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110章

天下枭雄-第110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矩很会说话,他奉承有理有据,很能打动人心,使人心情畅快,非常愿意和他『交』谈,一开口便将人吸引住了。

杨元庆也听得很舒心,他却不得不表达自己的谦虚,“惭愧,晚辈毫末之功,前辈过奖了。”

裴矩缓缓向一处无人的空地走去,一边走一边说,“前两天,我两个孙『女』遭遇尴尬之事,多亏杨将军解围,我一直想上『门』拜谢,怎奈国事、家事繁忙,一直未能成行,只能现在才向杨将军道谢。”

裴矩只是说说而已,他当然不会为这种小事亲自上『门』拜谢杨元庆,但就是这样说说,也会让人听得很舒服,尤其是裴矩这种身份,他肯这样说,也是一种低姿态。

“使君过谦了,那件事元庆只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呵呵!明后天我就会让人把钱送到府上。”

停一下,裴矩话题一转,又道:“还有一件事,我想提醒贤侄一下。”

不知不觉,裴矩的称呼在一步步改变,先是直呼他名杨元庆,紧接着又称他杨将军,现在又变成贤侄,这就是裴矩的厉害之处,他会在不知不觉中和人套近乎,让人感觉到他真诚可靠。

既然裴矩称他为贤侄,杨元庆也不好再称他为使君,连忙道:“请世叔明示。”

“我想说刚才贤侄在府『门』亮剑之事,其实有点鲁莽了,我很担心,这件事恐怕会被有心人利用。”

杨元庆沉『吟』片刻,便问道:“怎么个利用法,能不能请世叔详说?”

裴矩捋须微笑道:“其实你的做事风格很强悍,寸步不让,我知道你这种风格是在边塞养成,或许在边塞很适合,但这里是京城,在京城,最深的不是曲江池,而是人心,据我所知,圣上还从未赐剑给别人,包括他做太子和做晋王时,都没有,而你是第一次,而这个第一次,你知道会引起多少人的嫉妒?贤侄人言可畏啊!”

杨元庆默默点头,他承认裴矩说得有道理,自己做事还是冲动了一点,没有考虑到那么多后果。

裴矩又轻轻拍了拍他的胳膊,语重心长道:“不过你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军人,热血、冲动应该是你的特点,我也不希望你小小年纪,就像我一样老气横秋,所以亮剑之事你不要后悔,只是要当心一些事情。”

“请世叔赐教!”

裴矩又笑了笑道:“我只提两点,你要记住了,首先是这把剑的来历,肯定会有很多人千方百计打听,套你的话,你不可说,说了,你会惹恼圣上;其次便是这把剑不到关键时刻不要用,它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圣意,影响太大,你一旦滥用,会影响圣上的名声,将有欺君之罪,你明白了吗?”

姜还是老的辣,裴矩的两个劝告像两记警钟在杨元庆心中敲响,令他心中对裴矩深为感『激』,他深深施一礼,“世叔的金『玉』之言,元庆铭记于心。”

“没事。”

裴矩摆摆手笑道:“后天老夫府中也有个小家宴,长孙将军会来,贤侄也来吧!大家聚一聚,我对边塞的情况(武动乾坤最新章节)很感兴趣。”

杨元庆犹豫一下,裴家家宴他去做什么?不过听说长孙晟也去,他便欣然答应了,“元庆一定去。”

“殿『门』已开,估计你也渴了,你先去喝杯酒吧!”

杨元庆又再行一礼,转身便走了,裴矩捋须望着他的背影,眼中『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一个能让圣上赐剑给他的年轻人,无论如何值得他好好下一番本钱。

裴矩有着比商人还要敏锐的眼睛,有着比商人还要『精』明的头脑,他已经向长孙晟打听过,知道杨元庆是玄感庶子,从杨元庆衣着寒酸,单身而来,他便知道杨元庆不被杨府看重,而偏偏这个不被杨府看重的人,却拥有圣上的磐郢剑,这是何其之怪异,裴矩立刻便发现,杨元庆绝对是奇货可居。

..........

殿『门』已经开启,宾客们从四面八方涌入三座大殿,由于宾客有数千人之多,一座大殿坐不下,便分成三座大殿,根据官职和爵位高低,从首殿向两座次殿分流。

杨元庆虽是四品军官,但军队的品阶要低文官一等,一般四品军官相当于五品文官,不过杨元庆被封了县子爵,这又使他比一般军官地位稍高,他也被分到了首殿。

大殿内气势恢宏,一根根巨木支撑起了宽阔的穹顶,巨木刷成朱红『色』,雕龙画凤,『精』美异常,大殿中间是一条宽约五丈的行走地带,以供歌舞及百戏表演,两边摆满了单人坐榻,从古至今,宴会都是采用分餐制,每人一份餐具,只有中唐以后,高足坐具出现,才渐渐开始出现合食制。

大殿内一队队宫『女』端着食盘在坐榻之间来回穿梭,几十名宦官在替大臣们引路座位,座位是按号入坐,一般是男宾在左,『女』宾在右,杨元庆的座位却异常好找,他一进『门』便看见了,一共有五百三十六席,他是五百三十四号,就紧靠『门』边,也就是说,他是首殿内地位倒数第二。

找到位置的大臣都纷纷坐下休息,很多大臣在外面等了近两个时辰,等得口干舌燥,两『腿』酸软,一坐下便给自己倒杯茶,一口气咕嘟咕嘟喝干,杨元庆也坐下,他位子还不错,虽然紧靠大『门』,但背后有根大柱子,可以给他靠一靠。

桌上摆了五六件餐具,雕有『花』纹的银筷,一只双鱼纹四曲银碟,上等的越窑青瓷海棠式碗和长沙窑的黄秞绿褐彩鸟纹碗,还有一只西域商人带来的细颈长身大肚银酒壶,还有两只邢窑白瓷酒杯,在隋朝一直便有着‘邢瓷如雪,越瓷类冰’的说法。

餐具虽然『精』美,但杨元庆此刻更关心酒壶里的酒,他提起酒壶给酒杯里注满一杯酒,殷红如血,果然是上等蒲桃酒,令他心中大喜。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清凉甘甜,回味悠长,他旁边大臣更是喝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这时,有人在后面拍拍他的肩膀,杨元庆一回头,却见是晋王的『侍』卫首领于庆嗣。

“殿下找你,请跟我来!”

杨元庆不知晋王找他做什么,但也无暇细想,便起身跟着于庆嗣快步而去,走出大殿,几个大殿之间好像是挨在一起,可实际上距离很远,而且并不是直路,中间蜿蜒曲折,院落重重。

他们大约走了一炷香时间,这才绕到了左次殿的另一头,走进一扇大『门』,这里是供皇亲国戚们休息的地方,但一般是在主殿,只因杨昭接见杨元庆稍微隐秘,便放在次殿了。

杨元庆跟随于庆嗣走到一间屋前,『门』口站着几名宦官,片刻,一名宦官出来对杨元庆道:“杨将军请吧!”

杨元庆走进房间,只见杨昭靠在一只坐榻上,气『色』不是太好,『精』神也较萎靡。

“卑职参见殿下!”

杨元庆行一礼,他随即又关切地问道:“殿下生病了吗?”

杨昭苦笑一声道:“先不要关心我,先说说你,你的事情比我严重,我问你,你几时得罪了我母后?”

..........

各位书友,老高垂泪相告,订阅是老高的工资,或许写得有点不爽,但老高依然勤奋,拖着病躯奋战,咬牙更新还债,就算不加工资,但也不能减工资啊!各位书友,老高向大家求订阅,给我一份信心!

卷四 漫天外云卷云舒 第二十九章 萧后召见

杨元庆愣了一下,得罪皇后,怎么可能,但一转念,他便明白了,是齐王的问题。请使用本站的拼音域名访问我们零点看书

“回禀殿下,我从未见过皇后娘娘,何来‘得罪’二字,不过今天我又见到齐王了。”

杨昭刚来没有多久,对发生在府门口的事情并不知晓,但他刚进府不久,便有一名宦官告诉他,皇后娘娘对杨元庆颇为不满,这让杨昭吓了一跳,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听元庆话中有话,杨昭坐起身,注视着杨元庆问:“今天又发生了什么事?”

杨元庆便将府门前发生的事详详细细说了一遍,包括杨暕的言语、表情还有他派人刺杀自己,都一五一十说了,但至始至终,杨元庆的表情都很平静,在驿站亲眼看见杨暕对兄长的羞辱后,杨元庆对此人不符合亲王身份的行为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对那个黑大汉刺杀自己,杨元庆却没有把握,他感觉那个黑大汉似乎不是奉命刺杀自己,如果是刺杀,他不会提醒自己,更像一种武艺较量。

杨昭却很紧张,尤其听到薛举刺杀杨元庆一事,他竟忍不住低低骂了一声,对杨元庆道:“你不了解他,他从小做事就不择手段,如果他决定要杀你,他就会用一切卑鄙的手段,甚至包括你现在桌上喝的酒,他都可能下毒,你千万不可大意。”

“卑职一定会小心。”

其实杨元庆也是一阵头痛,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让他怎么防得住?这时。杨昭从身旁取出一件黑漆漆的比甲,递给杨元庆,“这是从贺若弼府中抄来,应该独孤家族的一件宝衣,有一定防御作用,你穿在身上,说不定能救你一命。”

杨元庆也没有客气,接过了这件黑色背心模样的东西。其实这件衣服更像隋朝女人的内衣,只不过这衣服的质地非丝非麻,也不是棉线,倒有点像某种金属丝织成,非常细密。这东西能成防身之宝吗?

杨昭似乎明白他的心思,苦笑一声道:“这是一个西域拜火教教徒当年献给西魏皇帝,后来宇文泰又赐给独孤信,一直被他家族保管,事实上,它能不能防身,大多数人都不清楚,我只听说。它堪比明光铠,仅此而已,你也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不过,就算和明光铠一样,也很不错了,我也穿不上它,就送给你了。”

“多谢殿下!”

杨元庆小心将它叠好。掖在腰间,这时,门口一名宦官禀报,“殿下,皇后派人来了,指明要找杨元庆。”

杨元庆冷笑一声,这个杨暕就像一个无赖恶少。在外面挨揍了,回去就向母亲告状,除了刺杀和告状外,他还有什么本事?

“我陪你一起去!”

杨昭知道怎么回事,他挣扎着要坐起身。杨元庆一把按住他,笑道:“殿下就不要去了,殿下去了,或许问题会更严重。”

杨昭想了想,确实也如此,那他的母亲,他去为杨元庆求情,只会更加惹恼母亲,母亲会认为自己眼中,兄弟还比不上外人。

他心念一动,忽然有了办法,便笑道:“那你去吧!不用太担心,我母后虽然严厉,但她有原则,她从来不杀人,更不会杀朝廷大臣,只是她会训斥你,你就忍着,不要和她顶嘴,给我一个面子。”

杨元庆摇摇头,“我不会和大隋皇后顶嘴。”

他站起身要走,忽然心念一动,便将腰中剑解下,双手递给了杨昭,“这柄剑请殿下替我保管。”

杨昭暗赞杨元庆心细如发,杨元庆知道见皇后要解剑,一旦解剑给了皇后侍卫,能不能把剑再拿回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杨昭接过剑,轻轻抚摸黑玉剑柄,这是父皇的剑,他也渴望能拥有,但他知道,这柄剑是因为杨元庆在仁寿宫的救驾之功而赐,赐剑属于私人赏赐,只有救驾这种大功,才会得到。

“你放心吧!我会替你保管好。”

杨元庆行一礼,便转身离开了房间,他一走,杨昭便挣扎着要起身,“你们扶扶我,我有要紧事,快点!”

......

门口站着一名身材高胖的宦官,年约三十余岁,身着宽大的宦官锦袍,头戴三梁冠,看样子在宫中颇有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