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六宫无妃 >

第364章

六宫无妃-第364章

小说: 六宫无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停下。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太子站在中间,他该怎么走?

  PS:今日(11月5日)晚上8点左右更哈:)))大家8点来看吧:))(*^__^*) 嘻嘻……

  开幕式1

  太子停下。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太子站在中间,他该怎么走?

  远远地,众人只看到他的舆驾,这也是北国好多人第一次目睹太子的真容。但见两边都是整齐的御林军,在他身前,是开道的侍卫,护驾的再是太监、宫娥,身后,也是整齐的御林军队伍。

  按照护送的军队数量和宫人的规模来看,那是皇帝级别的。

  这样的阵仗,完全是皇帝出巡的架势,众人都有一瞬间的错愕。太子,干嘛用了这么大的阵仗?这和他的身份是不相吻合的,太子,僭越了。

  可是,普通的人民并不了解这些,尤其是那些北国妇女,不久之前才看到嵇阮这样的人物,正在哀叹为何北国没有这样的人才?此时,忽见太子大驾光临。但见太子一身明黄色的袍子,头上戴着高高的太子王冠,冠带上一颗大大的红色宝石,更衬得他整个人俊秀不凡。显然,太子是经过精心的设计才出席这个重大场合的。

  他骑马而来,那马也是万里挑一的名驹,是有名的雪里红,北国最着名的名驹,据说,这样的马,整个北国,只有三匹。第一匹,已经在一场大战役中灭亡;第二匹,留在了牧场;真正在外的,便只有这一匹。

  英雄宝马,猎猎风声。

  他腰悬宝刀,身骑白马,整个人,玉树临风,俊朗坚毅,跟嵇阮的出场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

  众人有瞬间的错愕,惊得不知所以,立即跪下去。

  “参见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

  太子下马,放眼看了四周,黑压压的善男信女,各国的僧侣使节,南北两派人马都跪了下来。

  高大气派的神殿辩经台,冷冷清清的北武当八卦台……他的眼神一一扫过。

  大祭司和拉法上人交换了一下眼色。

  只听得太子朗声道:“平身。”

  开幕式2

  只听得太子朗声道:“平身。”

  “谢殿下。”

  众人站起来。

  可是,每个人的眼神都充满了期待,充满了疑惑——现在,太子要走向哪里,就是一个关键中的关键。

  是八卦台?

  是神殿祭祀台?

  不止大祭司,就连几名王爷都看着他,甚至一向淡定的通灵道长和王肃、陆丽等,心情都十分紧张。

  大家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扫过旁边的观礼台上,最高的那个位置——那是神殿特意给陛下和殿下保留的,尤其是殿下的位置,更是做了精心的布置和铺排,用了足够的华丽,足够的诚意,就是为了欢迎他的到来——

  “孤今日代父皇出席,请南北双方的尊贵客人入席!”

  他的声音,在大理石地面上回荡,传得老远。那是北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声音,粗狂,干涩,却是明朗的。这和他的外形,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所有的妇女,正要欢呼,可是,却又不敢——那是一种无形的威严——绝不敢像对嵇阮欢呼一样。

  都是美男子!

  有些是用来偶像的!

  有些,却是只能用来膜拜的!

  北国的储君,此时,竟然无人敢于喝彩。

  众臣面面相觑。

  殿下代表陛下出席?

  陛下为什么不亲自出席?

  这意味着什么?

  尤其,大家都知道,神殿是公开向陛下发出了邀请函的。在神殿的历史上,历次的大祭,从未少过历代皇帝的身影——因为,口耳相传的神话里,历代皇帝,都是受到大神护佑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句出自左转》的微言大义,就是说,一国的大事,便是祭祀和征战。唯有这两件,才称得上一等一的要事。所以,很多叛逃的大臣,往往要携带了国内的祭祀组器,作为给对方王者的见面礼。

  开幕式3

  最着名的是武王伐纣的时候,由于商纣王昏庸无道,残暴不仁,他手下的一名大臣,也就是他的一个叔叔,屡次劝谏无效后,干脆心一横,偷了祭祀祖先的青铜器,投靠了武王。

  纣王对此大怒,多次派人追杀,但都无果。

  所以,这不仅是指的南朝传统,相比之下,北国等国家,因为文明程度不那么高,对于祭祀,更是看得重要。他们一切,大到战争,小到耕种,都要求神占卜。

  如此时候,陛下竟然不曾出席!

  难道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加重要的事情?

  诸王心里却各自松一口气,尤其是一些首鼠两端的大臣。他们迫于陛下的压力,不敢太过公开支持大祭司,现在,见到的是倾向于神殿的太子,这是否就说明,陛下已经有了妥协的默契?

  陛下真的已经妥协了?

  就连大祭司,眼神也一闪,黑瘦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就在这时,却见太子带来的大规模的随从,已经拿着华丽的地毯铺开。那是居中的一块高台,当时被保留起来,不知作何用途,只说是陛下指定的。现在,那些人陆陆续续,动作飞快地拿出座椅、打坐的蒲团、一些装饰等,由于人手众多,动作熟练,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布置成了一个富丽堂皇的观礼台。

  大祭司的面色沉下去。

  诸王也纷纷觉得不妙。

  尤其是京兆王,他自忖和太子关系亲近,而且事先已经有过沟通。他上前一步,就要跪下,示意太子,去居中的高位坐下。这个时候,一定要把殿下拉向己方。

  就在这时,太子却巧妙地转了一个身,恰好避开了他的目光,连他行礼,都来不及了。

  所有人都怔住了。

  果然,只见太子大步走上居中的高台,居高临下地看着下面。

  太子竟然居中而坐!

  开幕式4

  太子竟然居中而坐!

  他选择了中间位置。

  既不是大祭司,也不是北武当。

  他站在那里,秋风吹起他的明黄色的袍子,隐隐而动,整个人,仿佛一棵树。这是,众人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太子。

  他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嘴角紧紧抿着,十分沉毅。让人完全看不出他内心的想法。甚至他头上的王冠,那十二串的珍珠,都纹丝不动。

  如此,便非常酷肖年轻时候的罗迦了。

  罗迦十六岁便亲政,执掌大权,行事风格,出手的凌厉,大家都是领教过的。到了太子,性子便有些优柔寡断了,尤其是李玉屏死后,他相当一段时间沉寂在颓废里,任大臣们上门劝说,说什么听什么。

  大家都以为大功告成了!

  为什么他偏偏站到了中间?

  难道还没有完全倾向于神殿么?

  随后的大太监,好些人都认得,那是陛下最宠信的高淼。高淼递上去一把剑。

  太子将剑举过头顶:“孤奉父皇之命观礼,良辰吉时已到,开始吧!”

  声音落地,大祭司的脸色,黑沉得如一片乌云飘过。殿下,他竟然代表陛下出席。虽然他选择的态度是不偏不倚,可是,代表陛下,这本身就是一个倾斜了。

  这到底是受到了陛下的威逼,还是出自他的本意?

  对面,通灵道长等却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太子放眼看去,但见对面,尚书陆丽,王肃等人都在,虽然不过是寥寥几人,可是,这些都是北国赫赫有名的杰出人才了。他真没想到,道教,还能有这么多的信徒。

  他居中坐下,请了宝剑放在上首。

  众人都看着那明晃晃的宝剑,仿佛悬在头顶,叫人不敢轻举妄动。

  仿佛是陛下的化身,一代战神,站在眼前!

  但是,众人已经无法多想,此时,开幕式已经开始了。

  开幕式5

  先是一个盛大的仪式,是神殿的“祭祀”。按照惯例,在这之前,要向大神敬献礼品。按照昔日狂欢节的排场,这一次,虽然没有了“圣处女”公主,但是,敬献的是一些死囚。十八名敌俘被拉出来,他们都是用绳索捆着的,连成长长的一串,走到前面的石台下。

  石台是用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砌成,成四十五度的倾斜,从上到下,上端是一块凹槽,上面站着一个披头散发的祭司,就是所谓的执法祭司。

  执法祭司也是满面刀痕,脸上的伤疤如蜈蚣一般曲曲折折的,头发披散下来,头上戴了一圈骨头项链,微微有些秃顶了,活脱脱一个游方头陀的打扮。他腰间别着一壶酒,手里提着一把明晃晃的尖刀。

  然后,神殿的卫兵们,便驱赶着奴隶走过去。这些奴隶,都是南朝战败抓回来的俘虏,他们精挑细选了最强壮的18人,每一个人都赤裸着上身,由于临行前,都喝了许多烈酒,在夕阳的残照里,一个个的古铜色肌肤,映衬得更是雄伟。

  这一长串的奴隶被牵着,走到石槽旁边。

  两名卫军夹起第一个人,将他的头,按在石槽上。就在这时,众人才看清楚,这个花岗岩的大石,竟然是精心打磨的,大小正适合人头,一卡住了脖子,就无法轻易挣扎出来,仿佛是一把天然的铡刀。

  第一名身强力壮的俘虏被放上去,石槽合上,他整个的身子被拉直,胸膛露在外面,因为腰隔着突出的石槽,就将整个心的部位,顶得挺立起来。

  执法祭司手起刀落,一刀就刺向他的心窝。只听的一声闷哼,执法祭司手一扬,一颗滚烫的热心就丢了出来。

  “哇啦……”

  人群里,忽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这是敌人,屠杀敌人,历来是部落开始的一种盛大庆典,人们不会有任何的怜悯,任何的不安。

  唯有喜悦。

  开幕式6

  这是北国的祭祀传统,但是,罗迦上台后,虽然并未明文废黜,但是由于他并不倡导,也不参见,这种祭祀便日渐凋零了。所以,年轻一些的北国人,早已无缘得见。现在那些老一辈的狂热分子,忽然见到这样的场面,立即爆发出欢呼声,仿佛回到了当年的英雄岁月。

  这一声狂欢,其他人,尤其是士兵们,立即跟着狂欢起来。在欢呼声里,18颗血淋淋的心都滚下去,一起落在一个巨大的凹槽里。

  凹槽里,便竖立着大神的神像,和一颗巨大的太阳。

  大祭司说,太阳缺损了,是受到了邪气入侵,所以,要用人的热血,不时祭奠太阳,为太阳补充鲜红的汁液,太阳才能永生不死。

  众人被这古老的传统刺激得热血沸腾,而那些来观礼的僧侣,却一个个双手合什,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血淋淋的血祭仪式,但觉和各种教派的抵触都很大,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讲究“上天有好生之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料,竟然看到如此可怕的一幕。

  就连太子,也是第一次亲眼目睹这种祭祀。

  早已冷却下去的仪式,却忽然被这样翻出来,慎而重之地在万众之前公开展览——神殿,向父皇挑战的动作,竟然如此巨大!

  这时,才明白,为什么他们胆敢派出刺客刺杀芳菲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