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老身聊发少年狂 >

第232章

老身聊发少年狂-第232章

小说: 老身聊发少年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身体的妻子和离回家。

    只是这样一来,他就更孤单无助了。

    若不是这个叫张素衣的小姑娘经常来陪他聊聊天什么的,他怕是早就已经精神分裂而真的疯了。对于这个小姑娘,穿来的时候已经快三十岁的他,是真的把她当做家中的后辈一样看待的,除了自己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他没办法教她,能教的他都教了。

    就为了一个女孩子家在后宅里好生存一点。

    “二叔,我娘把我的命书匣子给我爹了。”张素衣坐在张应床前的轮椅上,有些低落的和二叔诉苦:“我娘不告诉我,是把我许了什么人家。”

    “咦?世族定亲难道不该六礼齐备的吗?”张应不敢置信的问。

    “所以我才觉得难过啊。我早就想到会有被联姻的一天。我是张家的女儿,享受着张家的荣华富贵长大,自然也就做好了这一天来临的准备。可是祖父刚刚过世,家中就私下偷偷的张罗我的婚事,虽然我是孙女,也太过……”

    “也许只是拿你的八字和人家合一合,府里有孝,怎么也要再等三年的。”张应前几年其实最担心的是这个小姑娘十五六岁就嫁人了怎么办。

    这年代难产的几率那么大,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身材也绝称不上“健硕”,他真怕会出什么事。

    如今好了,虽然这么想不厚道,但托老国公的福,小丫头最快也要再等三年才能出嫁,十八岁成婚,十九岁生孩子,怎么说身心也算成熟了。

    哎,他真是持着男儿的身,操着妇人的心。

    呃……好像连男儿也不是。

    这么一想,张应连吐槽自己的心情都没有了。

    “二叔,你说我到底会嫁什么人呢?我是张家嫡女,怎么也不可能低嫁了。大楚能和我家门第相当的就那么几家,除了江家、刘家、齐家,就只剩几位皇子了。我爹明确表示不会把我嫁入皇家……”

    “听说齐家有个大公子如今是舍人,还未娶妻,难道是那位?”张素衣托腮猜测,谈到自己的婚事,丝毫不见羞怯。

    “嫁谁都行,别嫁给江家就行了。你母亲是江家人,还记得我和你说的吗?近亲结婚,生出畸形的孩子概率很高,还容易生出蠢笨之人。”张应叹了口气。

    “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由得我做主呢。”张素衣见二叔有些替他担心,笑着安慰道:“您放心,我记着您的话呢……”

    “男人都喜欢漂亮的女人,男人没有义务通过你邋遢的外表看见你美丽的心灵。这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所以我要时刻在人前保持自己最美的样子,等着让我未来的夫君惊艳万分。”

    “成婚以后,以真情相待,无论是不是因为联姻,因为有真情不一定可以获得真情,可是你连真情都不给,如何叫别人给你真心?”

    “若我嫁的男人太渣,就把他当成上官,把自己当做属官,只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必寄托真心。自己爱护自己,过好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真……”

    张应见张素衣把自己过去唠叨的话都记在了心上,心里也十分欣慰。

    这理论是超前了点,可是古代妇人似乎都不知道“为自己而活”的道理,有些人过的十分压抑。他不能肯定小丫头以后一定会嫁个好丈夫,但以她的门第出身,以及这花容月貌,想来获得丈夫的爱恋是不难的。

    她的父母是真疼爱他,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们绝对不会给她找个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或者丑陋无德之人,至少这一点就比这世上大多数女子强太多了。

    就算太渣,就当谈了一场失败的恋爱,安心做自己的主母,保护好自己,总比当个怨妇强。

    哼,他才不会告诉别人,他所有游戏里玩的最好的是“美少女梦工厂”。

    所有结局所有版本他都玩过!

    就算是死宅男,也能有有奇遇的一天!

    好吧,就是这奇遇太憋屈了一点。

    憋屈到他都已经准备好张素衣一出嫁,没人说话以后,他就烧炭回家了。

    ——回老家。

    “二叔,你刚才为何对这《三国演义》如此吃惊?”张素衣见话题越说越伤感,连忙岔了开来。

    张应自然不会说,自己自小看这《三国演义》看的滚瓜烂熟,电视剧也不知道看了多少回,但是还是满口夸耀道:“

    “这可是一本奇书,我来看看……咦,观点挺全啊!这些注解都是谁注的?”

    张素衣知道的也都是她兄长告诉她的,老实说道:“这本书是从信国公府里读书的学子手里流出来的,想来应该是李老国公或已故的李世子的注解吧。”

    “这里有不少新颖超前的观点,看来李蒙能笑傲朝堂之上,果真不是假的。也是,有那么一位特殊的爹……”

    对不起,他玩的第二好的游戏,是光荣的三国志系列!

    “来来来,素衣,我和你来详细说说这本《三国演义》……”

    张应对着侄女儿露出和蔼的笑容。

    ‘要不然,等说完了,我和她说说红楼梦?’

    宅男张应咧出一个猥琐的笑容。

    “恋爱养成类”游戏《红楼梦》,我也玩的也不错呢!
   
    嘿嘿,嘿嘿嘿嘿。


☆、第148章 去找张天师

  《三国演义》的事情最后被敲定了下来;三家联合一起做这件事,利润分配和附带条件都按邱老太君说的来。
  活字印刷的技术由听了老太君理论的五家刻书铺共同研究;邱老太君不想让他们技术垄断;提出研究出来这种技术后,他们可以向其他刻书铺有偿出售这种技术的成果。
  这几家刻书铺的老板也不是笨蛋,活字印刷一出来;总有一天会被人模仿;还不如趁还新鲜的时候卖出邱老太君说的“专利权”。
  由于这法子是邱老太君传授的;每售出一份“专利权”,邱老太君也得四成,其他六成五家平分。
  乍一看好像邱老太君得了大便宜;什么都不需要做;既不需要研发;也不需要刊刻,但轻轻松松得了不少的利润。可这钱却是借着“信国公府”的招牌才能赚得到的。
  因为这技术是从信国公府的府上流传出去的,若是其他刻书铺自己弄出来不要脸的说是自己的东西,只会被所有刻书铺排斥。这五家刻书铺是私人刻版业的行业翘楚,一旦得罪这几家,通常也没有什么好过的日子。
  《三国演义》也是如此。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老国公,你翻盗版,也要看人家信国公府准不准。为了点钱弄的得罪朝廷大员,到时候不用信国公府出手惩治,下面想要卖好的官员就能把人给办了。
  商人地位低下,什么人都能捏一下,信国公府只拿五成,已经都出乎这些书商的意外了。
  邱老太君仁慈!
  顾卿没想过这卖书能赚什么大钱,毕竟这个世界识字的人少,而且有许多识字的寒门子弟,是买不起书的。
  看微霜堂里那么多来蹭书蹭纸蹭墨的就知道了,穷人家孩子读书很艰难。
  她只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自己的痕迹而已。
  无论是得是失,日子还是一天一天的过去了。
  六月中旬以后,正如张玄预测的,突然开始下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雨。
  京城中下的雨大多是阵雨,虽然也是暴雨,但影响不大。可是江南诸州却有快马来报,通告长江两岸已经连日阴雨,而且下的都是大暴雨。两岸水位猛涨,早就过了工部在堤坝上预设的警戒线,不知何时就会爆发洪水。
  在上游各地勘查的熊乐还未回来,听说各地都有因猛烈的暴雨出现了泥石流的,熊乐勘查河道后突然改变路线去了各地的山区,还被御史参了一本。
  德阳郡主在家担心自家夫君的安全,那股焦躁将万宁都影响了,连给李钊的信语气都变得没有往日那么活泼。
  持云院里。
  “堂祖母,雨这么下,菜地里的菜快保不住了。”李钊哭丧着脸和顾卿说道:“前天大风,连竹编的鸭舍都被吹垮了。”
  顾卿在现代也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暴雨,但现代的排水比古代的要好,倒没有这种一下雨就各种倒灌的情况。
  他们家府邸听说是当年工部的能匠设计的,主屋和重要的院子都被抬高了地形,除了窗纸和窗纱要换了,倒没造成什么不好的地方。
  但是即使是这样,下人房有不少后来还是进了水的,走路都湿鞋。
  “这时候就别管菜啦,人和鸭子都没事就好。”听说李钊去看菜地的时候还被吹翻的竹篱笆打了一下,听到这事的时候顾卿都吓死了。
  被大风吹下来的招牌是能砸死人的好吗?虽然只是竹篱笆,要是戳了眼睛鼻子怎么办!
  “菜是还可以再种的。”
  李钊出门都有小厮丫头跟着,还能出什么事?不过李钊还是感动的很,虽然菜确实可惜,但想想看,菜地里最贵重的确实就是他嘛!
  赶明儿他给万宁写信就这么写!
  花被吹散了有什么关系,她没事就好!
  花还可以再种的!
  顾卿看着外面的阴天,再想到张玄的预测,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百姓深深的担忧起来。她家就在一座江城里,九八年那年的洪水她还留有一丝印象,上学时需要淌过大腿深的马路,低洼地区的居民家具都飘在水上什么的。
  还有洪水退后满是泥沙的房屋。所有东西都被大水带来的淤泥埋了起来,光清理这些就要花费许久的时间。
  这么矮的房子,真的能挡得住洪水吗?
  “花嬷嬷,洪水过后会引起伤寒和霍乱,洪水时候水源也会被污染,生水不能直接饮用,霉变、淹死的禽鸟牲畜不能食用,如果我想要提醒其他人不要这样做,该怎样才能让大家都知道呢?”
  这是个没有电话没有电视的时代,她的理念虽然不稀奇,可是要让所有老百姓都知道这些次生灾害的危险,实在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
  “若是朝廷下发通报给各府,各府张榜公告,派出里长、乡长去各地宣传,想来就能普及。只是要让朝廷下通报,看来还是要请国公老爷来一趟了。”花嬷嬷知道邱老太君如今渐渐变得不同了,但如此心忧天下,还是让她十分感慨。
  她以前是连后院都不管的。
  顾卿没法向李茂解释自己为何知道这么多知识,翻看邱老太君的回忆,大多是大旱而非洪灾的情况。作为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洪水的人,居然知道如何防止洪水带来的各种危难,想起来也是十分荒谬的。
  可作为一个现代人,眼睁睁看着灾情有可能恶化而不去提醒,她又实在坐不住。
  可在大楚,她想再找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来提醒这件事,实在是很难。她连后院都出不去,就算出去了,人家为什么要信她?
  “罢了,花嬷嬷,你去前面一趟,告诉下人,叫李茂回来了直接到我院里来。”
  李茂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在府里用过饭了。汾州马场和定北军作乱的士兵被押赴京城,因为如今江南地区很可能出现洪涝,这几千人都被罚做各种苦役,由中军压着去江南诸州,分散巩固各段河防去了。
  可看这连日暴雨的势头,怕是这些人还没到南方。
  千万不要从修建河工之事变成了救灾抢险,那可就太麻烦了。
  这些人虽然脱了军籍成了贱籍的苦役,但在没到达各地州府被当地接手之前,就是兵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