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世强国梦 >

第14章

乱世强国梦-第14章

小说: 乱世强国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医药的研制程序,一种药在动物身上观察疗效的实验结果判为有效之后,还不能马上就拿来给广大病人使用,还必须经过临床对比试验,最后才能决定是否成为一种新药。

很显然,在现在的中国还不具备这种条件,例如上海成立最早的近代医院之一同仁医院现在不过有十九张床位,很多病房还是简易铁皮房,医生嘛,在肖志华看来,也不过是几个二把刀而已。

好吧,既然与布朗学院有协议,那就由他们来完成这最后一步吧!自己只要确定此药绝无问题,尽可以先行生产,等药物临床通过后再应用。而且最关键的是自己还掌握着磺胺在**中发生作用的秘密,那就是细菌生存,必须有对氨基苯甲酸为其合成核酸提供辅酶。由于磺胺药物的分子结构,电荷分布同对氨基苯甲酸很相似,从而影响核酸合成,则使细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再利用机体各类防御机能克服细菌感染。药物的机理他们不明白,便无法发现和生产更多、更廉价的类磺胺药物。虽然这只是个时间问题,但自己却可以此作为筹码,以获取最大的利益。

肖志华计议已定,吩咐他的助手暂时对此事保密,并继续进行药物其它方面的测试,他则收走了所有的实验记录。因为实验中的几道关键程序是他亲手做的,所以即使有人嘴巴不牢靠,也造不成大的危害。

“已经研制成功了?”当卜舫济听到肖志华带来的好消息时,不禁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追问道。

“是的。”肖志华很肯定地点了点头,平静地说道:“现在只差临床对比试验了,人类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就会又增添一个强大的武器。”

卜舫济对肖志华异常的冷静感到很不可思议,他搓了搓脸,试探着问道:“乔森,这将挽救成千上万的人?是不是这样?”

“是的,确地的说应该是能够挽救千百万人的生命。”肖志华停顿了一下又强调道:“这应该是世界上第一种针对细菌性疾病的药物。”

正文第二十五章宋耀如的卡尔爸爸

“世界上第一种?”卜舫济喃喃地重复了一遍,然后两眼放光,在屋中急急地踱了两圈,抓住肖志华的双臂使劲摇着,兴奋得声音都有些变调,“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乔森,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对你来说,这意味着你将享有世界声誉;对我来说,却是大学梦的即将实现。想想,乔森,有了你的发明,圣约翰书院的实验室就可以称为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与世界名牌大学相提并论。这实在是太美好了,我要回美国注册,马上就走,这一刻我等了十几年了。”说着,这个家伙竟有喜极而泣的倾向。

肖志华安慰性地拍了拍卜舫济,说道:“我要在报上发表研究成果,并给布朗大学的恩格教授发电报,请他来上海一趟……”

“请恩格教授来上海?你不回美国吗?”卜舫济很奇怪地问道。

“我不回去,我讨厌那里的气氛。”肖志华皱着眉头说道。

卜舫济愣了一下,转而理解地点了点头,安慰道:“是啊,很多美国人都疯了,希望他们早日清醒,不要再做伤害中国人民感情与尊严的事情。”

“你这番有理智的话,让我有点感动。”肖志华淡淡地笑了一下,说道:“希望校长到达美国后,能够帮我做点事情,当然,对你来说,只是举手之劳。”

“没有问题,只要你不让我去枪击美国总统。”肖舫济心情很好,很大方地答应道。

“当然不会,不过,我要事先安排一下,在你启程的时候,我再和你说。”肖志华笑着说道。

…………………

肖志华通过报纸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后,倒出现了墙里开花墙外红的现象。外文报纸反应热烈,不少医界人物撰文高度评价此事,虽也有置疑之声,但基本上都属于学术探讨范畴。美国的布朗大学响应的最为积极,将与肖志华签订的协议公之于众,颇有伯乐识马,高瞻远瞩的自豪。并且宣布,由恩格教授为首的科研小组将马上启程赶赴上海,对这一创世纪的抗菌药的发明予以验证。

与之相反的是,国内的中文报纸反应冷淡,一来是国内缺乏特别专业的医界名人,还不明白此项发明的重大意义;二来此时报纸上硝烟弥漫,正在进行热火朝天的大论战。起因当然是肖志华以森樵的笔名发表的《提倡民主与科学》一文,批儒反孔的,兴儒何孔的,两派各抒己见,口水战打得热闹无比,外地的报纸陆续被卷了进来,并有向全国蔓延之势。

口水战打得激烈,而煽阴风,点鬼火,挖大清国墙脚的肖志华此时倒不声不响,冷眼旁观起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扩展的面越大才越好,最好由报界波及到社会各角落,由精英知识分子传到平头百姓。

肖志华嘿嘿坏笑着,憧憬着、意淫着,活脱脱一个阴谋家的嘴脸。

“想什么呢?笑得如此——如此——”宋耀如生生将“淫荡”两个字咽进了肚里。

“没什么,没什么,呵呵。”肖志华双手捏了捏脸颊,努力使自己恢复了矜持的表情,轻咳了一声说道:“耀如兄,那个招蜂引蝶计划,实施得如何了?”

“资金,还是局限在这里。”宋耀如微皱着眉说道:“建化学工厂已经几乎倾尽了我的全部钱财,拒美运动以来,我又废止了同美国公司的好些贸易合同,只此一项,就使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我已经准备出卖阜丰面粉公司的股份,以及华美印书馆产权,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大的缺口啊!”

肖志华咂咂嘴,宋大款怎么好象快成了一口被抽干的井了,不说不知道,他这个甩手掌柜的是不是有些太不象话了,空口白牙,到现在还一分的投入也没有呢!

“那个,是不是联络一下其它的商界人士?”肖志华试着建议道:“趁着苏州河东岸的地皮还算便宜,我们应该先下手。耀如兄,其实我是真不好意思,光让你出钱,我却——”

“说这话就不把我当朋友了。”宋耀如挥手打断了肖志华的话,咧嘴笑了笑,说道:“我这几年为革命党筹款多次,不厌其烦地宣讲,逐个地要求募捐,在某些人眼里都成了高等乞丐了,所以不能无休无止惹人厌烦。等到药厂开张,有了利益吸引,就不怕那些商人不闻风而来。至于现在,我已经有了办法,你不用担心。”

“什么办法?”肖志华不放心地问道:“可别倾家荡产啊,咱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是我太心急了,耀如兄可不要过于冲动。”

“呵呵,得到你的关心,这就足够了。”宋耀如将身子向椅子上靠了靠,缓缓而坚定地说道:“我要去美国筹款,旅美华侨中有不少人发了财,在致公堂我还有几个熟人,可以向他们请求援助。还有我的义父,卡尔将军,他曾来信邀请我重游卡罗莱纳州,并提出过愿意向中国的教会组织赠款。”

“你的卡尔爸爸,就是你在美国上学时的监护人,很有钱的那个庄园主?”肖志华听宋耀如曾谈起过这个人,这位卡尔将军,实际上在南方同盟军当兵时连军官都不是,将军的衔是在他成名后,由北卡罗莱纳州退伍军人协会授予的。他出身于富豪之家,祖上以种植烟草、棉花起家,到了卡尔将军手里,气派更大。

“是的,就是我上三一学院时的监护人,对我非常好。”宋耀如说道:“现在他不仅是当地最大的烟草和棉花种植园主,还投资开办了一家当地最大的纺织厂。另外,他还是达勒姆第一国家银行的主要股东之一。”

“有这么一个大靠山,你为何早不找他?”肖志华不解地问道。

“当初我曾向他募捐过政治捐款,他要我不要去冒险,说中国革命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他不会把钱投到毫无希望的地方。”宋耀如解释道:“当然,他也表示,如果我有发展实业的机会,他可以慷慨地贷款给我,他要我做一个东方的玛利逊,而不是东方的林肯。”

“这么说,去美国寻求资金支持的希望很大呀!”肖志华点了点头,有些歉意地说道:“耀如兄,我现在说什么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但我还是要给你一个承诺,将来,我会让你赚到很多的钱,让你的投入得到最丰厚的回报,我相信我能够做到。”

“我也相信你能做到。”宋耀如笑着欠身拍了拍肖志华的手臂,感慨地说道:“我相信我的眼光,把宝都押在你身上,绝对没错的。”

“对,绝对没错。”肖志华使劲握了下宋耀如的手,信心满满地说道。

……………………





正文第二十六章张园拒俄会

在肖志华看来,中国文化象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老子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多么精僻的社会道德的描述,对于个人来说最需要的是人格的平等,需要自己养活自己,要有自主权,有自由的环境去发展自己的智慧。而孔子的道德则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便造成国人的大脑严重地丧失了自我‘人权’的意识,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他们都成了自愿地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跑龙套的‘木偶’,也即孔夫子及其儒家的‘五毒’的阴魂提着线表演的‘木偶’。

宋耀如和卜舫济走后,他一边继续自己的医药研究,一边通过报纸关注着外界的变化,并再次以森樵的笔名发表了类似于鲁迅拿来主义的批判继承这个观点,具体内容则是占有、挑选、创新。并指出“采用外国文化的精髓,加以发挥,使我们的思想更加丰满正确是一条路;择取中国传统的优质的遗产,融合新学说,进行别开生面的创新也是一条路。”

因为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人的意料,国人扒粪的特点大爆发,让他实在有些看不下去。这已经偏离了他的本来目的,他实质上是要批判那些被旧意识形态所扭曲了的、庸俗化了的孔学,醉翁之意不在酒。当然,即便有一批知识精英因国家的落后挨打而“迁怒”于以孔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发出了一些偏激之辞,但将其放置在民族处于危亡的背景下,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怨怒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而现在的批判者已经渐渐脱离文本,泄愤式地随意拾取某一观点来缠对方的小脚。实质上,就是在互相胡批,已然丧失了明确的目的性,失去了价值指向,沦为毫无意义的聒噪。

肖志华很郁闷,很抓狂,可转而一想,即便是如此,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吧,对,尝试过就不后悔,改造国人的思想,绝不是短时间内能成功的,这也许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冬天再冷,也会一次次地在风雪中消隐,春天虽然千呼万唤,也总是要来的。坚持,只有坚持奋斗,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而且,肖志华有了相当大的转变,他决定用实际行动参加到令人热血沸腾的大革命事业当中,去认识更多的有志青年,去影响更多的爱国志士。

1903年真是个多事之秋,四月,广西巡抚乞求驻屯谅山的法**队入境平定游勇之乱,又向亨达利银行商借巨款,并答应事平后以广西路矿利权作为报答。这种无耻的卖国行径被披露后,犯了上海爱国市民的众怒。二十五日,上海爱国市民五百余人在张园举行拒法会进行抗议。两天后,在张园又举行了拒俄大会,抗议沙俄军队霸占东北,声援留日学生的拒俄运动。

上海张园,是中国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