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158章

天下枭雄-第158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公子,是找我家大郎吗?”身后有人问

杨元庆一回头,只见他身后站着一名三十五六岁的『妇』『女』,她穿一条淡』窄袖条纹绸裙,上身又套一件绣着『花』边的』半袖短襦,肩上披一条厚厚的红『色』布帛,笑容和蔼,手中挎一只篮子,篮子里用蓝布覆盖,边上『露』出几『色』糕点果品。

男童立刻跳了起来,“娘,给我,给我!”

『妇』『女』无奈地取一块糕给他,“你这孩子,就知道吃!”

这轻柔的语气,和蔼的笑容,杨元庆一下想起来了,这『女』子就是当年他的舅母,好像姓周。

“舅母!”

杨元庆轻轻喊了一声,“你还认识我吗?”

周氏愣住了,怎么会突然跑来一个外甥,她上下打量杨元庆,一个遥远的记忆回到她的脑海里,当年那个送去京城的孩子。

“元庆....是你吗?”

“舅母,是我,你还记得我?”

周氏『激』动放下篮子,抓住杨元庆的手,“孩子,真是你啊!长得这么高了,我记得的,当年你才这么一点点。”

周氏抹去眼角的泪『花』,又看了一眼身后的妞妞,“这是...你妻子吗?”

“她是我妹妹!”杨元庆笑道。

“妹妹?”

周氏愣了一下,她忽然一拍自己额头,笑了起来,“看我糊涂的,明明是未嫁之『女』,我还问是不是你妻子,我明白了。”

妞妞连忙上前盈盈施礼,“妞妞见过舅母。”

“这姑娘长得真标致啊!”

周氏由衷地赞了一声,“我们县城里真没得比。”

她连忙拉住妞妞的手,对元庆笑道:“快跟我回家,你舅父前几个月还说到你。”

“舅父好吗?”杨元庆牵马跟在后面笑问道。

“哎!十几年就是那样,整天算账,今天想着买两亩地,明天又琢磨买头牛,整天忙忙碌碌。”

“看样子舅父舅母的光景不错。”

“这几年还好,庄子里的收成不错,税赋也不高,你舅父前几年又买了百亩鱼塘,水产也能卖个好价钱,我觉得比前些年更好。”

杨元庆也看得出,舅母所穿的衣服,还有房子就是这两年才翻新过,一『色』的青砖黑瓦,前院两边仓禀里堆满积粮,这是一户很殷实的人家。

“大郎,你看谁来了?”一进院『门』,舅母周氏便急不可耐地喊了起来。

房间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身材中等,长得方脸,下颌留有黑须,穿一件蓝『色』细麻布袍,头戴平巾。

“娘子,什么事?”

中年男子一眼看见元庆,也愣了一下,“这位小哥是......”

当年元庆生母死后,舅父舅母抚养他近一年,也算有养育之恩,尽管记忆依稀,但元庆知道,这就是他的舅父了,他上前一步跪倒,抱拳施礼,“甥儿元庆拜见舅父大人!”

“你是....元庆!”

元庆舅父又惊又喜,连忙扶起他,上下打量,眼含『激』动,“哎呀!长得这么高了,我记得你是元日出生,马上十六岁了,十几年不见,你是回来给母亲扫墓吧!”

元庆点点头,“正是回来给母亲扫墓。”

周氏拉过妞妞,笑着给丈夫介绍道:“这位俏姑娘是元庆妹子,姓张,小名叫妞妞。”

妞妞脸一红,也盈盈施一礼,“参见舅父!”

李大郎立刻明白妞妞是元庆什么人了,他高兴得捋须直笑,“好呀!快进屋里坐。”

他命一名小厮把马牵去马房,便拉着元庆的手进屋,正堂内光线明亮,地上铺着青砖,左边放一张供桌,桌上摆满各『色』贡品,供奉着财神赵公明,正面是几张坐榻,榻上铺着茵褥,面前摆了一只火盆。

元庆从马袋里取出几匹从京城买的上等绸缎,递给舅母,“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舅父舅母收下!”

夫『妇』两人慌忙推辞,元庆只是不肯,他们也只得收下了,这时,从侧『门』又走出一个少『女』,十六七岁模样,容颜清秀,长得颇像周氏,衣裙也和母亲一样,李大郎指着元庆对她笑道:“丽娘,这是元庆,你还记不记得?”

元庆倒还记得,他有个表姐,比他大一岁,小时候舅父常开玩笑,要把表姐许给他。

他连忙躬身施礼,“表姐,我是元庆!”

少『女』抿嘴一笑,连忙给他还礼,“前个月父亲还说到你,你真的就来了。”

周氏拉着妞妞笑道:“我们几个『女』人到后院说话去,这里给他们舅甥说话。”

李丽娘见妞妞长得美貌异常,心中羡慕,连忙上前挽住妞妞的手,亲亲热热到后院去了,元庆见表姐还梳着环辫,便笑道:“舅父,表姐还没有出嫁吗?”

“婆家已经有了,明年二月出嫁。”

李大郎叹息一声道:“你要是去年回来就好了,还能见到外祖父。”

杨元庆记得当年外祖父非常嫌厌他们母子,他没有好印象,也不想问他的事,便岔开了话题,“舅父现在做什么营生?”

李大郎心里明白,当年元庆生母未婚先孕,父亲暴怒,把妹妹赶出家『门』,还是他偷偷接回妹妹,父亲至死都没有原谅妹妹,不准她的坟迁回李家族墓。

他也不提外祖父的事,拉着元庆坐下,这时,丽娘端来两碗茶,放着桌上,向元庆点点头,便到后院去了。

李大郎笑道:“我名叫大郎,其实是老三,十四年前我们五兄弟分家,你外祖父在城外分给我百亩祖田,十几年勤俭持家,水田增加到三百亩,日子就慢慢好了,前年又买了百亩水面,养鱼养虾,一年也能挣上几百吊钱。”

杨元庆知道,他舅父家是户小地主,一直就比较殷实,不过这几年更好,他又笑问道:“别的人家怎么样?”

“怎么说,当然有穷有富,其实大家都一样,关键就两个字,勤俭,只要把握好这两个字,一般都会过得不错,大凡家境破落的,都是不会持家,有钱就胡『乱』『花』掉,攒不下家业。”

李大郎颇为健谈,加上兴致好,话匣子打开就收不住了,“大隋皇帝不错,赋税很低,遇到灾年还能减免,就是徭役多,上几个月我还去县衙当了两个月的差役,明年不去了,宁可『交』三十吊钱,这年纪大了,支持不住。”

元庆也笑了起来,“舅父还不到四十吧!怎么就年纪大了?”

李大郎摇摇头苦笑道:“能活六十岁就算长寿,我最多也就二十年,好好挣份家产留给子孙,对了,你还有两个表弟。”

“刚才在『门』口见到一个。”

“那是小子福儿,最调皮,还有一个贵儿在县学读书,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过几天我稍信让他回来。”

杨元庆摇摇头,“舅父,我明天就要回去。”

“这么急做什么,难得回来一趟,至少要住上十天半个月才走。”

“舅父,真的很抱歉,军中有事,不能久呆。”

李大郎这才想起没有问元庆,歉然笑道:“我忘了,你现在在做什么,听你的口气,好像从军了?”

元庆点点头笑道:“我在丰州边塞,出任镇将,这次是请假回家探亲。”

“有出息!”

李大郎一竖大拇指,“我就害怕你变成那种京城纨绔子弟,能去边塞从军,那就是好男儿,你母亲泉下有知,也会替你感到欣慰。”

元庆默默点了点头,“舅父,我现在就想去给母亲上坟。”

“好!你稍等一下,我给你准备一点香烛纸钱。”

........

城外一条绿水茵茵的小河边,杨元庆看到了生母的坟,孤零零一座小小的坟茔,坟上被白雪覆盖,旁边种了一株柳树,柳枝条在坟头轻垂,坟前竖了一块碑,上面写着‘妹盼娘之墓,兄大郎立’。

杨元庆默默地注视着坟茔,鼻子一阵阵酸楚,这是他生母的坟,就这么孤零零地安葬在这里,连族墓都进不了。

舅父在一旁点燃了香烛,低声道:“盼娘,你儿子元庆来看你了,都长得这么大了,很有出息,你九泉下可以瞑目了。”

杨元庆慢慢跪倒在生母坟前,想着从小杨家的歧视和屈辱,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着他的内心,他再也忍不住,伏在母亲墓碑前放声痛哭起来.......

杨元庆忍住悲痛,他擦去眼泪对舅父道:“我要重新给母亲立碑,以我的名义,还有,这附近几亩土地我都买下来,烦请舅父重新用青石替我母亲砌墓,明后年我还会再回来一趟,我还要给母亲争一份诰命,要风风光光给她重新下葬,让县令和刺史都来拜祭。”

"你放心吧!我会替你办好。“

杨元庆点点头,又回头对妞妞道:“你也来跪拜吧!”

妞妞上前缓缓在坟前跪倒,重重磕了三个头,低低声道:“妞妞拜见母亲大人了。”

.........

虽然又开始欠债,但老高心里很高兴,大家尽管投月票,投得越多,老高还债越多,一定会慢慢还清

卷六 葡萄美酒夜光杯 第二章 敌踪初现

第一章戍堡闻警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策马与刀环’

时隔数月,杨元庆又回到了他戍守了五年多的边塞,此时已经十一月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千里冰封,凛冽的寒风吹裂了旅人的肌肤。。CaIHonGWeNXue。

在漫漫无边的戈壁滩上,一支满载货物的骆驼队正沿着冰封如玉带般的黄河缓缓北行。

灵州以北气候严寒,寒风像刀子般刺骨,每个人都穿了厚厚的皮袍,还戴上帘帽,全身遮蔽,抵挡沙尘和寒风。

骆驼队一共有六百余头,满载着数千担茶叶和其他货物,随队的驼夫约三十余人,几乎都是西域胡人,这支骆驼队也是往来于粟特和大隋之间,正逢寒冬而滞留在京城,被康巴斯雇佣。

一行人中除了杨元庆带着妞妞和杨巍外,康巴斯也带着他的妻女同行,他妻子是粟特人,三十余岁,不会说汉语,大女儿十四岁,是个蓝眼睛的漂亮姑娘,略略会说几句汉语。

小女儿六岁,康巴斯当年他给杨元庆说,五岁,女儿两岁,实际上他更多是为了博得杨元庆同情,他其实没有,只有两个女儿,每次大伙儿提到这件事打趣他,康巴斯总会尴尬一笑。

康巴斯给大女儿起汉名叫康茉,小女儿则叫康莉,一路上之上妞妞和康茉关系极好,两人年纪相仿,一路上也有了伴。

除了康巴斯妻女外还有几名年轻的官员,都是刚从国子学入仕的低品小官,大多是官宦子弟,一个是大利城新任县丞,名叫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十五岁便成为吏部候补官员,一边在国子学读书,一边等待入仕机会,这次杨广命吏部侍郎高孝基选一名年轻能干的才俊出任大利县县丞,辅佐杨元庆,高孝基便选中了杜如晦,赞扬他才思敏捷,务实果断。

除了杜如晦外,还有三名年轻官员,都是二十岁上下,他们则是出任交市监的官员,一般官员都不愿意来边塞任职,那里条件艰苦,远离家人,也只有胸怀大志,有锐气的年轻人愿意去边塞。

一路之上虽然寒冷艰辛,但几个年轻人却兴致勃勃,对前途充满了期待。

这天中午,队伍到了柳城戍,远远便看见戍堡顶上一柱狼烟冲天而起,这是一座丰州和灵州之间的戍堡,同时也是烽燧,距离黄河转弯处约四十里,属于丰州军管辖。

戍堡占地一亩,高三层,一层养马,二层住人,三层是烽燧,共有戍卒二十人,由一名戍主统领。

队伍离戍堡还有一里,戍主便带了几名士兵迎了上来,戍主叫野离拔哥,是一名内附党项人,他曾是鱼俱罗的亲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