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最才子 >

第184章

最才子-第184章

小说: 最才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吴节一样,所有人都发现不对,同时将脑袋转过来看着申时行。

申时行苦涩地要摇头:“果然完了,只怕点不了翰林。时也,命也,运也!”

叹息良久,他朝吴节一拱手:“恭喜士贞兄高中状元。”这一句话说出口,他神情平静下来,人也豁达了。

吴节心中一赞,果然是个历史上的名臣,这份心胸和气度真真不凡。

正文 第三百六十九章 这感觉很好

严嵩情绪不高,宣布完一甲前三的名字后,也不废话,转身就回奉天殿里去了,将一众人新科进士们丢在一边。

旁边一个太监见情形不对,忙叫了一声:“典礼开始!”

正式的传胪大典开始了,随着这一声喊,一群盛装的銮仪卫在奉天殿前设卤簿法驾,然后又是一群乐队出来,摆开架势凑起了韶乐。

接着又是一群官员出来,殿内东楹和丹陛之上正中设黄案。丹陛之下设云盘,在午门外设彩亭御仗鼓乐。

人越来越多,身上官府的补子晃得人眼花,定神一看,竟都是四五品官员。

实在太吵,新科进士们都小声的议论起来,纷纷问这是在弄哪样?

申时行已经恢复常态,笑着解释说这些官员都是礼部和鸿胪寺的。

众人都道:“申兄果然见多识广。”

又片刻,礼部堂官诣乾清门奏请皇帝礼服乘舆,引入奉天殿升座。此时,中和韶乐奏《隆平乐章》;阶下鸣鞭三响。鞭用皮制,长一丈余,司礼者执鞭柄由下飞舞,回旋而上,鞭声清脆悦耳,响彻云霄。鸣鞭毕,丹陛大乐奏《庆平乐章》,读卷大臣等官员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礼。大学士进殿从东楹的黄案上取出黄榜,授给礼部尚书内阁首辅严嵩,陈于丹陛正中的黄案之上。

“快点快点。”一个鸿胪寺的官员带着一群人过来,手中都捧着托盘。盘子里放着一顶什么帽子,让大家快点戴上去。

众人心中疑惑,申时行又解释说这是三枝九叶顶冠,新进士等下要戴着游街的。

这家伙。简直就是个朝廷礼制的活字典。有他在,大家也免得乱成一团。由此可见,申时行的师长中,绝对有不少人经历过这荣耀的一幕,早早地就同他说得分明了。

就慌忙扣在头上。

这时,丹陛大乐又起奏,鸿胪寺官员引新进士就位,新科进士身着朝服。头戴顶冠,按立于东西丹墀之末。

吴节是状元,自然是左首第一,右边第一个是榜眼。

探花则站在吴节身后。至于其他人,因为还没有宣布名次,都各自寻了位置,排成整齐的两列。

说起来,今科的榜眼和探花还真是没有存在感的人。同其他人一道都低低地将头埋了下去。

只吴节和申时行镇定地挺直了腰杆,实际上,有这两个大名士在,其他人基本没有光芒可言。只可惜吴节中了状元。申时行则不知道最后是什么名次。

嘉靖皇帝坐在御座上,笑吟吟地看着下面的进士们。他早晨服用的仙丹药力已经散去。脸青忽忽的。不过,却不像先前那般面无表情。

看着长身玉力的吴节和申时行。嘉靖心中大快,暗道:“吴节总算是中了状元,也不枉费朕耳提面命大半年,可算是调教出来了。朕身边人中,李春芳是状元,吴节又是状元。若说起知人识人之明,从古到今,又有谁能超过朕?”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飘飘然了,只觉得这情形就好象是自己中了头名一样,异常地过瘾。

他朝严嵩点了点头,严嵩提起精神,高声宣读制诰:“谕!嘉靖二十年春闱,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凡八十一人。”读诏的尾音响亮清脆,在殿中回荡不息。

一个传胪官唱:“第一甲第一名,顺天府北京,吴节!”一个大臣把吴节引出班,跪于御道左侧。

接着是榜眼,然后探花。

按照朝廷礼制,需要将殿试前十名一一点名,引到驾前谢恩,这也读书人的最大荣耀。千万士子,十年寒窗苦读,等的就是这一天。

一甲前三的名字大家早就知道了,吴节的文章和名气,大家也都心服,他占一个名额本就应该。至于后面七人是谁,究竟谁最后能够被选馆进翰林院,却是今科最大的悬念,尤其后面还跟着一个有状元之才的申时行。

唱完前三,传胪官高宣:“二甲第一名,苏州府长州申时行。”

没有人上前,殿中一静。

那个官员又喊了一声:“申时行。”

吴节抬头看过去,却看到申时行木讷地站在那里,一副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模样。

“申时行。”那官员再也按捺不住,偷偷推了他一把。

申时行这才趔趄地走上前去,机械地跪了下去。只觉得眼前有千万彩色的蜂儿蝶儿飞舞回旋,整个人都好象失去了重量,漂浮在云端一般。跪在了御道的左侧。他只看到十步之外的皇上向前欠了一下身子,注目望他,嘴唇动着说了什么也没听清。

在此之前,他已经死心了。对他这样的大名士大才子来说,中个进士本就是应该的事情。不点翰林,就算是彻底的失败。他

他不敢想象自己一旦落选,该如何面对家乡父老,面对在自己身上寄托了山一般沉重的厚望的师长。

如今,一切都结束了,圆满了。

泪水沁出来,什么也看不清,什么也听不到。

事到欢喜,每怕真。

前十名唱名毕,鼓乐又是大作,大学士至三品以上各官及新进士等在吆喝声中,行三跪九叩礼。这时,中和韶乐奏《显平乐章》,嘉靖皇帝站起了身,乘舆还了宫。

典礼结束后,礼部尚书内阁首辅严嵩用一个红漆木托盘奉了黄榜,置于彩亭之中,在礼乐仪仗下出奉天中门,一群人抬着黄榜,缓缓来到东长安门外,在长安街张挂了起来。

新进士左列出昭德门,右列出贞度门,一甲三人随榜亭由午门正中缓缓走出。

由于丹陛中石只有皇帝才可以踩践,所以午门的中路除非皇帝出行从不开启,殿试传胪后准许文武一甲进士由此门出,这是连亲王宰相也不能享有的隆遇。

走出午门这一段路竟花了小半个时辰,接下来就该游街了。

在走出来之前,吴节拉了一把一直跪在地上失去了思维能力的申时行,笑道:“恭喜申兄被点进翰林院了。”

正文 第三百七十章 都凑齐了

这一拉,竟然没有将他将地上拉起来。

吴节心中奇怪,低头看去,却见申时行眼睛都直了,嘴唇也乌了。顿时吓了一大跳:“申兄,你怎么了,别吓我。”

他同申时行相交甚得,而且这人胸怀宽阔,为人谦谦有礼,什么话都同自己说,是吴节在穿越到明朝之后最谈得来的朋友。见他变成这个样子,心中担忧起来。

礼部的官员见多识广,立即笑道:“吴节大人无须担心,这情形往界殿试之后可见得多了。估计是喜欢得迷了心窍,一时转不过弯。”

说着话,就从袖子里探出一只手来,用拇指甲朝申时行的人中掐去。

这官员留着长长的指甲,一掐就掐破了皮,有一股黑血沁了出来。

看得吴节心中一寒,太残忍了,也不卫生。若换成我,你就算要掐,也得先抹上烈酒消毒啊,弄得了破伤风,在医疗条件落后的明朝那可就死定了。

还好,这一掐也不知道是真的起了作用,还是被疼醒了,申时行叫了一声,幽幽回神:“有水没有,渴了。”

“拿点水来。”还好这个时候皇帝的御驾已经离开,也不怕惊了圣上。礼部的官员忙叫人端了一碗水,也不先递过去,而是自己喝了一口,对着申时行“扑哧!”一声喷了个满头满脸。

然后才交了过去,申时行接过水吸一口在嘴中,良久才咕咚一声吞了下去,好象是用了全身的力气。

大约是大猛,他眼睛里泛起了一层泪huā,突然叫了一声:“娘……”

礼部的官员笑道:“这里可没有你娘,快收拾一下。一甲前三要亮马夸街。其他的新科进士们则要排队去礼部堂院参加琼林宴。”

所谓琼林宴就是中榜书生的在一起吃饭,由皇帝做东。大家一起认识认识。吃完这顿饭就代表这些中榜的人以后都是朝廷命官了。吃饭的地点一般都设置在皇家园林,或者礼部大堂。

一说起吃,作为一个资深吃客,吴节这才感觉饿得厉害。他因为不熟悉朝廷的制度。以为皇帝今天也会安排伙食,也没吃早饭。到现在。已经是正午时分了,粒米未粘牙,有些经受不住。

好在有琼林宴可吃。按说这种高登记的国宴。应该不会像殿试时那样全是冷食吧。

问题是还得游街,等到吃饭,也不知道还有多长时间。

吴节不愿耽搁,就扶起了申时行朝外面走去。

刚走出大殿,就看到有一大片云彩从西面飘来,将头顶的太阳都遮住了。

光线一暗。就听到身边的申时行喃喃道:“羞愧啊羞愧,想我申时行在江南也是有名的才子。在人前一想以淡泊名利,卓而不群的风范而自居。想不到,今天骤然中了二甲第一,竟把持不住了,让士贞笑话。”

吴节:“申兄何须这么说,毕竟是关系到我等前程的大事啊。”

申时行:“同士贞出身官宦人家不同,申时行乃是寒门士子,父母去世得早,从小就养在舅舅家。记得母亲去世时对我说,大娃啊,你爹死得早,娘现在又要走了,我们家算是完了。要想重振家声,只能靠读书这一条路可走。你读书了得,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因为家道中落就跌了志气啊……娘,儿子今天算是替你争气,没辜负你啊……”

眼泪又落了下来。

吴节心中也不好受,手中的申时行身体很软,就好象没有了力气,再看看阴下去的天色,心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涌上喉头。

只觉得这天特别的高,申时行站在下面显得又是如此地小,偏偏又奋力地想上攀登。

就如同一颗不屈的灵魂。

这何尝不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写照?

走到午门后,除了一甲前三,其他人都要去礼部等候。

吴节拍了拍申时行的肩膀:“申兄弟且去礼部,吴节去去就回。”

申时行已经恢复正常,笑道:“亮马夸街,乃是状元、榜眼和探huā才有的荣耀,我等也只有看着羡慕的份,真想重考一次啊!”

吴节哈哈一笑:“一甲前三又如何,不过是代表我考得不错,将来进了官场,浮浮沉沉,辗转际遇,谁有说得清楚呢!再说,申兄不也点了翰林,说起来,你我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

虽然不明白吴节口中所说的“起跑线”是什么东西,但大约的意思申时行还是懂得的,摆了摆头:“现在还不能说是铁定进翰林院。”

吴节大奇:“这又是为何?”

申时行:“还得有一次复试,谓之选馆,选中的才能称之为庶吉士。”

原来,殿试传胪后的十日,建极殿又要举行进士朝考,以选拔翰林院庶吉士,称“馆选”。

一甲前三直接保送进翰林院,自然不用去考。

四到十名,也就是二甲的第一到第七名则要去走一个过场。

朝考内容无非诏、论、疏、诗、赋等形式,前后不一;成绩分为一、二、三等。庶吉士的录取要综合复试、殿试和朝考三次考试的成绩等第,而以朝考成绩为主。一般说来,考殿试二甲、复试、朝考一等者肯定录取;朝考成绩同时也是进士授官的依据。复试、殿试、朝考均重视楷法,书法不好者难取优等。

其实,也就是考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