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燃烧的岛群 >

第121章

燃烧的岛群-第121章

小说: 燃烧的岛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知识丰富和广博。他曾是“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和“密歇根”号战列舰的炮术军官,还在海军学院执教过,他当过尼米兹的参谋长,也搞 过海军战略计划工作。他什么船都指挥过,什么人都领教过,再也没有两栖登陆这种复杂的陆海空立体战争更适合特纳的性格和气质了。他是个天生的两栖战将军。

L 日黎明前的暗夜里,天气好得出奇。天随人意。大海平静,月华如银,安谧的海面泛起层层亮辉。东南风没有变向,否则特纳将决定在冲绳东岸的中城湾登陆。很可 能,中城湾会变成象贝蒂欧凹湾那样的屠场。一切顺利,天气凉爽,给在热带海洋上远航疲惫的战士们带来刺激和兴奋,日本终于接近了。夜航如漫游在黑色的草原 上,天狼、牵牛星、织女——等北半球导航星在云隙中闪亮。两千艘舰艇从庆良间列岛方向上逼近了冲绳。

攻 占冲绳的意义比迄今为止美军夺占的任何海岛都重大。一看地图,外行人也会明白。冲绳到九州和台湾都是二百四十海里,到中国三百六十海里。从那霸起飞的美国 中型轰炸机,可以控制整个东海、日本大部分、台湾和中国华东沿海,日本几乎所有重要的军事设施和工业区都无法免遭空袭。冲绳的中城湾、良好的机场和大片开 阔地带,足以屯扎陆海空军部队,作为向日本本土进攻的前进基地。冲绳之于日本,如同古巴之于美国。象攻占硫黄岛一样,冲绳是必须拿下来的,无论付出何等代 价。但特纳中将想尽可能少流血。

袭 夺庆良间列岛是特纳心血来潮的一招妙计,大概源于“电流”战役。当时,如果先兵不血刃地攻占贝蒂欧东面的拜里基岛,然后再打贝蒂欧,也许结果完全两样。他 打出庆良间这张牌,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庆良间有十个大点儿的岛子,上面险峰兀立,庆良间海面礁石如林,既不能修机场,也无法建码头。弄得不好,会连“ 冰山”也砸锅。然而特纳顽固地坚持,终于拍板定案。毕竟,庆良间离冲绳只有十五海里,而美军在太平洋上距冲绳最近的补给基地菲律宾莱特岛,也在八百海里之 外。布鲁斯陆军少将指挥的步兵七十七师,在基兰海军少将的舰队掩护下,一举夺占了庆良间列岛中八个最大的岛屿。陆海军合计伤亡不到五百人,而夺得的这一片 不动产的价值简直无法估量。

特纳不可思议的灵感又对了。

舰 队刚接近冲绳的海岸,天变阴了。覆盖在白沙海滩上的晨雾渐渐消散,云层的漫射光使岛上的景物变得异常清晰。特纳中将站在“埃尔德拉多”号指挥舰上,用望远 镜远眺冲绳的山川。那里是一片绝对的死寂,在镜头的视角里,特纳无法找到一个人、一门炮、一头牛、一只鸡,仿佛在一个宗教节日,所有的岛民都到礼拜堂里做 弥撒去了。日本的守军沉默着,对海岸外的美军舰艇不理不睬。大概,他们等着美军一上岛,就用钢铁和烈火来招待入侵者。有了帛琉岛和硫黄岛的经验之后,经验 告诉特纳,越是寂静的岛子越可怕。

特纳并不害怕。

他 的脸上掠过一丝冷笑。仿佛是个高明的棋手,看透了对手的意图,城府很深地让对方先打出手,然后再应一招。他有极充足的兵力和火力,四十万远征军和上万门大 炮,敌人在滩头抵抗越激烈,战斗结束得就越快。即便打帛琉或硫黄岛式的消耗战,他也奉陪得起。他甚至在讥笑麦克阿瑟,为了一顶虚荣的桂冠,在远离日本一千 多海里的地方苦战,陷入碧瑶山区的持久战中,挨不上日本一根毫毛。而他却命中了靶心。占领了冲绳,等于敲开了日本的大门,

受 特纳指挥的几十万陆海军官兵,无论是久经战阵的老兵,还是入伍不久的新人,全都沉溺在紧张的气氛里。在太平洋岛屿战争中,到处都留下了滩头血战的战场。没 有一次不付出高昂的代价。美军士兵们匆匆忙忙祈祷,狼吞虎咽地吃登陆早餐,写遗嘱,背野战条例和登陆条例,全神贯注地看着形形色色的火力支援舰打炮,甚至 愣了神,忘了话。他们本来都是很活跃的人,喜欢多喝酒,多说美国式的笑话,多吃几口肉片炒蛋或红肠蛋、火腿蛋,多谈论几遍玛丽或珍妮。但是,琉黄岛之战把 他们打怕了,打傻了。最优秀的三个海军陆战师,在那个火山灰没膝的火腿状海岛上被打成了残废。约翰·巴西龙死在那里,他是瓜达尔卡纳尔最有名的机枪手。里 德·张伯仑也死在那里,他是在菲律宾打了三年游击的大名人。张伯仑本是麦克阿瑟委任的少校,他认为陆战队的荣誉更祟高,就辞去了陆军职务,在陆战队里当一 名“永久的上士。”到目前为止,硫黄岛上还响着枪声。而冲绳——Okinawa,单单这个威严逼人的名字就意味着血腥,谁也不知道是否还能吃上中午饭,

炮击舰艇的射击开始延伸。特纳看看腕表,八时三十分。这个钟点同指挥地面战斗的布克纳尔中将的表针分秒不差。一经登陆,战争将由第十集团军司令布克纳尔指挥。现在,云层合缝,蔽住阳光,凉风习习,海浪不兴。

特纳中将发出了“‘冰山’作战开始执行”的H时信号。他转身对参谋长说:

“现在开始登陆。”

9

希 金斯艇靠上了白沙海滩。冲绳西海岸没有太平洋上每岛必有的珊瑚礁脉,小艇直接上岸,顺利极了。铰链拔出,前跳板放到水里,奥勃莱恩上校的参谋们冲过没膝的 海水,奔向沙滩。极目天边,从北到南,都是一望无际的灰色舰艇,形态千奇百怪,桅樯密如无边无际的森林。任何一个人,置身在这片人与钢铁的森林中,都会感 到浩浩荡荡的气势,壮观磅礴的力量,从而激发出一种战争的豪情。

从 残波岬到牧港之间六英里的一段海岸上,美军将平行登陆两个军。其分界为比谢川。河北划给海军陆战队,由盖格指挥第三两栖军登陆。河南归陆军第二十四军,司 令官是霍季少将。从北到南的滩头标为:红滩、绿滩、蓝滩、黄滩、紫滩、橙滩、白滩和棕滩。共有四个师的官兵将同时踏上冲绳海岸。

伤 好病除的休伊·莱顿少校也从美国赶来参加了这场大型团体操。休伊本来可以呆在国内,呆在老婆身边,看看报、聊聊天,打发掉战争的其余日子。战争的结束已经 很明显了,但是休伊体内产生了象候鸟迁飞那种奇特的变化,他日益烦躁不安,发脾气,举止失常,神志恍您,害得巴巴拉也无心干活。休伊终于决定重返海军陆战 队,哪怕只当一名连长。他把行李都收拾好了,才平静如初。战争铸造了职业军人,军人的使命就是战争。

休 伊在陆战一师找到了职位,那职位正是一名连长。当时,他乘的飞机从夏威夷到瓜达尔卡纳尔,正遇上陆战一师在瓜岛近的拉塞尔岛舔伤口。奥勃莱恩上校早就认识 休伊,他们还是在“瞭望台”战役中结下的友情。奥勃莱恩立刻拉他入伙。他悄悄告诉前“海魔”人员,陆战一师将打冲绳,而“海魔”师仅仅担任预备队。休伊就 此留在了拉塞尔岛,而没有去塞班报到。

休 伊的连队从坦克登陆舰上换乘机械化登陆艇,汇入秩序井然的登陆艇波中。它们都编好了队,在停泊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整齐得象奥运会入场式的运动员方阵。陆 战一师的正面分了四段海滩,每段海滩由三般火箭艇提供火力支援。分界线上是一艘猎潜艇,它升着一面特别大的彩旗,旗色就是海滩的颜色,蓝二黄二,一目了 然。火箭艇和猎潜艇后面,有两艘指挥艇作为两栖坦克和两极输送车的先导,两极车后面是坦克登陆艇和机械化登陆艇。每波之间由小艇指挥,每团之间有彩旗艇分 界。登陆场面,严密而雄壮,整齐又辉煌。回想起当年塔拉瓦登陆混乱不堪的狼狈相,休伊感慨万千,今非昔比,不胜沧桑。美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作战方法,它的 核心在于发挥美国资源、技术、智力和实力的优势,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打一场以自己为主的战争。休伊对美国赞美之余,不禁想到敌人。四年前,那个只有 美国钢铁十五分之一,汽车五十分之一,石油产量一百分之一的贫瘠岛国,并没有采用这种罗马军团入城仪式的方法,也没有这么些仅仅发明一两年的新装备,却也 把战线推得如此之远,以至于美国、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用了三年时间,才夺回日本人半年强占的空间。如果日本人当时拥有今天美国的力量,那历史又该如 何写呢?

坦克登陆艇波越过了LCI火箭船,船上一片欢呼:“They are ing!”(他们来啦!)日本人仍然没吭声,只打了几发迫击炮弹,美军一阵火箭轰击,迫击炮也哑了。

奥劲莱恩上校在布满弹坑的沙滩上走了十几步,没有敌人向他开枪开炮,美军的炮火也停止了。一辆捆着浮桶的谢尔曼坦克碾过松软的沙滩,从他身边开过,爬上被舰炮轰塌的石砌防波堤,向内陆冲去。

难道这就是“可怕”的冲绳?

奥勃莱恩耸耸肩,迈进一辆刚上岸的指挥吉普车,向纵深开了五百码。海滩后面是微微上升的缓坡,有日军修筑的零星工事,但里面一个人也没有。倒塌的防波堤后面是一大片麦田,长着齐腰高的大麦。轻风吹拂,麦穗象海浪似的起伏,一派静谧的田园风光。

奥 勃莱恩看到一个被炸毁的古墓。他一下子就认出这是冲绳岛特有的龟甲墓。它们呈字母Ω状,用条石砌成,缺口朝西,那边是中国大陆。奥勃莱恩决定在这里建立他 的团指挥所。敌人的抵抗仍然微不足道。三小时了,登陆部队不顾一切地插入内陆。陆战一师的战区南沿是比谢川,北沿是渡具知渔村。奥勃莱恩团的目标是攻占读 谷机场。读谷机场是第三两栖军第一阶段攻势中唯一的目标,原计划用三天占领,但行家们都认为要求过高,从硫黄岛的战况看,一周内拿下来就不错了。

天 由阴转为多云,后来居然晴了。杏黄色的太阳照耀着杂乱无章的滩头,到处是箱子、桶、车辆和船,运输兵象蚂蚁一样忙碌,赶运特纳下令抢卸的“热货”,即作战 急需物资。纵深内的大部分工事相当完好,有许多是塔拉瓦型的半地下火力点,还有一些是德国式防御体系,比谢川入海口有两块巨大的石灰岩山丘,上面布满了蜂 巢般的工事,很象诺曼底登陆战中奥马哈滩头的那块悬崖,它曾把一团美军打得粉身碎骨。然而冲绳滩头却没有设防,工事筑得好好的却被放弃了。

真是件怪事。

奥勃莱恩团的士兵冲上一片石质台地,读谷机场遥遥在望。读谷机场有四条跑道,是一个“真正的机场。”奥勃莱恩用望远镜看到机场滑行道上停着许多破飞机,塔台完好无损,一切地面设施似乎都未遭破坏,“诱惑大极了。”

他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攻占机场。天色迟暮,按陆战队原则,本该就地构筑防御阵地,准备反击日军的夜袭。但奥勃莱恩随机应变,决心抢下悬赏的“大奖。”

他的指挥车开上台地,距机场仅四百码。一团官兵发起了一次冲锋,打到了机场边缘。日军主力仍然躲在云里雾中,难道这么重要的战略目标就轻易拱手送人吗?美军陆基飞机一旦使用了读谷的跑道,冲绳海域的制空权就定属美军无疑了。日本司令宫难道连这点儿常识也没有吗?

一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