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

第119章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第119章

小说: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丰国回头,惨淡一笑:“程大人,吾儿不孝,让您受惊了!”

程璧光摇了摇头,说道:“董会长高义啊,我等定然不忘董会长之情!放心吧!我程璧光只要在世一天,一定会竭尽全力力保南洋华侨周全!”

董丰国只是笑了一下,随即一口鲜血喷出,人也就此昏了过去。

程璧光赶紧让人将董丰国抬回卧室,并且命人去请医生,随后和在座的各位华侨代表致以歉意,以国内军情紧急,不能耽搁的婉转理由推掉了几位老华侨盛情相邀多歇息几日的建议。

程璧光面色阴沉的从董家大院出来,身后跟着的是几位舰长和卫士,其中一个卫士凑上去问道:“程舰长,那这些人都撤了吧!”

程璧光点了点头,同意的这个建议。

那个卫士立即发出一个隐秘的信号,信号一发,从董家大院四周的街道和小巷中至少涌出了上百位北洋海军官兵,每个人手中都拿着压上子弹的黑星手枪。

“走吧!都归队!”那个卫士下令道。

一百多位北洋海军官兵军容整齐的朝港口跑去,步伐一致丝毫不见凌乱。

程璧光一边往回走一边脑中回忆起唐健那封电报的内容:“靠岸小心,多多保重!”。

看来唐健司令早就料到了这袁世凯会来这一招,所以才叫我多加防备,程璧光心中这样想道。刚刚那一幕还真是惊险啊,董丰国大义灭亲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这份华侨的情谊他程璧光是如论如何也不会忘记的。

说到底,这董寸方之所以被袁世凯利用,还是因为华侨在海外的生存条件恶劣,地位及其低下。

回去之后跟司令提一下吧,这南洋的华侨必须要由我们北洋舰队来保护啊!程璧光在心中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在停靠新加坡的第二天,程璧光的归程舰队中的所有军舰都已经补给完毕,程璧光按照礼数,前去董家大院跟董丰国拜别。

在和众位华侨代表告别后,程璧光没有做丝毫的停留,拉响了起航汽笛,随着舰队高大的烟囱中吐出腾腾的黑烟,程璧光率领这支崭新的舰队踏上了漫漫归程。

经历了近五个月的长途跋涉,程璧光终于再次踏入了南中国海!而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敌人是高居在庙堂之上的袁世凯。

“咳咳,程大人的舰队走了没有?”董丰国躺在榻床之上双目无神,面无血色的问道。

“启禀老爷,那程大人的舰队已经驶离了新加坡港,正朝南中国海而去!”一个管家模样的老人道。

“呵呵,那就好!”董丰国气喘吁吁的笑了两声,随即又泪流满面,低声念叨:“方儿!”

那管家也擦了下眼泪,说道:“少爷死得值了,他是为数十万飘零在南洋诸岛上的华人而死的!”

董丰国闭上双眼,悲痛的想起了以前自己和儿子的美好回忆。

……

在冯国璋投靠唐健之后,唐健带领四个团的兵力完全接收了汉阳军火库,唐健动用了一千五百人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把军火库中的各种武器全部用船只运到了南岸的武昌。

冯国璋还在将溃逃的兵勇都聚集起来,最后一统计,发现竟然还有三千兵马。

在唐健攻占汉阳三天后,王士珍的两万支援部队才姗姗来迟,唐健以部队作战良久,需要休整的理由退兵,将一座什么都不剩的汉阳军火库留给了王士珍的部队。

在回到南岸的武昌之后,唐健迅速将原汉阳军火库中的武器发放给了各军中,汉阳军火库里面的可都是没有拆过封的新武器,数不清的手雷,一百挺马克沁水冷机枪,清一色的新式毛瑟,还包着厚厚的黄油纸,那一粒粒黄橙橙的子弹看起来就喜人。

令唐健没有想到的是,里面竟然还有上百门迫击炮,这些迫击炮可是当时为了夜袭紫禁城的时候,唐健命田阿登打造的攻城利器,后来应袁世凯的要求全部装备了北洋新军,没想到最后还是回到了唐健的手上。

回到武昌之后,唐健并没有食言,他将冯国璋残余的三千兵力分散打入到各个部队中,然后分批从部队中抽调兵力,重新划编出一个师的编制,名为国民革命军新编十三师,冯国璋仍然担任师长,冯玉祥被擢升为新编十三师五零一团团长。

这一日,唐健召集所有团部以上的将领到指挥部开会。

在去开会的路上,冯玉祥见冯国璋闷闷不乐,便问道:“怎么了,师长,难道您还在为唐司令将您的嫡系人马打散分到各个部队而心有芥蒂?”

冯国璋摇了摇头,苦笑道:“降军之将,哪里有那么多的怨言。其实我也知道唐司令这么做有他的苦衷,毕竟我曾是袁世凯的手下,如果将原来的人马还是调给我的话难免会出差错,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这个我还是理解司令的,相反,司令不计前嫌,仍让作为一师之长,感恩戴德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心有芥蒂?”

冯玉祥一脸的疑惑,问道:“那是为何?”

“呵呵,我是在笑自己啊!”冯国璋叹了一口气,“我没想到这王士珍这么不顾袍泽之义,竟然坐视我落败,援军在三日后才赶到?想我冯国璋一生光明磊落,对袁世凯更是忠心耿耿,没想到最后成了一枚弃子,充当了他人的炮灰!”

冯玉祥只好苦笑一声,这王士珍也确实太狠,妄想自己做渔翁,而让司令和师长做这鹬蚌,最后却落个一场空,可笑可笑。

冯国璋振奋了一下精神,说道:“好了,不说这么不开心的事了,也不知道司令这次召集我们去开会有什么事?”

冯玉祥快步上前赶上,说道:“听说是要迎接几个人吧?”

“哦?是谁啊?这么大的阵势,走,赶紧去瞧瞧!”冯国璋一扫之前的阴霾,笑呵呵的道。

冯玉祥也是一点头,和冯国璋两人踏着轻快的脚步朝指挥部走去。

待冯玉祥和冯国璋两人走进指挥部的时候,指挥部里已经挤满了来自各个军中将领,严复和唐健都已经在场。

唐健见众人到齐,便示意让众人安静。

众军官看见唐健的手势之后,纷纷站成两纵,齐聚在会议桌前,片刻之后,整个指挥部里就鸦雀无声,众军官都静静看着唐健,等待着唐健宣布什么任务。

唐健笑着说道:“今天叫大家来,是想要跟大家介绍两位人给大家认识一下,在座的可能有很多人也见过,不过,今天我还是要想大家隆重介绍一下!”

“啪啪……”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司令隆重介绍的人必然不简单啊!

就在这时,在一个警卫的引导下,一高一矮,年纪大致在六十岁的两位老人人走了进来。

虽说是两位老人,可步履行间却隐隐透露出一股威压,在座的每一位军官都知道,那是作为万人军中大将特有的威严。

这时,见识颇广的冯国璋失声道:“聂军门,孙老将军!”

这一高一矮的两位老者正是聂士成和孙万龄!

在座的每一位青年军官对这两位原清军悍将那是如雷贯耳啊。

聂士成,甲午时期,和日本人从朝鲜打到辽东,从成欢之战、平壤之战,到后来的辽阳摩天岭之战,每一战那是打得日本人胆战心惊,闻风丧胆。

孙万龄,同样是在甲午时期,孙万龄以老式枪炮和新兵,在荣成白马河一带伏击日军先头部队,取得了甲午战争时期清军以少胜多的首例大胜。

唐健微微一笑:“从今天起,聂将军和孙将军将被担任为东西两路大军的主帅!授中将军衔”

第三卷 战火远东 第十八章 新式武器

听到这个消息后,台下众位青年军官发出了如雷鸣般的掌声,有了这么两位将军加入国民革命军,那么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上是指日可待啊!

唐健又说道:“鉴于东线战局吃紧,孙万龄将军将率领福建的新编一零六师赶赴安徽,帮助新编第五师、第六师固守安徽江苏防线;而聂士成将军则统领武汉九江安庆防线一共六个师的兵力,和袁世凯的北洋新军血战到底!”

“血战到底,血战到底!”有了两位老将军的帮助,台下这些年轻军官心里底气更足,喊得口号也更加的响亮。

唐健欣慰了笑了笑,他提拔起来的这些青年军官虽然年轻气盛,冲劲十足,但是其作战经验却是相对贫乏,有了这两位老将相助,唐健相信,几年之后,这支军队会成为一支雄踞远东的精锐之师。

唐健紧紧的握住聂士成和孙万龄的手,郑重的说道:“国民革命军就拜托两位了!”

聂士成和孙万龄皆是感动不已,他们来到国民革命军不足一日,寸功未立,可唐健竟然将整支部队交给他们两个人指挥,可见唐健对他们的信任程度。

聂士成和孙万龄两人感动的说道:“放心吧司令,我们两人虽然已经老迈不堪,但我们仍然愿意以余生之晖报答司令的知遇之恩!”

唐健看着严复,说道:“严先生,希望你能够尽力辅佐两位将军!”

严复一拱手:“定然不会辜负司令重托!”

1902年9月,唐健得聂士成和孙万龄两员大将,又因为汉阳军火库失守,东线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弹药不继,袁世凯在长江一线的北洋新军节节败退,同年十月,聂士成带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七师、第八师完全占领了武汉三镇,王士珍的四万余残军被迫退守荆州,同年十一月,国民革命军将安庆和九江两处的北洋新军团团围住。

与此同时,孙万龄和山东枣庄的王占元,河南周口的曹锟两部鏖战了一个多月,不久,袁世凯从山东急调两万北洋新军协防河南、山东两地,孙万龄被迫退守徐州。

自此,南北双方陷入了长达三个月的对峙。

……

福建福州

唐健在将大军交给聂士成和孙万龄之后便回到了福州,唐健知道,现在的对峙局势并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国民革命军和袁世凯的北洋新军的实力悬殊太大了。

袁世凯现在在淮河以南集结了差不多十万兵力,而直隶一省就有他的五万嫡系北洋新军,加上长江以南的王士珍、段祺瑞的六万兵力和河南山东两省的四万兵力,总计有差不多二十万的兵力,而且,内蒙、山西、陕西更有数万的预备队,袁世凯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在长江以北集结了近三十万的兵力。

唐健细细计算了南方八省的所有国民革命军,总计也就十万人,加上这几个月来的不断扩兵,堪堪补充了两万的新兵,和袁世凯相比,实力差距是一比三!

唐健深知此时的对峙不过是袁世凯正在调整积极部署的表象,或者说,袁世凯正在筹备一次大的进攻。

不过最让唐健担忧的不仅仅是兵力问题,还有军费、武器等火烧眉头的大事。

由于袁世凯准备良久,他早已经在山西,河南等地修筑了不少的军火库,而被唐健攻占的汉阳军火库不过是其众多军火库中的一个而已,虽然让袁世凯有所损失,这种损失仅仅局限于肉痛而已,对袁世凯的整体部署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

而唐健是仓促起兵,各种军备部署不足,唯一能够依仗的就是北洋舰队了,要是没有北洋舰队在长江一线的舰炮支援,恐怕现在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早已经渡过了长江,直逼福建了。

十几万国民革命军的军费是一笔巨大的军费开支,袁世凯有清政府的国库做后盾,可唐健依靠的仅仅是八省中督巡们的财政税收而已,这让唐健处处捉襟见肘。

最头痛的还是武器装备问题,自甲午之后,为了拱卫京畿,袁世凯将大部分的军工厂迁移到了山东、直隶、天津等地,而南方的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