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速度 >

第114章

速度-第114章

小说: 速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五竹叔在澹州讲过的故事,范闲心头微动,便从书局的帐上支了些银子,又请庆余堂的掌柜们代为处理,将那些穷举子的生活安顿了一下。既然不是市恩之举,他当然也不会让那些举子知道是自己出的银子,但回府却向升为户部尚书的父亲抱怨了一番。

()好看的txt电子书
  范尚书发现自己这个儿子如今竟然关心起这些事情来,不免有些微微讶异。一丝欣慰之外,更多是的对范闲似乎安于仕途,而产生某种放心。
  二月初七,会试前两日,范闲偷得半日闲,从太学里溜了出来,他实在是有些忍受不了那些不认真读经书,却天天拿诗文给自己看的学子了,那些学子有的年纪足够当自己爹,你说这事儿整的,实在是有些别扭。
  走过皇城之外,看着御沟里的清水细荇,范闲感觉根是轻松,说实话,到目有为止,京里知道他长什么模样的人也不多,所以走在大街上,很是舒服。尤其是在红色官墙下行走着,范闲斜乜着眼打量着那高高的围墙,看着远处一片肃武的侍卫,再沉稳的性子也不免生出几分得意来——本公子曾经偷偷进去过,咋嘀?
  皇城角上是禁军角楼,专门负责望远,当初燕小乙就是从那里惊天一箭,将宫墙对面的范闲射上下去。
  范闲将目光从那处收了回来,摇了摇头,燕小乙如今已经调任北方大都督,自己如果要去北齐,得从他的辖下经过,希望他不知道那夜的刺客就是自己。
  绕皇城不久,便入了天河道,此处道旁流水依然温柔,前方监察院门前的金字淡淡发光。范闲像根本没有看见那些字一样,神情自若地经过,余光都没有瞥一下。
  “我说范大人,本世子如今要见你一面,都这么难,看来你真是成了京中的大红人了。”
  范闲苦笑着回头,看见靖王世子骑在马上,满脸微笑望着自己。他一拱手道:“参见世子,下官只是想图个清静,哪里知道竟会与世子巧遇。”
  “不是巧遇。”李弘成挥挥手中马鞭,笑道:“我可是从太学一路追你追过来的。”
  范闲略略一惊,清亮的降子里马上回复了平静,回道:“世子有什么事?”
  世子微笑说道:“今日有人请。”
  “谁?”范闲的直觉告诉他,今天这宴请有些问题。
  “二皇子。”李弘成笑着说道。
  范闲无奈地摇摇头,这位二皇子一直没有召见自己,今日既然开了口,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去了。
  第四卷北海雾第五章二皇子
  ------------------------
  这是一次私宴,地点依然安排在流晶河的花舫之上,只是这座花舫分外清雅,并没有河对面那些红袖疾招的夸张感觉。此时河上无雨无云,满江淡瑟,微风之下,水波柔息,与远处隐隐能闻的清脆俏声相较起来,便只觉得二皇子安排的这座花舫,竟然多出了一丝江海之上孤偏舟的出尘感。
  范闲与靖王世子李弘成一路说说笑笑来到河畔,自有侍卫拉了马去,二人互伸一手略让了让,便上了花舫。他脸上带着微笑,内心深处却在叹息,这位皇子看来真是个清雅之人,只是不知为何不甘心安份做个皇子,非要在庆国惹出这多事情来。
  微湿的木板上,范闲的脚将将要踩上船舷之时,忽听得舫中传出一声铮的琴弦拔动之声,并无肃杀之意,只有靖心诚挚之感,曲声渐起。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搭,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注一)
  范闲唇角绽出一丝笑意,与李弘成并肩走了进去,听着这曲子里的涎漫隐趣,越发好奇这位二皇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了。
  珠帘掀开,入目处,只见一位穿着青色绸衫的年青人正用一种很奇怪的姿式坐在椅子上,头微微偏着,双目微闭,脸上露出一种很满足的神情,侧耳听着角落里那位歌女的轻声吟唱。
  不问而知。这位年青人自然就是当今庆国皇帝陛下与淑贵妃生下的二皇子。
  二皇子的坐姿确实很奇特,竟是半蹲在椅子之上,像极了一位在田间休憩的农夫,青色的绸衫盖住了他的双腿,但更奇特的是,看着他陶醉的神情,清秀的五官,浑身透露出来的。竟是一种清雅安宁的感觉,似乎早已倦了这身周一切,这世间过往,只是以曲为念。
  范闲看见二皇子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个人给自己的感觉好熟悉。第二个念头是,这个人很疲惫,心很疲惫。第三个念头是,这个人的心思很沉重。他相信自己看人的能力,但此时的场面却有些尴尬,余光瞄见世子李弘成早已安静拣了个椅子坐下。而自己站在正中,看着那位二皇子却不知道该如何行礼。
  对方似乎只顾着听曲子,忘记自己这个客人了。当然,以对方的身份,让自己等上一等也是很自然的。
  一曲终于袅袅作断,那位歌女横抱古琴。款款向厅中三人各自行了一礼,沉默退入后室。
  而蹲在椅子上的二皇子却似乎仍然沉浸在琴声嗓音之中,许久没有回过神来,仍是闭着双眼。右手悬空着缓缓向旁边挪去,摸着几上搁着那盘葡萄。两根手指捏着葡萄茎提了一串起来,高高抬着。像孩子一样搁到空中,抬头,张唇,合齿,缓缓咬下一颗青翠至极的葡萄,嚼了两下,咽了下去,喉咙极好看地动了两下,似乎连吃葡萄也是件很享受的事情。
  范闲不急不躁,微笑看着这位皇子,双眼宁静,却是没有放过对方任何一个小动作,他试图看出对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性情的人。
  ……


  半晌之后,二皇子叹了口气,将手中的葡萄摸索着搁回盘子里,这才缓缓睁开双眼。他似乎才知道自己请的客人已经来到了船中,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很奇妙的笑意,唇角微微一翘,绽出一丝有些羞涩的笑容。
  范闲心头一动,那种熟悉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了
  二皇子静静看着站在身前的范闲,忽然开口问道:“既然来了,为何不坐?”
  世子李弘成此时坐在旁边,微笑饮着茶,没有帮范闲说什么话。范闲也是回以温和一笑,对二皇子抱拳行了一礼:“皇子在上,不行礼,不敢坐。”
  二皇子微笑看着范闲,说道:“我不曾迎你,你也不用敬我。”
  范闲笑道:“二殿下不用迎臣,臣须敬殿下。”
  二皇子笑着摇摇头,将沾了些葡萄计水的右手随意在自己的青色绸衫上擦了擦,说道:“这船上只有我与弘成两兄弟,再加你一个妹夫,哪里有殿下臣子的。”
  范闲呵呵一笑,拱了拱手,也不再多说什么,自去世子李弘成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了。既然这位二殿下喜欢玩名士感觉,自己虽然不擅长,但是坐轿子总是会的。
  其实两人先前这几句对话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意思,但范闲感觉还是很奇妙,因为二皇子说话的语速特别的缓慢,而且每次开口的节奏总是比一般人要慢半拍,所以对话之时,总感觉对方说话有些突然的感觉。而且范闲更觉有趣的是,自己越看这位二皇子越是熟悉,但又不知道这种熟悉感是从何而来,他很肯定,不是因为婉儿的关系。
  “这花舫是我出钱造的,你看如何?”二皇子似乎有些热切于知道范闲对于这座花舫的感觉。范闲苦笑一下,这才放眼打量一下船中布置,发现不论格局还是角里的青盆,抑或是斜向里挂着的书画,这花舫真不像是座花舫,倒像是个书房,不由摇头笑道:“殿下这花舫清静得很,和花字不合啊。”
  二皇子浅浅一笑,抬头看了他一眼,说道:“清静好。”
  范闲忽然觉得这种对话实在有些无聊和艰难,正准备将求助的眼光投向相熟的李弘成,就已然听着靖王世子的话适时响了起来。
  “我说,你们两个人能不能不要说话这么累?”李弘成笑着打着岔。
  二皇子呵呵一笑,对范闲说道:“瞧见没?不要以为我们这些皇族子弟都是些无趣的人,再说了,你如今已经和婉儿成婚,也算是一家人,今后得多走动走动才是。”
  李弘成抢在范闲之前取笑道:“我们那王府就算了,你可是堂堂二皇子,走动起来,也是会出危险的。”
  三人都知道,这说的是数月前范闲赴二皇子宴请路上,在牛栏街被北齐刺客刺杀之事。三人互视一眼,想到数月前数月后这种种过往,不免均生起了一些莫名之感,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笑声一毕,那件事情大约也就算揭过了。范闲苦笑着说道:“二殿下虽然摆的不是鸿门宴,但要吃饭却要冒这大危险,确实可怕。”
  二皇子与李弘成听着鸿门宴三字,不免微微一怔,脸上却掩饰得极好,他们自然没有听过这个典故,但碍于自身尊贵身份,自然也不好出言相询。二皇子微微一笑,说道:“别叫殿下了,你就跟着婉儿叫我二哥吧。”
  范闲面色不变,心里却感觉有些麻烦,这关系要拉的太近……似乎总有些问题。似乎猜到他在担心什么,二皇子双手垂在自己的膝前,依然半蹲着笑道:“凡事不用太过谨慎,婉儿是宫里的宝,你要记着,你如今多了一个大哥,还在西边骑马玩,我这个二哥依然躲在翰林院里编书,至于太子三哥,你更要多亲近才是。多些亲戚,难道就让你如此烦恼?”
  范闲笑了笑,心想这些皇家亲戚,当然都是大麻烦的根源,应道:“这是我的福份,只是不称殿下,确实感觉有些失礼。”
  二皇子苦笑道:“回家问问婉儿,她是怎么叫我的。”
  ……
  寒暄毕,宴席开,桌上尽是一些时今鲜蔬和精巧小菜,范闲吃得倒是极开心。他早已拟定了方略,所以熟悉了之后,便已经将心神放开,席上三人随意聊些京中人物往事,前贤遗作,倒也相谈甚欢。
  这位二皇子果然深受淑贵妃影响,对于文学之道深有研宪,与范闲一唱一合颇为相得,李弘成在旁却说些脂粉间的妙闻,少不得还要提一提司南伯范建大人当年的辉煌战绩,男人间的话题一起,二皇子虽然和范闲不便搭话,但气氛却成功地活络了起来。范闲却是一味藏拙,只是讲些澹州故事和沿途见闻罢了。
  一席饭毕,二皇子与范闲各有所得,微笑告别。
  二皇子也不相送,依然蹲在那个椅子上,这大半晌的时光,他竟然是保持着这个姿式一动未动,他看着范闲与李弘成的身影消失在花舫门口,才轻声叹了口气。
  “殿下看这位小范大人如何?”二皇子亲属的门徒恭敬询问道。
  二皇子微微一笑,说道:“这位妹夫太过小心谨慎了,哪有半点儿庆国人骨子里数十年间养成的骄傲狂纵,说实话,真怀疑那次殿上夜宴发诗狂的小范,是不是我今天见着的这人。”
  说完这句话,他又习惯性地低下了头,手伸到一旁去摸那串青葡萄。门徒一见便知道二殿下又在思考一些极其重要的国家大事,不敢打扰,赶紧悄无声息地退出门去。
  许久之后,二皇子缓缓抬起头来,双眼里一阵迷惘,其实他哪里在想什么国家大事,只是还在思考范闲最开始说的“鸿门宴”,他自小跟着母亲诵读经典,但依然没有记起来这“鸿门宴”是个什么典故。


  “妹夫果然学识广博啊,看来得回去查书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