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仙恋红尘 >

第87章

仙恋红尘-第87章

小说: 仙恋红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激情过后,方容偎依在沈信的怀里沉沉睡去,没有了往日的泼辣干练,也没有了此前的孤单寂寞,她现在只是一个幸福满足的小女人。沈信同样有着幸福的感觉,怜爱地看着沉睡中犹自笑得很甜蜜的方容的脸,他不由地伸手轻抚着她的短发,又低头轻吻着方容如玉般的脸颊。
方容在睡梦中低声咕哝了一句什么,身体扭动着,又向沈信的怀里钻了钻,紧紧抱着沈信,还没有醒来又沉沉睡去了。
(第六十四章 完)

第六十五章 方向

沈信微笑一下,思绪开始转向上午与刘德华等讨论的下一部影片上。和电脑类似,他已经将《银河英雄传说》的内容收录,却还没有浏览,现在心情好,他趁机将这本书看了一遍。
《银河英雄传说》的内容在沈信的脑海里一闪而过,沈信很快就把有关的一切了解了。不得不承认,抛开作者国籍身份这个因素,《银河英雄传说》的确是一部大气恢弘的经典巨著。将搜索到的有关田中芳树的资料也过了一遍,沈信忽然感慨起来。作为一个日本人,田中芳树和沈信一直以来印象当中的日本人确实不同,他不仅深深仰慕中国的文化,而且在对中国文化上的造诣也是很深。他根据中国历史创作的多部小说,也都是很优秀的作品,丝毫没有日本人在沈信印象当中的卑劣气息。
难道我对日本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不然为什么日本人中间会有田中芳树这样的人物?沈信不由产生了这么一个疑问。仔细将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日本人的一切重新过了一遍,沈信断然否决了自己刚才的想法。无可否认,田中芳树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但沈信对日本人的看法也是同样正确。沈信的结论是:作为个人,日本人中不乏优秀者,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民族,日本人却是卑劣的。田中芳树个人的优秀,完全无法掩盖所谓大和民族整体民族性的卑劣,就象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虽然出过不少不肖子孙,但这种个人的卑劣却无损于中华民族整体的优秀和杰出。
从这个观点出发,沈信的思绪又远远地飘了开去。忽然明白了自己中午的时候为什么会感到憋闷,沈信这时同样也有着一种压抑感,不过却可以理智地来看待这个问题了。他的这种憋闷,来源还是此前他一直在考虑的文化问题。即使现在了解到《银河英雄传说》确实不愧为巨著,沈信还是对拍摄这样的影片感到心情沉重,为什么中国人自己没有这样优秀的作品出现呢?为什么中国没有更伟大的文化巨人出现呢?这疑问让他很压抑。
和典娆意识交流之后,沈信的知识之丰富已经是世上罕见,看问题自然也看得很广很深,对待文化这个问题他思考了已经有一阵子,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
在五千年的悠长岁月里,中国文化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辉煌。先秦时期已经有百家争鸣,此后更有唐子凡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各个辉煌时期的代表。而无论形式如何,其深层次的文化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形式的不同只是这种精神在不同时代形势下的反映。
但这一切,现在已经改变了。经过几千年的原地打转,中华民族陷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不能超脱,终于在清末成为一个政治经济落后的民族。西学东渐,原有的文化几乎被完全抛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从此割断。
在当今中国社会,可以说是存在着两种思想,一种是传统文化的思想,没有继承和发扬广大,这种文化是精华和糟粕并存。而另一种是一种超越现实条件的超前思想。无论哪一种,都不符合当今中国人的形象和精神。
一句话,当前中国文化的弱势,正是由于缺乏一种与世俱进,能够展现当今中国人真正面貌的文化精神,中国人缺乏一个总体的抽象的正面形象。在文化的各种形式中,缺乏真正能代表当代中国人的形象。
没有这样的精神,没有这样的形象,造成不少人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要圆。这是悲哀,五千年沉淀下的悲哀。
正如拿破仑所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而直到现在,这头雄狮还没有真正地苏醒。中国没有强大到一览众山小,也不是一些盲目崇洋的人眼中的弱者,它的潜力巨大,但要真正赢得自己应得的地位,任重而道远。看清自己的地位,确定自己的目标,才是中国人现在最需要做的。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人已经创造了很多奇迹,但这远远不是中国人所有的实力,一旦雄狮猛醒,中国可以更强。最关键之处,就在于要从文化上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重新获得对自己文化的信心。沈信坚信,虽然现在国际上最强势的是美国,但真正代表人类发展方向的,还得数中国人。中国才是世界未来的真正领导者,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坚持的信条。
沈信的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自己所知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考所得。在他心目中,这种代表世界未来的想法,绝对不是什么西化,西方文化在现今的确算是优秀,但绝对代表不了未来。真正代表未来的,是中国人的文化。
但是,这并不代表排斥一切外来文化。一种强势的文化,不仅仅要要强大的影响力,既能影响到本国人民,更具有世界性,而且需要有兼容性,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都可以吸收,继而融合到本国文化中。中国古代文化曾具有这样的特点,但从近代以来,这种特点渐渐消失了。而当沈信考虑到一种代表未来的中国文化时,他想到的是,这样的一种文化,首先是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不仅要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抛弃糟粕后继承,更要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形成一种新的文化。《银河英雄传说》是一部优秀的小说,虽然是日本人的作品,但只要不宣扬日本人那种卑劣的优越感,完全是可以拿来为自己所用的。这一点,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中已经阐述得很明确了。
所谓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和盲目地接受其他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关键处就在于吸收者要有自己的核心的文化精神。就象一棵大树,要想枝繁叶茂,主干的粗壮结实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近年来屡屡创造的奇迹,都证明中国人是有着这样一种精神的,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精神并没有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也就是文化的各种具体表现而呈现出来。
具体到这种文化,这种精神应该是什么样子,沈信其实也并不清楚,但沈信已经模糊地感觉到了它的威力,那将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归根结底,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根和凝聚力所在。
文化的兴盛,自然不是一个人所能决定的,那至少需要一代甚至是数代人的努力才能做到。虽然沈信是仙人,但他也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在这个问题上,他深深感到自己的无力,但并不沮丧,因为他看到了希望,在现实中,他已经见到这种一个强大文化所应具有的精神了。
想想几个与他熟识的人,包括刘德华,唐子凡和杨天,甚至马天成,都有着各自个人的梦想。而当这些梦想汇合起来,就形成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强大。正是因为看到这些人的努力,沈信才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为自己的国家自豪和努力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强大也就指日可待了。
正是在这样的想法下,沈信开始再次思考自己的责任和目标。是的,靠他一个人振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天方夜谭,但以他的才华和地位,是可以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的。具体说起来,沈信的作用也就在音乐和电影方面,如果能因他而带动这两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繁盛的产业,那么,凭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奋,一个能够代表中国人形象和影响力的文化也就会成型了。
在此之前,沈信在娱乐圈只是因为兴趣,而现在,他却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既然阴差阳错,他莫名其妙地来到了这个时空,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也就欣然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对于这个似乎有些沉重的责任,他并不觉得是负担,因为,即使是从古代来的,在他的血液里,流淌的已经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思绪再回到《银河英雄传说》上,沈信忽然不再排斥出演这部影片了。在他看来,作为这部经典作品的两个主角之一,杨威利正是一个代表着中国文化精神的形象,虽然他要饰演的不是这个角色,但他可以预计到,如果这部电影能够拍摄成功的话,这个形象将是对中国人的一个正面宣传。而且,在他心目中,已经为这个角色选好了演员,那是他心目中另一个典型的中国人的形象。这两种形象虽然看上去不同,但在沈信的心目中,那都是中国人,抽象意义上的中国人应该有的形象。
从沈信个人的兴趣来说,他其实更喜欢的是音乐。在此前他也感觉到自己好象有很大的突破空间,但是那感觉却是很模糊,现在他终于知道这种模糊来自于什么地方了,那就是因为他还没有确立自己音乐的核心精神。一旦这种精神确立,所有的音乐形式都只是为了表达这种精神,不同的音乐形式表现力的侧重不同,只有在一种核心的文化精神之下,才能浑然一体地融合,这是沈信的感悟,也是沈信即将努力的方向。
(第六十五章 完)

第六十六章 新的起点

沈信的一夜就在这样的思索中度过,当他早上离开的时候,方容犹自熟睡未醒。沈信其实也不想这么仓促离开,但是他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也只能先放下儿女私情了。
不过沈信在离开前还是先弄了一束鲜艳的玫瑰花放在方容的床头。怜爱地看了半天方容沉睡的幸福模样,沈信才微笑着离开。
及早赶到公司,沈信第一时间向刘德华表态,说自己愿意出演《银河英雄传说》。马天成也在场,对于沈信的态度,他并没有多少惊讶,从他的想法来看,没有人能拒绝这么优秀的一部作品。
刘德华的想法却完全不同,虽然沈信的表情态度和往常没有什么两样,他却觉得沈信好象成熟了许多。微笑着,刘德华问了一句:“想通了?”
沈信回答道:“是的,我想通了。”说着自己也笑了。两个人互相看着,忽然放声大笑起来,看得马天成莫名其妙。不需要说得太明,沈信和刘德华通过眼神,已经相互了解了各自的想法。具体到细节上会有差异,但总的目标,两个人都是一致的。这种事业上的默契,使两个人本已深厚无比的感情更上一层楼。
大笑过后,刘德华豪情满怀地一挥手:“好,既然阿信没意见,我马上就联系各方面筹备这部影片。”说到这里,他忽然一皱眉:“不过,这个剧本的改编恐怕比较困难吧?《银河英雄传说》毕竟是一部小说,而不是一个剧本。”
马天成自动请缨:“刘大哥,交给我吧。”
刘德华看着马天成,似笑非笑:“交给你没问题,不过我要的是英文剧本。”这样的尝试在《东方之鹰》中已经有过,当时马天成可谓吃尽苦头。而现在这个改编,难度比起自己创作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德华自然想先听听马天成的看法。
马天成听到这句话,果然现出心有余悸的模样。不过他最后还是一咬牙接了下来:“没问题,我豁出去了。”
刘德华点点头:“好,那就交给你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要是改编得不好,我可是不答应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