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拣宝 >

第574章

拣宝-第574章

小说: 拣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弥陀佛,随缘就好,不求第一。”半山和尚却是十分满意,做人要知足啊。他在新加坡的时候就说过,不求身在最高峰,只求居于半山就好,深得中庸之道的精髓。现在他也是这样,不求佛钟能够与永乐大钟媲美,只求不是垫底就行。

当然,大师出手铸造的东西,质量有保证,想要垫底也难。

接下来又是几个和尚动手,利用杠杆和滑轮组的力量,经过一番辛苦之后,终于成功地把佛钟牢牢悬挂在钟鼓楼之中。

之后的事情也不必多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在半山和尚的示意下,一个青年和尚托起了粗圆的杵木,然后干脆利落的朝佛钟撞去。

“咚……”

一声洪亮的声音响起,声音连绵起伏,在山谷之中回荡,惊起了不少飞鸟。一时之间,厚重的佛钟声,以及小鸟的振翅啼叫声,还有那山谷回荡的悠长余韵,立刻呈现在众人的脑海中,让他们不自觉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感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大家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感到非常的轻松舒服。

“妙!”

仔细体会片刻之后,半山和尚眼睛掠过一抹惊喜交集之色。作为一个传法多年的和尚,他自然qīngchu这样的钟声对于寺院来说意味着什么,简直就是普渡众生的高级法器啊。

“确实妙。”

与此同时,王观有些不解道:“不过这钟声好像更好听了。之前在铸钟大师家里,他也试撞了片刻,只是感觉那时的钟声,没有现在这样好听。”

“正常啊。”

皮求是笑容满面,小声提醒道:“钟鼓楼本身就有扩音的作用,加上四周空荡荡的山谷回音,以及深山老林的静谧感,在这样的地方撞钟听声,感觉肯定不一样。”

“有道理。”王观顿时深以为然。

钟声响起的时候,所处的环境也十分重要,反正在这深山寺院之中,听到悠扬的声响,自然让人觉得意境深远,不同凡响。

这个时候,不管是半山和尚,还是其他和尚,都是喜形于色的模样,对于佛钟的品质肯定是无比的满意。

“王施主,辛苦你了。”

此时,半山和尚示意钟鼓楼的僧人停止敲钟,然后转身笑道:“施主,东风已到,即日就将举行开山大典,希望施主助我一臂之力。”

“行。”

明白半山和尚的意思,王观爽快点头道:“答应你的事情,我肯定不会忘。不过这个典礼你打算怎么操作?”

“这事你不用操心了,我们早就安排妥当了。”

就在这时,唐夫人在几个人的簇拥下,缓慢在寺院之中走了出来。气场十分强大,倍有女王的风范。

“雅姨。”王观叫唤了一声,连忙迎了上去。

“刚才的声音是佛钟吧。”

唐夫人看了眼钟鼓楼悬挂的大钟。顿时点头笑道:“看起来不错,声音更妙。既然最后一个环节已经补上,那么就可以着手拉开开山庆典的序幕了。半山大师,你们负责联络同道、主持开山庆典的法会,其他事情交给我们来处理就行……”

一番话之中,充满了强势的意味。不过半山和尚等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根本没有反驳的意思,纷纷点头表示服从安排。

“厉害……”

见此情形,王观才算是明白为什么皮求是不担心半山和尚大权旁落了,因为他发现半山和尚等人好像只负责传道讲法之类的僧务。而寺院以外的俗事,都是唐夫人在管理。

想来也是,底下的度假中心与半山寺相辅相成,唐夫人怎么可能允许它脱离掌控。不过对于半山和尚来说,也非常满意这样的安排,这样他就可以专心致志修行,宏扬佛法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半山寺的格局就是这样定了下来。至少在短时期之内不会改变。就算以后有什么变数,还要问过另外一个人答不答应。

这人当然就是王观,毕竟半山寺的“镇寺之宝”,那可是他看在半山和尚的情面上才答应借给半山寺充门面。哪天他不乐意了。随时可以拿走。

然而,也正是由于掌握了这样的大杀器,每个人都信心十足,期待开山大典的到来。

万事俱备。东风也来了,接下来就是挑选黄道吉日了。

农历初九,宜祭祀、求医、栽种、破土。诸事大吉。也就是在今天,半山寺脚下的工程项目休息一天,带薪休假,自然让工人们欢呼雀跃。同时也就是在今天,半山寺附近的村民,忽然发现一辆辆豪华轿车,fǎngfo约好似的集体出行,一波接着一波的抵达山脚下。

此时此刻,山脚下也有许多人在负责迎宾接待。不仅是半山寺的知客僧,更多的是专业的迎宾礼仪小姐。在她们娴熟的接待下,访客们在山脚下的停车场泊车,再步行上山。

之所以安排客人在山脚下停车,主要是担心来客太多,山上空间不够。当然,也是想借这个机会,让客人们可以更好的浏览山中景色。

也还真别说,在这炎热的天气,顺着茂密的林荫小道步行而上,每个人都感觉到清凉的气息袭来,非常舒爽凉快。

“好地方啊。”

“确实不错,早知道的话,在附近买地建个小别墅,在夏天过来避暑也不错。”

“话又说回来,就算在山上建个避暑山庄之类的,也应该不愁没生意,为什么要建个寺院呢,老唐不怕赔了啊?

“谁知道,不过唐老板心思缜密,不至于做赔本的买卖,或许有什么内幕……”

访客之中,大多数是唐清华父母生意场上的朋友。或许朋友这个词用得不精确,应该说是生意伙伴,甚至竞争对手。

无论是朋友,还是伙伴,或者竞争对手。反正接到唐清华父母的请柬,他们不约而同选择过来参加开山典礼。一是给面子,二是想趁机看看这个项目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

唐氏集团作为行业内的翘楚之一,一举一动肯定十分引人瞩目。而且接手的这个项目,更涉及到了几亿资金的流动,自然更加让人关注。

大家调查之后,也大概了解情况,并且对于唐氏集团接手这个项目的结果,有人看好,有人看衰。但是不管是看好,还是看衰,心思敏锐的人都知道这寺院应该是关键,所以接到请柬之后,纷纷赶过来看个究竟……(未完待续……)

第752章快看,惊呆了!

ps:还差一票就被爆了,求大家支持几票,请多多支持,拜托了。

来到了半山寺脚下,只要不是存心挑刺,大家对于山中的景色还是比较认可的。尽管这里不是什么名山大川,但是清幽的景致,也绝对不逊色于国家级别的风景区。而且说句实话,现在许多风景区的景致,大多数是人工布景,哪里比得上半山寺四周的纯天然景观。

在这里,有必然夸赞一下那个资金断链的大老板,他太精益求精了”“。非常珍惜山中的一草一木,所以在开辟道路的时候,不是让草木来迁就道路,而是道路迁就草木。充分考虑草木的稀疏密集,在稀疏的地方入手,把这些稀疏草木移植到其他地方,才形成了道路。

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大家行走在林荫小道上,才会觉得四周草木是那么的茂密繁盛,把暑气完全挡在了外面,只剩下阵阵清凉气息了。

美中不足的就是这山路盘旋多了,使得一些大腹翩翩的大老板们走得有些费劲。还好寺院就建在半山腰中,不然的话,一些大老板肯定走不动了,需要指使随行人员下山开车接送。

一路慢行,到了山峰居中位置,众人立即看到了一片连绵的寺院建筑。

寺院的格局,那是找专业的设计师,参照各大名刹古寺的布局,再综合山峰地势的情况,几经易稿之后,终于通过大老板的审核。又经过了一年的建造,这才屹立在半山腰中。

所以说这个寺院,未必是天下最好的建筑,但是绝对是最适合这里环境的寺院。山门、殿堂、阁楼等等建筑,与整个山势融为yiti,显得十分雄浑庄重,让人看了就不自觉产生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不过十分可惜。走过了山门,大家发现寺院大门是封闭起来的,甚至连悬挂在山门上的牌匾也用大红布掩蔽起来,显得有几分神秘。

当然,想到现在是开山庆典,大家也就释然了。随后在迎宾小姐的接待下,有人兴致勃勃的继续参观山上景色,也有人干脆在附近的凉亭中休息,恢复体力。

山上肯定不仅是寺院连绵的建筑而已,设计师也充分考虑到香客们观景的心理。在山上每个景致比较好的地方。都高有观景的亭子。

有细心的客人发现,每个亭子的造型也各不相同。有方形,有圆形,也有方圆结合形,或大或小,不一而足,也算是一种情趣。

见此情形,许多客人终于明白,那个大老板的资金链为什么断了。他简直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什么都要做得最好,再多的钱也不够挥霍啊。不过听知情人透露,那个大老板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大家也纷纷有些了然。

王观去过缅甸。知道那里的虔诚信徒有一个风俗。一生之中省吃俭用,就是希望能够积攒足够的钱修一座佛塔。或许那个大老板与缅甸的信徒差不多,也有同样的想法,所以想修一栋完美无缺的寺院。直到资金链断了,焦头烂额之后才幡然醒悟。

不管怎么说,山中景观非常不错。大家也看得尽兴。尤其是过了吊桥索道,来到几个山头之中的最高峰之后,一些老板颇有几分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气。

“咚、咚、咚、咚……”

就是这时,半山腰这中突然传来了声声钟响,声音十分宽广洪亮,并且在山谷之中悠扬回荡,余音袅袅,韵味绵长。

“哦,庆典开始了,大家下去看看吧。”

“行,下去吧。”

听到这个动静,众人也明白其中的含意,纷纷回头下山而去。不久之后,众人汇聚在寺院山门之前,才发现今天过来的客人也不少。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可以知道这些客人大概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自然是唐氏集团请来的客人,第二天就是王观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邀请到的同行朋友们。第三类就是附近来看热闹的村民了。

当然,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是旁观者。说白了就是看热闹的,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庆典的主角不是他们,而是和尚,准备开山立寺的和尚。

两三分钟过去了,钟声还在继续,见多识广的人自然清楚,开山立寺这样的重大事情,自然要敲足一百零八响。不过洪亮悠扬的钟声响动,又在山谷之中有回声传来,颇有些一波平未,一波又起的意味。

片片声波交汇,大家却没有任何的烦躁之意,反而觉得十分悦耳动听,渐渐地也有几分心平气和的舒畅感。许久之后,洪亮的钟声终于结束了。但是每人的脑海之中,却依稀感觉还有阵阵钟声在回荡。

“咔嚓!”

与此同时,寺院封闭的大门突然敞开了。紧接着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行僧众缓慢的走了出来,每个人表情肃穆,但是脸上却容光焕发,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喜色。

其中为首的自然是半山和尚,这个时候他不再是朴素僧袍的打扮。毕竟作为一寺方丈,又逢开山立寺大典,他也不能自掉身份。或者说他想自掉身价,其他人恐怕也不会答应。

反正此时此刻,半山和尚身穿月白色的真丝僧袍,又披着金光闪闪的红色袈裟,头上还戴着一顶僧帽,手里抄着一根锡杖,脖颈挂着紫檀佛珠……

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一身华丽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