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醉枕江山 >

第68章

醉枕江山-第68章

小说: 醉枕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帆沉吟半晌,脸色渐渐沉了下来,说道:“尤兄,你这是故意说出一个高居九重宫阙之上的人物来搪塞于我么?”

尤邸吏道:“尤某所言,句句属实!”

杨帆冷笑道:“苗神客不过是个编修国史的著作郎,掌文学著作之学士,算是甚么了不起的重要人物,他的下落居然只有天后面前第一人上官待诏知道?”

尤鸱吏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神气,说道:“苗神客只是个编修国使的著作郎,掌文学著作之学士?呵呵,你可知道,这苗神客编撰的都是些什么书?”

上架在即,敬请支持!

上架感言

各位书友,本书就要上架了,如果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读者,请订阅本书,给予本人实质的支持!

醉枕公众期40天,上架时收藏逾六万。上一本书锦衣公众期47天,上架时收藏六万六千,不过上本书一天一章,一章四五千字,这本书公众期时间虽短些,更新字数却超过上本。

在公众期少七天的情况下,相比较来说,收藏应该是差不多的,可见咱们历史类读者相对稳定,增减都不多。我是真的希望有增无减,看历史小说的朋友越来越多啊!

当然,这个收藏数,确实无法同玄幻、仙侠的大神们作品比较,人家上架前收藏会达到十五六万,不同题材的读者群不同,唯其如此,我就更需要您的关爱和支持了。

除了读者基数相差太多,在出版、网游、移动阅读等方面,历史类都处于劣势,所以即便在月票榜单上名次相差无几,历史类作者的收入与之相比也是天壤之别。关关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网络订阅,所以您的支持对我至关重要。

网络阅读的价格并不高,千字两分钱,写一章要绞尽脑汁,创作一上午的时间,费心费力,但是对大家来说,其实也就是几分钱的事,所以可能的话,请订阅支持!

方才,我特意去看了一下《锦衣夜行》,从9月3号结束,到现在三个月的时间,平均订阅又增加了两千,看来很多读者是喜欢完本后再订阅的,希望这部分读者也能跟订跟读,其实猜测剧情,在书评区与其他书友和作者互动,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的。

回明时期,关关白天上班,一晚还要更新上万字,常有书友抱怨说现在的更新不及那时候,可是关关就是从那时候起累坏的,颈椎、腰椎,一身的毛病,这本新书创作前,准备时间充裕一些,所以攒下了一些稿子,大约五六万字的样子。

最近活动比较多,有时码不了字,只能用存稿来更新,如今还剩下四万多字,按一天六千字的话,够我发六七天的。不过我发现我是那种攒不住稿子的人,一旦手里有点稿子,要么劲头就有些软了,要么就喜欢不停地改写好的章节,改来改去,发现不如初稿自然,又改回去,徒然浪费时间。

与读者互动中创作新的情节,更有激情,更具灵感,大概这也是像我这样的一部分作者的创作特点。新书上架期间,我会更加专心地努力码字,再加上大家的良好互动,努力让速度提升上来。

从06年开始创作第一部作品,六年来,上班时天天码至深夜,辞职后,日日专心于创作,这源于我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也源于诸友对我的支持。文学的梦,我从小就有,为什么直到而立之年才全身心的扑在这上面?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

你们是我的朋友,是我的兄弟姐妹,如今还是我的衣食父母。不管是在书评区与你们互动,还是有机会遇到一位读者,一起举杯畅饮,放言畅谈,哪怕前一刻还不曾谋面,下一刻也能那般亲切、那般熟悉,正是源于这个平台、这些作品。

衷心的希望,我们能够永远在一起!当我还写得动的时候,我写给你们看;当我写不动的时候,我和你们一起看!

最后,再度拜上,今晚上架,请您支持!

第八十六章共一帘秋雨

“什么书?”

“昔日,天后尚是宫中一昭仪时,为了夺皇后之位,编撰了《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等书发行天下,为其造势,这些书都是天后身边一班文人代著的,苗神客就是其中之一。”

杨帆怔了一怔,问道:“那又怎样?”

尤邸吏道:“二十年前,天子视事,天后垂帘,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中外谓之二圣。你道天后是如何处理如此繁重的国家大事的?”

杨帆有些明白了,微微动容道:“你是说……”

尤邸吏道:“二十年前,天后亲自挑选了一些学识渊博、文思敏捷的文人学士,充入中书、门下以及翰林院等中枢衙门与编修衙门,他们担任的都是最高不过五六品的官职,却可以不必经过南衙,直接从皇宫北门玄武门入禁宫办差,随时面见天后。他们虽然不是宰相,宰相权利却一步步被他们剥夺,转移到他们手上,这些人,当时被称为‘北门学士”

杨帆呆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本以为最容易下手的这个苗神客,竟然是个比丘神绩更有来头的大人物,大唐官场上虽然没有过这么一个宰相,而他实实在在是扶保武则天一步步登上帝位的股肱之臣。

人常说上官婉儿是大唐内相,这苗神客分明就是大唐隐相了,如此说来,这两人的地位倒是相当。

可是,既然他极得武则天信任,拥有极大的权力,又何以销声匿迹,又何以他的下落只有上官婉儿一人知道呢?

当杨帆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尤鸱吏脸上便露出一副奸商般的笑容:“小兄弟所问的问题,干系实在是太大了,我说的已经够多了。所以,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那么,还要再付一份酬劳!”

说着,他就抓起那个包袱,使劲塞进了自己的怀抱。

杨帆撑着伞,在细雨斜风中缓缓而行,细雨打湿了他的前襟下摆,他也没有注意,他的思绪已完全沉浸到尤浩洋告诉他的有关苗神客的点点滴滴中去了。

武则天一步步走到今时今日,固然是她雄才大略,但是她深居内宫,在攫取权力的过程中,需要在宫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为她所用,这股强大的力量是她自己一手渐渐组建而成的。这股力量正如阴阳两道,分为文武二途。

武者自然就是梅花内卫,而这文,就是北门学士。

北门学士的核心成员共有六人,当初被武则天所用时,官职都不高,他们分别是著作郎元万顷、左史范履冰、苗神客、刘祎之、右史周思茂、胡楚宾。苗神客就是其中的一员,是武后代替高宗统治大唐时期真正的六隐相之一。

如今,六隐相安在呢?

著作郎元万顷,起初任通事舍人,乾封年间,随大将李积征讨高丽,担任辽东总管记室。曾奉命作檄文声讨高丽,不料此公书呆子气发作,竟在檄文中讽刺高丽人不懂兵法,不知道固守鸭绿江之险要。

结果高丽人见了檄文,马上派兵固守鸭绿江,大唐官军屡攻不得,伤亡惨重,元万顷因此流放岭外。后遇大赦还京,拜著作郎,被武则天选中,成为北门六学士之一,如今位居凤阁侍郎,乃是当朝宰相。

左史范履冰,初为周王府户曹参军,后成北门学士,二十年间,历任鸾台、天官二侍郎。又迁升为春官尚书(礼部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大唐宰相,前不久被周兴举告与叛党勾结,今年年初刚刚处斩。

左史刘祎之,官至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亦为大唐宰相,两年前被来俊臣告发他收受归州都督孙万荣的厚礼,又与反贼徐敬业的一个美妾有私情,被武后赐死。

右史周思茂,受武后重用后,累迁麟台少监,崇文馆学士。去年被索元礼弹劾私通叛逆,下狱受刑而死。

右史胡楚宾,去年,亦因与反逆有牵连这样的罪名,死于狱中。

武则天一手扶植的六大心腹,如今除了位居宰相的元万顷,销声匿迹的苗神客,全都因为反叛或者私通反叛而被处死,武则天竟如此识人不明?她亲手扶植的这些人,在她不曾掌握天下间个个忠心,如今武后权倾天下,他们反而一个个起了反心?

杨帆不用猜也知道,这是飞鸟尽,良弓藏。北门六学士早在武后刚刚成为皇后的时候便为其所用,这么多年来,他们一定掌握着许多武后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机密与秘密,最安全的保秘方式,当然是让他们永远闭嘴。

于是,武后开始清扫称帝前的最后障碍。可是,为何元万顷还高高在上?武后还没来得及下手?苗神客又为何下落不明?武后如果已经下手,没必要隐瞒他的死讯呐,从前几个人的下场来看,是一定要安上一个合理罪名的。

杨帆长长地吁了口气,就像置身于层层迷雾当中,这层层迷雾需要他一层层地去剥开,可是从桃源小村再到这洛阳城中,他每剥开一层迷雾,都似感觉到更浓重的迷雾,让他更加的看不清楚,什么时候才能真相大白?

雨,下大了,秋雨连成了线。

风也更急了,雨丝斜斜密密的往人身上扑,杨帆不得不停住脚步,在一家香料铺子的屋檐下避雨。

楼上,谢小蛮正举杯独酌。

这是她开的一家香料铺子,她为自己的阿兄开的。

阿兄今后生活的一切,她都已经打点好了,就差连娘子都提前给阿兄找好,可她却一直找不到阿兄的人。阿兄未必就没有经不起乞讨生涯的辛苦,少年早天的可能,但是小蛮拒绝去想这个问题,她坚信阿兄还活着。

这份坚持,与其说是对阿兄的信任,不如说是来自于她心中的恐惧,她害怕自己唯一的亲人就此消失,只剩下她孤零零一个人,与这天、与这地,那她所有的奋斗,还有什么意义?

她本来只是公孙兰芷的一个小侍女,她侍候小姐起居,也随小姐习武,她本来的打算只是想练得厉害一些,再不叫阿兄为了保护她被人打得吐血,被人欺负得头破血流。

她很用功,比公孙兰芷还要用功,她很快就表现出了习武的天份,于是在一个炎炎夏日,被偶然来裴大娘府拜访的裴大娘师妹谢大娘看中了,那时,她正满头大汗地在阳光下练剑,汗水湿了头发,粘在她的额头。

谢大娘问她愿不愿意跟自己走,练功可能会更苦,但她可以不再做一个小侍女,她还可以拥有很大的权势和财富,这本不是女孩儿家最喜欢追求的东西,但是妞妞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她觉得,这是阿兄最需要的。

于是,她成了梅花内卫的一员。于是,表现越来越出色的她,很快就得到了谢大娘更多的欢心,被她认为义女,并为她取了名字:谢沐雯。后来,当朝天后还为她取了一个小字:阿蛮。

可这都不是她想要的,她想阿兄,想那与她牵着手,鱼儿一般奔跑在雨中的阿兄。

小蛮坐在檐下看雨,雨丝如线,下得稠密,无聊的她想看清雨滴之间的间隙,却根本看不清,雨水落速太快,比她的剑还快,定睛看得久了,她有一种飞速上升的感觉,好象一直要升到那灰蒙蒙的天空里去。

于是,她便低下头来看地上的涟漪,她看到一泓一泓的水泽,被雨滴打出点点涟漪,好象水面开出的昙花,方开便谢,方谢又开,她没有看到在檐下避雨的人,只听到檐上流下的雨水打在伞面上,发出“噗噗”的声音。

看着这雨,听着这“噗噗”声,她便想起了蹲在芭蕉树下,与阿兄一人捧着一半泡烂了的馍,就着雨水吃馍的日子……

杨帆持着伞站在屋檐下等着雨小下来,雨水“噗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