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调教初唐 >

第618章

调教初唐-第618章

小说: 调教初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接顺着大唐修筑的宽阔水泥直道风弛电刹般经晋阳直抵朔州,汇同朔州、胜州、云州三州府军,共同讨逆。

“若是突厥部族随同阿史那德彬反乱,那就一齐拿下,我大唐,啥都不缺,缺地就是干活的劳力。”李叔叔狰狞的扯了扯嘴角。程叔叔、苏定芳等即将领军出战的武将们鼓起胸肌大声应诺,杀气腾腾地窜出了参谋院,准备出兵事宜去也。

--------

看到事情处置得差不多了,李叔叔也顺过了气来,坐到了矮榻之上,示意大伙也都坐下歇息。抿了口茶水之后方自叹道:“朕这数年来,呕心泣血地整治军务、军备,为了加强和凝聚我大唐军人的战斗力,不知道花了多少的心思,可是有些人,总是给朕找这样那样的麻烦。着实让人气恼得很哪!”

李叔叔这话一出口,在场的诸位朝庭重臣皆尽无言,不是大家不愿意开口,而是开不了口,大唐这数年来的军事改革,说句实话,已经触及到了一些军方高层人员的利益。

虽然也有忠君爱国者一力支持李叔叔的改革步伐,比如李靖伯父、李绩大叔这些名将,还有李道宗等这些宗室名将,可是,依旧有些人觉得李叔叔是在削他们的兵权。为什么?最简单的一点就是,参谋制度的出现,这些经过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培养出来,又经参谋院的大唐名将们严厉调教的参谋们虽然只是对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提供他们分析出来的军情,还有提供相应的建议,听不听,自然是由最高指挥官一言而决。

对于军队内发生的任何违反军纪的事件,他们无权作出处置,但是参谋们却拥有一项特权,那就是每战之后,必须将每一次战斗的经历和军队内部问题原原本本地整理出来,递交大唐参谋院。他们不仅仅是一群具备了军事素养的谋士,同样也是责任重大的,负有监督军队内部军纪、军规的监督员,如果这位最高官事指挥员想吃空饷,想虚报战功,又或者是干啥子违法之举,这些参谋皆会一律向上呈报,然后由朝庭委派官员来查明事实真象再行处置。

另外,原本按照以往的惯例,每一位最高军事指挥官到任之后,会将其手下的家将和亲兵往军中安插,一来,使得他能在最短的时间不受干扰地统一军事指挥权,二来,也让他能灵活地指挥军队作战指如臂使,这是从古至今领兵将领的传统做法。

第850章 军事改革的阻力(下)

过,随着李叔叔的诏命的下达,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接替了绝大部份的军队内的中下级军官的职权,他们都是死忠于大唐的顽固份子,但是对于上级的命令的执行绝对是一丝不芶,可是军事指挥员想要搞点什么小名堂,却是想都不用想的。


()免费电子书下载
而且这些学员他们不仅仅是中下级军官,同样也是军事政治思想教导员,他们的职责不仅仅是用新方法来训练士卒,而且还要教育士卒们文化,详细地讲解军规军纪,并且还教将士们读书认字,提高士卒的素质,摆脱兵痞习气。

可就是这一系列的改革,让某些地区级的最高军事指挥员十分的不爽,似乎觉得这是他的兵,他想干啥就干啥,不说其他的,在光是大唐的四十三个都督府中,有二十七个反对进行军事改革,其中还有七座都督府甚至抗命。

不过,这些抗命的都督大都是心中有鬼之人,而且李叔叔可从来就不是什么善良之辈。更不会打没有准备的帐,那七个抗命的都督皆被锁拿进京,很快,吃空饷,拥兵自重等罪名皆被一一查出,罢官去职,流放千里,永不叙用。至于那二十七个反对进行军事改革的都督,也都被李叔叔下旨大加斥责了一番,李叔叔的一番雷霆手段下来,再没人敢在此事上明着跟朝庭对着干。

不过,阳奉阳违之事依旧时有发生,这让李叔叔很生气,可又不能把全天下的大唐高级将领全给换掉。那样绝对会惹出大祸。

李叔叔的烦恼让大家都陷入了默然。而我。其实也有办法解决这件事滴,说来也简单。只不过,当着这么多军方重臣地面。本公子才不愿意去吐露心声。免得日后这帮老兵痞中有几个不满军事改革地人的话,万一暗地里收拾本公子,虽然不怕,可是始终犯不着去得罪人。

李叔叔地目光扫了过来,我赶紧摆出了一副恭敬的表情。妆扮成一尊泥塑菩萨,李叔叔地目光没有在我身上停留太久。又移了开去。不过,老流氓嘴角微微一弯,我心中暗暗叫遭。老家伙该不会是瞧出甚子破绽了吧?

--------

偷偷抬起眼角瞅去,李叔叔依旧是一副懒神无气地表情,我心里松了口气,只要李叔叔给咱留面子就好办,一会逮着了机会。再悄悄把咱的绝妙主意递给这位大唐皇帝陛下,既没有任何的风险。又能得到李叔叔的嘉奖,说不定李叔叔一动心。多送给本公子一些种马和母马,那就更妙了。

这时候,李靖伯父身为大唐军神。大唐军方份量最重的将领,终于出言打破了这个显得有些尴尬地场面。向李叔叔相劝道:“陛下,臣以为,军事改革之事事涉国家之稳定,非十数年之功而不可为,急是急不得,只能慢慢地来,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这个朕也清楚,呵呵,是朕心太急了,想我大唐精锐近百万,要做改革,确实非是三五年就可成事,若是真这么容易地话,那朕何必如此烦忧呢?”李叔叔很快便振奋了精神,抚须长笑了起来。

办完了正事,李叔叔对大家勉励了一番之后,拍拍屁股就开始溜达,而我,也自然向诸位长辈告辞之后,拍屁股还溜,可没想到,半道上,李叔叔的大内侍卫就跳将了出来,言说李叔叔这会子正在前边溜达,唤我过去陪同。

一抬头,果然李叔叔在大道左侧地小径里边朝我勾了勾手指头:“贤婿,随老夫来。”我只能屁颠屁颠地跟在李叔叔后边,李叔叔背起了手,一脸得色地给我介绍起他这花园里的各种名贵花卉起来,我只能耐着性子应承。在花园里溜达着,慢慢地也就行至了栖凤阁。

“走了这么久,老夫也有些乏了,贤婿进来坐坐罢,老夫有话要跟你说。”李叔叔步子不停地朝里边走去,我自然也只能跟着他走入了阁内。坐了下来之后,李叔叔开了口:“嗯,昨儿个你跟老夫言说的事情,老夫业已办妥了,这些人也太大胆枉为了,要不是贤婿你让老夫知晓此事,还真不知道波斯王子给老夫送地这些个马奴,都是些宝贝。

老夫已经让那些波斯马奴全全负责御马园的一应事务,那个尚乘局尚乘奉御不能横加干涉。老夫可也不希望这些大食和汗血良马再跟前汉一番,花了那么大的本领,百十年后连个水花都不溅一下就没了踪影。”李叔叔冷哼了一声。

听了李叔叔这话,我



由得一凉,本公子自己建立一个私家汗血宝马场的计李叔叔瞅见我方才还笑嬉嬉的嘴脸转瞬之间变得无比的失落,不由得笑了起来:“好了好了,莫在老夫跟前摆那副作派,你且放心,你帮了朕这个忙,朕自然不会忘记贤婿。你地要求,朕也没说过不答应你。”

“啊,那小婿就先多谢岳父大人的厚待之恩了。”听到了李叔叔这话,我不禁喜出望外,还好,李叔叔没有忘记咱地苦劳。



“呵呵呵,你啊,喜怒形于色,也太容易让朕看透了。”李叔叔抚着长须摆了摆头苦笑道。“还不是岳父大人目光毒辣,换作旁人,想来也瞧不破贤婿的心思。”我很厚脸皮地道。

李叔叔呵呵一笑,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而改变了话题:“贤婿,你觉得我大唐的这个军事改革之策有何遗漏没有?别想给老夫打马虎语,方才你在参谋院里边的模样早被老夫瞧在了眼里,只不过,那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罢了,老夫才放你一马,这里仅你我翁婿二人,有甚子想法,大胆的说,朕不怪你。”

李叔叔果然痛快得紧,直接向我亮刀子道明了目的,我自然也只能直白地全盘托出了我的想法。

“其实小婿的想法简单,也可以说简陋,不过,小婿觉得一句话就能把小婿的想法完全给概括完毕。”我直视着李叔叔,一字一句地道出了一句名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兵。”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兵……”李叔叔缓缓地咀嚼着这句在后世看军事题材的影片,耳朵能磨出茧子的常用台词,两眼似乎发出了一种让人不可直视的寒芒。

--------

瞅见李叔叔这副表情,我就知道,这位老爷们已经上道了,装着不在意他的表情,我自顾自地说道:“其实这意思也简单的很,也就是说,营房是固定的,而兵呢,每年都有老兵走,新兵来,就象流水一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是这么来的,比喻在军队里年年都会有新老交替。而且嘛,这兵呢,并非是当地的士兵。”

“哦,这话从何说起?”李叔叔兴趣更大了,干脆就把老脸凑到了近前来问我。“也就是异地驻兵,例如在剑南道征的兵,可以发往中道、江南道西部驻扎,而中道的兵呢,可以往剑南道又或者是江南道驻军。总而言之,兵不在当地驻守,每隔三到五年轮换一批,而将也同样,这样一来,我大唐必不会向汉时一般,任由那些将军们拥兵自重,毕竟三五年之后,他又得轮一地值守,我大唐州府数百处……”

这也就是现代为什么不会出现叛乱的原因,第一,抓好政治思想建设,第二,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第三,严禁上官克扣将士们的饷银和粮食等一系列的军备物资。第四,就是要狠抓紧抓异地驻兵,轮流换将制度。

“……异地驻军若是反乱,首先第一点,当地的百姓肯定不予配合,其二,身为将领,三至五年一个轮换,他就算是有那个心,可是时间太短,加上又有参谋、各级中下级军官皆非是其心腹,也就是说,将官、参谋、中下级军官之间在非战时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的机制,而在战时,精锐的中下级军官,优良的参谋,与统帅大军的将官却又能完美的组合在一块,也减少了身为主帅用兵疑虑之时,无人问策之忧……”

吹,使足了劲的鼓吹异地驻军、轮换制度,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该是这么来的。其实大唐长安的十六卫军的制度也就是参照了这种制度而生成的,只不过,李叔叔等人的目光望的太远,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脚下,其实就有着参照的体制罢了。

第851章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兵


()好看的txt电子书
你说这种制度我大唐有的?”李叔叔果然很是郁闷与了眉宇之间,略一迟疑,还是向我提出了疑问。

李叔叔的提问差点让我笑了起来,可又不敢,罢罢罢,咱就当一回给你大唐王朝的皇帝陛下解惑的师者。

我大唐长安的十六卫驻军占全大唐军队近三分之一,而且全部都是精锐之士,大唐承袭隋代以卫统府的军制,十六卫中,除左右金吾卫掌宫中及京城警备,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统率千牛备身等为皇帝侍从仪卫外,其余诸卫分掌五府之内军和诸折冲府之外军番上宿卫京城。

而这诸卫分掌五府之内军和诸折冲府之外军番上宿卫京城的制度以及府兵的调发与番上,正是暗合于“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个道理。

府兵者,亦兵亦农,无事耕稼,有事出征。调发时,由朝廷下达发兵符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