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空间之伪嫡女的发家史 >

第15章

空间之伪嫡女的发家史-第15章

小说: 空间之伪嫡女的发家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短短三天时间下来,向甜甜和许氏便与十家店主谈妥了此事,并签订了代销协议。
    如此一来,自然又出现了人手不足的问题,这可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小打小闹。别的不说,至少每日的采购量、加工量都得大大增加,还得要有固定的人手定期去给这些店铺供补货,并定期去与这些店铺结算。
    为此,向甜甜将主意打到鲁大和陈二家的那五个半大小子身上,现在每日不管多忙,她仍旧会至少抽出一两个时辰教他们和向小宝一起读书、学记账。
    这些半大小子别的干不了,但是胜在有几把力气,平时和虎子一起去采购采购原材料,给寄卖的店铺以及有需求的客人送送货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两家的大人得知他们不仅能继续跟在向甜甜后面读书,还能跟在她后面干干活,每个月还能挣上八百个大钱补贴补贴家用,自然都是喜不自禁。
    鲁大还特意将他那原本跟在他身后学木工的大小子也送了过来。
    为了感谢向甜甜,这两家的大人从王府做工回来,晚上也会主动上门来作坊帮忙。自然,向甜甜也不会让他们免费干活。
    销售渠道和人手都备齐之后,向甜甜开始慢慢的将食品的炒制方法教授给许氏、花大娘他们,她自己则专心研制新品种。
    一切都慢慢进入正轨,向甜甜也在自己赁的小院门口挂了牌子,叫“许氏干果加工坊”。之所以叫“许氏干果加工坊”是因为许氏是名义上的老板娘。
    到大年三十那天,“许氏干果加工坊”正式开业一个月,向甜甜计算了一下,刨去成本和人工费,她净赚了十两银子。
    向甜甜很大方的给了花大娘、鲁大、陈二每家一两银子当作年底分红,让大家一起乐呵呵的过了个年。
    过完年后,给向小宝寻找合适的私塾上学也成了迫在眉睫之事。
    从未正式上过学的许氏对这些不太熟悉,只能向甜甜亲自上阵打听。
    向甜甜打探了一番,得知在“许氏干果加工坊”周围,共用三家私塾。
    其中两家私塾开馆较早,束修费都是每年十两银子,一家的先生是已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秀才,另一家的先生是个屡次赶考不中、四十多岁的举人,心灰意冷之下,自暴自弃的开了间私塾。
    第三家私塾则是去年新开的,听说先生竟然是个少年,据说是前年刚中的举,过来京城准备明年的春闱,开私塾是为挣些生活费及日常花销的银子,束修费每年只需五两银子。
    可能是嫌新开私塾的先生年太过年轻,加上还需一边备考,一边教学,附近但凡有些家底、又望子成龙的人家都选择将自家的孩子送到开馆较早的那两家私塾,只有家境较差、想着让孩子随便识几个字的人家才会将孩子送过来。
    听说,有些人家家中实在窘困,交不齐束修费,讲讲情,这位少年先生竟也收了。
    ------题外话------
    关于文改名的说明:因为本文开了金手指,带有空间,被编辑大大们划到了玄幻组,基于“庶女有房”这个名字在玄幻组中显得有些怪异,而且平妻之女叫伪嫡女貌似更准确一些,丫丫便改成现在的名字。
    文的内容不会有何变化,不会有修仙之类的内容,种田、宅斗、发家致富为主。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第二十五章 少年先生

许氏原本也想送向小宝去那两家开馆较早的私塾,无奈那两位先生一听向小宝已满九岁,却从未找过一个正经的私塾或者学堂启蒙过,尽管许氏一再强调向小宝识字,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课本,他们却在得知向小宝的学问是由他的孪生姐姐教授得来的之后,大呼“荒谬”,并坚决不肯收向小宝入学。
    无奈之下,许氏只得寻到那家新开的私塾。
    问明了向小宝的大概情况后,这家的先生倒是没多说什么,很爽快的将向小宝收了下来。
    对待此事,向甜甜倒不像许氏那么担忧,她觉得年轻先生教学有年轻先生的优势,至少思想不会那么迂腐,教学方式也更灵活,因着与学生年纪相差不大,也更会揣摩学生的心理,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而向小宝上了私塾之后,心情也一直很好,每天都是乐呵呵的,进步也挺大,许氏见了,终于放下心来。
    这一日,向甜甜和许氏一起去寄卖干果的店铺对完账回来,向小宝已经下学回家,在院子中等候她们。
    他的身旁站着一位身着白色长衫的俊秀儒雅男子,或者说是少年更贴切一些,因为他的年纪最多不超过十四五岁。
    “欧阳先生,您可真是稀客啊!小宝,怎么就让先生干站在这里,也不知道请先生进去喝杯茶水?孩子不懂事,还请欧阳先生莫见怪。”见了这少年,许氏诧异不已,斥责了向小宝两句后,有些诚惶诚恐的迎上前去。
    向甜甜明白过来,这定是小宝所上私塾的那位少年先生了,之前早已知道他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只是向甜甜没有预料到他竟这般年轻,也拿不准他突然上门拜访为的是何事,只是礼节性的向他福了一礼。
    “向夫人莫客气,这不关如贤何事,是欧阳澈心急,执意要等候在这里的。”少年先生欧阳澈连忙摇了摇手道。
    “欧阳先生,这便是学生的姐姐。”这时,向小宝有些迫不及待的指着向甜甜向欧阳澈介绍道。
    这让向甜甜很是愕然,听小宝这意思,这位少年先生倒像是冲着她来的。
    欧阳澈听到向小宝的介绍后,朝向甜甜看去,显得比向甜甜还要愕然,不过很快他便将脸上的异色收敛住,笑着对许氏解释道:“向夫人,请恕欧阳澈冒昧,不请自来。实不相瞒,欧阳澈前来是有事相求贵府的小姐。”
    听到欧阳澈说要找向甜甜,许氏也非常诧异,不过她还是客气的说道:“欧阳先生太客气了,有什么要我家甜甜做的,您就只管吩咐就是,她小小年纪,哪里担得起先生这个求字啊!”
    “是啊,欧阳先生您有什么事就尽管吩咐。”向甜甜也跟着附和道。
    “欧阳澈今日看见向小姐给如贤绘制的《朱子家训》,感觉非常新颖,且通俗易懂,很适合初启蒙的孩童学习、领悟。听如贤说向小姐还绘制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千家诗》、《古文观止》这几本书,欧阳想借来一观,并照样誊抄几本供学生学习,不知可否?欧阳向你保证,这些只在学堂内使用,不经向小姐同意,欧阳绝不外传。”欧阳澈看着向甜甜,微微一笑道。
    向甜甜一听,也不是什么大事,而且她现在正专心做干果生意,也不指望靠绘制读本挣钱,即便这些绘本传播出去对她也无甚影响,更何况,这年头没有复印机,想大规模传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便很大方的答应道:“甜甜的胡乱涂鸦之作,蒙欧阳先生不嫌弃,甜甜自无不应允之理。欧阳先生且先进屋歇会脚,待甜甜将这些绘本一一找到之后,就立刻给欧阳先生拿过来。”
    欧阳澈得到应允后,不禁喜出望外的对向甜甜行了一个拱手礼道:“如此便有劳向小姐了。”
    待拿到读本,翻开之后,欧阳澈指着绘本上的图画和文字部分,询问道:“欧阳澈今日见了如贤手中的读本,就一直在疑惑,不知这些向小姐是用什么颜料画制?还有,又怎样将这字体写得既小又清晰,还节省纸张的?”
    “奥妙就在这里,欧阳先生您来写写看。”向甜甜笑了笑,从八仙桌下面找出一根被她削尖后的细木炭、一支被她在管中注上墨汁的鹅毛和一张废纸道。
    她一直嫌用毛笔费劲,在给向小宝做绘本时灵机一动,仿照现代的素描笔和钢笔,独创出自己的木炭笔和鹅毛笔,虽然不及正宗的素描笔和钢笔好用,却比毛笔使用起来灵活和方便得多。
    不过,平日她却坚持让向小宝使用毛笔练字,毕竟这年头科举答题时要求的是毛笔字,其它的都是非主流。
    欧阳先生依言在纸上操作了一番,不禁赞叹道:“当真是构思奇特,想前人之所未想。澈因十二岁中举,被周边熟悉之人誉为‘神童’,澈自己也颇有些沾沾自喜之意,认为天下不如自己聪慧者众也。今日见了小姐,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看小姐和如贤的样貌如此相似,你二人应当是孪生姐弟才是,这些读本是小姐去年绘制的,如贤今年方才九岁,就是说小姐八岁时便绘制出这些读本,并教导弟弟学习。
    不止如此,小姐还心思灵巧,能自制出这木炭笔和鹅毛笔代替毛笔。可叹欧阳还为自己的小小成就而沾沾自喜。欧阳不如小姐多也!”
    这话听得向甜甜不禁一阵汗颜,她现在的身体虽然才九岁,但是她的实际年龄都快奔四了,而且这些绘制和笔也是前世早已被发明出来,她只不过是仿制过来而已。
    反之这位少年先生十二岁便中了举人,就算搁到现代,也能被冠上一个天才的称号。
    但是,这些话她只能在心里想想,不敢说出来,否则怕被人当作鬼怪看。
    “甜甜不过是会些启蒙读物的绘制而已,如何能与先生相比?而且,甜甜在绘制过程中还有些地方知之得不太明了,现在说出来与先生听听,望先生不吝赐教!”
    感觉自己这个年纪和经历会得太多,确实显得有些异常的向甜甜赶紧岔开话题,翻开绘本,煞有其事的向欧阳澈讨教起来。
    因着向甜甜尚且年幼,欧阳澈与她之间不用太过拘束于男女之防,说了一会话后,欧阳澈也显得随意不少。
    之后,欧阳澈在誊抄绘本时有时有问题需向向甜甜讨教,向甜甜也感动于他一心一意为学生考虑的教学态度,空闲之余也会帮他绘制一些,许氏也是个好客的,一来二去,欧阳澈倒是与她们熟识起来,成了“许氏干果加工坊”的常客。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第二十六章 边关双英

这一日,又到了对账的日子,向甜甜拉着许氏一起去寄卖干果的商铺去对账。
    自打从欧阳澈的嘴中得知自己的表现太过引人注目之后,向甜甜低调了很多。
    她教会许氏一些简单的珠算之法,到结账时就由许氏出面与那些掌柜交涉,平时需要抛头露面时,她尽量以向小宝的装束出现。这天也是如此。
    对此,许氏颇为赞同,她觉得女儿家就应该在家娇养着,不适宜在外做太多抛投露脸之事。
    快到皇城根脚下宋掌柜的店铺时,街上突然有衙役敲锣道:“镇军大将军和怀化大将军返京述职,闲杂人等赶紧让开,否则被马匹踏伤者后果自负。”
    此处距离皇宫非常近,有达官贵人打此经过也是寻常之事,向甜甜不以为意的拉着许氏退让到路旁的店铺屋檐下,打算待这两位大将军过去之后再走。
    只是,让向甜甜感到诧异的是,听到衙役的警告后,路上那些行人不仅没有后退,反倒一窝蜂的往街道上涌去,气得衙役直骂娘,却又无计可施。
    “镇军大将军和怀化大将军这回终于一起回京了,往年他们总是只回来一人。我记得大前年是怀化大将军一人回来的,镇军大将军似乎已有三年未回京了吧?”
    “是啊,他们总得有一人留在边关防守鞑子啊!只要他们这边关双英有一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