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892章

山河血-第892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

一声长叹后,崔可夫点燃一根香烟默默的吸了起来,他的脑海中总是会不断的沉浮着一个念头——战争还应该继续下去吗?

作为俄罗斯人,他当然不愿意看到俄罗斯的灭亡,但是同样,作为一名军人,他却知道,现在,战争进行到这个地步,已经没有任何再打下去的意义了。

乌法随时都有可能陷落!

一但乌法陷落了,那时全俄都会知道政府将在印度继续抵抗,继续抵抗,或许这句话听着很动耳,可一但消息传开的话,那些士兵们还有可能继续战斗吗?那些被抛弃的军官们,会不会率领部队投降?

当信心被毁灭之后,那么抵抗还能够继续下去吗?

“斯大林同志不应该撤到印度去!”

当崔可夫在那里喃喃自语的时候,突然,他听到走廊内似乎有些嘈杂,似乎大家都在争论着什么。

怎么回事?他们在吵什么?

走到门边,打开厚实的木门,崔可夫看到走廊里站满了人,司令部的将军和参谋们无不是神情复杂的互视着,其中一些人的脸上甚至带着泪水。

“怎么了,伊万?伊凡雷奇!”

拉过身边的伊凡雷奇少将,崔可夫有些疑惑的询问道。

“乌……乌法陷落了!”

什么!

如雷鸣般的消息在崔可夫的耳中回荡着,尽管早已知道乌法的陷落是必然的,但当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以至于他只感觉到一阵目眩,乌法陷落了,俄罗斯最后的首都陷落了,德国人只需要再向前踏上一步,就会越过乌拉尔山。

俄罗斯!

那个传统意义上的俄罗斯,已经不复存在了!

“斯大林同志呢?”

在片刻的晕眩之后,崔可夫一把抓着身边通讯主管大声询问道。

“斯大林同志在什么地方?”

其实答案早已经在崔可夫的心中了,但是他还心存着一丝希望,他希望得到某方面的确认,斯大林与乌法一同战斗到了最后一刻,至少,无论是莫斯科、古比雪夫,斯大林都坚持到了城市陷落之前的最后一刻。

“斯大林同志已经安全的撤到了土库曼斯坦,政府将会在南方继续指挥这场卫国战争!”

通讯军官连忙有些惊慌的回答道。

崔可夫慢慢的恢复了镇定,而他朝着周围看去,所看到的却是一张张失魂落魄的脸,每一个人的神情都极为复杂,人们互相注视着,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等待着来自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等待着最高统帅的命令。

可是,现在命令还有什么意义呢?

即便是现在最高统帅部命令他们突围,他们又能突围到什么地方呢?在他们的东方是日本人,西方是德国人,而南方又被中国人占领了,向北,那里是了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和北冰洋,他们,所有人都被抛弃了!

不!

或许,作为俄罗斯的保卫者,他们应该继续战斗下去才对,为了俄罗斯,为了祖国,为了……

“好了,同志们,现在,随着乌法的陷落,德国人随时都有可能越过乌拉尔山,我们必须要把德国人的阻挡在乌拉尔山以西,只要……”

凝视站走廊内站着的军官们,崔可夫神情严肃的说道。

“只要伟大的红军还在这里,我们就必须要让每一个入侵者明白,俄罗斯的抵抗之火是不会熄灭的,我们会高举俄罗斯的旗帜,继续同德国人、同日本人以及中国人战斗下去,直到俄罗斯赢得这场战争,直到我们的祖国从奴役中获得解放!这……”

崔可夫的语气变得低沉而凝重,此时他的胸膛中有一个灵魂在跳动着,那是属于俄罗斯的灵魂,一个声音在他的心中回荡着,那是俄罗斯的呐喊,一个不屈的灵魂在呐喊着,在战斗着。

“这将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责任,现在,我们可以不去为了斯大林而战斗,但是,作为俄罗斯人,我们必须要为了俄罗斯的解放与自由而战斗,同志们!”

尽管,崔可夫的话在许多人听来,尤其是政委们和内务部的军官们耳中听起来是如此的刺耳,但是,却没有任何人去指责他,或者说,都被他们无视了,或许,曾经他的这些言论是非法的,是反动的,是应该受到指责、受到审判的,但现在,崔可夫的话,却激起了他们内心的民族之情,激起了他们内心的灵魂。

“是的,将军同志,我们将会战斗下去!”

“为了俄罗斯!”

“为了俄罗斯的解放与自由!”

一声声誓言,似乎与俄罗斯解放军的誓言相近,但在这个时候,却没有人会去在意这些,现在,他们已经从苏联的保卫者变成了俄罗斯的保卫者,他们所为之战斗的,不再是某一个领袖,某一个政党,而是为了他们心中那不灭的灵魂,为了他们的民族。

“好了,同志们,请你们把命令下达给每一支部队,告诉我们的士兵们,我们必须要战斗下去,为了俄罗斯的荣誉,为了俄罗斯的解放,为了俄罗斯自由,战斗下去,同德国人、同日本人、同中国人,战斗下去,直到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赢得自由,直到我们的国家得到解放,我们的人民得到解放!”

此时,正在经历着灵魂上的转变的崔可夫并不知道自己的演讲对于面前的这些将军们意味着什么,同样也不知道,他的演讲对于战士们意味着什么,但是在他的胸膛中,一个声音却在回响着、激荡着,那个声音告诉他,他必须战斗下去。

当走廊内的将军们或许前往各自的部队,或是返回办公室后,崔可夫默默的站在那里,他的面前,还站着几名内务部的军官,其中一名军官凝视着他,他的目光依如过去一般尖锐、犀利,但其中却带着一丝敬佩之色。

“将军同志,请您下达命令吧!”

第1166章旗落

红色的旗,人民的旗!

现在这面旗帜落下了,在冬宫、在克里姆林宫、在古比雪夫、在乌法、在整个欧洲,都落下了。这面旗帜成为了历史了吗?

不!

这面旗帜依然飘扬着,在乌克兰的草原上,在波罗地海的沼泽间,在莫斯科的森林间,对于数以百万计的抵抗者来说,那面红旗是他们的渴望,他们的灵魂,他们仍然在战斗着,用自己的鲜血与牺牲,去染红那面旗帜,去书写他们的忠诚。

当乌法的旗帜落下的时候,在荒凉的、遍地沙漠和荒原的土库曼斯坦,红旗依然飘扬着,在南方,兵力有限的德军为了控制伊朗已经耗尽了精力,而在北方,中*队止步于克孜勒库姆沙漠,与西西伯利亚一样,苏俄还维持着对这里的统治,在过去的半年间,土库曼斯坦成为了苏俄的大本营,上百万军队从各地撤入这里,与大多数苏军师中混编着太多的中亚土著不同,这些部队大都是俄罗斯人,他们在这里进行了重新整编。

当数量众多的军队云集这里的同时,来自俄国各地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同样云集于此,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提醒着人们,他们来到这里,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反攻。

终于,12月1日,面对十个苏军师以及十五个英印师的威胁,阿富汗政府被迫向苏联开放了边境,在穆尔加布河一带部署的十五个苏军随之进入阿富汗,沿着原始的公路朝着英属印度行进。

这或许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迁移了,不仅仅有上百万军队在行军,而且还有数百万难民,随着军队一同向英属印度俾路支地区撤退,通过长时间的谈判,英国政府同意苏联政府在英印建立流亡政府的要求,现在英国同样需要苏联的帮助,帮助他们保卫的印度,以阻挡德国人的威胁。

当这支庞大的人潮沿着阿富汗的公路向英属印度俾路支地区撤退时,一列火由三节特种车厢和六节普通卧铺车厢的组成的专车停在奎达那个简陋的火车站,铁轨被杂草遮掩了,一眼望去,火车像似乎是停在毫无铺设的原野上。

除去挂着车厢的机车以外,附近还有两辆机车,一辆紧挨着列车的车头,另一辆则与列车的车尾隔着几米的距离,在列车的周围可以看到人影和机枪,列车的两侧,冲锋枪手排成排,持枪警戒着,在一节特种车厢的踏脚旁,站着几名将军和军衔不低于上校的军官,他们不时的不看着手表,抬头注视着离此不远,但是无法看见的公路方向。

在上午七时时,公路运上出现了两辆轿车,他们由远而近,在疾驰中不断变换着次序,打头的轿车忽然居中,忽然殿后,殿后的忽然领先,忽然居中……

站在列车旁的人们变得落款,与此同时,仿佛按照口令似的,人们整了整军装,冲锋枪手重新屏息肃立虽然没有任何人下达“立正”的口令。

打头的现车停住了,车头几乎碰到了列车中断的一节车厢的踏板,前车门在汽车没有停下的时候,就打来了,车里跳出了赫鲁斯塔瘳夫,他是斯大林的私人警卫,他迅速打开了后车门,握住了把手,恭候的车门后面。

斯大林慢慢的下了车,他身穿着那身灰色的普通士兵的大衣,寒风吹着他那些人稀少的已经花白的头发,仿佛像是没有看到旁人似的,似乎也没有看到火车,这时他的秘书波斯克列贝舍夫、保卫总局局长符拉西克将军、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以及几名军人。

“莫洛托夫同志来了吗?”

“是的,已经来了!”

一名将军回答道,斯大林这才用迟缓的目光把列车从头至尾的看了一遍。

“既然都已经准备好了,那我们还等什么?”

斯大林的话声一落,车长连忙指着一节特种车厢的车门,作了个请斯大林上车的手势,斯大林扶着扶手上了车,随后波斯克列贝舍夫、符拉西克将军、贝利亚等人也跟着上了列车,两三分钟以后,列车缓缓启动,悄然驶过荒凉的巴基斯坦大地,朝着德里的方向驶去。

在秘书把斯大林的大衣和帽子挂在衣架上之后,斯大林轻声吩咐道。

“请您叫一相莫洛托夫!”

两三分钟后,莫洛托夫来了,不过斯大林并没有同他打招呼,他跟自己最亲近的人一般都不问好,也不道别,而是辟头就问。

“现在,我们同英国人的谈判怎么样了?”

“英国人已经同意我们的要求!”

莫洛托夫连忙回答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负责与英国人进行谈判,与其它的流亡政权不同,苏联政府现在还掌握着一支超过150万人的军队,无论是军队的补给还是“难民”的供给,都需要英印政府给予配合。

“另外,美国方面承诺,在未来半年内,会向我们提供不少于4000辆坦克以及4000架飞机,以增强我们的力量!不过,美国方面拒绝了向我们提供直接贷款,”

在莫洛托夫的话中,斯大林的脸色没有一丝波澜,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充斥着一种悲哀的情绪。

列宁创造的国家在他的手中被德国人占领了,而他——苏联人民的领袖不得不率领着政府流亡国外,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就像现在他前往德里与那位英国的印度副王会面,就已作好了接受韦唯尔冷眼的心理准备。

“那么,现在,关于开普敦的“三巨头会议”有什么消息吗?”

“三巨头会议”再一次刺痛了斯大林的心脏,作为苏联的领袖,他竟然没有获得邀请,尽管罗斯福向他解释,会议核心是讨论亚洲问题,但他却能够感受到对方的轻视,一个流亡政权的首脑,又能奢求什么呢?

不!

他不是在流亡,他是在重新开始,很快,他就能够率领军队实施反攻,重新解放苏联、解放俄罗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