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高官 >

第32章

高官-第32章

小说: 高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途充满阳光,不可以按兴之所至草率行事。”

“姐夫,我们县委的决定,已经向市委、省委汇报过了,得到了省、市委的同意。”

“可不可以,再研究研究?”

“不可能的!”

“修复红枫湖水库决口,重现红枫湖昔日美景,听起来是一件很有感染力的功绩。可是,红枫湖周边的环境特殊,这一工程对区域环境、生态,对小流域气候,都会产生影响。”

“姐夫,你的意思是,当年你修建红枫湖水库,好心办了坏事?”

“有可能违背了生态科学……”

“有这么严重?你是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修了红枫湖水库,山上的枫叶没有以前红了,甚至不红了。老百姓‘旱改水’,粮食产量始终上不去。”

“红枫湖水库决堤两年后,为什么山上的枫叶还是半红不红,稀稀落落的?”

“我在琢磨,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是需要时间的,也许,这个恢复期比较漫长。这是个科学问题,我还不太明白。但是,我觉得,只要不重建红枫湖水库,给这里的生态足够的休养生息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一切都会恢复的,满山枫叶也一定会变红的……”

“姐夫,你什么时候变成诗人了?太浪漫了。可是,文人岂能治国?儿女情长,优柔寡断,怎能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卓权,我现在是一介平民,无权对你下命令,要求你改变主意。但是,我是你的姐夫,亲情要求我实话相劝,尽量使你,使我,不走或少走弯路……”

“我要独立思考。”

谷川吹灭了油灯,说:“卓书记,咱们睡觉吧。”

卓权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说:“谷省长,真有些不习惯,很少这么早睡觉……”

“你以为这是你县委书记的办公室啊?这是我们大山沟里的茅屋土炕,点灯熬油太浪费了。”谷川说着,先躺在了炕上。

“只能入乡随俗了,实在没有办法。好在,能跟副省长同住一室,共睡一铺土炕,也是值得骄傲的。将来退休了写自传时,这可是一个不错的卖点。如果你将来当上了更大的官儿,这间茅屋也要重点保护起来,供人们瞻仰。还要专门注明,此屋是‘谷川同志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你这是明显的讥讽领导。”

“我是在赞扬,属于溜须拍马的一种。”

“得了吧,我现在可是一介草民,无职无权。”

“哪里,最起码,还是省委书记的特使,钦差大臣。”

“行了,行了,你别给我戴高帽了,我的处境,我最清楚。顶多算是以观后效,戴罪立功。”

“姐夫,这可不是你的个性啊!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这是你经常教导我的。”

“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过的。”

“对对对,你老人家说过的是,人在仕途,其实是走上了不归路。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勇于面对任何挫折。”

谷川翻了个身,说:“卓书记,你准备给我上党课吗?”

“不敢不敢,只是觉得机会难得,就近向姐夫求教。”卓权摸索着脱了衣服,躺在了谷川的身边。

屋子里静了下来,谷川和卓权在想着各自的心事。

蛐蛐在叫,虽然声音断断续续,却很顽强。土炕散发着一种特殊的气味,谷川觉得很熟悉,却又有些不习惯。

“姐夫,”卓权在黑暗里轻声叫了一声谷川,“你睡着了吗?”

谷川轻叹了口气,说:“我也没有早睡的习惯。往常,这个时候一定在应酬。接待上级领导,陪同方方面面来的重要人物。忙完了,还要处理公文什么的,不到半夜,哪能闲下来?”

“那……我就陪领导再说说话吧,省得领导闷。”卓权说着,要起身点灯。

谷川制止说:“点灯干什么?就这样说说话吧。你没听人家说嘛,在黑暗中交流,更适合于袒露真情。”

“有道理,有道理。”卓权习惯地迎合道。

“所以说,你别总想给我上课。讲官场,你还嫩了点。”

“是啊,姜还是老的辣,我知道。姐夫永远是我的导师,我一定虚心向姐夫学习,一辈子做你的好学生。”

“你这番话,听起来挺舒心的,但是不是真心实意,就无从可考了。”

“千真万确,实实在在的心里话。”卓权点着了一支烟,烟火的光亮像一个蜡烛,随着他的手势在飞来飞去。

谷川没有说什么,屋子里又静了下来。

“姐夫,你说也真是怪透了。虽然入仕为官千难万难,人们还是前赴后继,千方百计往这条道儿上挤。”卓权感慨,“官瘾,其实是心瘾,根深蒂固,难以根治。”

“是啊,入仕为官,是中国人溶入血液的情结。大圣人孔子怎么样?自命清高的老夫子,照样对权力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为了乌纱帽,他也放下身段,舍弃颜面,周游列国,自我推销,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地方。圣人尚如此,我们有从政为官的厚望再正常不过了。”

“这些年,我悟出的道理是,为官最重要的是不可贪腐。史书上记载的一个典故,对我影响至深。”

“什么典故?不妨交流交流。”

“典故的名字叫‘不贪为官’。说的是春秋时期,一位名叫子罕的官员拒收宝玉的故事。那位官员坚持操守,以廉为政,很是令人钦佩。”

“是啊,古训说得好,‘临财莫如廉’。从政为官,首先坚守的,就是清廉这条防线。可是,我最近,在这一点上,认识又有了深化。我觉得,仅仅是做一名清官,是远远不够的。”

“姐夫,请赐教。”

“最近一个时期,我冷静地思考了一些问题。”

“悟出什么真谛?”

“做一个清官,标准太低。”

“你是说……”

“‘民心不可慢,天道不可欺’。”

“‘民心不可慢,天道不可欺’?”

“嗯……”

高官 第四部分 《高官》第十三章

1

两封来自红枫湖的信,放在胡水云的案头。

一封信是母亲寄来的,带着大山的气息。胡水云总是愿意将母亲的来信,在案头放一阵子,然后在衣兜里揣些日子。因为路途遥远,交通又十分不便,胡水云每年除了因为工作偶尔回远山一次半次,只在春节时才赶回老家,和父母一起过个团圆年。另一封信也来自红枫湖,是她心仪的男友,枫桥村的党支部书记接未归写来的。

清晨的阳光,如清澈溪水般涌进胡水云的办公室。离上班还有一个多小时,住集体宿舍的她,常常早早来到办公室。

母亲的信,还是老生常谈。反反复复地叮嘱女儿要按时吃饭,什么“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什么“有金山,有银山,一日大不了三餐饭”。

信中,母亲告诉女儿,县里要办一个什么枫叶节,说要办得比过年还热闹。乡里村里干部挨家挨户下了死命令,必须把这个节当成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村里给各家各户分配了任务,有的家要出五头牛,有的家要出十头猪,有的家要出十五只羊,有的家要出二十只鸡……这些牛呀、猪呀、羊什么的,都要交到乡里去。乡里要在通往红枫湖的枫廊两侧,建千头牛栏、万头猪场、十万只羊圈、百万只鸡舍……干部们说,枫叶节时,要来好多外乡人,还有一些外国人。客人们都要从枫廊路过,把这些牛猪羊鸡聚到一起,就是给他们看的,让他们看看我们山里人多富足,人家就会把大把大把的钱扔到我们这里来投资办厂子。还说,这是咱山里人的脸面,大家要克服克服困难,把粉擦到脸上。

母亲的难处是,家里只有三只鸡。而村里下达的任务,是咱家要向乡里交二十只鸡。当然,枫叶节过后,这二十只鸡会退回来的。邻居们也都犯愁,没有谁家能完成乡里、村里分配的任务。没法子,只好到外县的亲戚家去借。

母亲在信中还说,这个任务是板上钉钉的,头割下来也得完成。乡里干部说了,谁家不完成任务,乡里每年补贴各家各户的化肥款、地膜款……通通扣下,想沾边门儿都没有。

母亲向女儿诉苦,希望女儿帮帮家里,想想办法渡过这道难关,迈过这个门坎儿……

看完母亲的来信,胡水云觉得哭笑不得。

家乡要举办中国远山首届国际枫叶节的消息,胡水云早就知道了。就如何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于国际枫叶节,并在这一重大活动中建功立业,远山县团委专门给团省委写过报告,除汇报他们的活动方案外,还希望团省委给予必要的支持。胡水云对在自己家乡举办国际枫叶节,是举双手赞成的。她认为这一创意很新颖,一定会产生轰动效应,吸引大批国内外客商前来参加活动,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极大地改变枫叶之乡的落后面貌。正是因为赞赏这一创意,又出于对家乡的感情,胡水云请示团省委主要领导同意,让团省委下属的青年刊物《农村青年》杂志社,给远山县团委赞助了三十万元人民币。同时,团省委还发出号召,号召全省团员青年立足岗位做贡献,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中国远山首届国际枫叶节”活动。

可是,母亲的来信又让胡水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她隐隐约约感觉出,这个活动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有过分追求表面文章,刻意制造轰动效果的味道。

胡水云想,要找个机会回远山去一次,和县委书记卓权说一说自己的忧虑。她很崇拜卓权,在和这位大机关下来的县委书记接触后,认为他身上散发出一股当代青年的勃勃朝气和人格魅力,是典型的个性官员。

高官 第四部分 《高官》第十三章(2)

另一封信,是远山县红枫湖乡枫桥村村支书接未归写来的。虽然同是红枫湖人,但胡水云家住在枫韵村,与接未归家住的枫桥村不为邻。但是,几次接触之后,胡水云十分欣赏这位“老乡书记”。她觉得,这位小书记质朴、憨厚,又很有思想。她甚至认为,家乡的未来,山乡经济发展、老百姓的富足生活,都寄托在他的身上。并且,他,一定不会让父老乡亲们失望的。或许是因为欣赏,或许是因为同乡,胡水云对这位村官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

接未归的信写得很长。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按胡水云的要求,介绍了当前农村青年的思想状况。第二部分,汇报了自己正在努力推进的宏伟规划。他把自己描绘的山区发展蓝图,称之为“绿色产业工程”。所谓“绿色产业工程”,就是要结合红枫湖的资源优势,努力开发山上的绿色资源。具体规划是,先开发三个绿色品种:山野菜加工、林蛙养殖、药材种植。

“绿色产业工程”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办法详尽,经济指标分析科学。胡水云看完,不禁拍案叫绝。

有一次,在和接未归交谈时,胡水云曾经有过承诺。作为红枫湖人,又是团省委青农部的副部长,她很愿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欢迎接未归有什么困难尽管找她,她会尽力帮助的。她还透露,自己和省政府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副省长认识,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通天”,取得省里的支持。

接未归在信中写道:

胡部长:

我是一个小小的村官,农村最基层的普通管理者。无品无级的村官,和你们大官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我的同行们有一句话:“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县官好当乡官好当村官难当”。“咋折腾也还是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