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千娇百宠 >

第53章

千娇百宠-第53章

小说: 千娇百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碧落看根本堵不住这一屋子人的嘴,索性将窗子一扇扇关严实了,又见顾婵脸色惨白,忙从茶壶里倒出一盏茶来递给她,“王妃,喝杯茶压压惊。”
    顾婵接过来,小口小口啜着茶,因为发抖不停,茶盏里的水大半洒在襦裙上,茶渍晕开,锈没了雨过天青绸缎上精绣的粉荷。
    “他是皇帝,未必想把大殷的国土白送给蒙古人,但他肯定不想姐夫打胜仗。输了战事,军队肯定有折损,输得越惨,折损越大……他这是变着法儿削减军力!”傅依兰顺着碧苓的猜测,恨声道,“宁皇后一系人果然阴险,他们想害死姐夫,届时就算他不死在战场上,也可以按个抗敌不力的罪名……”
    她太心急,脱口而出便是从前用惯了却没在顾婵面前喊过的称呼。
    不过,顾婵根本没有心思注意这些。
    傅依兰到底是读过兵书的,几个姑娘里面只她猜测得最靠谱。
    顾婵一直担忧害怕的事情一夕之间全部袭来,本就让她措手不及,这会儿又被人句句戳中,她强咬着牙也没能抑制住眼泪流淌。
    “璨璨,你别哭,”傅依兰以为是自己惹得祸,忙掏出巾帕来凑过去给顾婵擦眼泪,“我不是想吓你,我都是瞎猜的,哎,我根本是胡说八道,姐夫那么英明决断的一个人,怎么可能被这点事情难住……”
    顾婵也不是那么好哄的,她截住傅依兰话头,呜咽道:“他再有本事,也不可能一下子变出几十万大军的军需来……”
    她这时有点恨自己,为什么要用那么隐晦的方式去提醒韩拓,如果他当时没放在心上,现在再着手哪里来得及。
    为什么不能坦坦白白全都告诉他呢,不就是怕他觉得自己重生过是怪物吗,可是到底孰轻孰重,要是韩拓真的有什么事……
    这种事越想越心焦,眼泪当然不可能止得住。
    傅依兰也急,她在屋里转着圈,嘴里念念有词,“……得军需的办法,可以抢敌军的粮草,可以向百姓征粮,衣裳草药等日常用品全都可以买,只是量大,也许短时间内难以备齐,可以从军营驻地向四周城镇扩散着去购买……”
    办法到底管不管用,她也不知道,没有上过战场的大姑娘,没有实际的经验,只能结合书本里看来的,再加上常识,推论猜测,虽然难免纸上谈兵,好歹最后终于总结出一个重点。
    “只要有足够的钱和人手都能解决!”
    韩拓手下二十五万军士,人手足得不能更足,余下的便是银钱。
    顾婵快速地眨动几下眼睛,钱她有,还很多呢,多得她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多少。
    “碧苓,走,去我的私库。”顾婵命令道。
    王府里各事如今虽然由几位嬷嬷打点得非常妥当,但是她们到底有些年纪,过不几年都得渐渐退下,需得早日培养适合的后备人选。
    碧苓和碧落这两个王妃身边的一等大丫鬟自然最先被考虑。
    顾婵根据两人性情分派了任务,碧落待人接物较稳重,便跟着李嬷嬷学管家,碧苓脑袋灵,懂算术,从前也是她管着顾婵一应的首饰器物,这会儿给她加了码,跟典薄嬷嬷学管账,顾婵存嫁妆的私库也交给她打理。
    顾婵的私库设在紫韵山房。
    当初顾枫带队押送嫁妆到王府时,顾婵与韩拓还在半路上游玩,但那一百几十抬价值连城的嫁妆不可能等王爷王妃回来才入库,紫韵山房又是一早修整好准备给王妃入住的,管事便做主将嫁妆在这边入了库。
    后来,韩拓虽然一直让顾婵住在三恪堂,却也没打算将私库挪过来。
    对于韩拓来说,顾婵嫁妆的作用也就是成亲那天展示一番而已,他堂堂王爷当然养得起自己的王妃,根本没想过有朝一日顾婵需要动用嫁妆。
    碧苓打开三色镂空鸳鸯铜锁,与顾婵一同入内。
    顾婵这还是第一回亲自检视自己的嫁妆,半人高的珊瑚树、一人高的吉祥宝瓶等等,她看也不看,虽说这些价值都极高,但一时三刻根本不可能脱手。
    她的目标最里面的樟木箱。
    齐小腿高的箱子里满当当的全是银票,一千两一张,一百张一叠,齐齐整整地摞了竖三叠,横四叠,一共三百二十万两。
    钱有了,怎么送去又成了问题。
    虽然韩拓留下人手保护顾婵,但不过是李武成领着一队十几人的玄甲卫,日常守护王府不成问题,护送如此大量的银钱,却不知是否足够。
    顾婵让碧落请李武成来商谈。
    李武成听后什么也没说,一撩衣摆利落地跪在地上冲顾婵磕了三个头,那额头撞在青砖地上砰砰直响,可见用力之实在,毫不作伪。
    “王妃大义,末将佩服!”
    顾婵慌忙去扶他,她受之有愧,她只想救自己的夫婿,其余事并未深想。
    然而此举对于李武成等军人意义却非比寻常,他自是立刻去留守在幽州的玄甲军中调遣人手,选出百人押送银钱。
    傅依兰是个没出嫁的姑娘,不像顾婵有那么多私房钱,但她也心心念地要帮上一把。于是回到家中,将此事对父母说起。
    安国公白天已得了消息,正琢磨着写信给韩拓,此时听闺女一说,不由赞道:“王妃宅心仁厚,实在难得。”
    “可不是,那会儿我第一眼见就喜欢这姑娘,觉得她同慎斋甚是相配呢。”安国公夫人感叹道,“我也去翻翻我的嫁妆,反正留着也是在库里蛀虫,能帮一把是一把。”
    起身走到门口,回头冲傅依兰笑道:“不过,到你出嫁时嫁妆没准就少了。”
    “娘,你尽管把准备给我的嫁妆都拿去给姐夫吧,我不在乎。”
    不过几抬嫁妆,和韩拓还有十几万将士的性命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安国公夫人嫁妆里没那么多现银,加上安国公拿出来的,总共凑齐了七十万两,一同交给玄甲军押送。
    到临行的那日,顾婵由傅依兰陪着,骑了马,一直将押送银钱的队伍送到幽州城外的十里亭。
    “王妃,请回吧,”李武成在亭边的小溪里饮过马,向顾婵拱手告别,“我等一定不负王妃所托,安全将银票送到王爷手中。”
    顾婵策马回城,却一步三回首,直到押银队伍远得看不见还不肯离去。
    “你不放心对不对?”傅依兰问道。
    顾婵摇头道:“我不是不放心他们,李武成他们办事牢靠,无需担心,我是想念王爷,如果能见他一面就好了。”
    “你想跟上去?”傅依兰吃了一惊,但很快恢复如常,“也对,跟着他们便不怕迷途,能顺利到达驻军之地。”
    有些事,不怕你想得夸张脱序,就怕有个和你一样念头的人在耳边窜到。
    顾婵与傅依兰对视片刻,两人齐齐调转马头,踏着玄甲军的蹄印,追赶上去。
    作者有话要说:韩拓:媳妇好帅!
    顾枫:妹妹好帅!
    众人:王妃好帅!
    盘子:明明好傻!
    一时间砖头与鸡蛋齐飞~~~~

  ☆、第七十一章 5。26

顾婵一早存了去见韩拓的念头。
    可以说,从韩拓启程刻意没叫醒她,不肯同她告别那时开始,便心中生出这般打算。
    但她一直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其中的原因,一部分是纠结犹豫,因为不够不自信,不认为自己可以顺利完成这趟旅程。
    顾婵远行的经验实少得可怜,屈指可数的数次都是有家陪伴保护,若要去找韩拓,势必不可能有太多随行,而且只怕根本不会有愿意让她出行。
    早年和顾枫离家出走寻找萧鹤年那次发生的事情,也令她明白独自上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虽然顾婵性格里有娇生惯养者不能避免的任性,但她并不是不分轻重胡乱妄为之。
    她知道如果自己冒冒失失地上路去找韩拓,又半路上出了什么事,只能给前线的韩拓添乱,令他担忧分心,届时不但帮不上任何忙,说不定还会令情况更糟。
    所以她一直压抑着自己,不管多想念韩拓,也乖乖地留王府里。
    哪怕经常发噩梦,一次又一次地梦到韩拓出事,每天早上哭着醒过来,也强忍着安慰自己只不过是因为太过担忧,才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顾婵命令自己要对韩拓有信心。
    然而精神胜利法始终抵不过韩启一道又一道指向明确的圣旨。
    每一件事都与前世吻合起来,只是战场上领兵作战的从楚王换成韩拓,顾婵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只是领军之不同结果便能完全与前世不同。
    因为战场上那是顾婵的夫君,她不能忍受他受到半点伤害。
    于是,想去寻找韩拓的**再次蠢蠢欲动。
    这一次,顾婵已经不是单单因担忧想念而期望能见韩拓一面,她心思里存着一股决绝之意,她要和韩拓一起,生也好,死也罢,上穷碧落下黄泉,她都誓要追随而去。
    所以,顾婵选择了不再安坐家中等待消息,而是踏上冒险之旅。
    傅依兰懂得些许追踪之术。
    虽然来源不外乎韩拓与父亲教导,于她本又都是纸上谈兵,从来未曾真正实践,但架不住传授她的本身本领非凡,再加上她天生聪慧,今日使用起来也颇有一番成效。
    两沿途的小镇子上换过装,打扮得互相都不大认得出对方,一路远远地吊李武成他们后面约莫一二里距离之处。
    官道平坦无遮蔽,遥遥能望见前面的队伍,又不至于被发现起疑。
    前有李武成引路,身旁有精通武艺的傅依兰陪伴,只要小心些,想来不会有什么危险。
    顾婵也不再是三年前那个只能坐马车里的姑娘,如今缰绳握自己手里,前路由自己掌控,无需害怕不知何时发生意外,又身不由己地被带去到不知名的地界。
    完美——这是顾婵下的结论。
    理想总是很丰满,然而现实永远骨感。
    顾婵的完美之旅维持不过半日,便开始出现各种她未曾预料过的情况。
    首先是晌午茶寮用饭。
    该间茶寮是一对农家夫妻官道旁摆的摊子,极其简陋。
    四根丈来高的糙木桩子钉入土地,顶端分别撑起白帆布四角拉成个棚子,四面透风,随处可入。
    说是白帆布,其实已有些发黑发黄,呈现出一种乌了吧唧的灰色。视觉效果不好,却丝毫不妨碍其功能,晴天可遮阳,雨天能挡雨。
    五月下旬,暑热难当,坐棚下阴影里总归比顶着太阳骑马凉爽,顾婵坐进去时感觉到十分惬意。
    桌椅是榆木制的,同棚子一样粗糙简陋。桌面凳面刨得光滑无刺,但并未上漆,木纹清晰可见,木节裂缝也并未修饰。
    茶寮只卖四样东西,茶水,菜肉包,糖包,蒸馒头。
    棚子一角外面有泥砖砌成的灶台,上面一摞六个直径三尺来宽的青竹蒸笼,每种食物蒸两屉。
    灶台旁边另砌一个半高的台子,台子上铺着榆木板,老板娘就此处和面剁馅、包包子做馒头。
    老板提着铜皮壶满棚子转悠给诸位客官倒茶水。
    那茶水也是一样粗糙,入口尽是涩味。
    不过两出发得仓促,什么都没准备,幸好傅依兰习惯马鞍袋里绑水囊,才不至于一路干渴,这会有口热水喝已经很开心,自也没那么挑剔。
    水喝够了,老板娘也端上来她们点的吃食。
    农家没有精细白面,用的都是荞麦面,蒸出来的包子馒头都是深黄偏褐色,就像脚底下踩的土地被水打湿后的颜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