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千娇百宠 >

第90章

千娇百宠-第90章

小说: 千娇百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护国寺本就是皇家寺院,逢年节或祭祀之日,循例皆要安排各种祈福仪式。
    只是一般年节之时,皇家中人未必会亲来寺庙参加仪式,今日帝后、太子公主以及皇后娘家人尽数前来,这等隆重盛大之事,数十年来却是第一次经历。
    法会初始,由主持不悟大师亲率八十一位高僧环布佛台洒净,台下众人鸣馨唱赞,虔诚祈福。
    再由新帝韩拓亲自拈香礼拜,至诚献供。
    之后便至午时,照例要在寺中用一餐斋饭。
    护国寺的斋饭也是一绝,传闻前朝御膳大厨于朝代更替后便在此出家,因而将宫廷菜加以变化,去其华丽,取其精致,色香味无一不佳。
    顾婵前世曾随宁太后来此祈福吃斋,至今仍对之记忆犹新。
    先前寺中曾将菜单送上,请皇后娘娘过目并拣选,她便选了当时吃过的几味菜。
    一是无为多福。以锡纸包住豆腐,保存热度,口感柔韧弹牙。
    二是南瓜福源。将南瓜绞碎成泥,和以面粉,做成食指与拇指相对成圈那般大小的小南瓜状,再上蒸笼,出锅后金黄可爱,口感甜濡。
    三是荷塘莲藕酥。 此道甜品做法与味道都无甚特别,只是造型有趣,皆扎成穿蓑衣的稻草人一般。
    顾婵选这几味并非为自己解馋,而是看中它们软且有趣,想着让两个孩子多吃一些,也好多多沾沾寺中的福气。
    做了母亲,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与从前俱是大不相同。
    这一顿斋饭吃得极为欢喜,却想不到,午后放生时会出了一场祸事。
    帝后驾临,守卫与盘查极是严格,前一日山脚下便戒严,若非寺庙中僧侣,皆不能上山,寺中各处也都进行过检查。
    但是俗语还有道:百密一疏。
    更何况,有人借故让它疏。
    此事由来乃是当日龙栖殿大火之事,所谓的韩启尸首根本无法辨认,后来又有内侍像新帝示好,告密曾见到韩启换了侍卫服侍,趁乱出宫。
    此等事到底谁真谁假,却是难以判断,但若韩启当真未死,流连在外,与不轨之人勾结,只怕会生祸端。
    所以韩拓今次却是看准了时机,宁太后在火中丧命之事,已通告天下,他又大肆宣传过今日帝后出宫祈福之事,若韩启有心,或许会来寻麻烦也不定。
    谋刺皇帝,并捉到现行,便是当场送了命也没得怨。
    他只不过一试,想不到当真有人愚蠢到家,自投罗网。
    未出宫时,便有密报到,说天蒙光时有人假扮采买蔬菜的僧人混过盘查,上山入寺。
    守在山路入口的侍卫,表面上是一批人,暗地里却是顾枫与林修,他两人皆见过韩启真容。
    即便那人僧帽低垂,还贴了胡须等物乔装,却也能分辨得出。
    韩启通过盘查岗哨,心中沾沾自喜,哪里知道从一开始便被人盯上。
    他原本躲在一处民宅,打算年后借机出城,去两广一带寻一直对朝廷不满的岭南王,再谋将来之事。
    哪知人还没走,先听到母亲丧命的噩耗。
    他出逃之事,本是宁太后仿照当年韩拓带走顾婵之时的布置,但为以假乱真,却不得不将孙皇后一并烧死,可是那孙皇后肚中已有两个月身孕。
    韩启一生,经历并不多,又有强势的母亲守护着,若说挫折,这当真是头一次遇到,不想偏偏是丧妻丧子丢皇位,一起同来。
    当初他还能逃,没立时垮掉,不过是宁太后已为他铺好了后路,做好了计划,他便是行尸走肉,也能照着执行。
    但宁太后的死讯,彻底刺激了韩启。
    他便是顺利逃去两广,说动了岭南王又如何,发兵需时,又不知最后谁胜谁负。
    可是韩拓,那害死他母亲妻儿之人,却逍遥喜乐,韩启如何能甘心?
    他到底年轻,又无甚雄才大略,没有那卧薪尝胆的耐心与毅力,只想图一时快意,便生出恶胆,打算混上护国寺,寻对方晦气。
    前头的这些,韩拓全都预料得极准。
    但他万万没料到的,却是后半截。
    韩启原本穿的僧服,是早几天山上尚未戒严时进护国寺偷的小沙弥服,他如今顾家寡人一个,凡事只得亲力亲为,这本是宁太后担心他被人背叛出卖,才没安排人追随,想不到发展到今日,韩启犯了傻,也无人能劝阻。
    今日入了寺,便混在小沙弥里,祈福时小沙弥只能远远陪着念经文,吃斋时又不能靠近,直到放生仪式开始,韩启便有些绝望了……
    如果连靠近韩拓都那般难,又何来刺杀的机会?
    韩拓更是无奈,他每次都听到属下汇报,说韩启便混在沙弥中,有眼线盯住,御前也派了暗卫守护,一切布置妥当,只待韩启行动,可偏偏一直等到放生仪式结束,眼看都要打道回宫了,却一直没等到对方的行动。
    韩拓是战场上长大的,简直恨不得从后面踹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一脚,好叫他赶紧扑出来利落行事。
    且说回韩启,他混在沙弥中,便是整个放生仪式,也没机会接近帝后身边,正不知如何是好时,耳中传来小孩子们的嬉闹之声。
    永昭侯府所出的孩子,算上寅儿与宝宝,一共是五个,今日尽数到期。
    前面几个大的,自不必说,走跑跳说,早都利索得不行。
    寅儿与宝宝马上满周岁,也已经学会了走路,虽说仍不大稳当,但小孩子学走路,哪有不摔跤的,人小本就不怕摔,再加上冬日天冷衣裳厚,那便更不怕摔。
    所以照顾他们的奶娘与宫女们,都只远远围着,并未一直搀着抱着,由得几个小孩子在一处玩闹。
    韩拓盯着看了一阵,那些个活蹦乱跳的娃娃们也刺了他的眼,令他想起自己那连性别都不知道便送了命的孩子来。
    其时放生仪式刚结束,场面微微有些乱。
    顾婵与家人们正往孩子们这边来,韩拓却是留在原地与不悟大师闲话几句——他本是想再留个机会给韩启。
    然而,韩启并未发现韩拓的深意,他的注意力已转移,一并将计划也改变了。
    他当然知道韩拓的孩子即将满周岁——这是京师内无人不知之事。
    他还没有过自己的孩子,但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三个小男娃,哪个是一岁的,他还分得清——便是分不清,他也知道永昭侯家另外的两个小孙子都比太子大,哪个孩子年纪最小,只要还没彻底傻掉,都会看。
    小家伙们玩得是捉迷藏。
    为了求热闹,还特地找了几个小沙弥陪着。
    这一轮正好轮到其中一个小沙弥捉人,宝宝玩了两次,便躲懒在奶娘怀里,寅儿却正在兴头上。
    他一个人悄悄躲在了树后面,奶娘与侍卫当然不会跟过去,因为那样等于暴露了小主子的位置,都只远远看着。
    他们的目光落在寅儿身上,自然无暇注意到原本该捉人的小沙弥人在何处。
    是以,当韩启慢慢靠近寅儿时,便被当做了那个小沙弥。
    奶娘与侍卫皆未见过这位从前的皇帝,顾婵却是认得的。
    她看孩子们玩得热闹,便也起了兴致,蹑手蹑脚地往寅儿那边去,想吓唬吓唬他。
    没想到绕到树后,正与韩启打了个照面。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结局

  韩拓的谋划,顾婵自是一概不知。
  对于她来说,韩启是个早就死了的人。
  毫无防备地与一个死人打照面,任谁都不可能不被吓得呆愣片刻。
  寅儿也看到了韩启,与奶娘侍卫一般,他也以为这人是前来捉他的小沙弥,他人儿虽小,却很有游戏精神,只当自己输了,并不哭闹,只笑眯眯地朝韩启走过去。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保护孩子是她天然的本能。
  当顾婵看到寅儿摇摇晃晃地迈着小短腿靠近韩启时,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人,无论是生是死是人是鬼,以如今双方的立场,他的突然出现绝不可能是为了和她的寅儿叙一叙叔侄情。
  顾婵几乎是不顾一切地扑过去,欲将走向虎口的寅儿抱走。
  同一时间,盯住韩启的侍卫也发现突然从树后走出的太子殿下,而韩启亮出了藏在袖中短刀……
  寅儿停了步,他还不懂那是什么,也丝毫不知道自己正置身在危险之中。
  锋利的刀刃映着阳光,闪耀出亮白的光芒,寅儿误以为那是某种新奇的玩具,他想要……
  寅儿笑得更开心了……
  在他伸出小胖手去抓那刀锋时,顾婵一把将他抱住,猛地向旁拖拽……
  电光火石间,韩启持刀的手已落下,尖利的刀锋狠狠戳入顾婵手背,并随着她动作划开一道长而狰狞的伤口……
  侍卫来不及赶到,在远处便放了箭,韩启倒下时仍未瞑目,双目圆睁,背上插了八支长箭,手中仍紧握短刀不肯放松。
  侍卫、奶娘、宫人、内侍,争先恐后地赶过来。
  奶娘抱起太子,侍卫检查尸首,宫人则去搀扶皇后。
  “娘娘,你的手……”碧苓惊讶道。
  顾婵一心都放在受了惊吓的儿子身上,并未注意自己的伤势,此时听得碧苓一语,才低头去看手背。
  这一看,可当真是心惊肉跳,伤口深浅且不去说,关键是流出的血……是黑色的……
  这是中毒了?
  顾婵真真吓到了,为了孩子,受些伤她不怕,那样一道,最多不过是留个疤痕,但她不想死……
  顾婵如今的生活可说是两世里最好的时候,不以她的身份地位论,只看她的身边,父母建在,兄弟皆前途无量,丈夫疼爱,儿女双全。
  这不是唱戏写话本,没有那些个在最美好处戛然而止,才令人回味无穷的讲究。
  过日子便是要在这样的美好中日复一日延续下去,直到老,直到死……即便最终仍要死,也应是几十年后,白发苍苍,不是此时此刻,在她将满十九岁的前一天,在她一对儿女还未满周岁的时候。
  只来得及胡乱想上这么一段,顾婵已开始觉得头昏脚软,眼前发黑,便往后倒。
  碧苓碧落扶着她,但同是女子,力气不够大,她跌势又猛,到底没能拽得住。
  顾婵感到自己跌进一个宽厚却带着寒意的怀抱,鼻尖闻见熟悉的气息,她知道这是韩拓,有他在,她什么都不用怕,便安心地闭上了双眼。
  *
  随行的队伍中有三名御医,此时皆被叫到帝后安置的客房中。
  对着皇帝阴沉得彷如锅底的隽美脸庞,三人紧张得手震,这等氛围,真是走一步路都怕被说有错,何况还要救治中毒昏迷的皇后。
  人都说御前行走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他们这会儿脑袋恐怕连裤腰都够不到了,已叫皇帝拎去断头台上,若皇后娘娘有个什么万一,那便要给那个从皇帝变刺客的蠢货陪葬……
  啐,玉皇大帝,观音大士,元始天尊,九天玄女,如来佛祖,请保佑皇后娘娘吉人天相,长命百岁。
  三人分别诊过脉,验过毒,心中悄悄松一口气,再将结果一碰,则像大石落地一般,悬着的心回到肚子里,脑袋也滚回裤腰上。
  那毒是坊间十分常见的一种,多是一些没什么门道之人却粗通药理之人买来药材自配而成,毒性并不强,亦无性命之忧。
  原本解毒之事应慎之又慎,取来制。毒之人的配方,按照其中分量制解药,但这一温吞的毒药,本也无需药性霸道的解药,宫中常备的解毒清心汤便可奏效。
  只是其中掺杂了麻散,却是没得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