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老身聊发少年狂 >

第300章

老身聊发少年狂-第300章

小说: 老身聊发少年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嘶……
  怎么感觉背后都在冒寒气呢?
  顾卿早就觉得李小妹实在太有劲了一点。她抱她起来的时候,有时候若是她不愿意,蹬腿蹬的厉害点,能把她隔夜饭都给蹬的吐出来。
  她三个月就能侧翻,四个多月时候可以滚起来了,这算发育的比较早的,除了身体健壮运动神经发达,找不到其他原因。
  “那个……力气大也算是优点,女孩子有自保之力,以后总不会吃亏。”顾卿又一次把李小妹捞了回来,“话说回来,你力气这么大……”
  顾卿凑到孙儿耳边,小声的说:“以后对张家姑娘温柔点。”
  造孽哟,看李锐这样子,别一不小心把张素衣的腰给折断了!
  “哈?奶奶你说啥?”李锐掏掏耳朵,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什么张家姑娘?什么温柔点?
  “还有,不要太激动。”
  作为一个进宫以后全是太监伺候,连正儿八经的宫女都接触不到几个的李锐小朋友,乍一看到张素衣姑娘那肉1弹的身材,怎么可能把持的住!
  若是把持不住,一个用力……
  好吧,人家姑娘那个不是假的,应该不会出现爆掉的惨剧。
  不过为了阻止有更可怕的惨剧发生,顾卿表示还是必须对自家的孙子耳提面命一番才能安心。谁知道等李锐长大了,她还好不好意思和他说这个话呢。
  “激动……什么?”李锐莫名其妙的挠了挠头。“奶奶见过张家小姐?”
  “恩,奶奶偷偷去见过一次,她不知道我是谁。”顾卿看了一眼李湄,忍不住摇了摇头。
  若她家小李湄能有那样的长相身材就好了。
  以后一定要让她注意饮食!
  不会吧……
  李锐看着奶奶盯着李湄一直摇头,惶恐的瞪大了眼睛。
  他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原因。
  难不成奶奶的意思是,张家小姐长得也十分强壮,怕他心有不甘?
  为了防止两人吵架时失手,要他小心不要用力过猛?
  “……那啥,奶奶,张家姑娘很……”李锐想了想,觉得用粗壮这个词对姑娘来说太过分了,转而换了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极小声的凑到奶奶耳边嘀咕。
  “……很丰腴?”
  ‘奶奶这么聪明,用这个说法应该明白吧?’
  ‘李锐这么聪明,居然能从她这么隐晦的语言里了解到张家小姐的身材?’
  顾卿怀疑地上下看了李锐一眼,很怀疑他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对女人一无所知。
  是偷偷和同学们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了?
  还是看了什么小黄书?
  “……是不是?”李锐直盯着顾卿的表情,满脸都是紧张。
  虽然他不是以貌取人的人,可是……
  总还是希望能够娇小可人的,对吧?
  “……是。”顾卿悲愤地点了点头。
  这种旷古难见的尤物身材,居然便宜他家孙子了!
  李锐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女张飞女祝融女许褚的形象在他眼前胡乱飞舞着。
  婶婶不是说小时候见过一面,就相貌来说,在众多闺秀之上吗?
  难道只有脸能看?
  “嚯嚯嚯嚯嚯嚯……”从一旁欢快的蹬着腿的李湄口里发出了一大串的笑声,直笑的李锐背后发冷。
  “总而言之,你要记住奶奶的话,一定要温柔!”顾卿用只有两个人听得见的声音继续叮嘱着李锐,“张家小姐长得极美,就是身材……丰腴了点,你莫欺负人家。”
  李锐咽了口唾沫,看了看自己的手。
  “……我,我保证不欺负她。”
  她到底是有多壮,才会让奶奶这么反复叮嘱啊!
  作者有话要说:看见大家的祝福了,谢谢你们!我爱你们!我会努力挖坑填坑挖坑填坑挖坑填坑……的!
  小剧场:
  读者:李锐和李湄为什么会是这种体质呢?
  作者:其实前文小番外有解释哟。
  下面有请李老国公亲自解答!
  李硕(自白):我十四岁那年,乡里拉壮丁当兵,这时我堂伯家的堂兄才刚刚十六岁,身子骨瘦弱的风都能吹跑,我却喝水都长个,我想了想,冒了我堂兄的年纪,去当了兵。


☆、第192章 偶像崇拜

  汾州胡市区
  经过半年的筹备,汾州的胡市区终于在灵原县外建立了起来。
  鸿胪寺的左少卿是个十分能干之人;性子又严厉;是以在他手下行事人人自危;恨不得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干活才好。一个互市的市场,虽涉及户部、工部、吏部多个部门;但从制定胡市的政策到完全开市;这位左少卿只花了半年不到就建立起来了;可谓是一名能吏。
  当然;这也和朝廷重视胡市有很大的关系。
  汾州外的各族因为靠近中原;对中原汉人有着仰慕和交好希望,对于这样的盟友;大楚自然是十分欢迎的。若汾州的胡市能够成功;日后凉州、幽州的胡市便可以尝试着也开放起来;北方苦寒之地和西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路一旦通畅,也可减少不少的摩擦。
  李钧秋末回到汾州时,汾州关外的羯人和其他胡人也已经来了汾州。夏季水草丰美,牛羊也在繁殖,加上羯人们忙碌了半年编织毛衣围巾袜子等物,到了这个时候正好可以过来交易,换取所需。
  除了羯人,汉人中十几个大商家的管事也都齐聚汾州,他们由朝廷指派,集中收购牛羊马匹和其他羯人的出产,但在这里的商家大多都是瞄准了“马”这一项,对于牛羊倒是在其次。
  至于其他的出产,羯人的东西,能有什么好的?
  “李钧,你在看什么呢?”王译官抱着一堆书简朝前走了几步,看见李钧还留在原地东张西望,忍不住催促,“左少卿大人还在大帐里等呢。”
  “哦,没什么。来了。”李钧收起有些失望的神色,加快脚步跟着王译官朝着胡人的大帐继续前进。
  也许会在大帐里?
  胡人的大帐里早就坐满了胡人和汉人的商人。胡人和汉人之间有一长桌,这长桌乃是从都亭驿的衙署搬来,桌身特别长,胡人和汉人分坐两边,上首坐着主持这次交易的左少卿和户部官员。
  李钧进帐的时候,羯人们正好纷纷落座。李钧扫了一眼,发现没有豆铃,心中忍不住开始担心起来。
  没来?是病了,还是家中不允了?
  “李钧,李钧,李钧?”王译官一戳李钧的胳膊,“你是行人,怎么能愣着!”
  行人负责胡汉双方的沟通与接待,在这种会议上还要介绍各自的身份。
  见李钧这几天都有些魂不守舍,王译官也是提心吊胆。
  李钧来之前早就已经把所有人的身份记得滚瓜烂熟,也在私下里对应过样貌,此时他履行起行人的职责,开始商会之前的介绍。
  他的羯语已经学了大半年了,做做介绍什么的已是足够,又熟悉羯人的礼仪和规矩,知道每个部族以谁为尊以哪个部族为尊,介绍起来并无不妥之处,自然是两边都很满意。
  然而会议开始下去以后,这商谈就变得如同吵架一般。
  无论是出售什么,这些商人们都对朝廷定出的公允价格提出异议,然后压价不成后只得接受,有些商人很干脆的就定了文书买走了多少只羊多少只牛的专卖权,有的商人还在观望,准备将钱花在钢刃上,买马买狐皮狼毫之类才是正经。
  户部负责金部的郎中安排手下的属官不停的订立文书。
  由于羯人是所有部族把马匹牛羊一起集合起来整体委托大楚贩卖,然后大楚再分上中下三等给每部提供的货物估价,所以这文书是大楚“代”羯人们签订,商人的钱得先给大楚,然后再由大楚分配给提供了货物的不同部族。
  羯人们虽然听不懂汉话,但看着汉人商人们争得脸红脖子粗,然后一个个订立契约,心里也知道东西是卖出去了,各个都十分高兴。
  “朗姆,为什么他们不卖我们的马?”
  “不知道啊。”
  “最好的东西要在最后卖,若是先卖掉了,有些人就不会再买牛羊毛皮等物了。”王译官用羯语向羯人们解释。
  羯人们中的一部分聪明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另一部分人听懂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先卖掉了马其他东西都卖不掉了,但为了表示自己并不笨,也纷纷跟着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只是慢了一拍就是慢了一拍,这场景看起来十分可乐。
  听懂了为什么的羯人纷纷在心中大骂汉人狡猾,卖个东西也这么多名堂。
  幸亏他们把东西委托汉人代卖了!就算大楚收取一定的“担保”费用也是占了便宜。真让他们跟这些汉人商人做生意,怕是卖的没这么快,也没这么多钱,到时候还要被奸商压榨到血本无归!
  大楚官儿好,商人不好!
  汾州关外诸族已经把东西卖的差不多了,到了毛衣的时候,各家商人都很沉默。
  这东西以前从未有人见过,也不知道是如何织就的。虽然羯人在李钧的建议下给这些商人的管事头领都送了一套上好的羊绒衣或狐绒衣,但对于这东西能不能卖上价,以及这毛衣好不好卖心里都没底。
  他们大多是来买牛羊马匹皮裘毫毛等物的,大部分来的都是管事而非东家,这羊绒衣和羊毛衣并不便宜,狐绒更贵,谁也不敢先下手。
  “两位大人,这个价格,是不是定的太高了?”一位商行的商人拿着手中的“商册”为难道:“而且衣物这东西,若非量身定做总有不合适的时候,这些绒衣毛衣都是成衣,买卖之时还得有给人试的地方,能买得起的人家不见得愿意买它们。”
  大户人家都是量体裁衣,有自己的针线房和针线娘子。这羊绒衣价格不便宜,羊毛衣虽然价格低了许多,但差不多和一般的夹袄一个价格了。
  羯人们每件毛衣都是手工制造,她们听从邱老太君的建议,按照汉人男人和女人、小孩的身高体格织了大中小三号,大部分是套头低领的,也有一部分是高领,高领以羊毛衣居多。
  顾卿想的很好,羯人们也想的很好,但所有人都忘了这成衣比订做的衣服难卖这上面。
  李钧知道这些毛衣都是羯人姑娘们忙碌了半年的结果,羊绒纺线不易,这些羯人的纺机还是从皇帝的赏赐从羯人这里买来的,若是卖不出去,那才叫损失惨重。
  想到这里,李钧忍不住开始为这些羯人推销起毛衣来。
  他先是说了这毛衣的来历,乃是京城信国公府的不传之秘,信国公府的邱老太君感念羯人救过信国公李茂一命,这才把这门绝技相授。这衣衫比棉袄夹袄都要轻薄,而且可以下水清洗,不像棉衣洗过数次以后就不保暖了,只能不停的拆掉面子重新做新衣云云。
  为了表示出这羊绒衣的珍贵,李钧说了信国公府所有主子都是穿这种绒衣来御寒的,而且其触感细腻温暖,很受士人们的推崇云云。
  他的介绍一出,有些商人就有些意动,大多是冲着信国公府的牌子,想着回去后怎么施为。这些商人来之前都打探过了都亭驿的官员出身,毕竟以后他们最长打交道的一定是都亭驿的官员。这李钧身为信国公的堂侄,自然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即便是如此,很多人还是小心翼翼,最后是凉州巨商戴家买了大半,又有一些基业大部分在京城的尝试着买了一点。
  戴家会买这么多,是因为凉州也是苦寒的地方,羊绒衣可以卖得。而且戴家在京城、通州都有许多毛皮铺子,他们目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