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冷宫公主种田记 >

第521章

冷宫公主种田记-第521章

小说: 冷宫公主种田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想我?!”
“每天都在想,总是在想你到哪儿了,在做什么……”沈思思笑着道:“你走了之后,我还很失落,原本以为一个人生活的惯了,可是与你生活在一起后,你一走,我很不适应。连个说心里话的人也没了,很空……”
穆泽宸心一软,眸中全是柔和的视线看着沈思思,道:“……我也是。思思……这些天我也很想你。”
他摩娑着她的指尖,把玩着她的手,道:“……很想很想,每天翻来覆去的想着你在做什么,有没有想我,不过金狐想的却是你每天做了什么好吃的,它都吃不到了……”
“你们两个,也真是……”沈思思哭笑不得,抱紧他的脖007颈,低喃道:“……泽宸,我想在京城,呆一段时间,做些事情,”
“你若留,我也留下来……”穆泽宸道:“等东原使臣商谈好两国通商细节,送他们回去后,我也会化名,去工科院做些事情,虽然我也不大会,但我会学,用心学……”
沈思思笑着点点头,道:“……好。等以后建了码头和港口,造了船,训练海军的事,还有更多的事要做,那时,我们再一起去沿海那儿,我们也要出海走一走,征服海外……”
穆泽宸搂紧她,亲了亲,道:“……好。”
红烛泪尽,室内渐渐昏暗下来,但萦绕在两人之间的温和气氛却一直消散不去,渐渐的也变得旖007旎起来。
红帐内,视线昏暗,可是两人十指交扣,十分的亲近,心与心紧紧的贴在一起。而穆泽宸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他能感受到思思心里有他,这就够了……
虽然来大禹京城,他内心藏着一点不安,可是现在,却渐渐的平定下来。
顺天意而为吧。若是天命,他亦不可违。
她若有心,他也不会阻拦。
京城依旧是热热闹闹着,而榜也放下来了,一时间有人欢喜有人愁,这一期恩科与往年不同,因为放榜的同时,也发放了前三甲的试卷,贴在榜单旁边,一时间学子们深深的叹服,而这一期还公布了主考官的标准答案,尤其是那道十分古怪的题,让众学子更是议论纷纷,言谈极多。一时间京城比往常更加热闹起来……
有的学子上了榜,十分高兴,而有的学子正在犹豫着到底要不要去工科院试试,或者在回乡继续准备考试的想法中徘徊,因为未中,终究是没有脸面回乡的,与其如此,还不如在工科院拼一拼,若是不如意,到时再回乡应考,因为工科院说过如果不愿意留下的,会送路费回乡,并未说过进了工科院就取消以后应考的资格。所以大半的落榜学子,倒是继续留了下来,打算着拼一拼,方不负这多年寒窗苦读,尤其是很多的学子都是贫苦出身,宁愿做个小官,也不想继续花钱费时间读书,然后挤在恩科这条路上了。与其如此,还不如做个小官,风光也算有了,只要能出人头地,管它在哪一科?!
况且即使是恩科考出来的前三甲,也不一定能熬出头去做大官呢。
而工科院的考试也在紧密的安排下来,当然,考试的内容和部门是五花八门,京城议论起这个来,更是紧张,因为有众多学子的挤入,让手工业者们压力很大,双方到了现在就已经感受到竞争十分激烈,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三宝如期的中了探花,二宝也中了进士,不过虽是末等,但好歹榜上有名,二宝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一门两进士,大宝喜笑颜开,急忙派人回乡给钟家送了信,家中又迎来送往的招待上门贺喜之人,大宝一时间忙的团团转,但还是极为开心的。大宝甚至放了三天的鞭炮,大摆三天的宴席,一时间钟家的风光,无可匹敌。
沈思思也挺高兴的,看大宝这么得意,也就随他折腾去了,二宝三宝一面待客,一面会见以往的同窗好友,又去结交一些合得来的士子,一时间也十分忙碌,当然,得知中榜的那一刻,他们第一时间去偷偷的见了林阁老,林阁老十分欣慰,给了他们几句鼓励的话就让他们回去庆祝了……
四宝也很高兴,低声与徐公公道:“二弟三弟中了进士,以后入朝为官,我便能时时看见他们了……”
徐公公笑着道:“钟家洪福啊,也是皇上之福,兄弟齐心,没有什么事是解决不了的……”
“是啊……”四宝欣慰的笑着,还送了礼物赐给钟家,一时间钟家的风头盖过所有士家,成京城新贵人物。
李琛瑜也很高兴,他天天往钟家跑,除了宫中就是钟家,自家都懒得回,送去贺礼,再缠着沈思思要点吃的喝的,就心满意足了的样子,实在很欠抽……
他高兴,自然有人不高兴了,尤其是李翰林。
他是一见着儿子就气不打一处来,这天终于在宫门口堵住了儿子,气的往家拖,尤其是看着儿子骑着大马就往宫中来回跑,弄的李翰林也顾不得有宫人在,就破口大骂,道:“……没出息的东西,皇上许你特权是给你颜面,你竟然还真蹬鼻子上脸,还不给我下马来……”
李琛瑜看他老子实在是真的缠上了自己,便无奈的撇了撇嘴道:“……我还没出息,什么叫出息?我都做了尚书了,爹,你还只是小小翰林呢……”
身后的宫人抿嘴直乐,被李琛瑜给弄的十分的无语。反正他们也见怪不怪的了,这对父子一见面就跟斗鸡似的,也怪好玩的。
“况且允我骑马入宫是皇上给的特权,爹你可没资格让我下马来,我的官位还比你高呢……”李琛瑜不服气的道。
李翰林气的倒仰,干脆亲自下马来拉住了他的马头的缰绳,大怒道:“……逆子,给我下来,跟我回家,我要用家法好好的抽抽你,你也不看看外面传的名声怎么样了?!你还有什么名声可言,啊?!我们李家的门楣都被污了,给我下来……”
“名声什么的真的有这么重要?!”李琛瑜才不回家呢,道:“……我不回去,我可不想被你打,爹,你也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这是宫门口,况家法之前尚有国法,我身为户部尚书,可不是爹说打就能打的了,好歹也要问问我头上这顶乌纱帽……”
“你你你……”李翰林气急不已,大怒道:“你还有理了,给我滚下来,不许去钟家,人家钟三公子中了探花,你还好意思去,你身无功名,也配做人家的师长,呸,你还嫌我不够丢人吗?!我可丢不起这个脸,你还要名声不要了?!”
李琛瑜无语,看着李翰林,原来是自家老爹被人家的探花郎给刺激到了。一时间李琛瑜倒有点同情起自家老爹来,只是真的也不忍心再刺激他,尤其是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好歹自己是他的儿子,总得给他一点面子,便无奈的道:“……好好好,我与你回去还不成吗!”
他下了马道:“……我不骑马了,百善孝为先,爹,你坐……”
“你还知道孝怎么写?逆子……”李翰林气的不行,正想再骂几句,却被李琛瑜一把托着给拉上了马。李翰林吓了一大跳,道:“这怎么可以?!天子脚下,为臣子,哪里能如此……”
“爹,你就坐着吧,”李琛瑜无奈的笑着道:“我能坐,你就能坐,谁让你是我爹呢……”
李翰林一怔,心里有点舒坦,不过还是板着脸道:“……行事这般猖狂,活该别人看不下去,容不下你。”
“爹,你这人其实就是太古板……”李琛瑜也不坐马车,只是帮他牵着马,笑着道:“旁人是旁人,这么在乎旁人的看法做什么,他们是嫉妒,所以他们上不了位,因为他们除了拈酸吃醋,旁的做也做不来,什么叫名声大,才能小,说的就是他们,所以爹你也不必在乎他们怎么蹦达,再蹦达,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样来,你若与他们认真,你也就输了……”

☆、第743章 父子

“你还有歪理了……”李翰林虽然挺赞同他的话,但却死也是不肯承认的,忍不住还是要骂几句。
天知道这个儿子已经成为李翰林的骄傲了,只不过是说不出来罢了。
对这个儿子,他是又爱又恨,疼到骨子里,也恨到心眼里,真真是酸爽到不行。
“我说的本来就是真的嘛……”李琛瑜笑着道:“所以说你看我做了户部尚书,你却还是翰林,是不是说明了一个道理……”
李翰林气的吐血,阴着脸道:“……你还瞧不起你老爹了,你老爹可是堂堂正正考上的进士,前三甲,第三名探花郎,就凭你这个逆子也能比,你肚中可有几斤文墨?!不害臊的慌……”
“好好好,我不与你说这个……”李琛瑜认输的笑着道:“你看你,我一说你就急了,我只是摆事实,讲道理嘛,你别急着骂我啊。任他们这一届是状元,还是探花,我都是主考官,他们心里再鄙视我,我也是他们的恩师,这就是事实,爹,时代不同了,大禹今非昔比,你的脑子可不能停留在这些官场上的其它官员身上不进步,不然迟早要被淘汰……”
李翰林一怔,没有说话,只是紧紧的拧起了眉。他一向比较谨慎,做事从不出格,无大错,也无大功绩,所以一直稳稳妥妥的,做着翰林。原以为这样也是够了的,没想到,今日被儿子点出来,李翰林多少也有点心里不是滋味了……
“爹,你还记得年少时的梦想吗?那个时候你的梦想也不是只是做一个翰林修修书这么简单吧?!”李琛瑜低声道:“……爹,你做官就是太中规中矩了,也太小心谨慎,在胜帝时,这样是没错,是自保的办法,可是现在,一代天子一朝臣,你不出色,迟早有一天要被新人取代,哪怕是翰林之职……即使你在这个位置上呆到老死,又有何用?!后来者居上极多,难道你甘心,你的后辈,你的子孙,甚至官位都要超过你,而你在史书上却连个名字也没有?!你甘心吗?!”
“你看,探花又如何?名声又如何?你看的太重,我却看的太轻,因为现在众人戏说的不过是人云亦云的流言,真正见真章的只有铁笔史书……”李琛瑜笑着道:“……现在说的痛快的人,又有几个真正能在史书上留名的?!”
李翰林听了心里颇不是滋味,道:“……倒被你说教起来了?!哼,你倒是看得开。”
“我只是劝劝你罢了,你开明一些,我的日子也好过,不然天天被你骂,我是家也不敢回了……”李琛瑜笑言道:“爹,你可要想明白了。不要天天拘泥于过去的探花郎的风光中,史上又有几个状元探花能被人记名的,史书上可从来不比这些,比的是功绩……”
李翰林浑身一怔。看着李琛瑜,暗忖其子虽然颠狂,行事无状,但却是真正看透的人。
他这个亲爹,果真不如其子啊。李翰林一时间心里酸酸涩涩的甜甜的。很是复杂难言。
“不拘泥于过去之荣光,因为这只是一时之名声……”李琛瑜继续行走着,早已经出了宫门,来到集市上,一面又笑着道:“……爹,你也该看一看,时代不同了,我又非士子出声,要什么名声呢?!可我照样任户部尚书,只要我想,还可更进一步,大禹历来多少的状元郎,有几个是真正的做到这个位置的?!爹,你看你,当年探花郎打马游街,倒是风光,可你真的甘心在翰林院老死吗?!”
李翰林不说话,他倒是想起年轻时的豪言壮志了。只是多年的胜帝朝时为官,被压抑了所有的志向,只甘心做一个小小的翰林……
现在想起来,他又如何真的能甘心于此?!
“我非探花,也非士子,甚至胸无点墨,还可为官,爹是风光的探花郎,可是到如今也不过是翰林之职,这朝堂之上,又有爹的几分位置?!爹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