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24章

清山变-第24章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皇上于漕运改革一事,绝对是利国之举,只是百姓无辜,倒要拿出个妥善的办法来。”

“是啊,老夫也是在为此事烦忧。既要完成皇上的嘱托,又不能伤了皇上的爱民之心,把这利国之举变成伤民之本。”

李篁仙身为幕僚,为居停排解烦忧是分内之责,当下很认真的想了想:“依学生看来,此事要想解决,还需系铃之人啊!”

“梦莹此话怎么讲?”

“人是漕帮请来的,自然要漕帮负责带回去。”李篁仙不慌不忙的解释着:“彼者纵有苦处,也不会如此之烈,请士绅出面,让漕帮会众到总督衙门来请命,无非都是一些要挟之法而已,只要应付得当,便毋庸担心。”

杨殿邦大约的明白了:“梦莹是说,请漕帮的人出面,把他们的帮众安抚住?”

见对方点头,老人又一个疑惑浮现:“即使是这样,那么之后呢?又当如何?”

“漕帮之人常年漂泊江河之上,水上操作只要稍加点拨便可以成为扬帆大海之熟练之士,剩余的那些,捡拔精壮之士编为一师。作为皇上口谕说过的大清水勇。既可以安抚漕帮帮众,又可以完成皇命。再剩下的一些人,便是尚有不满,也绝不会很多。当然也就于大局无碍了。”

“好!梦莹大才,果然不凡。”杨殿邦击节叫好:“既是如此,和漕帮联系之事,便委托先生了。”

“敢不从命!”李篁仙一笑:“只是,还要请屏公出面为学生引见。”

“引见什么?”

“屏公,此事须经沙船帮的郑帮主出面,方可成事啊。”

“啊。明白了。”杨殿邦立刻了然,当下点头:“来人?”

门下的听差赶忙现身:“大人?”

“拿我的片子,请沙船帮郑帮主过府议事。”

“喳!”

************

沙船帮的郑帮主叫郑若增,字芳泽,又字双山,江宁人,举人出身。早年曾经在林则徐帐下做一名水军佐领,江宁条约之后,郑若增深感朝廷于林则徐的处置上有失当之处,又加琦善到粤之后解散水师,拆毁炮台,郑若增辞官回归江宁老家,后来经人从介绍,以有过军生涯和曾经在虎门和英夷有过交道为由,加入了沙船帮。

他本身是读书人,又是在朝做过官的,和沙船帮本来的那些穷苦百姓出身的帮众自然不同,特别受人尊敬,不到十年的功夫,就做到了沙船帮的帮主,帮除了极少数的一些大事,其他事物他一言可决。而自从他接任帮主之位之后,沙船帮的威势日增,特别是在新君登基之后,漕运改为海运,更是给了沙船帮巨大的空间展,在江宁,上海两地,沙船帮已经成为众人瞩目焦点,自然的,郑若增在帮的地位,也就更加的如日天了。

听到门下来报,郑若增不敢怠慢,先封了二十两银子的红包给听差,打他回去,然后赶忙换上一身官服——不论是沙船帮还是漕帮,帮主都有各自的官称,他的官称是:督办海运事物总责船帮事物委员。名字说起来似乎很好听,实际不过是花钱捐来的名衔,只是为了在面见上官,以及将来为妻、母请诰命的时候装点门面的。

杨殿邦派人送来的请帖上写明要他便衣赴宴,但是这样的话却当不得真,郑若增命手下在轿子里放上衣包,这才由两个人抬着,到了漕督行辕。

督府的戈什哈早已经得到通秉,将他引到花厅。郑若增毕竟是做过朝廷武官的,走起路来的那份派头不是寻常捐生可比,举止行动之间并无半点逾矩差错之处,倒是让在前面领路的戈什哈频频回顾,对这个江湖草莽很是高看了几眼。

在二堂花厅门口,杨殿邦,李篁仙,还有一个五十余岁的男人正在谈笑,看见他到来,几个人迎了起来。

郑若增倒身下拜:“职下郑若增,给大人请安!”

“起来,起来!”杨殿邦很和煦的笑着,将他引入座位,命人奉茶,自不待言,又吩咐人将郑若增的衣包取来,让他便装相见。

这在宾主双方而言都是亲近之兆,郑若增喜笑颜开的在花厅旁的角屋换上便装,笑嘻嘻的二次进厅,重新宾主相见,由杨殿邦为几个人做引见,年少的是李篁仙,年长的叫田宣,字浙安,浙江绍兴人。

绍兴师爷遍布大清十八行省,有无绍不成衙的说法,这位田夫子还是十年前杨殿邦任职天津道的时候延请的,一直跟随居停身边左右。每月领着o两的束修银子,三节尚有贽敬若干,具体做的,前几年还亲笔为居停大人的奏章润色,而现在,连这份事体也不用做了,等于就算是给杨殿邦养了起来。

彼此客套了几句,众人分宾主落座,杨殿邦对两位陪客说道:“芳泽兄当年在两广林大人帐下听用,于虎门禁烟一事出力甚多,十年光阴荏苒,郑老兄摇身一变,而成领袖沙船帮众数以万计的帮主,比起当年在军,又是一番光景了!”

郑若增拱拱手:“大人谬誉,芳泽不敢当。当年之事,总是芳泽年少气盛,气不过英夷弹丸小国疲师攻坚,而……”他总算是做过朝廷武官,今天在场的又有一位是封疆大员,只得把满肚子对朝廷的怨气又吞了回去,长叹一声,语气满是唏嘘之意。

杨殿邦也觉得有点后悔,好端端的谈起这样的话题作甚?给身边的田宣使了个眼色,后者识趣的接过话头:“郑兄?”

“不敢,老先生称呼晚生表字就好。”

“既然这样,老夫托大。芳泽兄,此一次贵帮承运漕米海运之事,出力匪浅,老夫叨总宪大人扰,敬芳泽兄一杯!”

“啊,不敢!”郑若增站了起来:“沙船帮上下五千余众,全仰仗总宪大人关照提拔,方有为国出力的机会,芳泽忝居骥尾,实不敢居功。这杯酒,还是由职下敬大人吧?”

“芳泽兄不必客气,我们共饮此杯!”

酒席宴上把盏小酌,宾主尽欢,郑若增知道今天总督大人请自己过府不会只是饮宴,也便不敢开怀,一边吃酒一边观察着几个人的脸色,果然,杨殿邦和其他的两个人都是欲言又止的样子,郑若增做到心有数,当下放下筷子:“大人,两位先生?”

“芳泽兄?”

“大人今日唤若增前来,可是有什么差遣?若增受大人天高之恩,若有任何差遣,请只管吩咐下来,若增定当报效!”

他这样知情识趣,杨殿邦倒没有想到,心点头,果然不愧是统领数千水上健儿的豪强,果然是做的漂亮的外场之事,当下慨然点头:“芳泽兄,这一次请你过府,确有一事相托。”

“是,大人请吩咐。”

第一卷第35节共做商量(2)

更新时间:201181817:53:46本章字数:4929

有些话要写在前面,第一,《清山变》不会是很多读者能够在起点看到的历史那样,大开大阖的在对外、对内的方针政策上做改动。就如同在简介提到的那样:‘不会有太多的yy和狗血……’

所以,如果哪一位读者希望能够在书看到‘屠日灭美’之类的情节,你现在就选择下架走人吧。

第二,有人提及封面不适合本故事背景,这不是我个人的设计,是起点的美术编辑的劳动。

第三,一位‘伤人者’读者朋友留言说,科考的细节不必过多,这一点我也同意。写这样的字不是为了显摆我的考据功夫下得有多么深,只是想在自己的字向读者介绍一番在当时的状态下,朝廷的‘抡才大典’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而已——这样的字到了第二卷还会有详细的阐述——若是不喜欢的话,直接跳过好了。

************

漕帮古已有之,只是在清朝得到了极大的扬,其时在康雍之交,特别是在雍正即位之后,除了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出现的对手(这一点便是作者不多费笔墨,读者也有大约的了解)利用之外,漕帮在运输漕粮的过程遭到各种欺凌,简直不计其数,不但是漕船上的漕丁,便是负责押运的武官,也未可避免。

于是到了雍正二年,漕帮正式成立起来,以杭州武林门外宝华山上设立家庙,成立承运漕粮事务所,翁钱潘三位祖师共创十大帮规等规则,统领后人世世遵守,于是,漕帮就成为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工会组织。奉翁钱潘三位祖师,只是翁钱两位祖师在雍正年间离奇失踪,帮事物以潘祖处理决断,后潘祖弟子众人,将漕帮展至今。

漕帮又称通漕,通同同意,故而漕帮虽共奉三祖,却有各自独立,尤以江淮廿一与湖属八帮为最大分支,湖属八帮乃是在浙江湖州府所属,暂时不提,单说江淮廿一,又以江淮四为江苏省内之(一,二,三也在江淮四属下),递嬗(音善)至今,帮行辈最高的是一个‘本’辈的老漕丁,姓华,名字早就没有人知道了,只知道他行六,人称华六爷。

华六爷今年快到7o岁了,虽是行辈最高,帮之事也不可能由他自己管着,只能交给他的一个弟子,‘来’字辈的罗九爷掌管,只是在有大事生的时候,照例要向老爷子通报一声而已。(注)

罗九爷主管日常帮务,从今年二月份起,就开始愁眉不展,到了5月初,更是一夜白头——江淮廿一帮,数万的弟兄,还不包括家眷,空子(漕帮术语,指的是和漕帮有业务上的往来,却并不曾正式入帮的一群人),一旦断了进项,怕是立时便要有变!帮虽然有一笔不小的公出银子,在两江还有屯田,只是杯水车薪,解不得任何作用。

而且,这一次的变故不比往年:当年陶澍督两江的时候,也曾经以海运代替漕运,不过那一次只是运行了一年,就在漕盐两家的合力围攻下很快败下阵来,虽然也很是花了一大笔银子,总是天从人愿。而这一次,从京里传来的消息称,乃是新君一力推动,便是杨殿邦,也不过是皇上派驻在任所,负责漕运改革之事的代言而已。

还有一节:往年的时候,京各处打点,大把的银子花出去,总能听到一个确切的回信,而这一遭便是拿着银子登门,人家也避而不见,这种变化真可谓是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了。只是,若不能让皇上改变成议,漕帮,湖属八帮不提,这江淮廿一家,便真是大祸临头了。

因此,罗九爷更加是愁眉不展,不但他自己难过着急,就是他的几个弟子,也深为苦恼:“九爷,不如再派人到6大人那里运动运动?请他给京里上个折子,让皇上收回成命?”

不等罗九爷说话,他的另外一个弟子,姓穆的便插话了:“你说得容易。不提6长子能不能收下我们的馈赠,便是他肯收下,将来若是不成,这些银子还好往回要吗?现在每一分银子对我帮来说,都是无比珍贵,不可有半点浪费的。”

“那,送到京里的那些银子呢?难道便不珍贵了?还不是一点作用不起?”

“你?”

“行了!都不要吵了!”罗九爷制止了弟子们的喧闹,转而看向坐在一边的青衫老者:“涂先生,我这几个蠢徒言语冒失,请您不要见怪啊。”

“哪里,哪里!”涂先生叫涂庆生,字鹤龄,绍兴人。乃是松江府南汇县的钱谷师爷,靠着和自己的师傅华六爷是同乡的关系拉近了距离,这一次请他过府,就是为了目前这解不开的难题的:“几位小爷心忧帮务,老夫感佩,焉有见怪二字?”

罗九爷挠了几下根变得花白的额头,身体前倾,带着很恭敬请教的笑容:“那……?涂先生,关于罗某所言之事?可有以教我?”

“难啊!”涂先生很自然的摇摇头:“此事万千之难!不说是新君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