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最才子 >

第140章

最才子-第140章

小说: 最才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节这才想起,嘉靖皇帝常年服用仙丹,中毒很深,性子暴躁易怒,还真不用放在心上。

情绪好了些,正要离开,就有一个太监急冲冲地跑过来,连连招手:“士贞先生,士贞先生,且别忙着走。”

吴节认识这人,姓廖,也是嘉靖身边人,就拱手问:“廖公公,可是陛下有事吩咐在下去办?”

廖公公连连点头,说:“正是,也不知道先生怎么的就触怒了万岁爷,刚才他老人家好一通惊天震怒。还是黄公公劝了半天,陛下才收了雷霆。让小的来给先生传他老人家的口喻,说是你要回去也行,先将这段时间玉熙宫维修工程的帐看完再走。”

吴节:“这就去。”的确,这个工程已经完工半个月了,但因为过年,还有一点尾子需要了解。维修工程的钱是皇帝自己掏腰包,需要皇帝自己看帐。

这个工作以前一直都是由吴节来做的,谁让他是嘉靖事实上的秘书呢?

廖公公:“士贞先生,万岁爷说了,若作好,可交去司礼监,找黄公公和陈公公他们。”

他口中所说的黄公公和陈公公就是司礼监的一二把手黄锦和陈洪。

“好,我这就去。”吴节连满应是,就随廖太监一起到了嘉靖平日里打坐的精舍。

屋里没人,光线很暗。

吴节刚一走进屋中,廖太监就飞快地退了出去,重重地将门拉上。

眼前猛地一暗,吴节心中一惊,好半天才能看清楚眼前的情形。

嘉靖这人很古怪,大热天的偏偏要穿一件厚实的棉袄。可一到三九天,却门窗大开,身上只一件薄薄的道袍,纯粹是和世人反着来。

现在虽然已经开春,但天气还是很冷,玉熙宫的门窗照例是大敞着,冷得厉害。

今日却是奇怪,这间精舍关得严密,屋中暖洋洋的很是舒服,再嗅到弥漫在空气中的檀香味,竟让人有些昏昏沉沉。

在门被摔上的一刹那,吴节心中突然有种莫名其妙的恐慌,总觉得有些不对。当时,心中灵光一闪,禁不住想起什么“摔杯为号”、“帐中设下刀斧手”之类的典故。难道因为自己刚才说错了话,要被嘉靖派人伏击吗?

想到这里,吴节突然失笑:真实的历史可不是演义,嘉靖真要拿下自己,需要这么干吗?或者是我想多了。

皇帝不在也好,倒也随便。

吴节朝嘉靖平日里办公的长案走去,案上堆了许多帐本,一看,全是维修工程的。

“活儿还真不少啊!”吴节无奈地摇了摇头,削了支铅笔,正要动手。

突然间,他发现右手边上最醒目的地方放着一卷公文,很厚实,用的是宫廷少见的花椒白版纸。这种纸在制作的时候里面加了麝香、花椒等十余味中药,用来防止虫蛀鼠咬,造价高昂,一般都用于最最要紧的文书档案。

“这是什么,难道是皇帝没处理完的公务……就这么扔这里,会不会是让我也顺带着处理了?”吴节心中疑惑,作为皇帝身边不算正式的秘书,这也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既然如此,吴节就随手展开了那张卷子,只看了一眼,就惊得身子一颤。

豁然是嘉靖皇帝的御笔,写的是《孟子》中的一句话: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不就是今科会试的考题吗?”(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百零四章 纯人

吴节这段时间日思夜想的就是即将开始的会试春闱,说句实在话,他现在已经有了举人功名,又是天子近臣。就算考不中进士,只要他想,轻易地就能拿到一个官职。

问题是,仅仅将自己定位成一个举人功名的官员并不是吴节的目标。

在明朝,只要你不是进士出身,即便做得官再大,也有捞偏门的嫌疑,不值得人尊敬。

如今吴节在士林的名声如日中天,堪称一代诗宗,自然要依着正途径一路考上去。

再说,他也不仅仅满足于当个官了事,正如金庸在《鹿鼎记》中所说: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大丈夫不可以一日无权。

吴节的目标就是点翰林,入内阁,这才不枉来明朝一趟。

既然穿越了,就得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为了这一目的,为了在会试春闱顺利过关,吴节这个年过得也不安省。除了士林中必要的应酬之外,他几乎足不出户,将会试和殿试的考题翻来覆去背得精熟。

为了保险,他甚至还另外准备了两套答案,准备在考场上随机应变,选择最适合的范文誊录上去。毕竟,考官和考官的口味不同,同样一份卷子落到他们手中,得的分数也不尽相同。

会试一共有一万多举人参加,需要分成十八个考房。

在没点名入场之前,考生们也不知道自己自己会被分到哪一房,同考官是谁,正副总裁是谁,就算要提前准备,也不从着手。

按照科举场上的规矩,所有考官的名字会在考试前一天张榜公布,在此之前都是秘而不宣。

当然,因为吴节一直呆在嘉靖皇帝身边,自然知道所有考官的名字,只不知道自己最终厚被分在哪一房而已。

就因为这样,他能够先其他考生一步做好考前准备。特意挑了三套不同风格的范文,细心的背熟了。

可以说,对于这一期考试的题目,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的。

嘉靖手书的这个卷轴看似很随意地放在长案上,一般人拿到手中,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多半会展看了从头读到尾。

但吴节只看了一行字,冷汗就下来了。

不用想,这肯定就是这期会试的考题。

按照程序,会试的考题会有好几套,出来之后,需要进呈御览,请皇帝从中挑出一份合适的。或者从各卷中分别选择几道,合在一起。

很显然,嘉靖已经将所需要的考题都挑出来,用御笔誊录在卷子上,就这么随随便便里放在御案上,又恰好被吴节看到了。

“离粪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麦》,意思是:没有规和矩,做不出方、圆形的东西;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这句话,正是真实历史上,嘉靖四十年会试八股时文的第一道。

吴节突然意识到,这是自己来明朝之后所遇到的最大的危机,也不知道是福是祸。是福倒不要紧,自己也不需要这种福气。如果是祸……就麻烦了。

偷看会试考卷,依照明朝法律:斩首,妻子发配三千里。

当时,吴节第一时间就怀疑这是有人给自己设的一个局,想害自己。

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立即将这套卷子仍到一边,然后转身离开,避嫌。

吴节刚将卷子扔到一边,站起身来,想了想,却坐了下去。

……

在精舍后面的静室之中,嘉靖正背着双手站在花窗后面,偷过薄纱看着。

精舍里的情形尽在眼底。

屋中没有多的人,就黄锦佝偻着身躯站在那里,一脸的平静,但双手却捏得很紧。

当看到吴节拿起那份卷子的时候,嘉靖不为人知地皱了一下眉头,却没有任何动作。

其实,这也是他的有意安排。

会试的考题早在昨天就已经送上来了,嘉靖也不怎么在意思,就随意地从里面挑了些题目,抄在卷子上,算是最后定了案。

按照程序,这个时候应该将卷子放见一个锦盒里面,贴上封条。当着监印官和尚宝监的人的面,盖上御印,放在御柜之中。等到考试那天,再派人送去贡院子,让主考官启封。

嘉靖却没有动,只将卷子放在案上。他还在犹豫是不是要泄题给吴节。

对于吴节,嘉靖还是很看重的。这人才情过人,诗词尤美,其中的气势真真若长江大河一般滔滔滚滚,使人震撼,简直就是天上的仙人下凡,若非如此,怎么能写得出这样的文字。

若说不喜爱,那是假话。

可单就这一点,就大力提携,却未免有些儿戏。

作为一个君王,臣子的文章如何、人品如何,都不在考虑范围。最最重要的是能派上用场,别的且不说了,就吴节的理财能力而言,就甩朝中户部那—帮老人两条街。

懂得经济事务,又在士林中有诺大声望的士子才明朝可是稀缺人才。这也是嘉靖深爱吴节的原因,这人是他要留给自己儿子将来大用的。

没有人比嘉靖更清楚,如今的大明朝的财政烂到何等程度,对财务人才的渴墅到何等程度。

上次吴节弄出来的那个厘金制度,虽然只是权宜之举,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但那种奇思妙想,却让人眼前一亮。

无论如何,吴节这次都必须考中进士,如此才不枉嘉靖对他的一片期许。

关心则乱,所以,嘉靖并没有急着将卷子密封,准备找个机会泄露给吴节。

当然,作为一国之君,径直将考题泄露给臣子,也不成体统。得做得不显山不露水才行。

先前吴节进宫时,皇帝早已经知道了,就随意将考题放在案上,准备在不经意之间让吴节看到。

可是,刚才吴节却来替陆炳带话,说是想在死之前再看皇帝一面。

陆炳已经处于弥留阶段的事情嘉靖也是知道的,在这个要紧关头,陆炳却想着要面圣,不用猜就知道陆炳要用最后一点人情给皇帝提要求。

皇帝和陆炳乃是发小如今又要死了,无论他说什么话。嘉靖皇帝也不可能拒绝,否则,情何以堪?

但没有人比嘉靖更了解陆炳这个老朋友了,他在临死之前提出的条件肯定会让他极其为难。

比如,陆炳提出让他儿子接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又或者,给陆家人安排进要害的衙门中去……

铲除陆家胜利是既定方针,难道就因为这,就要搁置到一边吗?

“这是要挟啊!”

“联身力九五之尊,雷霆雨露,皆在一念,怎能被人以认清挟持?”

“陆炳可恶,吴节更可恶,不杀不足以平吾心头之恨!”

嘉靖是彻底地暴怒了,他这人性子阴鸷。若是喜欢你了,你就是千好万好,不好也好;若是恨上了你,你再好也是狗屎一堆。

而且,他还怀疑吴节同陆炳有所勾结。

吴节身在君王侧,掌握了无数核心机要,居然同外臣勾结,这已经是犯了皇帝的大忌。

顿时,嘉靖就动了杀机。

刚才在离开的时候,表面上还说了句:“吴节,马上就是春闱了,你是联的身边人,若你考不中,联的颜面何在。”

其实,心中已经将吴节恨到了十足。

所以,在吴节正要离开西苑的时候,嘉靖特意叫廖太监去将吴节传来。

本来,这卷子他就准备让吴节看的。

只不过,以前是提携,现在却是罪名。

只要吴节敢看卷子,今日就别想走出西苑。

他不看,也一样出不去,身在嫌疑之中,自然脱不了嫌疑。联说你有罪,你就有罪。

伴君如伴虎可不是随便说着玩的,尤其是嘉靖这种性格阴沉的明君。

见吴节刚拿起题目,甚至还没看上一眼,就扔到一边。嘉靖道是一愣:这个吴士贞倒是精明,竟然能猜出这就是考试的题目。

见吴节又要离开,嘉靖心里甚至还叹息一声:可惜了,如此文才风流的能臣丰吏,却因为不知人臣的本分,自毁前程。

可万万没想到,吴节刚站起来,却一屁股又坐了下去。

嘉靖眉头皱得更深,心中的怒火又腾将起来:“果然还是舍不得会试的考题,想走捷径,死有余辜。”

他却不想,这个题目本是他实现准备泄露给吴节的,如今却怀疑起吴节的人品了。

但是,吴节接下去的动作却让嘉靖大吃一惊。

只见,吴节并没有去看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