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醉枕江山 >

第292章

醉枕江山-第292章

小说: 醉枕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遂忠脸色陡然一沉,肃然道:“张杂端,某只答应过那一件事,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理!如果有人想打听消息,还请另寻门路。”

张立雷道:“好好好,这份钱你不想赚那就算了,我另想办法。那个人,还得请你继续看顾着,那边说了,只要你用心,事后另有重谢!”

卫遂忠点点头,与张立雷擦肩而过。

任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推事院这座人见人畏的阎王殿,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早就结成一张密不可分的关系网了。

※※※※※※※※※※※※※※※※※※※※※※※※※

小蛮在外面奔波了一天,回到家时身子就像散了架似的。

身体的疲乏,心灵的憔悴,快把她压垮了。

三姐儿和桃梅看到夫人穿着一身湿透的衣衫,面色苍白,如染重病,可把她们吓坏了,两人赶紧帮小蛮更换衣衫,烧水沐浴。小蛮就像丢了魂儿似的,不言不语,任由她们摆布。

沐浴已毕,换上一身干净柔软的衫子,三姐儿扶着她在几案旁坐下,桃梅给她端来清淡可口的小菜、熬得糯滑可口、香气扑鼻的粳米粥,小蛮端起来吃了一口,只觉喉头又肿又痛,咽口唾沫都难,哪里吃得下,只好放下了碗。

楚狂歌和马桥一早去推事院给杨帆送饭,却没办法见到他的人。楚狂歌依稀记得当初有个袍泽是在这推事院里做事的,可惜打听了一下,那人早已不在这里当差了。

虽然如此,推事院的衙役们知道了他的这层身份,对他还算客气,楚狂歌便侧面打听了一下,只知道杨帆还活着,至于详情却无法了解了。

楚狂歌和马桥回来的时候,小蛮还在外面奔波。如今局势紧张,军中最为严格,根本不容任何人离开,更不许在外过夜,楚狂歌和马桥能告假出来已不知费了多大功夫,两人等了一阵不见小蛮回来,急着赶回军营,只好把想到的一些主意交待给陈寿,又说一定尽量想办法再过来,与她共同商议办法,叫她不要忧急过甚,自己再倒下了。

马桥不及楚狂歌的见识,这些方面他插不上嘴,倒是一直惦记着别让杨帆饿着,所以再三嘱咐杨帆家里的下人。叫他们一日三餐,别忘了准时送去。

在这风声鹤唳的时刻。旁人对身负谋逆罪名的人避之唯恐不及,楚狂歌和马桥能不避嫌疑赶来探望、为她出谋划策。已经足见高义,小蛮对他们是感激不尽的。可是以他二人的能量,在这样一桩大案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几乎为零,这方面小蛮对他们就不抱希望了。

太平公主的那番话,真是把她吓得魂飞魄散,她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回来的。听了太平公主的那番话。再联想到梁王的反应、薛怀义的神色,小蛮已经彻底失望了。在她想来,太平公主没有理由骗她,如果连堂堂的公主殿下都已做此断言。郎君岂不是死定了?

小蛮想着,伤心的眼泪又无声地滑落下来。

如今还能怎么办呢?

这普天之下,还有谁能救郎君逃脱大难?

“喵呜~~~”

“千文钱”轻柔地叫了一声,跳上小蛮的膝盖,钻到她的怀里。“长面罗汉”慢吞吞地走过来,一声不吭,只把尾巴摇了摇,在她膝前伏下。

小蛮抱住“千文钱”,轻轻抚着它的毛发,想着这是郎君送给她的礼物。想着她与杨帆结识以来的点点滴滴,想着两人从路人、到对手、到朋友、再到夫妻的种种经历,想着她安心地伏在杨帆怀里,踏实地睡熟的那个夜晚,心都要碎了。

夜深了,小蛮房间的灯还亮着。

陈寿逡巡过来,看了看窗上的灯光,轻轻叹了口气,又折返回去。

杨帆出事之后。他已第一时间通知了赵逾,赵逾马上把隐宗在京中的势力进行了调动,一切有可能涉及其中的人员全都隐蔽了。

随后,赵逾也动用他的力量开始了解杨帆的情形,当他听说赠送给杨帆的十六家店铺,也成了杨帆谋反的罪证之一,不禁有些吃惊。

这件事倒不是他行事不够周密,赠送杨帆十六家店铺,并不是在杨帆婚礼上炫耀似的呈上去的,而是婚礼之后由陈寿代呈,十分秘密。

杨帆是一员武将,不涉朝政,就算这事在坊间流传开来,也不大可能被那些大官们知道,他们就算知道了也无所谓。无缘无故的,谁去查他做什么?

再说,这位郎将可是如今最为风光的武氏一系的人,是皇帝跟前受宠的红人,有那么多的背景和关系,官场中人是不会贸然去盘这种复杂人物的根底的。

要不是发生了这种谋反大案,而且恰恰涉及了杨帆,赵逾的这份厚礼本不该引起任何是非。谁知道……,唉!要说忽略,也是有的,怎么就忘了这位女皇的朝廷,三不五时的就会发生一起谋反案呢?

赵逾此时就算是出面证明,店铺是他所赠,也无法证明杨帆不是叛逆。司礼卿裴宣礼已经招供,承认杨帆是他的同谋,而且他只招供说李游道以重金收买了杨帆,可没指明就是这十六座店铺,赵逾就算跳出去,也只能把他自己陷进去。何况,就算此法可行,他也不可能挺身而出,舍己为人这种事,他们两个之间还没有那个交情。

赵逾倒是也想营救杨帆出狱,可是隐宗在洛阳的势力本来就比较弱,在朝堂上的力量尤其薄弱,如今薛怀义和武三思已经先后出手,如果这两个人都不行,他就算使尽浑身解数又能如何?

赵逾只能一面继续了解杨帆一案的进展,一面把这件事情详细写下来,着人送去长安报与沈沐。

小蛮痴痴地坐了半宿,桃梅和三姐儿一直陪在旁边,两个丫头毕竟年纪还小,到后来已经困得坐不住了,被小蛮赶去睡觉。小蛮悲伤良久,收拾心情,又复思量如何营救夫君,思来想去,最后的希望她只能放在上官婉儿身上了。

她相信上官婉儿正在想办法,可是上官婉儿到底有没有办法?小蛮一无所知,她一定得见到上官婉儿才行,可她如今已经没有出入宫闱的权力,如何才能见到身居九重宫阙之内的上官婉儿呢?

良久,小蛮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她并不知道这个办法是否可行,但是,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试上一试的。乌沉沉的夜色中,她开始期盼着黎明……

夜色深沉,天爱奴终于盼来了夜晚。

她在自度为尼之前,已经把赴京时随身带着的一些“小玩意儿”都扔掉了,可是到了她这种地步,虽然不能摘叶飞花皆可伤人,却已到了“无物不可为杀人利器”的地步。

缁衣本就是灰色,绑束停当,便于行动就成了。头面上则用僧衣的内衬做了个简单的头罩,至于武器,只有一截绳索、一根烛台,足矣!

虽然杨帆伤透了她的心,但是一听说杨帆有难,阿奴唯一想到的就是马上救他脱难!

这一晚,她不再是削尽了三千烦恼丝,木鱼清灯伴古佛的净莲小尼。

这一晚,她依旧她,她依旧是天爱奴!

只为一人,终其一生,天涯海角,唯愿君安的天爱奴!

第三百四十九章与子同仇

这一夜,天依旧是阴的,零星有些雨点。

酷暑即将过去,很快将迎来秋天,雨却忽然密集起来,近日伊河、洛河的水都有些上涨,洛阳府已经派人日夜巡逻在河岸两侧,以防大水漫延上来,以前就曾有过河水漫进皇宫的事情。

以这个时代的通讯能力,在上游派驻人员,是根本起不到及时提醒的作用的,一旦洪水下来,速度比他们传讯快百倍。洛阳府只好防患于未然,在皇宫一侧沿河堆垒了大量的沙袋,以防不测。

今夜雨虽不大,不过连日的大雨使得地面存有大量积水来不及泄去,洛阳除了定鼎大街这条标志性的主干道,其它街道都是黄土夯实,被雨水这样一浇,泥泞不堪,尤其是一些巷弄,里边泥泞湿滑的,白天也难通行,所以巡夜的武侯们大多偷了懒,没有在这样的夜晚出来。

以天爱奴的身手,纵然武侯们认真巡逻,她照样能攀檐走壁、行走如飞,此刻巡弋武候不多,阿奴更是如鱼得水。

天爱奴知道推事院的所在。当初她为了行刺皇帝,曾经认真研究过整个宫城的建筑布局,甚至一度想过以推事院为跳板,由此处宫墙进入皇宫,后来公子在宫中给她安排了内应,使她有了更方便的进入方案,这才放弃这一选择。

以前,天爱奴视姜公子为主人,是她唯一的掌控者,她只要服从、执行。从不会质疑公子的决定,所以从未对公子安排的任何行动有过疑问。如今却不然,一些以前被她忽略掉的问题,便在她心中产生了疑窦。

当日她刺杀武后,失败的关键是:她不知道武后最后一层保障竟是来自于她身边的两个女侍卫,竟是为武后打扇的两个小宫娥。然而,梅花内卫的存在。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秘密,外界固然很少了解她们,但是从阿奴后来所掌握的情况看。宫中的重要人物都是清楚的。

公子安排她秘密潜入宫廷,有禁军将领暗中接应,这禁军将领统领一方。负责相当广阔的一片区域的安全,他的职位一定不低,他会不知道皇帝身边的打扇宫女是她的女侍卫?

公子欲行刺武后,这是何等大事?事先一切情况都已了如指掌,甚至连武后身边安排有多少名暗侍卫都一清二楚,却唯独漏掉了这两个最关键、却又非绝对秘密的人物,这是有意还是无意?公子到底是真的想刺杀武后还是别有目的?、这些疑问虽已产生,她却没有必要再去了解了,天爱奴已经从这世间消失了,她现在只是净心庵中斩断红尘。四大皆空的一女尼,还了解这些事做什么呢?

可是这位斩断红尘、四大皆空的净莲女尼,此刻却是一身刺客装束,而且是极另类的刺客,她的腰间插的不是剑。而是一支铜烛台。

这位极另类的女刺客纵身一跃,掠上高墙,跃上去时的动作非常诡异,就像是滑上去的,一到墙顶直接就贴在了哪里,没有掠高一分。稍作停顿。看清墙内动静,她就像水一般滑了下去。

天爱奴在墙下静静地站了片刻,看清院中情形,便飞身掠去,依托着廊下、壁角、花丛、厅柱,巧妙而飞快地向前行进。

推事院的结构图她曾经看过,虽然这里不是她的目标,如今记的已不是很清楚,但是大致的布局还是知道的,她知道大牢在什么方向。

很快,她就来到了牢房的入口。

风中,两盏惨白的灯笼轻轻地摇曳着,门庭两侧站着两个看守牢房的执役,两人各抱一口刀,倚着门柱,似乎在打着瞌睡。

这牢房墙壁奇厚,由此下去,便是没有门窗、只有一排排小小通气孔的牢房建筑群,唯一的出入口只有这里,牢门区最前面有一段甬道,甬道里边还有一道门,打开才能进入真正的牢房区,外面也有一道铁栅门,铁栅门修在一座房子里,两个执役所守的就是这座房子的门户。

阿奴向左右扫了一眼,没有人,再侧耳倾听,也未听到任何声息,她的手便悄悄探向腰间。

在她的腰带上,插着一只烛台,烛台以黄铜铸成,实心,由粗到细有一圈圈的螺纹,大约一掌宽度之上的位置,有一圈黄铜的铸柄,其实是向上弯曲的一个圆圈,由来承接烛泪的。再往上仍是螺纹状由粗到细的钢柱,直到近顶尖一指左右的长度,才是锐利、平滑的尖锋。

整个烛台高仅一尺有余,如果把“黄铜护手”上面的部分延长两倍,螺纹全部变成尖利平滑的剑刃,那就是一柄西洋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