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西凉铁骑 >

第51章

西凉铁骑-第51章

小说: 西凉铁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不入。

贾荣好奇的伸头向窗外看去,如来时一般依旧是熙熙攘攘的街市,没有什么值得一观的事情啊,诧异不已的贾荣鬼使神差的端着酒杯向那位文士走去。

走到那位文士面前,还没待贾荣发话,只听那名文士说道:“将军观我良久,何意也?”

贾荣一愣,自己明明看到他一直想着窗外看着的啊,他怎么会知道自己观察他,难道他的后脑长有眼睛,贾荣恶恶的想道。

那名文士将目光从熙攘的街市转到了贾荣的身上,说道:“说吧,何事?”

文士的穿着就是平时汉朝的书生服装,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令贾荣最为惊异的是,就是文士的那一双眼睛,这是一双和李儒一样的眼睛,它透出的光芒似乎能够看透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比李儒的目光更加的犀利。

贾荣当即意识到此人的不简单,但贾荣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被人用这种目光盯着的感觉,自己在西凉军营的时候面对李儒要老老实实的,如今有什么怕的,想通这一点,贾荣也定定的看着那名文士。

文士惊异的看了贾荣一眼,说道:“将军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

贾荣从瞪眼之中清醒过来,抱歉的看着那名文士,说道:“我是看这位先生一直看着窗外十分的惊奇,想请教一下先生到底在看什么?再说你我萍水相逢即是缘分,理应喝上一杯。”

文士呵呵笑道:“看苍生,看江山!”说完,以袖遮面将面前的酒一饮而尽。

贾荣急忙也将手中的酒喝尽,而后亲自为文士倒酒。

感受着酒壶之中的酒水已经所剩无几,贾荣喊道:“小二,将你们这里最好的美酒再上一壶来。”

文士没有一点感激的意思,仿佛知道贾荣要给他要酒似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贾荣端起酒对着文士一顿,而后将酒倒入腹中,感觉腹内的丝丝暖流,不禁赞道:“好酒!不过不够劲道。”喝惯了现代高度数的酒,古代的酒在贾荣的嘴里自然没什么味。

文士将酒饮完之后,对贾荣更加惊奇了,按照自己的想法眼前的这位肯定不懂得自己说的话,而后会问及自己,没想到贾荣竟不发问,难道他没有听见自己说的那句话。

对于贾荣说的此酒不够劲道,文士也是不敢苟同,道:“将军此言差矣,此酒乃是酒中佳品,酒xìng猛烈,何谈不够劲道?”言下之意就是说贾荣不懂酒。

贾荣反驳道:“先生何出此言,我既然说此酒不够劲道肯定是因为我喝过比此酒更加猛烈的酒,先生何以以一家之言而断定。”

文士不知是争辩不过贾荣还是不想与贾荣争论,就这样静静的看着贾荣,似乎要将贾荣看透彻。

两人就这么静静的坐着,小二早已将美酒呈递了上来,二人却没有动。

还是贾荣率先打破这一诡异的气氛,将美酒倒上,笑道:“哈哈,有美酒不喝简直浪费啊!”

文士没有喝酒,问道:“将军何地人?”

贾荣摆摆手说道:“先生,你将军将军的叫着我实在是听着别扭,我姓贾名荣字志远,先生称呼我志远即可,我是武威河池县人士。”

文士点点头“哦”了一声便没有再言语。

贾荣心中颇为不满,没想到自己中规中矩的自报家门,而文士只是哦了一声便不说话了,不禁有些怒火,这文士也太没礼貌了吧。

“怎么不说话了?”贾荣语气中分明带着质问。

文士呵呵一笑道:“我要知道的已经知道了,还说什么。”

说完,又将目光看向了窗外,看向熙熙攘攘的街市。

不是贾荣没听到文士先前的话,而是自己没听明白是什么意思,自己想着先仔细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再回答眼前的文士的。

古人的思维与现代人的思维有时有着难以言喻的鸿沟,这也就造成了文士对贾荣的错觉。

看着文士不再理会自己,自感没趣的贾荣,匆匆吃完饭顺带着将那文士的账也给结了之后就回去休息了,连rì来的奔波,让贾荣也有些吃不消。

吃晚饭的时候,贾荣看向中午时的那个靠窗的位置,发现那名文士依旧在那坐着饮酒,不知是文士一直在这坐着还是提前来的。

贾荣对郭汜说道:“大哥,你们三人想吃什么就自己点,我去那边看看。”说完,向郭汜示意文士的方向。

贾荣要了一壶美酒来到那名文士的身边坐下,给自己满上。

“你又来了?”文士似乎料定贾荣会来。

贾荣点点头“嗯”了一声。

看着文士那一副不鸟自己的眼神,贾荣是气不打一处来,中午的时候就是文士就是如此,自己感觉没意思才离开,没想到文士又是这副姿态。

既然文士不鸟自己,贾荣就不停的倒酒喝酒,心中对秀儿的怀念全部寄托在了酒上。

看着贾荣,文士诧异的问道:“将军何事伤怀?”

贾荣喝下刚刚满上的一杯酒,喟然长叹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有事耽误了,今天更新来的有点迟了,不好意思!

求收求红求打赏!您的支持就是铁骑进步的动力!

多谢限制好兄弟的支持!

第六十五章:震惊

文士用诧异的眼神看向贾荣,不知道这个看似粗狂的将军怎么会发出如此经典的诗句,看贾荣的目光也与之前大有不同。//。。//

心中的仇恨、怀念并没有因为美酒的冲刷而减少半分,陡然发现文士正在用一种令人心里发毛的眼神看着自己,也从伤怀之中清醒了过来。

“先生可知这天下大势?”仗着自己对历史的先知,贾荣出声问道,就不信吸引不了你。

文士的眼中闪出一丝微不可查的光芒,一副yù言又止的样子,深思之后缓缓说道:“天下将乱!”

仅仅四字就让贾荣一惊,眼前的文士的确是深不可测,能看到这一步的人几乎是寥寥无几。

“何也?”贾荣进一步的考验文士。

文士抿了一口杯中酒,笑道:“你我皆蝼蚁也,何必考虑这些虚无缥缈之事?徒劳而已。”

“先生不知人定胜天这句话吗?”贾荣紧追着问道。

“人定胜天。”文士反复叨念着这句话,似乎这句话中蕴含着什么巨大的玄机。

突然,文士大笑道:“我只听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贾荣目光坚定的看着文士道:“天,也可以因为人而改变;先生说天下之势乃虚无缥缈之事,先生这句话难道就不虚无缥缈了?”

文士被贾荣的话问的也是一愣,不过随即恢复平rì的洒脱,道:“虚无也是因人而异。”

“何解?”

文士道:“无解。”

贾荣气的一阵白眼,心中多少有些不忿。

为了震撼震撼这个总是装作一副高深莫测的文士,贾荣低声说道:“以我观天下大势,势必呈现诸侯林立的局势,到时诸侯之间相互倾轧,重现战国之景。”

“而到时,汉朝也将不复存在。”贾荣轻轻的说道。

文士的愣愣的看着贾荣,不知是为贾荣的言语所惊,还是诧异贾荣能说出这番话,从先前贾荣说出“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就可以看出贾荣非常人也,而今贾荣又说出大汉朝将来的局势,虽然文士自诩才智过人,但也没有想的这么深远。

“不是将军之志是何?”这个话题是在太敏感,不适宜讨论。

贾荣心中那个得意啊,让你还在那装高深,半天不说一句话。

贾荣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学卫、霍,踏平贺兰山阙,保卫疆土,保卫百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贾荣当然知道这句诗是谁的,是自己称为好友的曹cāo的,心中对着曹cāo直呼抱歉,估计以后曹cāo突然心生诗意,发现自己已将他心中所想早已说了出来,不知他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文士吃惊的看着贾荣,不仅为贾荣的壮志所感动,更为贾荣信口拈来的一句诗而惊诧,不禁问道:“将军此句诗出自何处?”

贾荣得意的说道:“刚才一时有感而发!”

文士道:“此诗可有下文?”

贾荣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道:“暂时就作出这么多,回头作完了定然第一个说与先生听。”

文士不再以高深莫测的姿态出现在贾荣的面前,与贾荣不断的攀谈着,仿佛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能够顺手就做出一句诗,定然不俗。

贾荣来自未来,自然是见多识广,无论文士问及什么,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只要别问他那些诗呀经呀的就行。

一番交谈之后,文士对贾荣早已是另眼相看,贾荣豪放不羁的语言之中时不时的流露出大智慧,说贾荣粗俗吧,他有时又能说的头头是道。

看着窗外的天sè已经不早了,贾荣对着文士一拱手道:“如今天sè已晚,只是还有一事未请教先生。”

“何事?”文士说道。

贾荣说道:“与先生交谈良久,颇有感触,还未请教先生大名。”

文士缓缓道:“我姓贾名诩字文和,山野之人,不足挂齿。”

贾荣一时如遭雷击,差点一屁股坐到地上,这个名字太震撼了,对自己的冲击力不亚于八级地震,就像是一个平民与一个人交谈良久突然得知他是一个很大的官。

贾诩贾文和乃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也是使大汉加快灭亡的元恶,此人先后在李催、董卓、张绣帐下办事,最后效忠于曹cāo,是曹cāo的得力谋士。

后世评贾诩为三国第一谋士,主要是贾诩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他是三国少数的得善终而且长命的谋士。

张绣在宛城相拒曹cāo,贾诩献计让曹cāo大败而归,心腹爱将典韦、大子曹昂死于此次战争。

贾诩劝张绣降曹cāo之后就效力于曹cāo帐下,贾诩做事不想三国时期的大部分谋士,什么以死相谏之事,贾诩绝对不会做,在他看来什么都没有他的命重要。

曹cāo征江东之时,贾诩也曾多次建议,只是曹cāo未听;贾诩也知道自己的过去不光彩,除了必要的事情每天在家,不与人结交,为了不使曹cāo猜忌,贾诩嫁女只选了一个平常人家。

贾诩的大智和他的谋略深的曹cāo的喜爱,曹cāo问及贾诩立世子之事,贾诩只是以一句“吾在想刘景升袁本初”作答,使曹cāo恍然大悟,这也为他后来立曹丕为世子有着很大的影响。

贾诩的事迹令贾荣不得不去想,贾诩是个大才之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就是贾诩这一类人。

等贾荣从听到贾诩的名字中清醒过来时,贾诩已经悄然离开了,真是走神了哈,贾荣拍了拍昏昏的脑袋。

贾荣回住处的路上不断的想着贾诩这个人,突然一个想法出现在脑海里,“收服贾诩”,自己不管怎么说都只是一个武将,而且是一个外来者。

再者自己若想雄踞一方,最缺的就是谋士,只知道打天下而不知道治理是行不通的,而先前碰见的贾诩无疑是一个最佳人选,若得到贾诩这个有名的谋士相助,自己必将是事半功倍。

贾诩是东汉的“本土”人士,而且胸中有千般谋略,万般智慧,得之实幸也。

一念至此,贾荣也不再休息,翻身起床,向楼下走去。

令贾荣失望的是那个靠窗的座位上并没有贾诩的身影,看了看夜sè,贾荣嗤笑一声“现在是夜晚了,那还会有人过来饮酒。”

贾荣唤来小二问道:“可知今天在这坐的那位文士去什么地方了吗?”

小二答道:“大爷打听的那个人就住在楼上。”

贾荣急忙按照小二所说向楼上赶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