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六宫无妃 >

第767章

六宫无妃-第767章

小说: 六宫无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的手伸出去,把他的手扒下来。

  他两手空空,站在原地,几乎要哭起来。

  最后的旖旎4

  芳菲没法看他——没法看他那样惨白的脸。仿佛一个人,拼尽了最后的力气,要走出一片茫茫的沙漠。但是,这片沙漠太大,太难以逾越了,他走不动,永远都走不出去。

  但是,她的声音是冷酷的:“陛下,如果你不能好起来,以后……你将永远不会再有……子嗣了……”她说得非常委婉。但是,他完全听得明白,自己这样的躯体,再去亲近女体,纯粹是找死。

  可是,难道不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他忽然做了个鬼脸。

  芳菲简直无语了。

  这个弘文帝,为什么变得如此陌生?

  仿佛变成了加大版的宏儿。

  人家都说,老来还小,他还没老,就返老还童了?

  她没法责备他,甚至没法跟他决裂。

  只慢慢地转过身,温和道:“陛下,你中午想吃什么?”

  他的回答也是怯怯的:“你做什么我都喜欢。”眼睛又亮起来,充满了喜悦:“芳菲,这七日休假,我都住在这里,你天天陪我一起用膳,好不好?”

  他一直善于得寸进尺。

  但是,此时芳菲没和他讲价,只慢慢出去,将午膳吩咐下去。

  仿佛吩咐,也是不用力气的,这些年,她对弘文帝的饮食习惯,太熟悉了。就如吩咐自己想吃什么一般。

  她回来,坐在火炉边上。

  弘文帝也跟过来,穿着厚厚的大氅,也觉得手脚冰凉。

  门外,传来银铃般清脆的声音:“太后……父皇……”

  弘文帝喜道:“宏儿,快来坐在父皇身边。”

  孩子蹦蹦跳跳地进来。此时,他已经换去了龙袍,穿的天子的便装。一进来,就见太后和父皇围坐火炉,心里简直乐开了花,急忙坐在父皇和太后之间,伸出小手,在火炉上放了一下。

  两个大人都看着他。

  最后的旖旎5

  他仿佛明白自己于他们的联通作用,悄悄地向父皇眨眼睛,又看太后,“太后,这次回平城,是不是我们三个一起走啊?”

  弘文帝抢着回答:“当然。到时,我们三个可以坐同一驾马车,一起欣赏我们北国的大好风光。宏儿,我们还没有和太后一起坐过马车呢。”

  “父皇,不是说,鲜卑子弟只能骑马,不能坐马车的么?”

  弘文帝悄悄地:“我们和太后一起,就破一次例吧。”

  “噢耶,真好。太后,我好期待啊。”

  芳菲淡淡一笑。

  目光,却还是情不自禁的落在弘文帝身上。他根本没法骑马了——昔日半个多月的旅程,对他是轻而易举。

  但是,此时此刻,他岂能再有千里奔波的力气?

  他根本不行了。

  就算是坐马车,都很艰难了。她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急于回去。其实,等到明年春天,他的身子再好一点,可以忍受颠簸了,不更好?

  但见他靠着火炉,不知何时,已经伸出手,轻轻地搂抱孩子,将孩子彻底抱在他的怀里,然后,懒洋洋地闭着眼睛,一派悠闲的样子。

  孩子当然很享受,他很久很久没有被父皇这样的拥抱了。

  本来,孩子已经登基了,这样,是很不好的。

  但是,芳菲没法提醒他,也更没想到要去阻止——弘文帝,他还能这样拥抱儿子几次?

  她慢慢地低着头,看火炉里的火苗窜动,看弘文帝摆在旁边的那些神奇的来自南朝的故事书……看琳琅满目的各种小玩意,小零食……甚至有花生扔到火炉里散发出来的那股扑鼻的香味……

  他准备了很久,所以,开始享受。

  她却没法享受,只觉得无形的痛苦,在慢慢地扩张,扩张……

  但是没有办法阻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继续下去。

  最后的旖旎6

  弘文帝在给儿子讲故事,他悄悄地讲,声音微微的沙哑,孩子不时好奇地问一下。终于,他讲不下去了,眼睛彷佛要闭上了,就那么躺在靠背上,很惬意地小憩一下。

  芳菲也靠在椅背上。当他睁眼悄悄地看她的时候,发现她仿佛也睡着了。长睫毛上,还挂着淡淡的一串,不知道是水雾,还是自己看花了眼睛。

  小太子登基,随即要开始返回平城。

  陆泰等人被放假在家。大臣们先是邀约着在半山腰打猎。没过两天,打猎也厌烦了。而且,隆冬积极,也不适宜打猎,猎物要么藏起来,要么瘦得根本没有一丝油水。

  玩乐了三日后,大家闲不住了,陆泰做东,宴请几名要好的官员。

  酒过三巡,一名官员低声道:“据说,小皇帝现在很少在玄武宫啊。”

  陆泰一斜醉眼:“小皇帝天天都在慈宁宫才正常;在玄武宫,反而不正常。”

  “可是,太上皇帝,也时常在慈宁宫。”

  “这有什么?太上皇帝是个讲究仁孝之人,小皇帝去了,他肯定会也跟着去慈宁宫……”

  仁孝?

  大臣们可不这么看。

  冯太后和弘文帝,年岁相当。而弘文帝天天逗留在慈宁宫。昔日,冯太后中毒的时候,还情有可原,大家以为他当时是为了洗清自己的“弑母”罪名,而惺惺作态而已。

  但是,此时,小皇帝都登基了,他有什么必要天天流连于慈宁宫?

  而且,他们不是生冤家死对头么?

  陆泰听得众人这么一说,心里忽然一动。

  仿佛眼前有一根珠子,在慢慢地把一切串起来。

  一个人忽然小声说:“以前,我听说,太上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冯太后曾经在他府邸出入,为他治病解毒?”

  陆泰等心里一震。

  最后的旖旎7

  这是事实。

  这么多年,大家怎么忽略了这么重要的一个事实?

  事实上,这些年,大家纠缠在冯太后和弘文帝的权力斗争里,各自为阵。但是,几乎从未有人想过,弘文帝和冯太后,究竟是什么关系?

  两个渊源那么深的男女,难道说决裂,就彻底决裂了?

  那个声音还是小小的,神秘的:“既然冯太后还曾是太上皇帝的救命恩人。太上皇帝,就没有理由对她这样……”

  另一个人接口:“所以,太上皇帝,不是把帝位都让给冯太后扶持的小太子了么?”

  ……

  众人七嘴八舌,陆泰却明显觉得不对劲,越听,心跳得越是迅速。

  他借口身子不适,让众人退下。然后,悄悄地吩咐了老管家一声。老管家出去,不一会儿,又回来,径直进入密室向陆泰报告。

  “这几日,太上皇帝据说都住在慈宁宫……”

  太上皇帝,公然留宿慈宁宫!

  陆泰好生震惊:“他们都干了些什么?”

  “老奴认识一名太监,据说,太上皇帝,每日都陪着太后用餐,和小皇帝嬉戏,玩乐……但是,那名太监,也没透露其他的……”

  老管家忽然低声道:“老爷,老奴还听得一个传闻……”

  “什么传闻?”

  “小皇帝和冯太后,长得很像……老奴很少见到太后。老爷,您常常见到,您说,像不像?”

  陆泰心里一震。

  仔细地回想冯太后的面容和小皇帝的面容。

  他几乎惊跳起来。

  冯太后,可不是小皇帝的嫡亲祖母。但是,小皇帝的眼睛,小皇帝的眉目,几乎和冯太后一摸一样。

  “老爷,您不是叫我们暗查小皇帝的生母么?那李氏家人,根本找不到任何的下落……不过,我们找到了一个跟她生前关系很好的宫女……她说了一个秘密……”

  一切,仿佛在逐渐地清晰。

  一切,又仿佛太过震惊,太过令人迷茫。

  陆泰站起来。

  这场暴风雨,才刚刚开始,还是已经到了尾声?

  ————————PS:今日到此。

  秘密泄露1

  这场暴风雨,才刚刚开始,还是已经到了尾声?

  他陷入震惊里,无法自拔。

  本来,暗查小皇帝的身世,是两年前就开始的。

  他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发现什么秘密,而是为了讨好未来的小皇帝。

  和许多的鲜卑重臣一样,当看到弘文帝在冯太后面前节节败退,一个个损害鲜卑人利益的法令颁布下来,一大批的汉人逐渐占据高位的时候……他们便只能把自己的目光,自己的代言人的希望,寄托在小皇帝身上。

  只因为冯氏苛刻,赏罚严明,昔日的小太子,都五六岁了,但是,从来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言生母半句。

  甚至弘文帝,就是在以“子立母死”的规矩下,迅速处决李妃之后,此后,每次的祭祀大典,甚至小太子的加封,到今日的登基……统统没人提起李妃一言半句。

  母凭子贵。

  哪怕母亲死了,此时,说什么也该弄个皇太后之类的冥封号才对。

  但是,都没有。

  大家都把小皇帝的生母给忘了。

  在冯氏的余威之下,天下只有冯太后,再也没有李贵妃。

  这是不正常的,按理说,冯太后再怎么霸道,专横,也没法封堵小皇帝的身世吧。弘文帝在干嘛?难道对自己的儿子的生母,就这么薄情寡义?

  若是对生母如此刻薄,可为什么对这个儿子,如此出奇的疼爱?

  这些年,他的多少心血耗费在儿子身上?以至于,其他权臣,其他妃嫔,都看不过去了。

  陆泰等人,处心积虑,一心要找出李妃的家人,为的便是囤积居奇,有朝一日,可以在小皇帝面前,有说话的余地,讨好的阶梯。

  毕竟,任何帝王,都需要有外戚的支持。他们寻找的,是小皇帝的外祖父家,以便日后,足以支持小皇帝。

  毕竟,小皇帝现在的处境:既无外戚,又无心腹,一切为冯氏掌控。

  泄露秘密2

  如果任凭如此下去,只怕,小皇帝以后的处境,比弘文帝会更加艰难。到时,冯太后一手遮天,随便吧小皇帝给废立了,谁人还能约束她?

  却不料,竟然打听到这样惊人的秘密。

  但是,他不敢相信。

  一直都不敢。

  而且始终想不通,之间到底会有怎样的纠葛。而且,如何会牵涉到冯太后身上?

  就算李妃有问题,但是,貌似跟冯太后也没有任何的关系!

  而且,太后抚养其他妃嫔的小太子,小王子,也是惯例。

  弘文帝本人就是一个老太妃抚养长大的。虽然他登基时,老太妃已经死了,但是,还是给予了追封,给予了幽冥太后的封号,让死者享受身后的哀荣。

  但是,他想起传言:小皇帝和冯太后长得异常相似——

  这一点,便又疑窦丛生了。

  甚至根本不敢往里面想下去。

  为什么弘文帝这些年,对冯太后节节退让?

  为什么他本来是那么烈性的一个鲜卑男人,对付乙浑,对付三皇子之类的时候,从不手软;可是,为什么每每到了对付冯太后的关键时刻,他总会软下来?

  每次这样一软——所有鲜卑大臣便会骂他窝囊,懦弱,对一个女人都没有办法。

  甚至就拿这一次的冯太后中毒事件来说,明明是无声无息处决冯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