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老身聊发少年狂 >

第281章

老身聊发少年狂-第281章

小说: 老身聊发少年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秋过去,天气渐渐开始转凉,眨眼间几个月过去就到了秋末。
  顾卿如今精力越来越不济,低头看账簿时,经常出现头晕眼花的现象,原本账簿还都是李钊在看的,但天一凉爽后行知书院就开课了,李钊九月的时候被送去了京郊的行知书院,吃住都在书院里,早上去晚上才回。
  小孩子长身体正是需要睡眠的时候,顾卿也不好再让人家孩子晚上不做功课给她算账。
  无奈之下,方氏只好重新出山管家。只是顾卿也不知道皇后会不会忌讳方氏重新管家,让她管的很低调,很少出院子,有事也都是假借顾卿的名义。
  可明眼人都知道,国公夫人又开始掌家理事了。虽然还住在持云院里,但搬出去也就是迟早的事情。
  李锐的课程越发的重了。他们这群伴读一般陪着皇子读个四五年书后就要出仕的,具体授的是什么官,要看跟的皇子到底是个什么前程。如今大皇子和二皇子的摩擦越来越多,李锐的话也越来越少,顾卿都愁着家里有个李铭这样的“小大人”还不算,居然又多出一个“小老头”出来。
  倒是李茂经常安慰她。以后为了打入世家,李锐要渐渐表现出和弟弟疏远的样子的。李锐如今性格越发沉稳,以后和弟弟疏远开也不会显得太突兀。
  若是个跳脱的性子乍然决裂,那才叫可疑呢。
  即使李茂如此安慰,顾卿还是越发的难过。
  李小呆和李小胖的时代,总归是一去不复返了。
  十月初的时候,李钧再一次出发前往汾州。
  这一去就是常驻,非年节时候不能回乡了。
  而作为一位老家在荆南而非京城的官员,以后他年节回乡,回的也是老家,最多前往汾州的时候路过京城,顺便来拜访一下信国公府里的亲戚们。
  李茂对这个堂侄寄望很深。他们李家很少出惊才绝艳的人,几代里也就他大哥这么一个。更多的是踏踏实实低着头向着自己的目标不停前进的人。
  他为官时间也不长,但李茂发现最后能获得成功的,恰恰都是踏踏实实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
  李钧也许并不是天赋异禀之辈,但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一定会走的更远。
  李钧走了不久以后,张玄和龙虎山的一干道士上了京。
  他们这次回来,是接受朝廷封赏的。
  江南水灾,多亏道庭出手干预,先是动员百姓离乡避水,后又维持地方秩序,安抚灾民。灾后更是施医赠药,四处渡化百姓。
  张玄张远石益和寇麒的名声更是传遍四方。张远被称为“霹雳道人”,剑若惊鸿,带着一干道兵专门惩治灾后各地出现的地痞无赖、作奸犯科之人,人人称快。
  张玄是“天机道人”,他多次预测暴雨发生的时候,又会风水堪舆之术,百姓避难之地往往有他的指点,无一受到洪水之害。而且张玄还精通医术,救了不少灾民。
  石益是“妙口道人”,大灾过后,他口舌伶俐,动员了江南许多大族开放庄园,暂时收容灾民,又成功的让这些豪门贵族拿出粮食药材来,使得江南既没有引发瘟疫,也没有引发人祸。此人虽是道士,却做着“辩士”的事情,不得不让人佩服。
  寇麒是因为剖开了一个死去妇人的肚子取出了一个还活着的婴儿而声名大噪。他的歧黄之术原本就了得,还擅长暗器和内家功夫,最难得的,是他对人命有种天生的敬畏。
  此次水灾,寇麒以弱冠之身做出了不亚于几位师兄的贡献,救活了不少百姓,更是博得了“鬼手道人”的称呼。
  这“鬼手”,指的是他从小鬼手里抢人命的本事。
  道教经此一事名声大噪。龙虎山的天师道原本就是道家宗脉,因为张天师嫡系几位弟子的活跃举动,道教彻底压倒了南方的佛门,隐隐成为诸教之首。
  皇帝亲自点召张天师和几位弟子进京接受封赏,更是将天师道的名声推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紫宸殿里。
  “陛下,如此优待天师道的道人,是不是有些不妥?”李茂觉得皇帝经过江南一事后,对道教有了一些过于狂热的苗头。
  若说之前皇帝对神鬼之事漠然无视的话,如今就像是发现了什么可以利用的力量一般兴奋。
  但无论是佛教也好,道教也好,凡是宗教,朝廷都不应太过偏颇。以宗教之力聚集民众实在是太过容易,若给他们发展壮大之机,只会让民间的财力和人力集中与宗教之中,影响到朝廷的财政收入、兵源、土地和徭役的征役。
  “李爱卿多虑了,朕并不会给龙虎山什么实权,只是承认他道家正统的祖庭地位,再给几位嫡系弟子一些封赏而已。”楚睿心情大好地赞道:“还是多亏了李爱卿提出这个建议,让道士们去疏导民众,果真比以往官府介入更有效果!”
  “此事并非微臣之功,若不是陛下仁心仁德,四海归心,就算臣的建议再好,也不会得到如此成效。龙虎山向来只支持正统,又信仰天地,陛下身为天子,乃是受天道庇护之人,道教派出弟子前来辅佐,乃是顺应天理,不该过于嘉勉。”李茂只好换个说法让楚睿不要太过借助道教的力量。
  这是一把双刃剑,偶尔用之确有奇效,但长期倚重却并非良策。
  “朕知道李爱卿的顾虑,李爱卿是实诚之人,也只有你会在这个时候说这种话。”楚睿心情好,看李茂更是什么都满意,“爱卿不骄不躁,实为朕的福气啊。”
  “陛下谬赞,臣惶恐……”李茂赶紧谢恩。
  张玄进京,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见顾卿。
  “若不是知道那位邱老太君是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我还以为你要去会意中人呢。”住在礼宾院里的张远看着师弟一本正经的对着铜镜正着衣冠,笑着打趣道:“莫不是那位‘天君’看人还看脸?”
  “天君不是那样的人,但衣冠整齐些,总显出我的敬重来。”张玄有些沮丧的看着镜中的自己,觉得大不如前了。
  “你悟得的道,真的都是从那位邱老太君身上得出的感悟?”张远有些不信的问自家的师弟。师弟的变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若说真是有天君下凡,他是将信将疑的。
  “天君早已预测到了我要遇见的人和事,也劝我从这些人和事里去寻找道的本源。所以我悟了。”张玄点了点头。“以前数次悟道,都是天君指点与我。”
  “你说,我也去拜访一下那位邱老太君,如何?”张远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爬起身,“我觉得我皮相也不错……”
  “都说了天君不是看脸的人……”张玄见张远亵渎他心目中的偶像,心中甚是烦躁。不过突然间,他又有些不确定的说:
  “天君好像对凡间的武学挺感兴趣,若你去给天君舞个剑什么的,说不定天君就会对你另眼相看?”
  张远一听,没啥兴趣的又躺了下去。
  “啥?想求个机缘还要上门卖艺?我如今已经是而立之年了,实在是装不得乖,卖不了可爱。这机缘还是你自留,自留吧。”
  这一路上,也不知道见了多少想让他露一手看看的朝廷官员。
  露你妹啊,我的剑是拿来杂耍的吗?
  喜欢看人耍剑,这天君也太降格了。
  还是让缺心眼的师弟和她玩去吧。
  张玄见师兄没有了兴趣,便一个人登门造访。
  张玄如今也是京里的红人,许多人也知道信国公府的邱老太君很赏识他,所以那门子放他进去的十分干脆。
  张玄顺利的进了持云院,拜过了邱老太君,定睛一看……
  他料想的没错,天君的功德回来了不少,但依然没有达到鼎盛时候的一半。与此同时,一股黑气若有若无的笼罩在邱老太君身边,也不知是何缘故。
  顾卿一看张玄,简直没认出来这就是当初那个清冷俊俏的张小道长。
  无他,实在是晒的太黑了。
  这前一秒还是白面小生后一刻变成元气青年的反差太大了……
  她有些接受不能。
  “你……为何变得如此黑?”这才几个月?虽然说古代没有防晒,但他是去动员百姓,总不能一天到晚就在太阳下晒吧?
  可惜了那一身光滑细腻的好皮子。
  张玄看了看身上已经变成麦色的皮肤,心中激动着“天君果然还是关心我的!”,不由得露出感动的表情来。
  “时值酷暑,无顶可蔽日,无衣可遮阳,所以晒得如此之黑。”张玄羞蔹地说,“不过没有晒伤,已经是很好了。我有不少道友晒到脱皮留斑,那才叫厉害。”
  “无顶可蔽日,无衣可遮阳吗?看来你经历了许多事情,颇为辛苦……”
  顾卿的眼前突然出现了烈日当空之下,一群道士光着膀子,露出健硕的体格,挥洒着青春和汗水的样子。
  “真可惜,我若能看见……”
  “老太君宅心仁厚,一定是不想看到那些场景的。”张玄以为顾卿想要看的是江南百姓的疾苦,忍不住摇了摇头。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江南各地百姓衣食无着。若不是这次官府应对及时,怕是饿死病死的要比淹死的还多。”
  顾卿为自己想歪了的想法暗暗的唾弃了一把。这个时候想男人,她一定是流落古代太久,一天到晚看着女人孩子,已经疯了。
  顾卿啊顾卿,你有点格调可行?
  顾卿和张玄聊了聊水灾的情况,对他做出的应对提出了高度的赞赏,对他一干师兄弟表示出了极度的好奇,诚意的邀请他们来府里做客。
  张玄本来就想让顾卿见见他的一干师兄弟,他们有的出门游历,有的留在道庭,很少能像现在一般齐聚京城。
  既然连天君都表现出想要指点之意,他也由衷的为几位师弟高兴。
  “听说你有位师弟用刀剖开了死去孕妇的肚子,取出了一个小孩?”
  “是,那妇人刚刚溺水而亡,腹中婴儿却还未丧命……”张玄怕顾卿觉得师弟残忍,忍不住解释道:“我那师弟最为仁厚,此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理解。那种情况下,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下刀。更何况这里并没有……普通刀具要想不伤及胎儿就划开子宫,你那师弟应该精于解剖之术……”
  张玄一愣,不知道邱老太君怎么会知道此事。
  他那师弟在刚刚下山游历之时,确实在义庄里当过一阵子仵作。
  他直觉认为这位天君一定和寇师弟有很多话聊。
  “小道此次回京,准备辞去官职,安心编写我的道书《玄妙》。”张玄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此次江南之行,小道又有了不少感悟,小道想把它写下来……”
  “哦,你要著书?那真是了不起的很。”
  “小道还有一事,想要求邱老太君应允。”
  张玄还从来没有求过顾卿办过什么事,所以顾卿很好奇的让他直言。
  “小道辞官之后,想借住在贵府内,在著《玄妙》之时能随时聆听老太君的教诲,互相印证‘道’的奥义……”
  “老身能指点你什么?道长说笑了。”
  顾卿傻了眼。
  “老太君不知,道家的顿悟讲究机缘,小道每次顿悟的机缘都在您的身上,所以小道这才冒昧提出这等请求……”
  张玄知道自己的请求很突兀,但他所有的了悟都来自于天君,若是在著书的过程中能不时受到点拨,这本书应该写的更加完美。
  大楚的官宦人家非常流行在家中养着几个清客,这些清客里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