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707章

天下枭雄-第707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瑀哑口无言,半晌道:“这样的话,恐怕会伤了和气,唐朝军方不会坐视会宁郡丢失。”

“哼!”

杨元庆冷哼一声,他摸出一封信,扔在萧瑀面前,“这是梁朝萧铣亲笔写来的求救信,恳求隋朝出兵荆襄,助他收复故国,隋军军方也不想坐视唐军占领荆襄。”

这就是**裸的威胁,萧瑀的脸色一阵白一阵红,最后他无可奈何道:“好吧!我们先不谈会宁郡之事,谈一谈中原之战如何善后?”

杨元庆的态度极为强硬,他摇了摇头,“会宁郡之事若没有一个说法,谈中原之战善后就没有半点意义。”(未完待续)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二十三章 唐廷决策

为保持萧瑀和唐朝的联系,萧瑀特地带了几名鹰奴和十只信鹰,客栈里,萧瑀面沉似水,嘴唇绷成一条线,目光严峻地注视着鹰奴将一只信筒绑在鹰腿之上。

今天初步谈判几乎可以说是谈崩了,还没有谈到实质性的问题,战俘问题、被俘大臣问题、南阳郡和淅阳郡问题等等,一样都没有谈,仅仅只谈了会宁郡问题。

但就是一个会宁郡问题,双方便互不相让,杨元庆把会宁郡设为双方谈判的前提,如果隋朝不承认会宁的归属,那后面就没有什么谈判必要,数万战俘将被投入矿山挖矿。

而杨元庆不仅不放弃南阳和淅阳二郡,反而变本加厉地用进攻荆襄作为威胁,当然,萧瑀也知道这是杨元庆的策略,以强势的姿态获取最大利益。

但杨元庆的强硬还是让他无法接受,更重要是,杨元庆的态度使他意识到这次谈判前景的黯淡,他必须要及时向圣上汇报。

“相国,已经准备好了,放鹰吗?”一名随从小心翼翼问道。

萧瑀点了点头,“放吧!”

随从一挥手,鹰奴将信鹰高高抛起,信鹰展开翅膀,在客栈上空盘旋两圈,向西南长安方向冉冉飞去。

在客栈外,几名监视唐使的隋军斥候发现了信鹰,立刻飞奔出城,向军营内的杨元庆禀报,……

大帐内,杨元庆目光冷然地听着士兵的报告,唐使放鹰回了长安,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今天的初步接触,双方可以说是不欢而散,而且杨元庆也知道,他提出条件相当苛刻,萧瑀无论如何不能接受。

不过这也并不是他的底线。在最初,杨元庆是决定用南阳和淅阳两郡换取会宁郡,这就是他命令徐绩业夺取两郡的根本原因,但在轻易夺取会宁郡后。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南阳和淅阳两郡可以还给唐朝,数万战俘他也可以交给唐朝,但他要唐朝付出代价,这个代价不仅是会宁郡,而且要唐朝付出更大的代价。

所谓谈判,说到底就是强者的较量,谈判不是施舍。没有可怜弱者之说,弱小者永远是挨打受气,只有强者才能获得利益。

想到这,杨元庆立刻令道:“传我的命令,火速调一万丰州军南下,连同灵武郡一万驻军,交给裴行俨率领,军队进驻会宁郡。”……

大帐内。杨元庆目光冷然地听着士兵的报告,唐使放鹰回了长安,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今天的初步接触,双方可以说是不欢而散,而且杨元庆也知道,他提出条件相当苛刻,萧瑀无论如何不能接受。

不过这也并不是他的底线,在最初,杨元庆是决定用南阳和淅阳两郡换取会宁郡,这就是他命令徐绩业夺取两郡的根本原因,但在轻易夺取会宁郡后,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南阳和淅阳两郡可以还给唐朝。数万战俘他也可以交给唐朝,但他要唐朝付出代价,这个代价不仅是会宁郡,而且要唐朝付出更大的代价。

所谓谈判,说到底就是强者的较量,谈判不是施舍。没有可怜弱者之说,弱小者永远是挨打受气,只有强者才能获得利益。

想到这,杨元庆立刻令道:“传我的命令,火速调一万丰州军南下,连同灵武郡一万驻军,交给裴行俨率领,军队进驻会宁郡。”……

从延安郡到长安并不远,次日上午,萧瑀的紧急报告便出现在李渊的案头,杨元庆苛刻的条件令李渊勃然大怒,杨元庆竟然把会宁郡的归属作为双方谈判的前提,那这个谈判还有什么意义。

“传朕的旨意,速命裴相国和太子来见朕!”

李渊负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心中的极度愤怒让他有些失态了,且不说会宁郡蕴藏着大量的矿藏,就算是贫瘠之地,但杨元庆这般傲慢的态度,也让他难以接受。

什么叫做确定会宁郡的归属?明明就是大唐的土地,有什么可以商谈,难道有一天他杨元庆提出确定长安的归属,他们也要坐下来谈吗?是可忍孰不可忍,李渊有些出离愤怒了。

这时,有宦官在门口禀报,“启禀陛下,太子和裴相国在殿外候见。”

“宣他们觐见!”

很快,太子李建成和相国裴寂一前一后走了进来,一齐躬身施礼,“参见陛下!”

李建成个裴寂虽然是同时走进御书房,但他们两人之间却一言不发,甚至根本不看对方一眼,因为刘文静之死,李建成恨透了裴寂,他恨不得亲手杀了此贼。

李渊坐在御案后,极为不满地质问裴寂,“当初萧相国主张开发会宁郡的矿藏,你却极力反对,说什么怕隋军垂涎,不安全,现在可好,隋军索性将会宁郡夺走了,本可以给我们带来极大财富的矿藏成了别人的盘中餐,你怎么给朕交代?”

裴寂被逼问得满头大汗,他擦一把额头上的汗道:“陛下,会宁郡的矿山,其实无所谓开发与否,都会被隋军夺走,臣以为关键不在矿山是否开发,而是在能不能保护住。”

旁边李建成冷哼一声,“这可不一样,如果矿山大规模开发了,我们唐朝必定会驻扎重军,隋军想来夺矿,他们就不会这么轻而易举得手,唐军还会把他们击退,正是因为没有开矿,所以才没有什么军队驻扎,裴相国,你明明有责任,为何还替自己狡辩?”

裴寂被说得满头大汗,尽管圣上和太子一起责怪他,但他还是要替自己辩解,“陛下,虽然臣当时是主张暂时不开放会宁郡的矿藏,但在政事堂表决时,却是四比一通过决议,而且太子殿下也没有反对搁置开矿,为何到现在却把责任全部推给臣,臣固然判断有误,但也不该承担全部责任?”

“裴相国,你是在责怪圣上颠倒黑白,故意冤枉你,是吗?”太子建成冷冷道。

裴寂忽然发现太子其实也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宽容,也很厉害,抓住一句话的漏洞,立刻便借题发挥,把事态扩大。

裴寂慌忙道:“臣没有半点责怪圣上的意思?”

“那你什么意思,把话说清楚?”李建成步步紧逼,将裴寂几乎逼到墙角。

这时,李渊心中暗叹一声,现在已经到什么时候了,他们还在内斗,难道天要塌下来,他们也不管吗?

“好了,你们不要再争了。”

李渊不高兴地打断了他们之间的内斗,又命宦官将萧瑀的快信递给他们,李建成和裴寂先后看了一遍信,都沉默了,他们都感到了事态的严重,现在确实不是斗嘴的时候。

李渊站起身负手走了几步,又对二人道:“你们俩说说吧!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裴矩骨子里是绥靖派,他躬身先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杨元庆的态度值得商祺,如果臣没猜错的话,他就是为了夺取会宁郡才出兵占领南阳和淅阳二郡,如果我们能让一步,把会宁郡让给他,同时要求他把南阳和淅阳二郡还给我们,他应该可以答应,然后再商谈降兵和被俘大臣之事,问题就能圆满解决。”

李渊冷然道:“裴相的意思是,把会宁郡割让给他?那么庞大的矿藏,开采出来的铜和银足够满足大唐朝廷开支,还能招兵买马,就这么眼睁睁地被隋朝夺走?”

李建成站在一旁,目光却瞥向墙角的老宦官,老宦官给他使了一个眼色,拳头捏紧一下,这就是对他的暗示。

李建成顿时明白了,父皇是想用武力夺回会宁郡,其实对于李建成而言,他也在矛盾之中,一方面他绝不愿意隋朝占领会宁的矿藏,他主管政务,他知道那些银矿和铜矿意味着什么,无论是对大唐,还是对隋朝,都是一笔难以估量的财富。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愿父皇为矿藏和隋军开战,一旦失败,不仅会宁郡被隋军彻底占领,同时其他谈判也会更加被动。

李建成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这时李渊目光向他望来,意思是征询他的意见。

李建成咬了一下嘴唇,沉声道:“父皇,儿臣绝不愿意会宁郡的矿藏被隋军夺走,儿臣觉得应该和隋军一战,争夺会宁郡,就算输了,也不能表现出软弱,这是事关唐朝尊严,如果我们就这样让步,那么会宁郡后就是武威郡,杨元庆一步步蚕食我们领土。”

停一下,李建成又道:“关键是就算我们输了,会宁郡也不是我们割让出去,能给大唐臣民一个交代,另外,为以后再武力夺回来定下基调。”

李渊缓缓点了点头,“皇儿之言甚合朕意,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会宁郡,无论如何,必须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说到这,李渊毅然下令,“速令右翊卫大将军李神通来见朕!”……

李渊始终不甘心矿藏丰富的会宁郡被隋军就这么夺走,更为了给朝野及关陇贵族一个交代,他毅然决定出兵会宁郡,命他的族弟,淮安郡王、右翊卫大将军李神通为关内道总管,率军三万出兵会宁郡。垩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二十四章 会宁战起

裴寂从宫里出来,便匆匆赶到了秦王府,这也是唐初的宽容之处,李渊并不禁止儿子们和大臣交往,甚至还鼓励他们往来。

而到了中唐后,唐朝皇帝开始严禁子女和大臣往来,尤其严禁太子和大臣往来,如唐玄宗时的韦坚案,就是因为太子李亨和外戚韦坚在上元夜秘密见了一面,引起皇帝李隆基震怒,被杀被贬数十人。

而初唐则没有这么多禁忌,更重要是天下未定,李渊需要依靠宗室和皇子们替他平定天下。

此时李世民已经知道隋军占领会宁郡之事,父皇把太子和裴寂叫进宫去商议,他也有所耳闻,李世民心中焦急不安,他很想知道父皇对此事的态度。

他就在等着裴寂上门,当裴寂赶到秦王府,李世民立刻命人领他到外书房会见。

“父皇准备出兵会宁郡吗?”一见面,李世民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裴寂微微叹了口气,“圣上出兵的意志很坚决,我觉得他倒并不是要维护矿脉,而是维护面子。”

李世民心中一沉,父皇还是决定出兵了,李世民并不赞成出兵会宁郡,隋军也不会让出会宁郡的矿产,双方必有一战。

而会宁郡不比中原,中原毕竟遥远,战败了影响其实并不大,而会宁郡紧靠关中,一旦战败,必然会震动关陇,会沉重打击关陇民心士气,加速关陇贵族对唐朝离心。

当然,如果打赢了则是大大提高唐军士气。可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李世民不敢想象。

但父皇已经决定出兵,无法再改变,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好问他关心另一个问题,“父皇决定是由谁统兵?”

“回禀殿下,由淮安郡王李神通率领,具体兵力调动不详,估计是动用关内系和河西系的军队。一共三万人。”

李世民背着手走了几步。李神通一直是支持建成,而李神通和平阳公主秀宁关系极好,这样便使柴绍也略略偏向建成。

李世民摇了摇头,“河西的军队不会动,估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