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醉枕江山 >

第904章

醉枕江山-第904章

小说: 醉枕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两位师兄呢?”

“别提他们了,两个没出息的东西。方才有一群姑娘踏歌起舞,那两个混蛋挤进去凑热闹,结果……走散了。”

杨帆真没想到薛怀义胆子这么大,两人并肩而行,杨帆总是左顾右盼,薛怀义见他不安模样,笑道:“你怕什么,我现在这副模样,就是到皇宫前面走上一圈,又有什么打紧。”

杨帆叹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啊。”

薛怀义睨着他,嗤道:“在我面前,你也敢称老江湖么?想当初洒家闯荡江湖的时候,你小子还不知道……”薛怀义语气一顿,又长长地叹了口气,道:“罢了,我是江湖子弟江湖老,你是江湖不老你也不老,比不得啊!”

杨帆笑道:“大师父如今何等逍遥,比之当年威风丝毫不减,如果说老,那也是老当益壮啊。”

薛怀义哈哈大笑起来,洋洋得意地道:“不错,这个嘛,洒家倒是当得!”他搂过杨帆的肩膀,在他耳边诡秘地道:“很快,你就要有一个小师弟了。”

杨帆奇道:“不会吧,师父又替人剃度……,啊!”杨帆忽然反应过来,惊喜地道:“莫非师娘她……”

薛怀义“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其实他本想放声大笑的,忽然想到自己是快当爹的人了,应该深沉一点,刻意憋忍的结果,就是笑声如同一只刚下完蛋的老母鸡。

驱傩队伍渐渐远去,不少百姓欢呼笑闹着追去,杨帆等人所在的地方顿时宽松了许多,他们得以信步漫游,观灯赏景。

薛怀义看着路旁一株巨大的灯树,不屑一顾地评价道:“这盏灯树,比起洒家当年的百尺灯树来可差得远了。”

这株灯树高数十尺,是这朱雀大街上最大的一盏灯树,不过比起当年薛怀义在洛阳定鼎大街建的那株灯树却矮了一倍不只。杨帆想起当年与太平公主一起攀上灯树,并肩坐在“树叶”上,俯瞰洛阳城,于摘星处低语蜜吻的情景,不禁悠然神往。

远处忽然一阵骚动,随即响起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其实这时街上人头攒动,人群稠密,还真不容易看出什么骚动,但是人们的行动是沿朱雀大街南北方向流动的,如果人群突然停止并向左右闪开,自然引人注目。

杨帆和薛怀义站住脚步,向长街上看去,就见四五个边军将士,满面风霜,手执红旗,红旗于风中猎猎,他们一路驰来,摇动红旗,用粗犷嘶哑的声音大吼:“吐蕃赞普暴毙,诸子争王,国内大乱,边患解除!”

朱雀大街上游人太多,虽然长街上灯火通明,可人们看清了来人是红旗报捷的驿卒也来不及闪躲,是以这几个边军信使跑的并不快,他们的呐喊声大家听的清清楚楚,欢呼声立即响起,后边依旧不明真相的百姓顿时愕然。

随着报捷使者一路披荆斩棘般向宫城方向赶去,消息次第传开,欢呼声也是此起彼伏,如同一**的潮水。杨帆先是一阵惊愕,旋即大喜若狂,他没想到,吐蕃赞普御驾亲征六诏,居然暴卒了。

吐蕃赞普器弩悉弄年仅三十四岁,几个儿子还没有一个成年,所谓的诸子争王,应该是各王子背后母族之间的较量,唯其如此,后果才更加严重,吐蕃这场内乱远比他预想的要复杂百倍!

吐蕃也真是流年不利,先是与突厥联合出兵,本来计划的好好的,却骤遇暴雪,延误了行动,继而御驾亲征的赞普暴卒,国内大乱,虽然碎叶城那边还没传回消息,但是朝廷两面夹攻的危机,至此已经宣告解除。

朱雀门外光禄寺前,街上搭着各种造型瑰丽玄奇的冰灯,虽然未至上元,长街两旁檐下还是悬挂了许多灯谜,相王府众姐妹都在路边游赏,寿昌、仙源等四位年岁稍长者聚在一起观灯,其他七位年纪小些的则在路边猜着灯谜。

众女子中,李持盈最为聪慧,反应也快,她已经猜中了好几条字谜,得的奖赏礼物全都给了小妹子霍国,把霍国喜得眉开眼笑,用裙裾兜着一堆玩具紧紧黏在姐姐屁股后面,拍着马屁给她鼓劲儿。

清阳站在一条谜语前,缓缓吟哦道:“鼻子朝天,嘴巴朝地。敲它一锤,惊天动地。嗯,这是……”

“钟啦!分明就是一口钟嘛!”

李持盈跳过来,笑嘻嘻地接了一句。

“哎呀,小姑娘,你可真是厉害,又猜中啦!”

摊主拿起一只莲花灯,笑眯眯地道:“这是你的奖赏。”

霍国赶紧兜着自己的衣襟道:“放这里,放这里。”又对李持盈道:“十娘真厉害。”

李持盈拿手背一蹭有些发红的鼻尖,得意洋洋地道:“那是,还没有什么字谜能难得住我呢。嗯,百姐妹,千姐妹,同床睡,各盖被,这一条是什么?”

李持盈轻轻敲着额头思索起来,李华婉叹了口气,清阳问道:“大过年的,五娘叹什么气?”

李华婉道:“吐蕃使节犹不死心,我只怕咱们是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啊。哪像那个丫头……”

李华婉瞪了眼专心猜谜的李持盈,恨恨地道:“这没心没肺的,都不知道愁。”

清阳道:“如果祖母真要使人去吐蕃和亲,也必定出自你我之中,持盈年方九岁,哪会轮得到她,她自然不急。”

李持盈耳尖,听到姐姐们的议论,心中好不委屈。她是个乐天派,想着就算要嫁,这不是还没嫁么,日子总还是要过的,难道天天哭丧着脸就能解决问题?好歹人家还想了办法,姐姐这么说她,她自然不开心。

可她又不能告诉姐姐那位杨将军已经答应她在想办法,只是事情重大而复杂,不能立时见效。李持盈生起气来,就忘了猜谜的事儿,霍国眼巴巴地等了半晌,忍不住问道:“十娘,这条谜语打的是什么呀?”

李持盈瞪了她一眼,刚要说话,红旗信使就到了,他们的声音愈发嘶哑,但承天门已赫然在目,他们的声音也异常兴奋起来:“报捷!报捷!吐蕃赞普暴毙,吐蕃诸子争位,吐蕃大乱,边患解除!”

寿光、清阳、西城等人听了这个消息都呆住了,直到那些信使打马扬鞭从她们眼前消失,姐妹们才欢呼一声,紧紧地抱在了一起。霍国锲而不舍地追问道:“十娘,谜底是什么啊?十娘……”

“石榴!石榴!”李持盈信口回答了妹子一句,霍国马上转身,兴高采烈地道:“掌柜的,谜底是石榴,快给我礼物!”

李持盈梦游似的,迷迷瞪瞪地走下台阶,冰灯的灯光映在她果冻般光滑的脸蛋儿上,有种如梦似幻的美丽。

“天呐!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居然真的做到了!他……真把吐蕃王干掉了,真是……真是太厉害了。”

李持盈的眸子被彩灯倒映出了一颗颗的小星星,她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梦呓般的语气呢喃着,那口吻如梦似幻,带着一丝少女特有的迷离稚气,

承天门上,武则天在张昌宗、张易之的陪同下,正在看着宫中的驱傩舞。宫中驱傩由太常寺主持,选小黄门一百二十人为侲子,再选魁梧健壮的金吾卫将士执金枪龙旗,绣画色衣,贯金镀铜甲,扮作各路神仙和妖魔鬼怪。

此时,各路神仙在傩公、傩母和众侲子的陪同下,追的一众鬼王妖魔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得跪地投降,受大斧斫面。傩公、傩母率众侲子向承天门上高唱神词:“一愿家家吉庆,二愿夫妇均安,三愿风调雨顺,四愿田禾大熟,五愿猪牛兴旺,六愿五谷丰登,七愿天下太平,八愿我皇千秋,九愿……”

一个背插红旗,因为一路疾驰不曾稍歇,双腿已经麻木的驿卒被两个身强力壮的禁军士兵架着,脚不沾地的上了承天门,那人一头扑倒在武则天脚下,把发生在吐蕃的消息向武则天详细禀报了一番。

原来,姜域一带的南诏在大周怂恿下叛乱,旋即泥婆罗门等南方属国相继造反,吐蕃王亦知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马上御驾亲征,前往讨逆,结果南诏地区瘴疫横行,一朝不慎,竟然染病身亡。

本来吐蕃将领也懂得密不发丧,从容退军的道理,可问题是这消息对外可以秘而不宣,对内总不能不禀报王庭啊。消息一传回王庭,王城马上炸了锅,吐蕃王的几个儿子都不大,每个王妃背后都有自己的一派政治势力,纷纷想捧自己的儿子上位,一时竟打的不可开交。

吐蕃王城一乱,这消息就再也瞒不住了,六诏趁胜追击,武周各路边军也向对峙已久的吐蕃军队发起了攻击,吐蕃各路兵马都急于回去帮助有利于自己的王子夺权,无心恋战,一时竟形成了全面溃败的局面。

张昌宗和张易之听了又惊又喜,连忙对武则天拜道:“恭喜吾皇!贺喜吾皇!今春开年大吉,喜事连连,真是可喜可贺呀!”

武则天自御椅上慢慢地站了起来,睥睨城下,忽然向那些扮成妖魔鬼怪跪地授首的人一指,对张易之和张昌宗微笑道:“五郎、六郎,你们看,那些魑魅魍魉妖魔鬼怪的扮相,像不像吐蕃人啊?”

张易之和张昌宗心领神会,连忙答道:“像!太像了!分明就是嘛!”

“哈哈哈哈……”

武则天手扶碟墙,仰天大笑起来……

正文第一千七十章三国内乱

整个正月,长安都是在一种舒缓而懒散的气氛中度过的。

吐蕃内乱,诸王子争位,已然是自顾不暇,同突厥的合兵之策自然瓦解。

论弥萨是吐蕃大将,他也有自己的部落,也有最合乎本人和本部落利益的王子想要拥戴,如今和亲的男主角已经死了,他还留在长安做什么,在得知这一噩耗的第二天,他就仓慌辞驾,赶回吐蕃,参与权利之争去了。

吐蕃的放手,让突厥颇有一些孤掌难鸣的感觉,但突厥使者莫贺干不能像论弥萨一样灰溜溜地离开,他仍滞溜长安徘徊不去,武则天的态度这时明显强势起来,莫贺干十次求见难得一回允许,形势比人强,莫贺干也无法咄咄逼人了。

出了正月,春风渐渐回暖大地,大周皇朝也迎来了两桩喜事。

为了躲避与吐蕃和亲,相王为两个年岁最长的女儿仙源、寿昌紧急选定了夫婿,如今吐蕃虽因内乱不再逼亲,但已经定好的亲事自然还要举行,所以武则天下诏,为寿昌和仙源成亲。

武则天让鸾台出降制曰:“相王女寿昌县主,仙源县主,并禀灵天汉,渐训王门,质耀桃李,性芬兰蕙。帝孙将降,甫及笄年,国人所承,允归时望。清庙斋郎崔珍,太子左奉御薛伯阳,并地袭衣冠,躬履名教,风猷美茂,才艺纷纶。飞凤之占,既合其吉;乘龙之背,宜膺双举。寿昌县主可出适珍、仙源县主可出适伯阳……”

旨意一下,两家马上筹备婚事,就在阳春三月,为两位县主举办了婚事。婚宴上,相王诸女汇聚一堂,在后宅里也开了一桌,她们虽然年幼,也吃了些米酒,毕竟是大喜的日子。

清阳举起杯,对众姐妹道:“吐蕃王暴毙,我等姐妹得以逃过一劫,这都是十娘的功劳啊,众姐妹们,还不举起杯来,咱们合敬十娘一杯,以示谢意。”

清阳本是调侃李持盈,众姐妹听了都嘻嘻哈哈地举起酒杯,李华婉担心小妹脸上挂不住,急忙去扯清阳的衣襟,却已拦的迟了。

谁料李持盈却丝毫不恼,她脸含浅笑,坦然举杯,受了姐妹们的一敬,众姐妹只道她是在硬撑架子,谁知李持盈却是暗自得意:“哼!这事儿本来就是我托人帮忙,才帮你们化解了的,受你们一敬也是应该的。”

李持盈先入为主,已经认定吐蕃王的暴卒是杨帆做的手脚了,只是碍于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