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759章

天下枭雄-第759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什么?”李建成又问道。

“还有就是尹公希望能得到成都的一块土地,大概是十顷,对方是百余户农民,怎么也不肯出让,他希望殿下能给蜀郡太守施压。”

李建成眉头一皱,这就有点难办了,李建成当然不愿意豪夺农民的土地,自耕农是大唐的基石,决不能轻易毁掉。

但尹贵平既然提出这个要求,他又不好拒绝,沉思一下,这件事可以让蜀郡太守高表仁妥善解决,用加大补偿,或者置换土地等等办法来解决。

“这件事我知道了,你告诉尹公,让他别着急,我会替他解决。”

“属下会告诉他。”

就在这时,书房外面传来一名宦官的急声禀报:“殿下,圣上召殿下火速去觐见!”

听到‘火速’二字,李建成不敢耽误,又向杨峻吩咐了几句,命人取来玉枕,便匆匆进宫了……东宫也在太极宫内,离李渊御书房所在的武德殿很近,片刻李建成便来到了御书房前,有宦官进去替他禀报,很快出来道:“殿下,圣上命你觐见!”

李建成整理一下衣冠,快步走进了御书房,御书房内,李建成却意外地发现秦王也在,他心里立刻有些不舒服起来,难道父皇召见他,和秦王之事有关?

李建成不及多想,上前深施一礼,“儿臣向父皇请安,祝父皇龙体康健,寿比南山!”

“皇儿免礼!”

李渊捋须一笑,但笑得并不是那么慈爱,太子的礼数也很周全,但和秦王每见必磕头行大礼相比,太子还是差了一点。

正是这种差一点点的对比,让李渊不是很舒服,觉得建成在对自己的孝顺方面有点不如世民。

这时,李渊见后面的宦官捧着一只玉枕,显然是建成带来的,便问道:“皇儿,这玉枕是怎么回事?”

“回禀父皇,儿臣上次见父皇精神有些倦怠,便想着父皇是不是睡眠不好,儿臣就记住了,回去找了一下,这玉枕叫做游仙枕,是几个月前眉山施太守进贡,父皇又赐给儿臣,据说对促进睡眠极好,儿臣从未用过,便决定献给父皇,让父皇好好休息。”

李渊这几天确实睡眠不好,半夜会醒来,然后就睡不着,弄得他每天疲惫不堪,十分苦恼,李建成及时进献的枕头顿时让他大喜过望,刚才因为没有磕头的一丝不快也烟消云散了。

“皇儿有心,朕欣慰之极,很好!很好!”

李渊一连说两个‘很好’,说明他极为满意,李建成心中大喜,尹德妃的消息果然有用,他本想趁热打铁说十天汇总一次奏疏内容,但秦王在这里,李建成便隐忍住了,他不想秦王参与到自己的政务中来。

李建成便将话题转到了正事上,“父皇召儿臣觐见,儿臣愿为父皇效劳!”

李渊刚刚从李世民这里得到最新消息,隋朝已经关闭了会宁郡的银矿山,矿工开始向北迁移,这个消息让李渊大为意外,他便想知道李建成和杨师道谈判的情况。

“朕听世民汇报,隋朝已经关闭了会宁银矿,这是怎么回事?杨师道有什么说法吗?”

李建成没有想到隋军行事如此果断,他刚得到消息,隋军便关闭矿山了,李建成连忙道:“回禀父皇,大概在一个时辰前,杨师道来找儿臣,说隋朝愿意表示出诚意,答应我们的要求,正式关闭矿山,同时停止发行银钱,看来隋朝这次是守信了。”

“守信?”

旁边李世民冷笑一声道:“杨元庆若是守信之人,会宁银矿现在就应该是我们的,去年签订了停战协议,白纸黑字是怎么写的,我们遵守协议,从武关出兵进攻洛阳,他们却直接从陕县渡河,直接破坏了协议,我看不出杨元庆有哪里守信,他关闭矿山不过是权益之计,被逼无奈而已,必然是因为突厥军已经威胁到他的边境安全了。”

说到这,李世民向李渊深施一礼,“儿臣刚才说的话还想再说一遍,让皇兄知晓,请父皇准许。”

李渊叹息一声道:“皇儿说吧!”

李世民转身对李建成道:“金城郡传来消息,在一处森林内挖出了突厥使者和唐军护卫的尸体,这必然是隋军所为,是想阻断我们和突厥联手,现在隋朝北部边境非常不妙,颉利可汗刚刚登基,他急于在突厥和铁勒诸部中建立威信,所以剿灭乌图余部是他最好的选择,但乌图余部偏偏又在马邑郡内,一但突厥大军南下,乌图余部必然会南下避难,隋军和突厥军的一场战争难以避免,这就是杨元庆急于安抚住我们的原因,否则他怎么可能关闭银矿开采。”

李建成却缓缓摇头,“虽说是被逼无奈,但杨元庆还是表现出了诚意,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都会给平民带来深重灾难,如果隋军在抵抗突厥入侵之时,我们却从背后插隋军一刀,这让天下人怎么看我们?会激起天下人的愤怒,会坐实我们勾结突厥的传闻,父皇,要想维护唐朝的正统,首先大义就不能失去,儿臣坚决反对利用隋突开战之机来谋取大唐的利益,我们应该是声援隋朝抗击突厥,这才是一个仁义之邦该做的事,而绝不能趁机攻隋……(未完待续)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八十九章 胡马烟尘

“迂腐之极!”

李世民言语尖刻地指责太子李建成的所谓‘仁义之邦论’,“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所书,只要我们能夺取天下,谁会说我们是趁火打劫,史书可以说我们北上是为了抵御突厥入侵,可以说我们是受隋朝请求出兵助战,不是有杨师道出使吗?也可以说我们是为了保护中原民众生命财产而出兵抗突,更可以说是杨元庆引突厥军入中原,乌图部就是最好的证据,如果将来是我们失败,皇兄认为杨元庆会把仁义之邦的荣冠加在我们头上?”

李世民毫不客气地指责也激起了李建成的愤怒,他再也无法隐忍,也反唇驳斥道:“也罢!我们不提什么仁义之邦,跟你这种人说仁义就是对牛弹琴,我们就以事论事,中原惨败的教训你忘记了,当初就是你口口声声说隋军被河北牵制,无力顾中原,我们才向中原进兵,结果呢?打了这些年的仗,你哪次击败过隋军,哪次不是被打得灰头土脸?这次突厥侵隋,你能保证隋朝会覆没,突厥没有攻城武器,最多是来抢掠一番便走,然后呢?我们又该怎么面对?”

“机会若不能把握住?难道我们就引颈待戮!”

李世民也愤怒了,“原本是关北六郡在隋军手中,后来又把会宁郡占领,下一步就是占领全部关内道,因惧怕隋朝而不敢开战,不如现在就投降算了,刀都悬在我们头顶上了,还要再忍下去吗?”

“全部闭嘴!”

李渊被两个儿子的争吵激怒了,他重重一拍桌子,厉声骂道:“你们把朕当做泥塑草人了吗?在朕面前肆无忌惮地争吵,一个是堂堂的太子,一个是天策上将。你们哪里像?统统给朕滚出去,滚!”

兄弟二人见父皇发怒,都吓得不敢再争吵,战战兢兢地退了出去,退出御书房,两人几乎不约而同地重重哼了一声,转身离去了。

两个儿子的当面争执令李渊心中恼怒之极,虽然这也是他希望看到的一幕。两个儿子互相牵制。以确保自己皇位的稳定。

但两个儿子真的当他面争吵起来,李渊在感情上又有点难以接受,毕竟他除了皇帝这个角色外,还扮演着父亲的角色。

当皇帝最重要的是捍卫并巩固皇位,儿子就是他最大的威胁,这个时候是没有什么父子亲情。他会千方百计,绞尽脑汁来对付儿子。

但并不是时时刻刻他都在做皇帝,偶然他也会回归父亲这个角色。这个时候,儿子的不和就会令他极为震怒,他全然忘记了两个儿子的矛盾就是他一手导致。

李渊的烦恼还在于他对突厥之事举旗不定。他并没有把什么仁义之邦放在心上,他心里很清楚,仁义不过是件外衣,利益才是根本。

一方面,他赞同次子世民的机会论。这次突厥攻隋,确实是他们夺取关内道的机会,从大唐建立以来,关北六郡一直是他的最大心病,正如世民所言,这就是一把悬在他们的头上的利刃。

原本这把刀是插在刀鞘内,可随着会宁郡被隋朝强夺,这把刀就已经拔出一半了,寒光闪闪的刀锋使他们的脖子感到一阵阵冰凉。

但另一方面,太子说得也对,突厥不是鲜卑,他们不会占领河东建国,最多是抢掠人口财物后便撤回草原,隋朝不可能被突厥灭掉,那然后呢?当突厥撤走,他们又该怎么面对隋军的反扑,中原大战的失败已在李渊心中留下了极其深重的阴影,使李渊骨子里惧怕杨元庆。

李渊处于一种极度烦恼的两难境地……李世民怒气冲冲地回到了秦王府,一进府门,长孙无忌便迎了上来,神情有些紧张道:“殿下,太原神风出事了。”

“什么?”

李世民一惊,立刻忘记了心中的恼火,连忙问:“发生什么事了?”

长孙无忌取出一卷情报递给李世民,“这是刚刚收到的情报,说因为假银钱事件,八方酒肆被查获,李守重和十几唐风骨干被杀,八方酒肆被烧,太原唐风几乎被捣毁。”

李世民仔细看了一遍情报,眉头皱成一团,这个李守重怎么如此无能,投放假银钱这种小事就把自己暴露了,停一下,他又问道:“其他唐风成员情况如何?”

“暂时还不知,不过从他们还能放鹰来看,应该还没有暴露,李守重和十几名骨干全部被杀,八方酒肆被烧,说明李守重他们守住了底线,烧毁了名单。”

李世民只觉心中很乱,诸多令人焦虑的事情堵在他心中,找不到一丝头绪,他需要冷静下来,或者听听智者的建议,他又问道:“房先生回来了吗?”

“回禀殿下,房先生已经回来了,听说在家里。”

李世民大喜,立刻对侍卫道:“去把房先生请来,就说我有要事找他商议。”

房玄龄的回来,使李世民心中有了一点底气,又对长孙无忌道:“现在要保存太原唐风实力,命所有人都停止活动,如果情况有异,可立刻撤离太原。”

“卑职明白,另外还有一事要禀报,是关于东宫。”

李世民一摆手止住了他,“到我书房来谈!”

李世民带着长孙无忌来到了外书房,走到门口又吩咐侍卫道:“不准任何人来打扰,也不准人靠近!”

“遵命!”

推开门进了房间,李世民坐了下来,这才对长孙无忌道:“说吧!什么事?”

“殿下,我们发现太子可能和尹德妃有关系。”

“关系?”

李世民眉头一皱,“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太子的人和尹德妃之父尹贵平往来密切,由此推断尹德妃可能已被太子收买。”

这个消息让李世民有些坐不住了,尹德妃和张婕妤是父皇最心爱的两个妃子,如果尹德妃被太子收买,她常吹枕边风,恐怕会对自己不利,李世民沉思一下问道:“你们是怎么发现这个情况?”

“上次殿下给了卑职一份名单,是太子的一些心腹大臣,卑职派唐风分别留意这些大臣,其中监视太子洗马杨峻的人发现,他最近和尹贵平往来密切,昨天见过一面,刚才又去见面了,有点反常,所以卑职觉得有问题。”

李世民背着手走了几步,杨峻这个人让他想到了杨峻之弟杨嵘,是护卫东宫的两大中郎将之一,却又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常带东宫侍卫去教坊厮混,名声很坏。

而兄长杨峻是太子的心腹,一个连自己父亲都敢背叛的人,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