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267章

山河血-第267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横着眼睛,喝了几两酒,有些上头的方治国大声嚷喊道o

“你知道吗,这个狗屁乡长,老子早就干够了……”

说着人方治国又**喝了一杯。

“那现在现在的事你管那么多做什么那?”

孙定邦陪他喝了一杯,随后又说道。

“照我说,你这个乡长啊,就不是你这么当的,当官怎么当?拿得到手的就拿,至于其它的,管他做什!”

对于孙定邦来说应付这世界上各种事情,他也就是这么一个态度。

“拿得到手就拿?”

哼一声,方治国却眯着眼睛说道。

“若是咱们这征了那个什么狗屎懒税,你也伸手去拿?”

这懒税是四川那边禁烟时禁出来的“税”一开始政府查禁种大烟的,逼着老百姓把烟苗都拔了,可未曾想后来捐税不足,官府用度不足,于是又重征烟税,可老百姓的烟苗都拔了怎么征,于是乎便征了懒税——拔烟苗的百姓都是懒鬼,当然得征懒税。

“瞧您说的,这世道,就是这样,你不弄也没办法不是!”然后他又小声说道。“你以为,这全中国有几个邯彰专区,有几个管明棠,这捐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嘴上说的好,你瞧咱们这水田捐打从康熙年开始征,到现在,咱们这水渠什么的,可还都是乾隆年那会修过……”

虽说那邯彰专区远在几千里之外,可得益于报纸,孙定邦这样的乡下人,也都知道,在北边有一个邯彰专区,那里收捐归收捐,可总归还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娃娃读书不要钱,就连课本也是学校发,不单如此,这北地大都旱着了,可邯彰专区一两千万亩地却没旱着,专区办的那个农业合作社,从银行贷款几百万买几千台抽水机,那里像这边,别说买抽水机,旱着了,县政府能像往年那样借出谷种来,都是老天爷保佑。

“你说我当不好乡长,就是他管哲勤又岂能当好专员!”

喝一口酒,方治国苦笑道。

“这回子,姓管的那个什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把蜂窝戳破了,他这个专员,怕也是当不长了……”

夹起一粒花生米,孙定帮却眯着眼摇头道。

“乡长,我说过,你乡长当不好,这官你也当不好,他姓管的是把蜂窝戳破了,可我敢说,不管河南河北的当官的多恼他,这中央不单不会怪罪他,还会嘉奖他,这官场啊……”

眯着眼睛,喝着酒,孙定邦却哼起了小戏来。

“就像戏文里唱的那样,学问大着那!”

南京黄埔路中央军校院内,一排排法国梧桐耸立于的道路两侧,七年前移栽的法国梧桐早已经长就成枝繁叶茂的阔叶大树,法桐的阔叶将中央军校内的官邸遮挡于大院深处,这座位于黄埔路中央军校内的官邸便是委员长官邸,而门外的哨兵亦是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兵担任,由此可见委员长对“黄埔”的信重。

连绵多天的阴雨已停了下来,一直象被乌云笼罩着的天空,透出道道金光。不知是天气的缘故,还是心情的缘故,今日蒋介石整个人都显得很是轻松,闲时无事,便随宋美龄走出居室,来到庭院之中。雨后的天空如水洗一般清沏,正值暖春温度怡人,置身于庭院内,蒋宋两人的心情显得极为不错。

“达令,这阵子,你的肤色似乎很不错啊!”

望着身边风彩依然的妻子,蒋介石这才注意到相比于过去,宋美龄的妆容似乎薄了一些,在这阳光下,甚至能够看到肤质,这倒让蒋介石觉得有些好奇。

对于非常西化的宋美龄来说,她非常重视身材和容貌的保养,尤其是化妆,化妆对于宋美龄来说犹如空气和水一样须臾不能分离,对于化妆她从不假以人手,甚至就连忙作为她的丈夫,蒋介石也很少见到卸下妆的宋美龄。

而此时借着阳光,看到她的肤质未被遮挡,只让蒋介石一阵惊奇。

见丈夫注意到自己最近妆容的变化,提及此,宋美龄却是娇笑道。

“年前张家那小丫头给我送来一份化妆品,说是新区的那家联合利华新出的化妆品,用起来效果比法国化妆品要好,而且不伤皮肤,初时,我还不甚相信,用过之后,才知道效果,现在南京、上海的夫人们,就连大使、公使夫人小姐用的都是了联合利华产玉兰油!”

宋美龄口中上的张家小丫头自然是张静江的侄女,而联合利华则是两年前北方成立的公司,而今年年初才涉足化妆品制造,而英文为“olay”的玉兰油一出,立即风靡国内上层社会,相比于那些鞋油罐中的浓稠蜡状美容霜让人的肌肤看起来很油腻,而“玉兰油”却能让皮肤始终处于细腻滋润状态,而且用过那种护肤霜以后,肌肤比原来滋润柔嫩多了,人也显得越来越年轻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于法国化妆品,北方公司所属的联合利华所出化妆不会伤及皮肤,也正因如此,现在“olay”才会从国内风行至国外。

“现在不少大使、公使夫人都会给国内的好友寄去“olay”作为礼品,国货能完全超过进口货,而且返销欧美,这可真不多见,达令,依我看那,这地方官员单把眼睛盯在农村,是要不得的,发展工商业才是地方上的正道,地方上苛扣重,固然有地方开支之因,可根本上,却还是工商业不兴的缘故,若非管哲勤长于经世,这邯彰想维持地方建设,恐怕也要同其它地方一般开征恶捐……”

听及恶捐一词,蒋介石的眉头便是微微一皱,最一阵子,报纸上满是恶捐、良捐之词,而引起这番争论的正是管明棠在《就开征水利捐——告邯彰四百五十万百姓书》那句“何为良捐,何为恶捐,前者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民众受其负而又受其益,系为良捐、良税,反之,捐税民众受其负,而未尝其益,即为恶捐、恶税,”而引发这个新闻的便是“水利捐”的征收,而征收的目的则是为了兴修邯彰专区的水利灌溉设施,从而结束“百姓靠天吃饭”的历史,而在将来数百年,邯彰四百五十万百姓将世代从此中受益,这个捐纳自然也就成了良捐,甚至有记者称这是“以捐纳之名,行债券之实,似强迫纳捐之举,实受益世代之行!”

“他这个良捐,把河北省、河南省都得罪透了,现在每天都有人在行政院告他的状!”

随口道出这么一句话来,蒋介石却又用一种淡不出奇的口吻说道。

“不过,这次,我倒想看看,这个管哲勤,能在邯彰那一亩三分地上,做出多大的文章来……”

第三百五十九章在希望的田野上

一片绿油油又一望无垠的田野,入目所及尽是沉甸甸麦穗,一场眼见就要横扫邯彰专区上千万亩农田旱灾,结束了,此时那沉甸甸的麦穗意味着今天丰收。

从汽车上下业之后,看着眼前的麦田,管明棠不禁朝着麦田中走去,置身于麦田之中,使劲的吸进一口气,让麦草的芳香在自己的胸腔里翻腾。然后闭上眼睛,感受田间的清风拂过脸庞。

跟着专员下到田间的李直民,看着专员那副陶醉其上的神色,便想到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良捐、恶税之争,把邯彰推到了风头浪尖上,尤其是河北、河南两省的代表,更是在行政院对专区横加指责,指责专区未向两省缴纳田赋税收,甚至指责中央偏坦,将专区所收统税五成用于专区地方建设,总之在他们口中,似乎他们征收苛捐杂税的原因,根本一是因中央偏坦,二是因专区截留。

“专员,如果把那些在南京说三道四的人,拉到这里看一眼,没准就能把他们的嘴巴堵上了!”

“苍蝇总会嗡嗡叫,不用管他们!”

相比于过去的谨慎,现在管明棠倒是显得极为大度,不过在另一边,在《邯彰日报》上关于河北、河南两省的高层对专区指责的报道,却是在他的授意下刊登的。

如果说一个月前,那一场旱灾让管明棠有些措手不及,那么现在,管明棠反倒有些感激那场旱灾,无论是专员公署、地方政府亦或是在抗旱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合作社,声望都达到了顶点,而现在这正是推进事业发展的最佳时机。

“仲民,你知道我最喜欢什么?”

“这个……”

诧异之余,李直民听到专员说道。

“我最喜欢白纸!”

因为一张白纸上,什么都没有,更适合画出一副极美的图画!望着眼前的这片土地,管明棠知道,现在的专区,就像是一张白纸一样,等待着自己去画出一副极美的图画了。

又一次看了眼这片承载着希望的田野,管明棠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消失了,神色变得越来的凝重。

“不过,在这个世界并没有真正的白纸,但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白纸!”

回头看着随自己以及仲民一同下到田间,先前一直沉默不语的白子新,不得不承认,现在管明棠越发欣赏这个年青人,也正因如此才会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这个年青人。

“可正因为没有白纸,才会显得我们的工作如此的重要,现在,你所开展的这项工作,它能否成功,不仅仅只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关系到邯彰专区的未来,同样关系到全中国的未来!”

先生的话只让白子新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他没有想到在自己即将毕业之际会受到先生专程接见,更没有想到,先生会安排一项如此重要的任务给他。

“子新,无论是在商业市场中亦或是政治力量中,农民都处于绝对劣势,作为个体,农民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所以呢,才有了荒年要命,丰年苦挨的现实……”

作为农村人的白子新听着先生的话,深以为然的点头称是,作为农民他深知农民的苦楚,就像过去粮食市场为粮商所操纵,灾年粮价飞涨、丰年粮价狂跌,农民可谓是深受其苦,他家亦是如此,作为富农家庭他的父亲去年了十几亩美棉,产量高质量好,但却因棉花市场被一般棉商所操纵,既便是有好棉花,也难以卖个好价钱,他家如此,其它农民家庭亦是如此,农民可谓是势单之害。

“所以中国的农业进步,一定要靠农民的合作才行,农民不合作,就改变不了农民势单力薄的现实!”

又一次,管明棠强调着合作的重要性,合作的目的在于改变农民于经济、政治等各个环节中的劣势地位,为了解决这个时代的农业问题,管明棠在后世请教的许多农业问题专家,同样在这个时代聘请了一批专家研究这个问题,尽管两个时代的给出的结合不尽相同,但有几点是共同的——合作,中国农业的未来在于合作。

行走于眼前的这片麦田之中,看着那沉甸甸的麦穗,在看到丰收的希望时,管明棠的心情依然显得有些沉重。

“现在很多人指责中国的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为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改良政治,可是却忽视一点,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其中亦包括政治,即便是在《资本论》中,亦认同这一点……”

提及《资本论》时管明棠才注意到,自己并不是在后世给上政治课,于是连忙转移话题说道。“所以呢?中国政治改造一定随经济改造而完成,经济进一步,政治进一步,循环推进。”

此时管明棠的语气略显得有些沉重,如果说他希望在这里做些什么的话,恐怕就是希望给这个国家留下一点什么,尽自己所能改变一些事情,比如改变专区四百五十万百姓的生活,也正因如此,相比于政治,他更希望通过经济上的成功,去实现推进其它目标的实现。

“而经济改造呢?亦不是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