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醉枕江山 >

第962章

醉枕江山-第962章

小说: 醉枕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群情汹汹之下,李显顿时退缩了,尽管梁王和韦后不肯放弃这个机会,不断向他施加压力,李显依旧犹犹豫豫,不敢贸然下决定。就在这种僵持之中,朝廷捱到了则天皇后的大殡之期。

大殡之后,李隆基和他的两个兄弟连王府都没有回,半路就离开出殡队伍,马不停蹄地赶回封地去了。武三思获悉这一消息,再仔细权衡一番,收于收敛了把相王和太平一网打尽的野心。

如今的情形是:百官坚决反对,地方上又有李隆基三位王爷领军治民,南衙禁军近来也有些不甚安份,王同皎谋反的事暴发的又太突然,武氏一族完全没有准备,而韦氏一族则刚刚兴起。

这种情况下如果把相王和太平公主逼得太紧,一旦他们狗急跳墙。鹿死谁手,殊未可知。面对这种情景,已经占据了优势的武三思何必轻易冒险,武三思把自己的意见对韦后一说,韦后却不甘心,眼珠一转,又把主意打到了张柬之五人身上。

武三思也觉得,张柬之五人虽然已经是没了牙的老虎,可是如果有机会再踢他们一脚,彻底断送他们东山再起的可能也未尝不好。于是马上授意一班爪牙,重新炮制出了一份供词。

李显明知张柬之五人是冤枉的,可他对张柬之五人扶自己登基的恩情并没有记住,却牢牢记住了他成为皇帝之后张柬之五人是如何的嚣张,李显默认了这份供词的真实性。对张柬之五人下手了。

李显下旨:五王因对皇帝心生不满,怂恿王同皎等人刺杀梁王与皇后。试图挟天子以令诸侯。罪莫大焉。念及他们有从龙之功,且有十次免死之铁券,所以不予重惩,着五人削除王爵,贬到地方任刺史。

王同皎等人事机不密,恰如杨帆所说。不仅害己,而且害了别人。这时正是神龙二年的阳春三月,距离五王政变,推翻则天女皇。拥戴李显登基刚满一年。

三月初七,李显以谋逆罪将王同皎、张仲之和祖延庆三人在都亭驿处斩。宋之问、宋之逊两兄弟因告密有功旋即授予五品官,宋之逊的儿子宋昙也被封为尚衣奉御。

一晃又是半个月过去了,都亭驿的血迹已被春雨洗刷的干干净净。

相王府里,李持盈坐在自己的闺房内,若有所思地看着手头的一份密报。

密报是从宫里传来的。

自从李隆基离开长安后,与宫里联络的事情就交给了李持盈。李隆基选择李持盈,是因为李持盈和他是一母同胞的胞妹,兄妹二人感情最好。他的大哥和二哥虽然留在了长安,但大哥身为相王世子,繁杂事务较多,二哥性情又太过暴躁,也只有小妹才适合做这个事情。

李持盈所看的这份密报是关于杨帆的,近来高力士从上官婉儿那里了解到了很多有关杨帆的情报,高力士当然不清楚这些情报都是杨帆有意泄露给他的,他只觉得这些情报对李隆基很有帮助,而且高力士也很乐于让自己所报效的小郡王赏识自己的大恩人,最好能促使杨帆为李隆基所用,所以对于有关杨帆的情报他更加热衷呈报了。

“这个家伙还真的很厉害呢。万骑精兵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三哥说叫我帮他多多注意可以拉拢的手握重兵的朝廷大将,此人既手握重兵,又对梁王和韦后不满,应该值得拉拢呢。”

李持盈想着,一双秀气的大眼睛轻轻地眯了起来。

十六岁的少女,已是到了青春慕艾的年纪了,她手托着香腮,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起来,这一想便想到了那多少次令她面红耳赤的一幕:她,红裙如伞,自天而降,落在杨帆肩上,想到内里空空,光光的屁股坐在人家身上……

李持盈很不自在地扭动了一下臀部,好象那里有蚂蚁在爬。她轻轻啐了自己一口,不知想到了什么,脸蛋儿悄然晕红,眉梢眼角漾起一抹旖旎的春意。

“十娘、十娘!”

霍国风风火火地从外边跑进来,比李持盈小了几岁的霍国在这个时代也算是一个大姑娘了,虽然她的身材和脸蛋还是带着一点婴儿肥,可是眉眼已经生的非常可爱。

“吵什么吵呀?”

突然被人打断绮思,李持盈很不高兴地收起密柬,瞪了妹妹一眼。

霍国喘着气道:“出事了,出大事了,人家刚听管事说的,你要不要听?”

李持盈打个哈欠,慵洋洋地道:“什么事儿呀,你要说就说,不说拉倒,人家正犯困呢。”

霍国是个急性子,李持盈知道霍国心里藏不住话儿,霍国果然主动开口啦,她神秘地道:“十娘,你知道吗?朱雀大街上有人贴了好多份揭贴呢,揭贴上说……说梁王跟皇后娘娘私通,说他们**宫闱呢。”

“什么?”

李持盈这一下只惊得花容失色,腾地一下跳了起来,失声道:“竟有此事?”

※※※※※※※※※※※※※※※※※※※※※※※※※※※

“圣人!圣人!娘娘自尽了!”

“什么?”

李显唬得一跃而起,把一摞奏章带翻在地。

他吃惊地问道:“皇后自尽?所为何事?皇后怎么样了?”

那报信的宫娥急急摇头道:“奴婢不知娘娘为何自尽,幸亏发现的及时,娘娘已被救下,如今正在施救呢。”

李显一听,急忙离案道:“我去看她。”

李显匆匆走到殿门口,这时一个太监赶来,道:“圣人,梁王有事求见。”

李显把袖子一甩,道:“让他等着。”

李显匆匆赶到皇后寝宫,韦后正悠悠醒来,一见李显,立即放声大哭道:“想我韦氏也是大户人家出身,自从跟了你李显,福不曾享着半点,却跟着你在房州担惊受怕地过了十六年苦日子。好不容易苦尽甘来,却又为了你被人如此污蔑。我如今贵为国母,却让天下小民如此嘲讽,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李显惊愕道:“娘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朕……朕正批阅奏章,全然无知啊。”

韦后跳将起来,指着李显的鼻子骂道:“你不知道?还不都是你,邀那武三思入宫是不是你的主意?拉拢武三思为你所用是不是你的主意?如今有人造谣,在朱雀大街上张贴告示,说我与武三思私通,**宫闱!

那武三思已是年过六旬的老者,鸡皮鹤发,老迈苍苍,就算我不守妇道,难道会看中他那个死老头子?我的清誉都毁在你的手里,你开心了?呜呜呜,我不要活了!”韦后说着猛地跳起来,向一根殿柱撞去。

李显大惊,慌忙叫道:“快拦住皇后!”

几个宫娥太监急忙抢上去拦阻,宫里一时间鸡飞狗跳。过了半晌,一头雾水的李显才弄明白事情缘由,只把他气得怒发冲冠,他愤怒地咆哮道:“是谁如此无耻?朕一定不会放过他,一定不会!”

武三思免冠除帽,恭恭敬敬地跪在宫前。

他也是听说朱雀大街出了招贴,说他与皇后私通,这才匆匆跑来请罪的。

武三思作为武氏一族的当家人,可以为了利益与人联手,却不会因为床笫之欢为人效力。况且他贵为王爷,什么样的美人得不到,又岂会对一个半老徐娘有兴趣,他这个年纪,并不喜欢虎狼之年的妇人,而是秀色可餐的少女。

再说,他早年被姑母武则天流放,成亲时间很晚,所以虽与李显夫妇是亲家,孩子年纪相当,可他的年纪却比李显夫妇大了二三十岁,就他这样的老头子,皇后能看得上他么?

可恨有人竟然无耻地造此谣言并张贴于市,武三思心中着实有些忐忑,虽然他自忖李显不会相信此事,而且李显倚重他处甚多,不会对他不利,终究担心皇帝会因此疏远了他,毕竟是个男人听说这种事,既便不是事实心里也会有个疙瘩。

他在宫门口跪了许久,还是不见李显传召,一颗心不禁七上八下起来。

敬晖急匆匆赶到扶阳郡王桓彦范的府上,不等门子通报便闯了进去。桓府里停着几十辆车子,有的已经装满了东西,五王都被贬到地方任刺史了,但是他们家大业大的,一时之间却还来不及起行。

桓彦范刚刚迎出来,便见敬晖怒气冲冲地走上来,大袖一抖,斥退左右家仆,铁青着脸色对桓彦范道:“长街招贴,可是你做的好事?”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坐看风云起

桓彦范见敬晖一脸怒气,强抑的声音都有些打颤,不禁皱了皱眉,他向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不悦地道:“仲晔,你怒气冲冲而来,就为了此事么?”

敬晖见他对自己的质问避而不答,不禁愤怒地道:“这么说果然是你了?士则啊,你糊涂!你糊涂啊!你还怕朝廷上的风波不够多吗?拉拢武三思本就是皇帝的主意,不过是假韦后之手罢了,你以为皇帝会相信那些荒唐之言?”

桓彦范微笑起来,道:“我自然知道皇帝不会相信。不过……连你也以为我是想借此谣言干掉武三思,好的很,好的很呐!呵呵,连你都没有看出我的真正用意,皇帝自然更加不会察觉了。”

敬晖怔了一怔,放缓了语气,惊疑不定地道:“难道……你另有打算?”

桓彦范颔首道:“不错,某正是另有打算。你我站在这儿长谈算是怎么回事,来来来,这边请,咱们到书房里说。”

桓彦范把敬晖引进书房,二人刚刚落座,敬晖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士则,快讲,你究竟有什么打算。”

桓彦范道:“仲晔啊,皇帝虽不相信武三思与韦后有私情,可此事一旦传开,皇帝必定龙颜大怒,是么?”

敬晖颔首道:“那还用说,朝廷又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了。”

桓彦范呵呵一笑,神色极为自得。

敬晖按捺不住道:“士则,你还没说你的打算。”

桓彦范脸色一正。道:“同皎以身殉国了,皇帝听信谗言。还想借此对相王和太平公主下手,只因百官反应过于激烈,这才退而求其次,把我五人削去王爵,贬谪到地方,相王和太平公主勉强逃过一劫。你想,这次又出了事,皇帝首先会疑心到谁呢?”

敬晖一怔。慢慢陷入沉思之中。

桓彦范道:“我们已经被贬官了,马上就要离开京城,这场风雨会是我们搅起来的么?最大的嫌疑人应该是相王和太平公主吧,我就是想利用这件事,逼着他们不得不和我们站在一起!”

敬晖身子一震,迟疑地道:“天心难测啊,皇帝就一定会疑心到相王和太平公主身上?我们含愤报复。不也说得过去么?再说,你有把握把相王和太平公主拉过来?如果他们肯站过来,那时……你又打算怎么办?”

桓彦范自得地伸出一根手指摇了摇,道:“你的第一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并不是皇帝会不会疑心到相王和太平公主身上,而是把这罪责推到他们身上最符合皇帝和相王、韦后的利益,所以他们一定会这么干!

这种事。我当然不会事先就同相王和太平公主商量,但是等到皇帝疑心他们时,皇帝步步紧逼,不怕他们不求自保,到那时我们只要‘慨施援手’。他们不但要为我们所用,而且会对我们感激涕零。”

敬晖的目光闪烁不定。

桓彦范吁了口气道:“之后如何。就不是我们单独能够决定的了,总要相王和太平也肯答应才行,或者……请太子登基,或者……干脆就由相王称帝,当今皇帝必须做太上皇,也只能去做太上皇!”

桓彦范霍然立起,振声道:“我要借同皎的血,借皇帝一次次的毒手,激起梁王所有敌人的同仇敌忾,大家联起手来再做一场!凭我们和相王、太平公主三家的力量,未必就不能重演神龙故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