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南海风云录 >

第16章

南海风云录-第16章

小说: 南海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鞲髦峙涮琢慵母植牡牟课侍猓酉衷诳迹褪浅宕探锥瘟耍懊婷盍撕眉改辏詈笠唤乓莝hè歪了,那可就太冤了。

    从1892年底,基隆港附近的所有土路公路小路铁路都被新军士兵接管了,任何没有佩戴新军指挥部发放的通行证的人,都将被拒绝进入和离开,稍有不从,就是抓捕和严格的审讯,不弄清楚来龙去脉,基本就是消失不见了。

    这是刘芾下达的戒严令,从下令当rì起,所有员工和外国技术人员都不得未经批准而离开港区,有特别需求的要经过新军指挥部特别批准。所有军港内除了水巡队的船只和来自美国的“海伦娜”航运公司的船外,不许任何船只进入,所有物资都转由淡水港下船,然后再通过公路运送进基隆。

    水巡队增至1000人,改名为基隆水师,本来想叫台湾水师,但是原来的水师还在,容易混淆。预计2年内达到3000人的规模,分驻台湾的4个军港。几乎每天,都有基隆水师的船只满载着货物往返穿梭于台湾4个军港之间,全副武装的新军和各种车辆源源不断的进入了新建好的各个基地内。

    台湾的近海,每天都有基隆水师的船只,以训练的名义,探测着各种水文资料,再记录下来,定期传回基隆的水师总部。

    由于新军和水师都太年轻,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担当主要领导职位,刘芾只能把一些比较出sè的年轻军官和招募来的德国退役教官,都编成一个指挥系统,通称参谋部,内分水师和陆军两套班子,自己任参谋部长,负责统领全局。不过,为了低调更低调,新军对外通称刘铭传为一把手,老爹对于这种顶在前面当盾牌的角sè,毫无怨言,坦然接受,还夸奖刘芾rì渐成熟,可见天下父母心啊。

    刘芾这边紧忙,刘铭传也没闲着,有几次拖着半身不遂的身体,由刘芾陪同,观看了新军和水师的实弹演习。见到新军完全不同于淮军的作战方式和明显先进不少的武器,尤其是观看了鱼雷快艇和潜艇的联合作战以后,信心大增,对于刘芾也更是信任,逐渐把台湾总兵万国本的淮军分批并入新军,合适者留用,不合适者刘芾发放高额遣散费,供其在台湾置家或回安徽老家。

    万国本是刘铭传的安徽老乡,从打捻军开始就一直跟着刘铭传的铭字营。来台以后,一起打跑了法国人,继而担任了台湾总兵一职,虽然对于刘铭传架空自己的做法不太高兴,但是在刘铭传的说服工作下,还是比较配合,又是老乡又是顶头上司,不配合也得配合,更何况刘芾弄个那个新军明显比自己带的淮军厉害,自己帮着做点表面工作也不是很不甘。
第二十六章 冲锋队
    ()    整个1893年,台湾都在乱乱哄哄的建设和整军中度过,原来的淮军经过筛检补充,变成了台湾新军,共计3万余人。裁撤下来的部分淮军老人都拿着高额的遣散费安家置业或者回安徽老家了,还有部分原当地的军官或者福建籍的官兵不满意被裁撤,都被刘芾的“冲锋队”给秘密处决了,连当年来台湾例行巡查的巡检使都被弄死在海上。

    说道“冲锋队”,其实就是被刘芾洗脑的那些买来的小孩,经过7年的学习、训练和洗脑生涯,这些孩子都16、7岁了,最小的也13、4了,当初的90多人就剩下60多人,剩下的20多人都在训练中死亡或者残疾了。刘芾看过一个电影,说的是一个杀手组织,从小养了不少孩子,用各种残酷的训练把这些小孩都培养成了冷酷无情的杀手。虽然刘芾没那么多折磨孩子的手段,但是大概按照这个思路,最后收获的也是一群非常忠于自己的,掌握了不少求生和杀人手段的狂热份子。

    刘芾现在非常缺人手,尤其是能信任的人手。这些孩子都jīng通英语,数学、西方历史、化学、物理也都有学过,又被刘大贵洗了那么多年的脑子,家里的母亲又都在刘福的工厂里做工,所以满脑子都是三公子救了我们、给我们吃,给我们穿,我们要用一生去报答三公子,这样娘才能生活的好,自己也能永远跟着三公子过好生活,那些不努力的同伴们都已经死了,自己不努力也是那个后果。

    这种从小受人欺负被社会抛弃,见惯了人间了暖和生离死别的孩子,都是轻度的jīng神病患者,他们对在最困难帮助他们,又不抛弃他们的人有着一种执着的依恋,刘芾利用这种不道德的手段,获得了他们的忠诚。

    刘芾把这些孩子编成一个dú ;lì的队伍,起名叫“冲锋队”,再把他们按小组分散到各个重要部门,说是负责安全,其实就是打小报告。这些孩子虽然年岁小,但是对工作热情很高,一般的诱惑无法打动他们,更何况不是一个人,任何违反纪律的行为都会被报告给刘芾,并得到相应的处罚,而这个处罚一般都是一种:消失。

    这些“冲锋队”干劲十足,而且不近人情,一时间闹得基地里鸡飞狗跳,美国的管理人员曾经用离职来威胁刘芾,不许他的“冲锋队”进入基隆的各个公司,但是都被刘芾拒绝了,理由是现在是非正常时期,一切都是军管,冲锋队就是军管的一部分。鉴于违反合同的巨额罚款和完成合同的巨额奖金,管理团队和部分洋人工程师也就都忍了。

    这次集体屠杀不满军管的事情起因是每年来台湾例行巡视的朝廷官员在离台之前接到了这些官员的举报信,并在住所接见了那些官员的代表。

    朝廷上每年都有一位官员,到台湾来例行巡视,也就是代表朝廷检查工作,往年的巡察使来台以后,都是给塞满金银珠宝,再由巡抚衙门带着去几个示范点做个表演就高高兴兴的走了,唯独今年来的一位朱姓巡察使,好像是对刘铭传大办洋务不太高兴。虽然也收了银子,但是双方还是有点不痛快。

    就在他临走的之前的几天,那些被裁撤以后心怀不满的军官代表们找到了他,并被接见。结果,临走的时候这名朱姓巡察使居然要偷偷带着这些官员一起回大陆,结果被暗中盯梢的“冲锋队”员发现并报告了刘芾。

    刘芾一听,这还了得,他们回去这一闹,肯定是老爹下台啊,在清朝,擅改兵制、擅自撤换高级军官,这些都是重罪,和造反快一样了。刘芾觉得不妙,立刻亲自带着全副武装的“冲锋队”员们,乘坐水师的几条快艇,追上了巡察使的坐船,强行登船,shè杀了所有人员,包括无辜的船工和不少家眷,然后放火烧掉船只。回来以后,对所有参加行动的水师官兵都下了封口令,并派“冲锋队”员严格监控。

    这件事并没有向刘铭传汇报,等到5月底,朝廷方面发现巡察使一行还没有回来,才来电询问。刘铭传赶紧组织船只,四下搜索,也是无果,只能照实回复。现在朝廷里还在查这件事,刘芾的大哥在běi ;jīng也来电告知老爹,朝廷里有人要弹劾他。

    1893年5月,大卫从美国拍来电报,“雪花”牌冰箱正式投产,分燃气和电动两个型号,共两个工厂4条生产线生产,并且按照刘芾的建议,试验并完善了流水线这个工艺,平均60分钟就能有一台冰箱下线,年产150万台。

    冰箱的售价在美国为500美元,英国为200英镑,而成本不足100美元;由于季节的原因,冰箱卖的很快,美国的中产阶级们对于这种能在炎炎夏rì里带来冰凉的小箱子很是钟爱。在由“山德鲁”制药公司改型而成的“山德鲁”电器公司的销售点里,“雪花”冰箱基本上送来多少卖多少,那些餐馆老板和高级饭店的员工们们彻夜排队,等着把冰箱买回去,以吸引更多客人。

    而冰箱的各项专利,已经在美国和欧洲申请,用的是“山德鲁”电器公司的名义。刘芾打算等冰箱热销一段以后,再逐步卖出专利或者授权生产,这个时间刘芾估计不会太长,等战争一开打,刘芾就需要大量的资源,有些东西台湾没有,只能从美国购买。

    1893年的10月,台湾水师潜艇部队正式成立,共分为两个舰队,第一潜艇大队和第二潜艇大队;第一大队队长为吴明学,福建人,是水巡队第一批的队员;总部位于基隆,分驻香山、基隆两个港,主要防御台湾的北、东两面;第二大队队长施仁杰,台湾移民,祖籍浙江,是水巡队第二批学员,总部位于刺桐,分驻刺桐、花莲两个港,主要防御台湾的西面和南面。

    第一大队共有“大黄鱼”级潜艇12艘,“海燕”级鱼雷快艇20艘,由于现阶段主要的作战目标是rì本人,所以第二大队只有少量潜艇和鱼雷艇作为rì常训练之用,防御武器主要靠在港口外布设水雷。

    潜艇这种新武器虽然欧洲也有少量装备,但是一直没人重视,原因是自保能力太差,受条件限制太多。由于没人重视,所以各种经验极少,都需要这些潜艇兵们自己慢慢摸索,更多的还是在战斗中总结。

    随着1895年的临近,现在潜艇部队的训练量非常大,经常是几艘、十几艘的一起出海,由大型货船跟随,进行远洋拉练,并在途中演练伏击、追击、拦截、偷袭等战术,目标就是航道上的各国船只,当然了,不能发shè鱼雷,只是预演。

    鱼雷快艇这种小型军舰在各国海军里都有装备,当时叫雷击舰。主要是趁乱抵近发shè鱼雷,打乱敌人阵型,撤退时候掩护主力用的,而且船速不快,鱼雷shè程非常近,只有几百米。

    “海燕”级鱼雷快艇提高了船速,鱼雷的shè程和爆炸率也提高了不少,对于大编队集体伏击这种战术,也是新科目,那些德国退役的海军军官们也是初学,只能一起摸索。
第二十七章 甲午战争开始了
    ()    搞生产、抓训练、看演习、做推演、听汇报、做决定,这些基本就是刘芾这几个月的rì常工作,一直持续到1894年夏天,从刘铭传处传来消息,朝廷要出兵朝鲜,好像朝鲜有叛乱。刘芾从自己的“金象大药房”也得到情报,朝廷的运兵船已经启程。

    “开始了,应该就是朝鲜这次吧。怎么是94年呢?旅游地图上不是说95年rì本占领了台湾吗?难道隔了一年rì本人才来?”刘芾拿着那份旅游地图册,翻看着他早已看了无数遍的语句,疑惑不解。

    “在等等看,如果朝鲜开打,那就是这次了。”刘芾也不分析了,想也白想,能确定的就是甲午战争是从朝鲜开打的,只要打起来,那就没错了。

    1894年7月,刘铭传再次接到朝廷里的电报,rì本在朝鲜增兵了。老爷子现在是越来越相信刘芾了,rì本人果然开始动手了。刘芾却还是不敢动,因为一动就是杀招,就没有退路了,必须确定是开打了。

    1894年7月底,刘铭传连续收到北洋水师和朝廷的电报,rì本在朝鲜附近海域偷袭了北洋的运兵船,还打沉了一艘英国船。这个消息对于刘芾来说,就很熟悉了,虽然年代记不清了,但是具体过程还是大概能记得。rì本人打沉了清朝的运兵船和英国货船,那战争就开始了。刘芾立刻和刘铭传商谈了半宿,决定立刻着手开始备战,不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