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重生之仙欲 >

第133章

重生之仙欲-第133章

小说: 重生之仙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草地在外面吃了豆浆和油条。两人看了看时间已经不早了,打了个的直接返回了燕大。
    杨靖进入302寝室的时候,罗松、张瑞、代新杰已经到了,林雨凡和郑西听说今天上午会到,看了看大伙都在整理床铺,杨靖也开始把传单和套被拆了下来,准备送到学校洗衣房去清洗。
    这年头不比以后。2000年以后很多大学都有洗衣房了,可是在90年代初期,只有国外的交换生才能享受这个待遇,当然你有钱的话又另当别论了,这年头没几个愿意拿着能吃一天伙食的钱去请人洗衣服。
    林雨凡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使劲把门撞开,看到杨靖和罗松他们都来了,笑着把背包一股脑地扔在地上,喘着气大声说道:“我带了不少南江的小吃,累死我了!大伙帮忙给抬一抬!”
    张瑞和代新杰闻言笑着帮林雨凡把行李放到寝室中间的桌子上,看着林雨凡上前把行李包打开。整整两袋小吃呈现在大伙面前,“别客气,这些都是自家生产的。正准备进入步步高超市,大伙先尝尝鲜。”
    杨靖听到这些包装还算可以的小吃竟然会拿到步步高超市销售,不由上前拿起一包看了看,原来是豆腐皮、虾仁、干鱼之类的小吃,看来南江人又走到了小吃行业的前列,人家还在卖杨梅干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发出不少新品种了,而且还准备拿到超市贩卖。
    这些包装精美的食品在超市中也能上的了台面,档次看起来也不会太差,虽然现在小孩子地零花钱不高,可是只要定价不算太贵,不少中学、大学的学生都会买着吃,特别是出远门的时候,吃些零食是最容易消磨时间地。
    杨靖想起自己当年出外坐火车,统一方便面两盒。外加玫瑰鱼、豆腐皮、牛肉干之类的小吃也会买不少。到了那个时候一般一包小吃都要3块到5块钱,价格比90年代涨了几倍。
    拆开一包豆腐皮。一股麻辣香味让杨靖食指大动,本来东南省的人就喜爱吃辣食,这样的东西正合杨靖的胃口,吃了一块之后,虽然比起后世的有所差距,不过在现在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毕竟各种配料是根据大众口味来搞地,杨靖喜欢吃辣,对这个不太辣的东西自然感觉欠缺了一点。
    罗松和代新杰是典型的北方人,吃了点辣的东西就额头冒汗了,看着张瑞满脸欣喜的吃着牛肉干,大口大口的样子让罗松和代新杰十分佩服,华夏能吃辣的几个省份,东南省、川渝省是有名的,只是川渝省那边更偏向与麻辣,而东南省就只是辣而已。
    “东西不错,你们家怎么想到做这个了?”杨靖好奇的问道。
    林雨凡把行李包中地衣物拿出来放入自己地柜子后,笑着说道:“东江商业联盟每年都会根据华夏的经济走势而共同分配新地发展项目,我爸去年得到呼啦圈代理后,在几个东港商人的推荐下,建厂生产这一类的小吃,刚好高总是东江商业联盟的理事之一,我爸就在联盟会谈上和他谈定了今年这些产品到步步高超市上柜的事情。”
 第一百九十四章 峰回路转
    王有福听到杨靖的话后,脸上的表情真的值得回味,川剧变脸也不过如此。
    王家之所以回华夏投资,自然是看中了其无限潜力的市场,毕竟十亿人口基数摆在那里,世界各国商人都看重了华夏的潜在市场,纷纷到华夏来开厂经营,海外华族中张家和李家更是看重了华夏市场,投资比例比起王家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次要不是为了自己,父亲也不会答应投资100亿进来。


    想到这里王有福看杨靖的眼神就越加不对,本来按照王家数百年的投资经验,先期进入某个国家,投资不宜太大,然后用钱拉拢一些地方高官,培养他们资助他们成为一国之权贵,这样的话他们再把大笔的资金投入该国。
    有了政府的奥援,王家的投资鲜有失败,往往收益能够达到数倍甚至数十倍之多,这次回到华夏自然也不例外,东海以及沿海地区本来就是王家传统势力范围,经营数百年下来,虽然近几十年没有在国内发展,可是底子还在,因此迅速扶持起一帮人来。
    东海大发展的时候因为杨海涛的关系,王家并没有得到什么理想的工程,也没得到太大的优惠,因此东海派才在华族的示意下,针对杨海涛进行了一系列的挑衅,结果如何现在也知道了,首长的手段岂是区区商人能够抗衡,羊肉没吃到惹了一身骚,平白一百亿投资了下去。
    “别那么看我,你们王家虽说在华族中是头,可是张家和李家似乎也不比你们差,他们这次之所以联合起来进京,只怕是想探探华夏的风,看看这次抓你是针对王家还是针对华族,现在结果出来了,他们放心大胆的在华夏投资。有本事你们王家指挥他们撤资啊!”杨靖根本就不在意王有福的威胁。
    “你……”王有福一双眼睛看过无数人,头脑那是不用说的,可是在人家绝对实力面前,一个商人只是可笑的称呼罢了,从古自今商人的地位并没有提高多少,华夏永远不会和米国那些资本国家一样,国家掌控在财团手中。
    “别你啊的了。咱们现在来说点有用的。”杨靖说着自己坐了下来,看了看坐在书桌后地王有福皱了皱眉头。示意了一下让他坐过来,片刻之后王有福不情不愿的走了过来。
    “华夏蓄势十几年,现在经济正是一飞冲天的时刻,谁在华夏投资,将来的收益那肯定是让人笑得合不拢嘴,你们华族费心布局十几年。培养的那些奥援又有什么用,不如咱们合作如何?”杨靖突然之间改变了态度,倒让王有福一时半会接受不了。
    “你在华夏应该听说过高海滨吧!”杨靖看到他没有搭腔后,有些不高兴的问道。
    王有福听到高海滨的名字后,神色果然一变。“你说地是珍海集团的高海滨?”
    “不错。王家可以选择跟他合作。至于其他地事情我们会帮你们摆平。当然。你们千万别耍什么花样。老老实实赚钱。政府地事情还轮不到商人做主。记住。这里永远都不会是米国!”杨靖笑着点了点头后。顺便在提点一句。
    “高海滨地珍海集团虽然在国内是数一数二地民营企业。可是跟我们华族比。差了不止百倍。你让我怎么跟他合作?”王有福眼中根本就没把华夏国内地企业看在眼里。跟别说民营地了。
    “别以为有点钱就得瑟啊!你有资金我们有人脉。合则两利。这么简单地道理想必你应该清楚。张家和李家那边高海滨已经去谈了。估计这两天就会有答复过来。跟你说那是看在王小珊地面子上。否则我还不待见你呢!”杨靖地话王有福不是不知道。可是要他就这么跟杨靖合作。他还真有些放不下面子。
    自己辛辛苦苦培养了十年地奥援。数天功夫就被人家全部拿下。自己还差点陷进去。说是生死仇敌也不为过。可是世界上没有永久地仇恨。只有永恒地利益。如今杨靖能够给王家带来利益。这就足够了。
    再说华族中张家和李家也并不比王家差。只是两家并不显摆而已。现在能够回国投资。他们两家哪有不乐意地。能够有杨家作为合作伙伴。那是所有华族都争先争取地。杨靖说送到王家面前来倒也不是夸大。
    王有福思索了片刻就拿定了主意。王家和杨家合作有王小珊在。一定不会吃亏。王有福对自己女儿可是相当有信心地。再说这次陷落虽然很狼狈。可是失败在首长手中。虽败尤荣。华族中谁敢看不起自己。
    有了这个想法后,王有福看待杨靖的眼神也就不同了,人往往就这样,恨一个人的时候不需要理由,同样看一个人顺眼的时候也不需要理由。
    “合作我看在小珊的份上同意了,不过我们和高海滨要如何合作?他的珍海集团也就几个亿地资产,我们这次投资金额达到180亿,相差也太大了吧!”王有福心态摆正后,商人的态度马上涌现出来。
    “华夏经济腾飞,世界各国争先在华夏投资建厂,主要原因那是因为华夏人工便宜,不少商人在华夏建厂生产产品之后又返销回去,这样的话成本相对的便宜了很多,你们华族在世界各地控股的企业数不胜数,高海滨在国内各地都有相当丰厚的人脉,南江和东南是他的大本营,东海和燕京也是势力范围之内,你们那百亿投资,很好用嘛!”杨靖的话隐藏的意思就是要他们扶持起高海滨来。
    “把百亿投资地基建工程给他旗下地海滨城建?然后把货物运送承包给他旗下的金龙快运?然后高新技术区中生产出来地电子产品可以通过他手中的恒胜电器商场销售,生产出口的货物可以交给他的进出口公司销售,这样的话我们华族能够得到什么?”王有福并不愚蠢,自己把大头全部给了高海滨,那么华族或者说王家又能得到什么。
    杨靖闻言笑了笑,“你们能得到一个十亿大市场,你们能得到一个强而有力的支持者,你们能够得到华夏民营企业界的欢迎,你们能够比其他外商拥有更多的政策和更便利的信息
    王有福手指不断在桌子上敲打着,王家投资百亿建一个高新技术区包含了各类电子企业,张家和李家同样在这里准备投资生产家用电器,如果和高海滨合作,依靠他目前掌握的恒胜电器商场,自然能够更快的打开华夏市场,金龙快运现在是华夏第一大运输企业,与他们合作自己到不会吃亏。
    只是基础建设全部交给高海滨来做,华族就有些吃亏了,本来他们在米国等地就是大地产商,在华夏自然想拥有自己的地产企业,再说华族先期来华夏投资的家族只有三家代表,今后还有不少华族等着进入,这个基建如果给了高海滨的话,那么以后其他华族自然会选择跟他合作。
    进出口公司的话王有福还没什么想法,毕竟现在华夏关税实在太高,王家在南洋以及南美等地区的投资也多,成本算起来也不高,华夏的代理交给高海滨倒也无所谓,权衡利弊之后,王有福有了主意。
    “行!咱们一言为定,我明天回东海之后,你安排高海滨找我吧!”王有福知道杨靖现在不让高海滨和自己等人合作,自然是因为高海滨的底子太薄了,这180亿投资的基建工程做下来,高海滨至少能赚几亿,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合同,高海滨就能更快的把珍海集团做起来,到那个时候才是华族和高海滨强力合作的时候。
    跟了一个好主子确实能够少奋斗几十年啊!王有福不无感慨的想到,能够做到华夏第一企业家,高海滨也确实值得自己跟他合作,高海滨的发家史是华夏经济界研究的课题之一,每一次投资和每一次改革,都让华夏经济界人士眼前一亮,王有福之所以知道高海滨,那是因为某次在东海的一个座谈会上听华夏经济界泰斗说起的。
    杨靖看到王有福知道进退,商人无利不起早,自己给他们的承诺看来他们是同意了,现在就要谈谈东海派的问题了。
    “东海派虽然经过上一回的打压,可是底子还在,你们华族既然是他们幕后的掌控者,那么今后该怎么做想必不用我提醒了吧!”杨靖笑着向王有福说道。
    双方合作都已经谈定了,现在这些都是小事情了,既然没有了利益冲突,那么谁还愿意得罪杨家,王有福经过这次事件后,更是看清了国内的情况,当下表示一定不会再有什么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