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最才子 >

第181章

最才子-第181章

小说: 最才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满保和殿广场都是吱溜的吃食的声音。

监试官更怒:“吃相稳当些,不象话。”

说完,几个监试的官员都是忍俊不禁,同时大笑起来。

伙食中另外还有一壶米酒,吃了块鸡肉,没盐没味,吴节就放弃了占皇帝便宜的心思,一仰首将那壶酒干了。提起卷子走上去,笑道:“抢头卷了!”

殿试不限制交卷时间,只要做完,随时可以出场。

就将卷子递给弥封官,弥封官嘿一声:“果然快,不愧是吴士贞,早听说过你的名字了。”

监试官们早就留意上吴节和申时行了,见他交卷,同时围了过来,一看,都交口称赞:“好漂亮的字!”

“了不起!”

“这字也不是什么名家的体制,以前就没看到过!”

“将比来,本官先临下来,带回家好生揣摩。”

好字帖难得,那是可以传给后人的,顿时,就有考官四下去寻纸笔。

见吴节已经作完,申时行心中有些急噪,他本就同吴节有了争雄之心。他没想到这士贞兄表明上看起来一副愁苦模样,但卷子却写得这么快,真真让人佩服啊!

心中走神,正好写到一句“九边遂靖”时,却忘记了在靖字前面提行。也没有避“靖”字讳。

原来,靖字正好范了嘉靖的讳。

发现这一点,申时行心中懊恼,暗叫一声糟糕:光这个错误,状元就丢了。

吴节站在监试官身边。见弥封用将自己卷子上的姓名给封了,盖了一大堆印章,两骑缝章也没落下。这才肯定卷子不用誊录之后,这才向各官员一施礼。转身退场。

经过广场时,考生们纷纷向他竖大拇指,吴节微笑着点着,一提衣服下摆,抬着头,背了了双手,潇洒地向遥远的午门走去。

交头卷可是一种难得的荣誉,其实。光这一点也能替吴节在考官那里有所加分。

吴节的背影消失在太和殿那边之后,其他考生们这才平静下来。吃饭的吃饭,作卷子的作卷子。

申时行心中郁闷,大概计算了一下。光这一个靖字,就会让他从一甲上刷下来。

直接被点进翰林院的机会是错过了。

看来,只能想办法将接下来的部分做得尽善尽美,如果还有可能在二甲中名列前茅,或许还有被点庶吉士。进翰林院的可能。

这次考试,只要不犯大错,人人都是进士。关键是能不能被皇帝点翰林,这可是关系到自己将来在官场上能走多远。能有多大造化,甚至能否入阁为相的关键。

没有翰林院出身。头上就一一透明的天花板,无论你再怎么能干。做到封疆大吏就算是到头了。

要想为相,想都别想。

至于严世界藩以国子监出身入阁,那是特殊情况,大明开国两百年,也就出了这么一位,还声名狼籍,为世人所不齿。

“罢,再不能走神,是成是败,就看接下来的了!”申时行一咬牙,将心绪平静下来,也不吃饭,慢慢地作起文章来。

他却不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自己本应该中状元的。就算在这个时空,如果不犯这个错,同吴节也是能争上一争的。

只不过,一个靖字,让他退出了竞争者的行列。

这就是所谓的蝴蝶翅膀吧!

吴节饿着肚子走了半天,总算到了午门,早走出了一身汗,肚子也咕咚乱响。

守门的兵丁见吴节出来得如此之早,一脸惊讶,要知道,很多考生不挨到下午是不会出来的。像他这么早交卷的,以前还真没看到过。

午门外,早有几顶招揽生意的轿子等在那里,见吴节出来,风一样冲上去:“老爷去那里,可是回府?”

吴节点了点头,报了自己家的地址,上了轿。

这一路并不安静,轿夫的话多得吓人,先猜吴节是来参加殿试的进士老爷,说是从这宫门里出来的大多身着朝服,一身便装的,只能是考生。

然后又问吴节考得怎么样,又向他打听考试题目。

在问清楚题目之后,又问吴节的姓名。

然后一通赞叹: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吴大人,你的诗词我可是仰慕许久的了。

所完,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进去,说是怎么写的诗,请吴大人不吝斧正云云。

想不到这个轿夫也懂诗词,惊讶的同时吴节接过去一看,居然是几首打油诗,什么“天上龙王”、“地上阎王”、“喝一声开道,我来了!”之类的东西,真真是不堪入目得很。

只得胡乱地应付了几句,说“写得不错。”了事。

那轿夫得了吴节的夸奖更是得意,又开始说起来官场密辛,确实道听途说。

吴节听得心气浮躁,这家伙实在太能说了,简直就是后世的北京出租司机,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道。

肚子饿得难受,有要听他胡说了这么久,真是无奈啊!

到了家,蛾子见吴节回来得如此之早,又一脸郁闷,大为惊讶:“老爷,你怎么了?”

正文 第三百六十五章 池鱼

这时大约是后世北京时间中午一点半左右,因为没有标准的记时机器,只能看天上的太阳,日头正高挂中天。

饿了一个八九个小时,吴节满嘴都是唾沫,也不回话,叫道:“桂枝何在?”

殿试可是大事,吴节一回家,所有人都聚过来。

连桂枝慌忙道:“老爷,我在这里。”

“还有饭吗?”

连桂枝:“家里刚吃过午饭,还有些剩菜,老爷可是要用,我这就去做。”

“不用了,将就剩菜,热一热就可以了。快快快!”吴节没口子次催促。

见吴节如此急噪,丫鬟和小子们都是一通忙乱,飞快地将饭菜送上来。

吴节一口起扒拉了两碗米饭,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本老爷好生受用,桂枝的手艺真不错,将来可不许嫁出府去,否则还真不好寻你这样的好厨子。”

连桂枝脸一红:“老爷,桂枝这身子也活不了几年,这辈子就没想过离开吴家。”

吴节安慰她道:“也不能这么说,李时珍李太医说了,保养都好,活个七老八十应该不成问题。”

蛾子爱怜地用手指拈掉吴节粘在嘴角的饭粒,道:“老爷怎么跟饿死鬼投胎一样,比妾身这个有了身子的都能吃。”

丫鬟们都捂着嘴,却不敢笑出声来。

吴节放下筷子,喝了一口茶水,叹息道:“我早饭、午饭都没吃,你说饿不饿?”

“不会吧,老爷不是说宫有连餐伙食供应,让我不用准备早饭的吗?”连桂枝大奇:“按说宫里的御膳应该极尽精美之为能事。怎么着也得是山珍海味龙肝凤髓啊?”

蛾子也疑惑地看着吴节。

吴节叹息:“别把宫里的饮食看得那么神秘,其实皇帝吃的比老百姓还差。加上当今这个万岁爷对饮食又没讲究。今天的的伙食差得紧,全是冷馒头冷饭,寒酸得紧。哪比得上桂枝的手艺,吃惯了家里的饭菜,根本就难以下咽。所谓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蛾子:“万岁爷看起来神仙一样,为人又和气,怎么这般抠门?”

丫头和小子们刚进吴家,不知道吴节家里的事。听蛾子这么一说,都小声骚动起来:“老爷和姨娘见过圣上。”

“啊,真见过万岁爷的面?”

“这得有多大的福气啊!”

……

吴节笑道:“皇帝就是个抠门的人,只不过蛾子你不了解他罢了。”

又说了几句话。蛾子突然问:“老爷今天回来得这么早。面色又难看,是不是……考得不成,听老爷说殿试只一天。是不是已经发榜,最后如何了?”

说到这里,她面上隐约带着忧色。虽然口头上说自己不关心殿试结果,但内心中还是希望吴节能够考出个好成绩。

吴节:“哪里有这么快的,还得等几日。虽说殿试只一天,可这么卷子。审阅也需要时间。”

他笑了笑,就将这次考试的程序同蛾子说了一遍。

殿试是只一天。今天考完,卷子都收上去后。明日就是读卷官阅卷,选出一甲前三名,和另外七本的卷子。一甲前三是铁定点翰林的,另外七人则会被授予庶吉士,一并被送进翰林院。

剩余的卷子,也要将名次定下来。

第三日,读卷大臣带上录取名单和前十的卷子进宫见驾,汇报考试情况。

第四日,所有考生再次进宫,听朝廷宣布最后的名次。

“哦,原来是这样,这么说来,还得等上三日。”蛾子这才明白,她以前虽然性子急,同吴节说起话来也非常不客气。

那是因为以前吴节是个傻子,家中情况也非常糟糕,蛾子恨铁不成钢。

但这一年来,吴节在科场上一帆风顺,从一个平凡的傻小子一跃成为进士老爷,又是天子近臣,前途一片光明,蛾子生活闲适了,心情一好,气也顺。加上又怀有身孕,学别人做起了贤妻良母。

男人们的事情,不该问就不问,自然不清楚这科举场上的规矩。

吴节也意识到这一点,自从过了会试,成了事实上的进士之后,他的应酬是有些多。整日不是拜访座师,就是与同年们诗酒唱和,一天到晚也难得同蛾子说上几句话。

心中微微歉疚,就握住蛾子的一只手,柔声道:“这阵子冷落你了,抱歉。”

丫鬟和连桂枝见此情形,都识趣地退了出去。

蛾子一笑:“老爷,当着这么多人,庄重点。”

吴节:“庄重什么,你知道的,我就是这么一个轻佻的人。”

说着话,就伸手去将蛾子抱住,却发现蛾子的肚子好大,却抱不完。

蛾子将头靠在吴节肩上,良久,才吸了一口气,柔柔道:“老爷,殿试比不得其他考试,就算最后的名次不尽如人意,也没什么不好。点不了翰林,就向万岁老神仙请个旨意到地方上做知县老爷好了,最后能够回应天府。”

吴节:“你想家了,真想回去?”

蛾子白了他一眼:“我家老爷有出息了,就不兴蛾子也来个富贵归乡,威风威风?”说完,脸却有些不好意思地红了。

吴节哈哈一笑:“富贵不归故里,尤如锦衣夜行。我倒无所谓,蛾子,早迟得让你在老家大大地露一次脸。不过,我却不能以七品芝麻官的身份回去,怎么着也得弄个状元、榜眼、探花什么的。”

“真的,老爷这次考试得不错!”蛾子大为惊喜。

吴节:“一甲前三应该没什么问题,就看最后怎么定了。”

蛾子大气地一摆手:“得了了状元无妨,榜眼就不要了,怎么着也得是个探花,听起来好听。探花郎啊!”

“同感。”

对于这次考试,吴节还是很有把握的,吃饱喝足后仔细一想,自己所作的题目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书法也好,只要考官不故意刁难,妥妥排在前面。

实际上,这次殿试的读卷官们不是内阁阁臣,就是部院大臣,且都是饱学鸿儒,身份摆在哪里,不可能故意为难哪一个考生,跌了自己身份。

********************************************

第二日,文华殿。

这里位于紫禁城东侧,东方属木,色为绿。因此,文华殿上都盖着青瓦,在一众红砖黄瓦的建筑群里显得异常醒目。

这地方按照明制,本是太子办公的地方。嘉靖不设太子,这地方就成了皇帝筵经之所。嘉靖十五年的时候,这地方遭过一场大火,烧得七零八落,到如今,修补了二十多年,总算有些模样。

可看起来还是显得有些简陋,嘉靖这人也是运气不好,也不知道是不是火命。在他做皇帝四十年中,皇宫就发生过好几起火灾,他也曾经差点烧死在里面。

今天是读卷大臣们阅卷的日子,一大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