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29章

天下枭雄-第29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任务是维持灯会秩序。

家族、商人、学校、寺院、王公、贵族这些都是灯会的主力,在京城,稍有势力的家族都会摆下灯台,以显示家族的存在,他们要的存在,要让赏灯人知道他们家族的存在。

而商人要的却是利,他们会利用灯会的机会再发一笔赏灯财,各种美奂绝伦的花灯,不过是他们招揽客人的道具。

学校、寺院的花灯,其实也是一种扩大自身宣传,学校希望招到更多的学生,寺院则希望引来更多的香客。

其实说穿了,上元灯会也就是一个名利台,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而真正享受快乐的,却是那些无名无利的平头小民,他们只为观灯。

天刚擦黑,妞妞便急不可耐地敲元庆的门,他们已经不住在杨府,而是住在距杨府百步外的一条叫蓑衣巷的小巷中,他们在宅子在巷子最里面,是一栋占地一亩四分的小宅。

宅子房间不多,一共只有七间,呈‘曰’字型结构,前后两个大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用刘二婶的话说,前面可以养鸡,后面可以种菜,在元庆和妞妞的眼中,却是前面可以练刀,后面可以射箭。

但让沈秋娘一眼看中的,是两株亭亭如盖的大树,前面是百年老桂,后面则是繁盛茂密的老杏树,两棵老树使这栋宅子充满生机。

但出乎沈秋娘意料的是,这座宅子他们并没有花钱,而是杨府已经买下,送给她们母女,作为她抚养元庆七年的报答。

这种报答她不想要,她不是为了报答而抚养元庆,只是她心中一样充满苦涩,天鹅总有长硬翅膀、振翅高飞的一刻,得知元庆即将出征突厥的那一晚,她一夜都没有睡着,元庆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

她既为元庆即将远离而难过、不舍,可又为他的决定而骄傲,她的孩子终于长大,将独自展翅去迎接风雨的考验。

她决定好好地生活,不让自己和妞妞成为元庆的牵挂。

沈秋娘并没有表现得过多伤感,而是每天变着花样给元庆做他最喜欢的菜肴,今天是正月十五,今晚赏花灯将进入高潮,沈秋娘特地早早做饭,准备带着两个孩子早早出门观灯。

“元庆哥哥,好了没有!”

妞妞急不可耐地拍打元庆的房门,她今天打扮的很漂亮,穿上她唯一的一件绸缎长裙,上身穿厚厚的襦衣,乌黑的长发梳成两根辫子,又圈成双环,她肌肤雪白,母亲又特地给她画了淡妆,贴上八朵绢花,更显得她姿容俏丽、浮翠流丹。

尽管她的身材和打扮都应该是一个怀春少女,但她的一举一动还是童气十足,她像一只火烧了尾巴的兔子,不停跳脚敲元庆的门,怨声满院。

“你到底在做什么?磨磨蹭蹭,难道你也在化妆吗?”

房间里元庆却是在算帐,他要出征,不知两年还是三年才能回来,他必须要安排好婶娘和妞妞的生活,他们一共有三十两黄金和二百吊钱的积蓄,买家具和各种家居用品又花掉百吊钱。

另外杨玄挺当杨府管事后,又按照族规,庶子一月最低十吊钱的标准,将欠缺元庆七年的月钱都一次性地补给了他,一共是六百吊钱。

这样他们手上就有三十两黄金七百吊钱,这笔钱元庆将全部留给婶娘和妞妞,他考虑过,就算妞妞筑基的药钱和生活费加起来,这笔钱也足够让她们用到自己回来。

同时沈秋娘又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差事,她炮药制丹的技术非常好,杨玄挺便介绍她去京城最大的药铺慈济堂做药娘,每月能挣十五吊钱,这样她们母女的生活就真的无忧了。

按照元庆的想法,最好三十两黄金压箱底,以备乱世时救命所用,七百吊钱积蓄和婶娘每月的薪水也能让她们母女过上不错的生活,而且他还会关照杨玄挺要时不时来关心一下她们母女的生活。

这些,在他出征前,都要一一安排好,这样他才能放心北征。

“元庆,好了吗?就等你了。”这是婶娘也在催他了。

“好了!好了!”

元庆将算帐的纸收起来,随手将一把匕首插进皮靴里,开门出去。

沈秋娘依然穿着她的布裙,脸上不着脂粉,依然是端庄秀丽,气质温婉高雅,她刚刚给丈夫烧了纸,眼角泪痕还在。

妞妞却不高兴地撅起了小嘴,“元庆哥哥,我叫你半天不出来,娘一叫你就出来了,明显是欺软怕硬。”

沈秋娘笑着屈指在女儿头上敲一下,“胡说什么,你娘什么时候硬过了?”

妞妞抱头,脖子一缩,“娘,你这手指关节还不硬吗?”

元庆连忙挠挠头笑道:“我刚才是在练功,最后时刻,所以耽误了,走吧!妞妞,良臣美景,少男怀春,咱们看灯去。”

“元庆哥哥,一般是说少女怀春吧!”

妞妞脸忽然一红,顿时又羞又急,向元庆抓去,“你这个死牛头,又故意绕我了,看我不掐死你!”

元庆抱头便逃,一边逃一边叫喊:“婶娘,是她自己想歪了,不怪我啊!”

“你还敢胡说!”

两人飞奔跑出门,沈秋娘微笑着看他们奔远,她将院门锁上,一家人高高兴兴看灯去了。

.........

夜幕初降,大兴城已是灯火辉煌、人潮如海,数十万京城民众携妻扛子,出门观灯。

京城三条观灯主线朱雀大街、都会市、利人市此时已是灯光璀璨,照如白昼,如果从高空下望,整个大兴城便出现一个巨大的亮丽脸谱,都会市、利人市是一双眼睛,而朱雀大街便是长长的鼻子,格外壮观。

去年沈秋娘带两个孩子逛的是朱雀大街,今年他们早就定好,逛都会市的花灯。

都会市此时也同样是人山人海,人挨人、人挤人,在道路两边都是千姿百态的花灯,巨船灯、牡丹灯、童子拜观音、天女散花灯、寿星灯、双牛耕田灯、嫦娥奔月灯等等等等,各种花灯造型精美绝伦、栩栩如生,在灯光映照下,光辉夺目、流光溢彩,令人美不胜收,整个都会市内都仿佛变成了花灯与人的海洋,所有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

一群群孩子提着灯笼,从人群缝中钻过,成群结队的少女也牵着手,一会儿站在美女灯前评论,一会儿又围在卖小挂饰的小摊前,一会儿从人群中奔过,笑声流满一路。

在一家小摊铺里,元庆在陪妞妞买头饰,红铜打制的簪钗虽然没有金钗那样熠熠发光,但也做的精致绝伦,令人赞叹。

虽然元庆早就打算向给妞妞和婶娘一人买一支金钗,但在婶娘的坚决反对下只得放弃,妞妞因此不高兴一天,她盼金钗已经好几年,可毕竟还是童心,眼前这么多精美的头饰让她看得眼花缭乱,早忘了对金钗的期盼。

“元庆哥哥,你看我买哪一个好呢?”妞妞手上已经拿了十几支铜钗,她每支都想要,可娘只准她买一支,她急得叫喊起来。

“小妹妹,这支最好!”

不等元庆反应过来,卖钗的妇人已经从她手中挑出一支,是一支双凤戏珠钗,两只栩栩如生的凤凰迎面展翅,在它们面前是一颗黄豆大珍珠,打造得精巧绝伦。

“阿婶,我就要这支。”这支双凤钗是她第一眼看中,她异常喜欢。

“小妹妹,我来帮你戴上。”

卖钗妇接过钗子替她插上头发,“好乌黑的秀发!”她由衷赞道。

卖钗妇看一眼元庆,又低声在妞妞耳边笑道:“小妹妹,你也要给情郎哥哥买一只贴身护心锁,这样才会把他的心永远锁住。”

卖钗妇久历人情,她早看出他俩不是亲兄妹,亲兄妹哪有带名字喊哥哥的,妞妞脸蓦地一红,连脖子都红透了。

“阿婶,你别胡说了,他是我哥哥。”

嘴上虽然扭捏,可目光却偷偷瞄向旁边的一堆铜护心锁。

“阿婶,这边算帐。”

另外几名少女也买了几件首饰,要算账了,卖钗妇连忙过去给她们算帐,趁这个空,妞妞已经从一堆铜锁中挑出一只刻有‘苍天护佑,百战百胜’的将军锁,这只给元庆最合适,紧接着她又给母亲挑了一支彩凤钗。

“妞妞,看中了吗?”元庆跑上来笑问道。

他刚才被一只璀璨的灯轮吸引去注意力,没有发现妞妞的心思已经有悄然的变化。

“好了!好了!”

妞妞慌忙将几件首饰捏住,不让他看见,又催促元庆,“你去找娘,别走丢了,这边我来付钱。”

“婶娘刚才还在那边,我去看看。”

元庆快步跑去了,卖钗妇那边算好帐又调转身过来,笑吟吟问:“小妹妹,选好了吗?”

“好了,就这三样。”

她手掌摊开,两支钗,一只铜锁,她的脸红得像柿子一样,声音比蚊子还要低,“阿婶,多少钱?”

“一共六十钱!”

卖钗妇看见她手中铜锁,会意地笑了,羞得妞妞简直无地自容,她慌忙打开手袋,把三件铜饰放进去,怦怦乱跳的心才平息一点点,她抓出几把钱,匆匆数了数,递给卖钗妇,“阿婶,给!”

“小妹妹,钱正好啊!”

卖钗妇见妞妞要走,又叫住她,“小妹妹!”

“阿婶,还有事吗?”

卖钗妇取出两枚铜戒,笑眯眯递给她,“这是灵犀戒,送给你和情郎哥哥。”

“谢谢阿婶!”

妞妞一把捏住戒指,像只被烧了尾巴的小兔,一溜烟跑进人群中不见了,卖钗妇见她羞得可爱,眼中露出温馨的笑意,又一个小娘长大了。

.........

“妞妞,我正要去找你。”

元庆迎面跑来,一把拉住她的手就往回奔跑,“百戏马上要游行了,我们快去!”

妞妞细嫩白皙的手从三岁起就被元庆抓住,从来没有任何感觉,可今天她第一次觉得元庆哥哥的手竟是这么温暖有力。

她心中又羞又紧张,渐渐地,她的心中也被一种快乐充满,像小鸟一样和他并肩奔跑起来,两人牵着手向远方灯火最璀璨处跑去。

远处,一队百戏艺人正游行而来,他们有的踩着高跷,有的喷云吐雾,时而百鸟朝凤,时而群兽闹春,引起两旁观灯民众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

这是开皇十九年的上元之夜,这一年元庆已胸怀万里,妞妞却情窦初开,大隋王朝已到武力最强盛之时。

...........

【今晚能破八千票否?】

更新最快的

卷二 百战黄沙穿金甲 第二章 宇文义子

【已经冲到新书第二了,恳求推荐票】

........

元月十七日,隋帝杨坚祭拜天地、北祭马祖,亲授三军符节,隋王朝大军分兵三路,浩浩荡荡向塞外进发,尚书左仆射高颎为中路大将,率军五万走马邑道出塞,尚书右仆射杨素为西路大将,率军十万走灵武道出塞,上柱国燕荣为东路大将,率军五万走幽州道出塞,并以汉王杨谅为征北大元帅,遥领三军。

这是隋朝建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反击突厥,标志着隋朝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拉开了隋朝全面反击突厥的序幕。

这次隋朝动用了二十万大军,十六万匹战马,已是隋王朝两成常备军,都是戍卫在京师的精锐之军。

再加上各种后勤辎重,各州县堆积如山的粮草,征用了不计其数的马车牛车,仅所动员的后勤民夫就达百万之众,平均一名士兵就要有五名民夫来进行后勤援助。

战争拼的是国力,正是隋朝鼎盛之时,各大官仓物资蓄积之丰,是历朝历代所难望其背顶,甚至隋朝灭亡二十多年后,隋王朝积累的物资还没有用完。

西路十万大军在上午辰正出发,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