最后都化险为夷,但谁也不能保证不会有第四次,事不过三这句话,有时候由不得你不信。

    见到林森回到教练席,基德轻声问了一句:“调整?”

    显然,基德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当然,他没有林森想得那么多,只是,十五分钟,球门三次被威胁,这个频率,实在太高了一点,高到必须去应对的程度。

    林森不置可否,但基德想的没错,林森的确是想调整,问题是,怎么调整?

    换卡希尔?别开玩笑了,卡希尔现在的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