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最才子 >

第82章

最才子-第82章

小说: 最才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胸怀宽广吾等佩服。”

“方才我三人各自弹奏了一曲,奈何技艺有限入不得不二仙子的法眼,道观里却是毫无东经。林兄这曲如此高妙,若我是那不二仙子,定要说一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此又是一段佳话了。”

林廷陈有些得意装着浑不在意的样子:“此曲林廷陈已经弹奏多年,可始终把握不住其中的意境。

今夜却不知道是怎么的,心有所感,算是灵感闪现竟如有神助,比往日却要好上许多。不过,终归还是有不到之处,只怕未必中了不二仙子的意。”

吴节再听不下去,抱着琴大步走了过去。

听到脚步声,众人同时转头,却见吴节和陆畅、陆爽三人走了过来,都是一脸的惊讶。

“好一个高山流水觅知音林公子垩弹得一手好琴啊!”还没等吴节说话,身后的陆三小垩姐就笑着拍了拍手,“好听,再来一曲。”

这女孩子也真是邪得紧,自己未婚夫正在别的姑娘窗下大唱小夜曲示爱,换其他女孩子,早就醋劲大发,一张脸不知道难看成什么样子。

可她却是很兴奋的样子,又蹦又跳:“我就知道今天晚上有热闹看,这才跟了过来果然这么多人,没白来一趟。”

说着话,她笑嘻嘻地跑到林廷陈身边,“弹得不错,有时间教教我!”

林廷陈被陆三小垩姐亲手捉住,一张脸姜得通红,尴尬得就要钻进地缝里去了“三小垩姐,我,我,我……”

“别我了,究竟愿意不愿意啊。对了你弹得这么好,里面怎么没有回音呢那个唐不二,还真是作得很啊,我很不喜欢。”

“还没呢……”林廷陈已经等了半天,里面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反应,他额头上有汗水纷纷落下,走又不是,留又不是。

“哈哈,估计是人家瞧不上你的曲子,恩,可惜了,可惜了。感觉丢人了吧?”

经她这么一打岔,看到林廷陈被捉弄得无地自容,吴节心中的怒气却突然平息了些。他算是明白过来,这个陆爽和他二哥一样就是个没心没肺的,典型的天然呆,遇到这种人,就算是林廷陈这种骄傲的人物也是被动挨整,毫无还手之力。

“的确是看不上我的曲子。”林廷陈镇定了些,难得地露出一丝苦笑,然后用恼怒的目光看着吴节和陆畅:“你们来做什么,也想弹上一曲吗?”

吴节会不会弹琴,技艺如何他不清楚,可陆胖子本就是草包一个。

陆畅立即就不高兴了:“怎么,不许我来看美女啊?”

“大煞风景。”

“斯文扫地。”

“如此风雅的场合,竟然钻出这么两个粗鄙之人,晦气,晦气!”

三个士子同时摆头。

“你们,你们……”胖子气得暴跳如雷,就要上前揪住那三人。

正在这个时候“嗡!”一声,有人轻轻拨动了琴弦。

这一声力度十足,却悠长缠绵,如同一声长长的叹息,立即将众人说话的声音压了下去。

古琴曲讲究的是中正平和,其中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哀伤,如此才算得上典雅。可这种悲伤却不是越悲越好,得哀而不伤。如此才与儒家的中庸二字,和“读”暗合。

偏偏这个音符极劲伤痛之为能事,好象恨不得要将听众的眼泪都勾出来一样,就意境而言已经落了下乘。

众人同时觅着声音看去,却见吴节已经盘膝坐在地上,将那张来凤古琴放在大腿上,自顾自地弹了起来。

正是《胡笳十八拍》,这首曲子乃是汉朝人蔡文姬所做,一共有十八章,每章一拍。叙述的是她从小遭遇战乱,被匈奴劫持,骨肉分离的哀痛。

他前段日子在现代社会时,每日都会弹上一曲,可穿越回现代社会的次数越来越少,缺乏练习,手法未免生疏。

刚弹不了两个旋律,手指就是一僵,竟然走了调。

“扑哧!”旁边的陆三小垩姐就乐了。

其他几个书生也同时轻笑起来:“就这种琴艺,三岁小儿也不过如此。”

“琴艺技巧的且不说了,单就这曲子中所传递出来的这份声嘶力竭的伤痛,就已经大大地不雅,真真是脏了耳朵。”

“呵呵,吴节兄,你这曲子垩弹得还真好啊,佩服佩服!”林廷陈嘿一声跟着笑了起来,刚才他被陆三小垩姐一番话挤兑得丢尽面子,以为是吴节特意将陆爽引来给自己难堪,心中自然是又气又恨。

得了这个机会,自然要大大地挖苦一番。

“你们,你们这些狗东再说够了没有,讨打吗?”陆胖子大怒,捏紧了拳头。

吴节却不在意,别人说好也罢,说歹也好,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借这琴音告诉道观里的唐宓:我吴节来了。

之所以选胡笳十八拍这首曲子,主要是因为唐小垩姐的身世和蔡文姬有几分相似。

若唐宓真的有心,定然能听懂这曲子里的含义。

无论其他人如何嘲笑,如何面脸鄙夷,吴节依旧一脸的恬淡,仿佛其他人都不复存在,都被这一篇撕心裂肺的伤痛所掩盖了覆灭了。

看到吴节如此镇静,众人都是一呆,同时安静下来。

那陆轩依旧闭着眼睛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很快,吴节就弹到第十拍。估计是手已经弹得热了,技巧渐渐圆熟起来,音乐声也有模有样地连成一串。

一种莫名其妙的伤痛之意慢慢弥漫开来,让人的心也禁不住随着那音乐声一点一点绷紧。

“这曲子,听得有些揪心啊!”这种音乐实在太哀伤了,就连活泼好动的陆三小垩姐也突然难过起来,忍不住小声嘀咕。

可是,弹了这么久,道观里还是没有任何响动。

难道,唐小垩姐真得就听不明白吗?

是啊,她肯定不知道我吴节已经进了陆家族学,也不知道我就在她的身边。

咫尺天涯,大概就是如许场景。

吴节心中不禁有些浮躁,心神微乱,手上的动作也是一僵,音乐声又乱了起来。

“不好不好,这声音听得人有些烦躁,你心已乱,这曲子也不用弹下去了。”陆三小垩姐忍不住伸手掩住耳朵。

林廷陈也冷笑:“弹到这里,你这曲子已经变成噪音,还用试下去吗?别说不二仙子,就连我们也听不下去。不用再试了,回去吧。”

“对,不要再弹了。”另外一个书生接嘴:“弹这么差,把节奏绷这么紧,我们听了除了揪心,除了紧张,却感觉不到任何好处。吴节,如此烟火气十足的曲子,也只有你才能弄得出来。想打动不二仙子,无疑是痴人说梦。”

“哈哈!”几个书生也觉得吴节不自量力,都大声地笑起来。

可就在这个时候,道观里突然响起了古琴的声音,这声音洁净得更水一样,从人心底慢慢流过。

让人的心都顺着这曲子渐渐变得透明,变成青天一碧,空阔万里。

这一曲吴节却是识得,正是《普庵咒》,是南北朝时候的普庵禅师作的曲子。《普庵咒》描写的是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法曲。也就是《笑傲江湖所说的《清心普善咒》

佛家的乐曲讲究的的是天人交融,只小小一段曲子,立即让吴节躁动的心平静下来。

他突然明白过来,自己刚才那一取《胡笳十八拍》虽然弹得让人心中烦躁,可其中的悲伤之意却正好击中了唐小垩姐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她这是在用琴音来让她自己平静下来啊!

看来,选择这首曲子是正确的。(未完待续字由破晓更新组浮澐只想听你说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百度搜索八一中文网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

正文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襟晚照

第一百四十三章笑傲江湖

这还是吴节第一次听唐宓弹琴,在以前,他甚至还不知道唐小姐的技巧高到这等程度。

只听得这一声声音乐中正平和,宛若吹过松林的清风,将那一潮潮碧涛吹微微涌起,又淡然地平复,竟不留一丝涟漪。

他刚才还躁动不宁的心绪,也渐渐地平静下来,熨贴了,舒展了,甚至还带着一点懒洋洋的惬意。

凭心而论,这曲子的旋律非常普通,来来去去就那一小段。可就在这种不停的简单重复中,却好象带着一种让人瞬间宁静下来的魔力。

清音普善,佛门梵唱。

“啊!”

“是不二仙子的琴音。”

“她是何等人物……居然为吴节这样的人演奏?”

立即就有一阵低低的骚动,所有人都用不可思议地目光看着吴节。

就连那陆轩也猛地睁看眼睛,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再看那吴节,却依旧是一脸的淡然,依旧毛躁地拨动琴弦,可在唐小姐琴声的影响下,已然不成曲调。

“嗤!”睁开眼睛的陆轩轻笑一声:“我道是不二仙子真被吴节的胡笳十八拍给打动了,原来是她不胜其扰,这才忍不住出手压制。吴节兄,好心计好手段啊!可叹我等每夜抱琴而来,吟风弄月,手挥七弦,却比不过吴节兄的弹棉花。早知如此,就带一口破锣过来了。”

“哈哈!”众人都大声地轰笑了,这其中,陆爽那没心没肺的家伙笑得更是弯下腰去。

只陆胖子有些担心地看着吴节,心中叹息:吴节的琴艺也就入门的水准,同陆轩、林廷陈他们比起来,差得老远。琴艺较量,来不得半点虚假。看样子,节哥这张脸,今天只怕是要丢尽了。哎,我出的什么馊主意,弹什么琴啊!

想到这里,陆畅又是懊丧又是恼火,埋着头悄悄拉了吴节一把,示意他随自己离开。

吴节抬头朝陆畅笑了笑,笑得云淡风轻。

在以前,吴节和陆胖子交往,都是一副随和而不正经地模样。如今,却好象是换了个人一样,身上带着一股浓重的儒雅之气,镇定自若,充满自信。

这表情让胖子的手垂了下来。

这个时候,绿竹观里的琴声突然消失,估计是现吴节弄出的噪音停了下来,不愿再浪费力气演奏了。

只一丝余音袅袅不绝,拖曳得老长老长。

吴节表面上看起来从容恬淡,可听到唐小姐的琴声消息,心中却微微有些着急。看起来她还是不知道自己已经来了,不行,必须把这个讯息传递过去。

那么,该用什么法子呢?

对了,流派。

古琴在其传播和展的过程中根据技法和演奏风格的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

比如广陵派、岭南派、浙派、虞山派,各自都有鲜明的特点。

比如吴节的老师就是梅庵派的传人。

梅庵派是清朝时出现的,其演奏特点是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幅度较大,对技巧要求很高,入门相当困难。

现代古琴教学拜丰富的资讯若赐,各派之间也经常交流互动,必须取长补短,早就屏了门户之见。因此,各门各宗虽然保留了其独特的地方,可风格上已经逐步归于统一,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可在古代,这种门户之争却非常激烈。每个琴手都有衣钵传承,演奏的时候也非常规矩,生怕一个音符弹得差了,得罪祖师爷。因此,他们的个人风格或者说门派风格都十分强烈,强烈到原生态的地步。

而个门派的风格之所以不尽相同,很大程度是因为地域之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西南北,风俗性格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有极大差异。

如真实历史记载的那样,自唐朝起,古琴演奏已有明显的地域琴风见于著录。唐初琴家赵耶利所述:“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延,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

只要是略微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